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观后感 >

2021年《我和我的父辈》电影观后感三篇

2021年《我和我的父辈》电影观后感三篇

《我和我的父辈》,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群体视角描写了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让我们从一个个小故事中汲取力量,从银屏中感悟中国人的家国、民族传承与奋斗的精神。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2021年《我和我的父辈》电影观后感三篇,以供参考。

2021年《我和我的父辈》电影观后感三篇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听着这首熟悉的歌词,你想到了什么呢?

听歌这首慷慨激扬的歌,我想到了我们的祖国,祖国母亲历经千难磨难而不衰,呵护着生存在她怀抱下的我们。回首祖国的曾经,由盛到衰,走过了两千年的历程。两千年来,她忍辱负重,但却未抛弃我们,总是在替我们遭受着磨难。后来,慢慢的,我们终于以强者的姿态重新屹立在世界,祖国母亲为我们骄傲,为我们自豪。她本可以放下屈辱,骄傲的在世界面前抬起高贵的头颅,可是她没有,她时时刻刻铭记之前的屈辱,教会我们什么叫“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祖国母亲,我伟大的祖国母亲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让我铭记在心。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只有当代少年勤奋努力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而学,青少年不是青春的梦,拼搏向上,不失青春的风采,我相信祖国的明天在我们青少年的陪伴下会更加美好。

仰望天空,湛蓝剔透,好像从这个世界一眼就能看到那个世界的未来,是那样透明,在这片天空下,生存着同一个祖国的子民,这些子民深爱着他们的祖国作文——中国;脚踏大地,生存在这辽阔无边,深沉而执着的土地上,同样有一份热爱祖国豪情的忠志之士。

中国,我热爱的祖国呀,我对您怀着赤子之心,和那些忠志之士一样,有一颗为国的志向和抱负。祖国母亲呀,生我育我的祖国母亲,是您给了我的未来,是您的成就铸造我未来好走的路,是您不弃的执着,让我生存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饱受战乱之苦,但您却教会了我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这份生活是热爱您的子民留给我们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祖国母亲,今天我以您为荣,明天您以我为傲。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这是“我和我的”系列第三部,第一部《我和我的祖国》用155分钟讲了7个故事,第二部《我和我的家乡》用153分钟讲了5个故事,而《我和我的父辈》用156分钟讲了4个故事。从时长可以看出,电影给每个故事的表现空间越来越大,从祖国到家乡再到父辈,维度一级级细化到个人,电影的定位也逐渐从展现宏观层面的国家发展、家乡变化到展现更具体的家庭中的代际传递,展现两代人之间厚重而细腻的情感。

四个故事的标题分别是“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是非常贴合内容而又值得细细回味的四个标题。先横向对比一下四个故事,由此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四位导演截然不同的风格。

“乘风”用中国人民挣扎着告别屈辱的抗日故事,激起我心中最朴素最本能的爱国热情,“诗”用中国人民有勇有谋的航天故事,致敬老一辈中国航天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我为国效力的决心。如果说前两个故事是立足于那个屈辱贫穷的年代,向我们讲述了先辈们最朴实无华最一腔热血的爱国故事,那么后两个故事则立足于和平安定、国泰民安的现在,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合理想象,用一张美好蓝图告诉我们——未来已来,一切光明和美好都将由我们这代人创造。“鸭先知”是在讲上世纪那批极具远见和商业头脑的“先知”,更是在讲x乃至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人民带来的红利;“少年行”则跳出过去,立足现在,用我们这代人的眼光展望未来,或许在“诗”的年代,中国航天人、科研人都曾像“少年行”一样想象过我们这个时代的模样。

