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观后感 >

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

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

《黄金时代》不是王小波用文字单纯地为某一方辩白,而是直面人性,直面自己,直面被群体思潮裹挟下的独立人格。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以供参考。

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

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1

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民气十足、海阔天空的时代,一群年轻人经历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时光,自由地追求梦想与爱情,有人在流离中刻骨求爱,有人在抗争中企盼家国未来……萧红,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一路流亡,从北方到南方,从哈尔滨到香港,一边躲避战乱,一边经历着令人唏嘘又痛彻心扉的爱情与人生。对生的坚强对死的挣扎在她笔下穿透纸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许鞍华导演的关于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是今年最被期待的电影,就借“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说点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或无关的。

先说一个略微残酷的事实,“国际妇女节”指的是共产国际,是19xx年8月召开的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由共产国际的德国领导提出的建议,并最终确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所以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庆祝这个节日。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女性朋友的,就不要问人家放不放假,过不过节了哈,她们大概得上班。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电影之所以最终命名《黄金时代》,源自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 折射了1930年代民气开放、自我意识觉醒,百舸争流的年代,那是萧红这样的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也是追求自我的女性的黄金时代。

萧红,一个民国女子,经历了逃婚、未婚先孕、生子后被弃、母子分离、幼子夭亡、颠沛流离、与四个男人发生情感纠葛,这还只是她人生的一部分,真正贯穿她生命的主旋律——是以写作为武器,唤醒更多人的自我觉醒意识。她一生如同动荡尘埃,从未停歇,直到最终客死异乡,她几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女性不敢想象的所有事情。她的文字、她的感情生活和她坎坷的命运,本身就比一部电影还要精彩跌宕。王安忆曾说,有故事有才华的女人很多,萧红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热情转化为更巨大的东西,去影响其他人。

萧红骨子里有东北女人的热烈,她和张爱玲都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都忠于自我。北国冰雪中长大的萧红活得炙热投入,燃烧自己,心怀天下;而上海风骨的张爱玲活得冷峻淡然,永远冷眼旁观,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气度,只活自己的。

 

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2

 

提起萧红,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她和祖父在花园内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有人能够想起她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流浪。

萧红一生都未曾得志过,正如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里所描述的,萧红没有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文章,因此不是很受欢迎。更别提正值抗日时期,许多作家忙着写抗战小说时,她却在写《呼兰河传》,得不到时代的认可,自然未能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萧红的性格极为坚韧,哪怕她一次又一次被别人抛弃,被命运玩弄,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辗转生活,可她在哭过之后,总会坚强起来去继续战斗,“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些让我死不瞑目的东西。”这便是萧红活着的理由,也是女性在乱世之中难得拥有的一些可贵品质。从整体上来讲,我不太欣赏和佩服萧红。她一直在寻找着爱她的人,自始至终她都相信这着爱情,相信有一天她会和爱她的人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一起,只是可惜,所有她爱过的男人都未能如其所愿。不是将其抛弃,就是自己参军,或好或坏,上天一直在和她开玩笑。可是,她为什么不尝试着一个人独立生活下去呢?既然找寻不到自己的爱情,她大可以交一大堆朋友,谈天说地,交流写作,这也是一种动乱中的安稳。可她没有这么做。我想,她还是没有从封建的圈子中彻彻底底地跳出来。也不止是她,乃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认为,女子必须早早出嫁,相夫教子,萧红怕也是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时代,一方面又可以找到感情上的寄托。但孩子也算是一种感情寄托啊,她却弃之不顾,我至今也不解其是何用意。萧红临死时倒也不算孤独,端木就陪在她的身边。尽管如此,萧红的一生都未曾圆满过,甚至可以说,想得到的从未得到过。

 

读王小波《黄金时代》有感3

 

拿到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心里有些期待,不知他会带给我什么全新的体验。我以前只知道他的夫人是社会学家李银河,人们评论他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情爱场景的描写。 翻开王小波个人简历,他在云南当过知青插过队,后来返城参加高考。看他的《黄金时代》,我认为处处都能看到他的影子。本小说描写了知青王二在云南山区插队和同样插队的队医陈清扬的遭遇。 故事选取了一个荒涎的开头方式:陈清扬找我证明她不是破鞋,于是我们搞破鞋。

文中的我二十一岁,在一生的黄金时代,还有好多奢望,想爱想吃。我以伟大情谊的借囗和陈清扬发生了第一次性关系。这些本来是一个青春期男子的正常需求。 文中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环境——**中的云南山区,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事件。如知青的王二插秧,喂猪,以及无聊时用枪打瞎了队长家的狗,打耗子,打鹭鸶。军代表调戏陈清扬不成,打击报复王二和陈清扬。害怕军代表用更极端的方式报复文中的我,我们逃到山上,过了半年自己回来了,碰上运动被揭发出来,要我们写材料,交待自己的问题。 我们被审查,被批斗,被捆绑。要求交待自己的问题。问题的内容自由选择或是交待男女关系或是投机倒把又或是投敌叛国。事实是什么,真相是什么?没有人理会,也没有人关心。再后来我们俩被逼着写交待材料和出斗争差,内容越低俗越好。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避免的烙上时代的烙印,作者将王二和陈清扬的情爱故事放在这样一个时代,折射出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扭曲和变形的人。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人耳目一新。 相比**电影《芙蓉镇》中灰沉的压抑气氛,作者用戏谑的口吻,将时代带给人们的冲击,表面看上去有点云淡风轻,却让人感到心头也是沉甸甸的。 看过池莉写知青生活的《怀念我们声名狼藉的日子》,让人嘘唏。再看《黄金时代》,有青春的百无聊赖,有年少的轻狂和放荡不羁,有过逃离和抗争也有妥协。所有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变成了顽强不屈的青春记忆,正是这点顽强不屈,使它是成为王二的黄金时代,成为陈清扬的黄金时代,也成为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guanhougan/v4g7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