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寄语 >

春季学期第4周寄语

春季学期第4周寄语

继续做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就是传承,而任何创新都是基于现有成就的传承,传承为创新提供依据,创新则是传承的动力。

春季学期第4周寄语

首先,我们必须弄明白,我们需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一切诗词歌赋都只是一种又一种体裁,都是形式和框架但却不是实质。那么,民族文化中真正的精华是什么?是仁义,是悲悯,是忠诚与孝道,是勤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的辉煌与沉沦启示我们: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只有将经史子集中的人文情怀与现代社会急需的经世致用之学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是对传统文化理性的传承。

我们知道,旧时的读书人可以将四书五经背得烂熟,点出两个字就能指明出处。我并不认为这样的行为叫做传承。显然,只会背诵爱因斯坦的原著,成为不了改变人类命运的人。

传承是我们“知行合一”地对民族精神的践行。杭州的最美司机吴斌以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完美诠释了对职业、对乘客生命的忠诚与担当;无臂钢琴师刘伟坚持梦想,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自强不息;歼-15负责人罗阳用最后的七天托起了祖国舰载机的未来。这就叫传承!完成仁人志士未竟的事业,这就叫创新!为传统的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真正的传承,不在于字句。而在于思想;真正的创新,不在于成败,而在于精神。

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但必须时刻感受到肩上的重担和无时无刻不在的紧迫感。瞧一瞧如今浮躁而彷徨的我们,迷失在名与利的路口。在我们丢失了我们几乎所有民俗节日传统时,我们的邻国却把它们践行下来。如此下去,过不了多久,长城、孔庙恐怕都要搬家。我感到很遗憾,我从未亲眼见过舞狮子、赛龙舟,也从未见过“花市灯如昼”的景象,还有茶道、琴艺、书法等等。我不知多久以后,它们将仅存于书本之中。

文化是一种习惯,不用就会消亡,保留我们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发扬光大。

下面一个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创新。

创新并不是一种口号或者无价值的空谈,它一定是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没有一定的基础,常人并不能由砸在脑袋上的苹果而想到万有引力;给你两个线圈一根铁棍,你也同样难以发现电磁感应。即便是相对论,也并非个人成就,而是一种集体创新。由此可见,创新必然基于长期艰辛的付出,绝非某一个人偶然的灵光一现。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可以暂时缺乏创新的能力,但却永远不能缺失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最终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我们今天的传承,是为了获得创新与改变国家、世界命运的能力,这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努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让我提出实质性的建议,那就是“做好传承者,争做创新人。具体表现在学业上就是脚踏实地,严谨认真的求知态度。我衷心地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将来在各自的领域里沉下心来,钻研进去,踏踏实实,真真切切地做出一些成就,一些创新。

标签: 寄语 学期 春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jiyu/x76p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