当前位置:简历谷 >

职场 >工作报告 >

“六稳六保”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

“六稳六保”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

“六稳六保”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
“六稳六保”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材料2篇

01

今年以来,XX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年度目标保速保量、经济发展保质保效。在6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XX市获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市 、县(市、区);推动制造强省建设、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以及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1-5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25.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4.3%,其中5月份完成56.1亿元,同比增长2.6%;累计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3.6亿元,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工业税收5.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1%;“两新”产业完成产值203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总量的84.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04.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3.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98.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41.2%。预计上半年可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80亿元、工业税收7亿元。

(一)以创建为抓手,推动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推进高新区法定机构试点,打破传统治理结构,促使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调,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增强高新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省政府,正在与省直有关部门对接运转之中,有望在近期获批阜阳市第一家全省法定机构改革试点单位。积极争创省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进一步壮大产业综合实力,努力打造“千亿园区”,打响XX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全国品牌。目前申请报告已上报省政府。

(二)加大政策落实,抢抓机遇促发展。落实《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工业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政策》22条措施。落实《关于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五大项18条奖补内容。在市每年安排3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2020年追加2亿元抗击疫情、支持工业发展的专用资金,引导带动企业投入6亿元,重点支持大企业+孵化双创平台、综合型双创平台和行业双创平台等三个平台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今年5月,财政部安徽监管局完成对XX高新区双创升级项目资金3500万元的使用验收评审工作,在四个开发区(XX高新区、合肥经开区、包河高新区、新芜经开区)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三)立足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坚持树牢“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的理念,实践“问、磨、盯、钻”招商四字工作法,立足“一主双优”产业格局,针对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需求,面向重点区域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截至6月份,高新区共赴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福建、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商30余次。在谈项目73个,意向总投资182.25亿元;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109.42亿元。

(四)突出重点项目,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契机,紧抓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ppp项目、智慧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28.3亿元的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PPP项目已经启动,稳步推进。新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37.6 亿元等。重点在建项目28个,总投资 157.96亿元。6月21日,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暨全省第六批贯彻“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在高新区田营科技园举行。其中XX高新区有3个工业项目参与本次集中开工,共计投资额43.4亿元。

(五)开展“四送一服”,助力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政策服务为重点,落实“三个在企”,深化创新“四问”工作法、“五个遍访”“两个问计”等工作方法,助力企业发展。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建立“四送一服”专班服务机制,抽调精兵强将330人,组成62个专班,走访600多家市场主体,其中工业企业400多家,为企业提供用工、金融、疫情防控物资保障、政策宣讲等服务,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对接优质资源、理清发展思路,激发企业发展潜能。

共计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实际问题331个,实际发放贷款17.89亿元,落实无还本续贷7.3亿元,办理展期贷款0.63亿元。截止到6月底,共减免38家企业房租租金8247338.5元。及时足额拨付企业奖励资金15337万元,支持约40家重点企业升级改造发展,其中兑现企业固定资产奖补资金4399万元,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奖扶资金10938万元。今年以来,共计谋划融资项目14个36.49亿元,目前已完成6个项目1.8亿元。

积极谋划开展“余值抵押担保”“企业联保”等多种业务,丰富企业融资模式。累计受理全市各类实体经济融资担保申请195笔,申请担保贷款金额12.22亿元,共办理融资担保业务149笔,担保贷款超8亿元。目前,全市规上企业325家,应复尽复率达100%,整体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复苏。

(六)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双创载体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平台服务水平,推进双创载体升级,双创平台绩效评价获得优秀成绩,有望获奖金1000万元。XX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基地。XX市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2019年度全省27家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中,获全省第一位次。现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孵化面积约11万平方米。现有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0家。加速科技型企业发展,2020年上半年已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7家。

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安徽冠泓塑业有限公司的废旧塑料的清洁增值再生技术开发及在5G、汽车领域的应用示范、XX市金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粮食仓储智能精准检测及成套装备研发2个项目获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将分别获得100万元和50万元的支持。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废旧铅蓄电池全组分清洁高效利用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安徽省一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孔结构可控的泡沫铝连续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6个项目获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6支,签署产学研协议400余项。累计获批授权专利1276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开展金融服务创新。2020年5月成立安徽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X市分公司,并在合肥正式揭牌。在全省率先成立科技业务部,与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入新型政银担体系的同时实行联动分保机制。2020年共计办理科技担保业务39576万元,与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分保”业务4笔,金额3000万元。

