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观后感 >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7篇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7篇

小伙伴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例,每次大家欣赏完一场影片后,应该有很多感触,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7篇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1

根据老师的推荐,我在家里观看了一部印度儿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上课时,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因为他总喜欢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树上的小鸟、地上的小水坑他觉得这比上课有意思多了。可是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经常罚他站在门外,不让他听课。而同学们呢,也天天嘲笑他。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才。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伊桑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师——拉姆。拉姆老师用很多有趣的方法帮助伊桑学习读写。他们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拉姆老师还带着伊桑到操场上,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就这样,伊桑慢慢地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我一边看,一边想:拉姆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太有趣了!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老师。说实话,有些课,我一上就想睡觉,真希望能早点下课;但也有一些课,老师上得妙趣横生。如果世界上多几位像拉姆一样的好老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天天都开开心心,该多好呀!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教育: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爸爸、妈妈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和帮助。二、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给我们一片蓝天,带走你们给我们的乌云,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三、我们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我多么希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2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废和绝望的气氛。在淞泸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强大的日军磨灭了他们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挡在城门,却挡不住潮水般的残兵败将。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很多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却无意抵抗,麻木呆滞地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倒,一齐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的废墟中做着最终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地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没有人离去,直至被俘。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过胸膛的那一刻齐声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这伟大的一幕让我想起了张自忠将军死前的一句话:只要我等坚决抵抗,以我五千年浩瀚中华,绝不会亡于三岛倭奴之手。中国是坚韧的,中国人的抵抗从来没有停。

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是主旋律。画面中,无数头像的士兵和平民从各方向被驱赶至一齐,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潮水般倒下,画面残酷,简直目不忍视,南京真正的地狱。南京已经死了,安全区是唯一一块苟延残喘的地,拉贝从其“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日军发现安全区有很多女人便前来索要一百个,姜教师和拉贝先生无奈答应。当姜教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地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出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式顽强的。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和绝望,仅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期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期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期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已经被唤醒,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仅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影片用很多的笔墨勾画了角川这个主角,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逃避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最终完成了——对人生的救赎,走小豆子,开枪自杀。我明白角川的悔过,但比起我们死去的三十万同胞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要勿忘国耻!让中国沉睡的雄狮永远咆哮!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3

很早以前就听妈妈跟我讲过南京大屠杀的事,说南京死了有30多万人。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在班上观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这个历史。

我们坐在座位上,等待着《南京南京》的开始,在一阵阵轰炸声中拉开了《南京南京》的帷幕,这使在场的所有人的心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一架架飞机投下的炸弹把南京的围墙炸得残垣断壁,南京成了一片废墟。

日本军和中国军队抗时,由于日本人太多了,所以中国军倒下了。日本人来到孙中山的雕像前,把雕像拉下来,在那里竖起了一面日本国旗,仿佛南京已经被他们占领了。虽然中国人死到临头,但是他们在死之前仍然高喊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看到这儿,我的心揪了起来,被他们的那种精神感动。日本人一气之下,把一部分人赶到一间很大的房子里,用无数个木板封住了出口,让中国人逃都逃不掉,最后放一把大火,把他们活活烧死,可他们还嫌不够,还往里面投了两枚炸弹。日本人又挖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坑,把其余的中国人都推了下去,把他们活埋了,日本人还在那露出头的沙坑上跳舞……日本人实在是太残忍了,他们的行为真是令人发指。看到眼前这一幕,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日本人都很残忍,但是在这部《南京南京》中,唯独有一个日本军与众不同,那就是角川。当他看到自己无辜的伤到中国人时,他都会忍不住流下泪水,有时还会对他们说对不起,甚至还会为他们立一个坟……在电影接近尾声时,角川还放走了两个中国人,其中还有一个孩子。放走后,那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笑容是那样天真,那样灿烂。而角川因不堪忍受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行为而自杀了。

看完《南京南京》,我深有感触。在战争时期,有无数个人丧失了生命。日本人虽侵略了我们,但是他们永远侵略不了我们中国人的心!现在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依然还威胁着“和平之花”。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活。