下面回归主题,分析四个故事。

“乘风”——由吴京导演,讲抗日战争的故事。对抗戏和感情戏齐头并进,展现出军人铁血和柔情兼具的特点。这一特点被一个镜头展现得淋漓尽致:抱着小女孩逃往安全区的士兵被炸断了腿,镜头先是士兵顶着弹壳和尘土给了小女孩一个笑,下一个镜头便是士兵那条被炸得血肉模糊的腿。“乘风”的感情戏是围绕共同作战的父子展开的,可以说这部戏完全改变了我对吴磊的印象,对于展现阳刚之气的男艺人,参演抗战片或许真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路。但最让我感动的并不是吴磊扮演的儿子学着父亲的样子,在千钧一发之际冲在最前方,也不是吴京扮演的父亲带着胜利的笑,立马俯视倒在地上的敌人,而是父亲在得知儿子战死之后,跑进芦苇地失声痛哭——因为是他在情急之下选择了牺牲儿子保全群众——那份早已预料到的悲痛,那份迟来的情感爆发,那份无能为力的选择,都让我不自觉地和这位父亲一起失声哭泣。

“诗”——由章子怡导演,讲中国航天人的故事,是四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我和我的祖国里我最喜欢的是“相遇”,真是永远都会为原子弹、航天等这些伟大的命题流泪)。如我所料,故事中的父亲在试验中牺牲了,但他的牺牲来得太快,看到这里时我还觉得剧情推进太快,缺少起伏,但继续看下去,才明白章子怡的用意。记得多年前看电影《x大地震》时,看到一条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影评:“这部电影最大的失败在于电影名,原著的题目《余震》才更能突出主题——地震给幸存者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诗”也一样,没有把重心放在父与子的相处上,而是放在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上。故事中的儿子显然是命途多舛的,生父和养父都献身于中国的航天事业,他不允许别人嘲笑自己的父亲是“做鞭炮的”;他接受父亲为他编织的美丽的谎言“爸爸是在天上写诗的”;他才十岁就不得不提前成长为大人;他才十岁就不得不接受既定的父死和将来的母亡。中国航天事业崛起的背后,是父辈们的义无反顾和子辈们的提前成长。而故事中的小女儿,当初被爸爸妈妈和哥哥保护得很好的小女孩,最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女宇航员,感谢导演给我们带来的Happy ending。章子怡真的太适合演这类坚韧顽强的女性角色了,从《无问西东》到《我和我的父辈》,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最戳我泪点的是章子怡扮演的母亲写的诗,再次让我在发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后不烦心于自己的渺小,再次从宇宙落脚到国家,从国家落脚到我们每一个个体。

“鸭先知”——由徐峥导演,最让我喜欢的是冬冬的表现,然而故事本身并不能引起我的共鸣,这里不再评价。

“少年行”——由沈腾导演,用开心麻花的阵容赢得了我的期待,又用满满的细节满足了我的期待,完完全全的开心麻花风格。这后两个故事都加入了喜剧元素。中和了前两个故事给我带来的沉浸式感动,给我留出了足够的时间擦干眼泪,走出悲伤,让我能平和地而不是哭得不成样子地走出影院(当年看完《摔跤吧,爸爸》走出影院时,我真的很狼狈,,),好评!!和前面的三个故事都不同,“少年行”中甚至都没有“父亲”的出现,他只活在妈妈的讲述里——献身于人工智能事业。沈腾扮演的机器人的用途在于向孩子证明父亲献身的事业意义非凡。这则故事最令我满意的是对机器人的设置:不能伤害人类、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人的感情,甚至可以像人一样让情感战胜理智。这些应该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前提。

在我看来,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让我又哭又笑的,像人生一样有苦有乐,五味俱全,才能真正落脚到人这一个体,才能以小见大地、充分地表达宏大的主题,才能展现最本真的生活的模样。《我和我的父辈》给我带来的精神滋养和前进的力量自是不必多言,唯愿吾辈青年都能以渺小创造伟大,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这才是爱国电影乃至爱国教育最终的目的。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人和月,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其实关于爱国的,不当表现在诗句中,也可以表现在名人故事中,在许多名人中,就有那么几位伟大的人!

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从这两个事例中,其中最感动人心的是钱学森,他是为了祖国,外国多想留住他,可最终他坚持回国,发明了导弹,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的爱国事件,比如有的人当听见国歌响起,就会马上立正,正式红旗,或者高唱国歌这些都是爱国的事情,其实爱国也相当于爱自己!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guanhougan/o5lw2.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