(七)积极协调对接,推动园区合作建设。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实地考察高校创新平台建设,对接高校创新资源和技术。积极推进招商项目合作,与普洛斯集团就XX现代物流园项目达成共识,正开展项目前期合作;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就在界设立有色金属期货交割仓项目达成合作共识。与杨浦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信隆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等多家机构、平台及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承接长三角优势科技资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高新区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导致部分项目不能及时洽谈对接,科研和人才项目落地延缓。虽然相比较一季度,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比如:1-5月份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225.4亿元,但同比下滑5.6%;完成工业税收5.2亿元,但同比减收5亿元,同比下滑50.34%。此外,当前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土地、人力、环境容量等硬性指标还不足。循环经济产业对环境容量和能耗指标的需求相对其他产业要大,部分待建项目需更多指标。部分项目建设用地所需土地属于公益性林地、经济林地、基本农田等原因,造成不能尽快开工,全市每年的工业用地缺口2000亩以上,项目排队等土地的问题日益严重,需要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增加建设用地指标。专业技术工人、综合管理型、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均存在不同程度欠缺。二是发展平台质量还不够高。缺乏国家创新平台和省综合平台支撑,在争取更大支持、建优平台方面还需要努力。三是产业集聚性还不够好。缺乏很多配套项目,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还需要努力。四是本土龙头企业培育还不够强。缺乏本土上市企业,在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培育方面还需要努力。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不优。新材料、大健康、智能机械等战略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做强、做优、做精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科技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六是融资渠道和路径还不够广。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批好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不能快速形成产能。

下一步,XX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机遇,按照国家高新区“科技、绿色、新城”发展理念,以“双创高地、产业新城”为目标,凝聚高质量发展要素,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构筑开放共享新高地。具体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精准对接,加强政策供给。深入开展“四送一服”“进访惠聚”“三个在企”“两个问计”“高新夜话”等调研服务活动,积极研究国家宏观产业经济政策,超前精准对接上级政策,持续深化企业服务。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育,对科技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支持等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优化载体平台建设、风险投资、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创业环境。

(二)坚持一线工作法,加快项目建设。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契机,紧抓重点项目建设,践行“一线工作法”,坚持面上统筹、线上指导、片上推进、点上攻坚的总体机制,发挥好指挥部、督导组、尖刀班作用,下沉现场调度项目,压实重点项目包联人员责任,严把任务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坚持多措并举,强化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化及时兑现企业奖励资金;推动产业基金、高科基金落地、实质运作;用好退税贷、过桥贷等措施,发挥好担保公司作用。推动落实既定融资目标任务,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国家政策变化及时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最大限度科学谋划融资项目,继续推动落实融资计划任务,预计下半年完成融资项目9个,计划融资总额22.6亿元。

(四)坚持创新驱动,挖掘存量潜力。加快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继续推进产业高端化与特色化,瞄准高端市场,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加快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铝基新材料、高性能塑胶市政管道等百亿产业园建设。围绕高分子新材料、动力电池、铝基新材料、营养健康等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对接一批专家、人才,对接一批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项目,为园区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02

一、保就业

(一)建立完善促进就业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就业工作会商制度,定期开展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状况调查分析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形成报告和报表,动态掌握就业形势,研判居民就业、收入分配情况,并上报按时人社部、省人社厅和市局人社局,为上级领导部门精准决策依据。

(二)落实“保就业”相关政策。一是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强化风险应对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的通知》(皖人社密电〔2020〕2号)精神,制定《关于强化风险防范应对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农民工集中回流帮扶应急预案》、《失业人员帮扶预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预案》、《处置欠薪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四个预案。

二是聚焦重点企业、重点群体、重点地区,加强风险排查力度和强度,建立风险隐患清单、重点关注企业清单、重点群体实名制清单、重点地区区域清单等“四单”,并要积极落实相关服务政策,切实稳定就业,有效防止规模性裁员和群体性事件发生。三是降低创业者融资成本。截止目前,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万元,由财政按规定予以贴息(个人贷款全额贴息,小微企业贷款按人民银行发布基准利率50%贴息),占全市70%以上,切实解决了创业者融资和成本降低问题。

(三)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工作专班。由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建立全县强化风险应对做好保居民就业工作专班,下设保居民就业综合组、农民工集中回流应对工作组、规模性裁员应对处置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组、网上舆情应对组等专项小组,协同推进,切实防范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