现在的南京是多么美丽啊!可在这美丽的城市脚下却埋藏这30多万人的身躯。《南京!南京》是历史的镜子,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个血的教训。从现在起,我们要发奋学习,为人民的幸福,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而努力奋斗。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4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0余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时,久违的黑白画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深处的沉淀。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者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视角的战争和屠杀。黑与白,简单的对比如同大脑里面尘封的记忆,清晰而又持久;失去了色彩,却增加了想象的空间;失去了血色的恐惧,却增加了对战争的恐惧。黑与白,不在乎视觉上表现战争的血腥,而在于通过战争的原态趋引领大家对战争的思考。所谓立意,往往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在含义,立意高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格调高下,《南京!南京!》从一个日本兵的眼中来观察这个战争,通过战争的表现,去挖掘战争的实质:一个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溃,那么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从一个受难者角度来看这场战争,我们是不是会被悲情所缠绕,被屈辱所充满,忘却对战争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过表现施暴者的痛苦、绝望、崩溃,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极度痛苦和灾难。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无寸铁的人,会有紧张和不适,当看到尸横遍野,习以为常以后,神经麻木了,杀人变成了一种习惯。但总有醒来的人,总有麻木后醒来的时候,看到人如此轻易的被杀死,对人生存的意义便会开始怀疑,这个人类固有的道德力量虽然弱小,但尚未泯灭。

“活着比死难受”角川自杀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后一句话,反映出一个普通人在战争机器的驱动下,草菅人命后对生命的反思。

如果说,它仅仅是掀开陈年的伤疤,仅仅是在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仅仅停留在展现三十年代末中国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么,电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现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这部片子的导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现翘楚,令人回味,将这部悲情作品升华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俯瞰了这个历史的剧痛: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活着,并希望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拒绝所有的残暴!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5

8月19日晚,才看的这部电影,以往看电影基本上不写影评的,但是这部电影涉及我们最可爱的人,武警消防官兵,加上笔者本人也曾从军,看电影的感受颇深,有感动,更多的是一种难受,煽情太过,却忽略了正常的一种逻辑,感觉很跳戏,感觉自己热爱的人民被这部剧的拍摄、剧情、大局给带偏了。

总的感觉,这部剧硬煽情,凹造型,搞画面,影片中的消防员都是导演要他们牺牲的,完全没有逻辑,看这部剧,很生气,很难受,所以第一次注册豆瓣来这里不吐不快。

这部影片是歌颂消防员的,所以影评应该更为贴近真实,但是影片中的bug实在太多,许多剧情也衔接不上。

1、第一个火锅店的场景,煤气罐第二次,新兵消防员和特勤一中队的副队长两个人做最后扫尾,扫尾怎么可能会安排两个人,再说,个人推断,应该是聚集几十个煤气罐的仓库大门,被新兵消防员打开,出现火花,然后因为气压的关系,大量空气冲进仓库,导致。这个可能吗?如果加上一个煤气罐煤气泄露的镜头,再加上一个火锅店老板提前告知消防队长仓库有煤气罐的镜头,再发生一场,我想会更好。

2、最让人气愤的bug,就守a01油罐的阀门这个剧情,明明知道有a,b两个区域的阀门,为什么派人去关的时候,只有两个人去a,b没人去吗,还有手动关阀门的时候,明明知道有4个阀门口,为什么只安排两个消防员去转,安排4个人就有那么难吗,一个需要8000转,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能节省时间,能不让消防员牺牲,就有那么难吗,所以说,这是一部为了煽情忽略逻辑的电影,看到这里我真的很难过。

3、流淌火,明明是流淌火,主要灭火的确实水,油比水的密度低,加上水不是流的更快吗,你这是在逗我。

4、枫林中队保障水源,全枫林中队只有两个人吗,其他人都在消防车里看吗?全程就只有一个抽水口吗,那个口子堵住了,全部水就停了?看到欧豪演的上士消防员一个人下水去清理垃圾,没有其他人,你这是欺我枫林中队无人吗?

5、还有那一段虽然感人,特勤中队在化学罐区前抵御火情,居然还在拍视频留言?要知道,那个环境下,居然有时间拍这个?煽情是这样煽的?完全不合现场情况啊,我还记得棒子电影《潘多拉》,剧情其实差不多,但是最后主角和家人视频,却是那么感人,那么理所当然。

6、影片中,火灾的起因,真是一大败笔,简单的一笔带过,外国佬的船未按流程,申请,就打开阀门将油输送进来,话说,一个港口,一个油库的管理竟然如此松懈?外国佬可以单方面在没有申请的情况下,在确定前期油料输送完,单方面再输送油料?最后,竟然还没结尾,这些外国佬就没事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确实是弘扬正能量的,把消防员精神表现出来了,但是整个电影存在太多问题,总的来讲就是为了死亡而死亡,为了煽情而煽情,难受。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6