二是建立四项制度。建立保居民就业包保制度、24小时值守制度、大规模裁员报告制度、群体性事件报告制度,对因规模裁员和下岗失业引发群体性事件,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和市劳动监察支队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理,做到劳动者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权益有维护。三、今年以来已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11家,解决574名农民工工资682.72万元

(四)多渠道促进就业。一是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稳定提供160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累计吸纳230余名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积极实施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开发公益性岗位400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目前在岗240人,超额完成60人;开发企业和机关使用单位青年就业见习岗位717个,目前吸纳见习332人。

二是举办专项活动。积极组织举办“接您回家”、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退役士兵招聘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政策宣传月等专项活动,为各类劳动者就业创业提供了全面、良好服务。成功举办灵璧县第三届创业大赛,营造了浓厚创业氛围。

三是打造“2+N”招聘品牌。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常态化组织“2+N”系列招聘会,为劳动者选岗择业搭建平台。年初以来,共举办线上招聘会128场,组织线下招聘活动65场,发送手机短信120万条,微信推送招聘招聘信息和人员返岗防疫常识10次55万条,发布县内外500家/次企业就业岗位61530个。截止目前,已促成园区企业成功招聘新员工1300余人,有效缓解了缺工问题。四是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大力推广使用“安徽阳光就业网上办事”系统,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注册利用,对于能从“外网”申请的项目全部从外网申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保基本民生

2020年我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紧紧围绕“巩固参保成果、提高缴费水平、助力精准扶贫”三大重点任务,加快“互联网+城乡居保”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推动城乡居保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普惠型向共享型转变。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疫情前我县及时出台了《灵璧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施意见》。从2020年起,提高了缴纳3000元及以上档次的补贴标准,具体为:缴3000元补贴250元,缴4000元补贴300元,缴5000元补贴350元,缴6000元补贴400元。

在就业技能培训工作方面的重点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企业岗前培训,普通技能培训方面。

三、保市场主体

(一)是支付失业保险基金517.11万元,分别为失业保险待219.55万元、稳岗补贴67.94万元、失业保险费返还229.62万元,全部做到应发尽发;共为219家企业减免缴纳失业保险费120.67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缴费负担。

(二)是强化调解措施,营造和谐社会劳动关系。为方便企业少跑路,我局采取“两个一律”,一律使用电话进行沟通协调,一律采取邮寄送达方式。疫情期间不得聚集,我局仲裁调解开展了网上调解,微信调解,这样争议双方既不要出门跑路,又节省了时间,获得企业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四、存在问题

(一)是外出务工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年轻劳动力,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即使在同等薪酬下,宁愿多出路费到外地打工。部分劳动力虽然在本县企业就业,但有自由散漫习惯,有事无事喜欢请假,不愿受企业制度约束,来去自由,一定程度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是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部分企业工资待遇不高,吸引力不强。同时,部分企业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不规范,没有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缺乏留住员工的手段,这也是造成留不住、不长久的原因之一。

(二)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缴费水平距离省级提出的300元目标还有差距。

(三)是需增强业务知识能力。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熟练运用到劳动监察工作中。需创新监察执法方式。部分建设单位或施工总承包存在层层转包、非法分包的现象,给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带来难度,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监察执法新举措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四)是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相对滞后,培训专业有待开发,群众打算技能培训意识不高。

(五)是在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方面,群众还存在不满意的地方,政策宣传还有不及时、不到位的地方,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还不够紧密,办案人员少,经验不足,协调能力不够。,我们务必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切实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五、下一步打算

一是宣传企业招工用工政策,配强重点企业“人社服务专员”,推进援企稳岗政策落地,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二是做细做实做好城乡居保扶贫工作,确保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参保代缴率达100%、待遇发放率达100%、政策知晓率达100%”;加强数据信息化比对,进一步防范基金风险,确保养老金安全。

三是完善监察保障制度,提高执法效率,加强“智慧监察”建设,转变监察执法模式,深入开展专项行动,确保安全稳定。四是根据市新开发的工种目录继续挖掘开发新工种,开展援企稳岗以工代训新举措,举办县级职业技能大赛,提高群众职业培训意识。五是多组织培训,提升调解员和仲裁院业务能力;加强劳动监察、工会、司法等部门的工作衔接;组织案件交流,拓宽我们的办案思路。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zc/gongzuo/e5081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