如今的《南京!南京!》,我也是挣扎了近一个月,才终于走进电影院。

此时,关于《南京!南京!》的评论已经在网络各处掐得如火如荼。大家都在借这个平台,说自己的爱国心,自己的国家观、世界观,甚至是价值论。我管不了陆川是被捧还是被贬。

我只是作为一个南京人,单纯地感激他。尽管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在晚上长久地做着噩梦,一次一次的醒过来,看着远处城市夜空的红色霓虹就像是这座城市散不去的业火和血色。我还是感激他。

他穷尽了4年的精力和时光,把这部影片拍得努力又真实。几乎复现了这座城市1937年12月13日沦陷至1938年2月中,所经受的无法描述出的灾难。而其实,一直到1938年5月,掩埋尸骸的数量都比不上新送来的数量。在影片开始不久的时候,有一段我觉得很漫长的屠杀镜头的蒙太奇。从焚烧的火焰燃起,机关枪扫射人群的枪声久久不息,伴随着坑杀、刺刀乱戳……看得眼睛瞪到目眦欲裂,血液中有声音在叫嚣:“为什么还不停下!!为什么还不停下!!为什么还不停下!!”在下一刻镜头转换时,我才觉得释解了。觉得那段蒙太奇只要哪怕再多10秒,我就会毫无理智不顾一切地站起来,大叫着把手中的饮料砸向屏幕。

只是短短用分钟来计的时间,我都觉得难以忍受。那段长达半年之久的日子,南京这个城市该是如何。已经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了。

白天专门去了挹江门那座城门处,影片里刘烨他们这些军人就是分批穿过这座城门,走向死亡的。我站在城门外,始终都没有走到门的另外一边去。今天,南京的阳光灿烂,但城门里的阴影依旧阴郁得无法描述。路上的汽车一个一个地穿过城门,漆光闪耀。我当然知道,门那边不会再有大吼着“中国不会亡”的悲壮死亡了。再往前走,长江里也不再会漂着数目可观的尸体,那里只会有受了污染的江水空空地击打江岸。

所以,我感激陆川。

自己曾经也拿着地图,一个一个去考据那些屠杀发生的地点。但是白底黑色的文字,终比不上影像的心理震撼。他就算被人指责拍得像景片,但我觉得他的立场是中国相关电影里难得的客观的,也正因为如此,也是难得真实的。它带给我的震撼,超出了我的想象。

2022电影观后感1000字篇7

这个夏天,最燃、最催泪的电影非《烈火英雄》莫属。影片以一场滨海城市石油码头的管道起火爆炸事故为背景,真实还原了消防战士穿梭在浓烟火海无惧前行的故事。《烈火英雄》改编自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鲍尔吉·原野的长篇纪实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如今,这篇纪实文学更名为《烈火英雄》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创作生涯中最艰难的任务,“因为他们经历了我无法想象的痛苦,我要为他们建立一座血泪文字的纪念碑。”

采访本被泪水浸湿:“我承担了那份痛苦、绝望和拼争”

长篇纪实文学《烈火英雄》以“7·16”大连保税区输油管道起火爆炸事故为背景,表现了当代消防英雄的集体群像以及中国消防战线的铁军精神。书中以人物事例串联情节,塑造了面对火灾险情时的消防孤胆英雄,以及数位被誉为“开在黑油红焰间的青春花朵”的80后、90后等青年消防员的英雄形象。

影片中,黄晓明饰演特勤中队队长江立伟,他徒手转动8000圈关闭阀门被烈火烧灼时所展现的无畏,和在妻子儿子的合照被大火烧着时表现出的柔情眷恋,引无数影迷落泪。现实中,当时与火灾对峙的是来自辽宁公安消防总队的2380名消防官兵。鲍尔吉·原野表示,这是自己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第一次接到如此艰难的写作任务,“4个多月,我采访了188人,每天都在和消防官兵谈那场火,厚厚的采访本正反面记录着满满的字迹,上面有些字被洇模糊了,那是我的泪水。”那段时间,鲍尔吉·原野经历了极大的痛苦,“我重复倾听消防战士讲述这场灾难,我承担了他们的苦痛、绝望和拼争。有一次,一位女作家出于好奇跟我去采访,她听了一小时就受不了了,太惨烈了。”

曾无数次打退堂鼓:“消防员永不屈服的精神支撑我写作”

如今回想那次创作,鲍尔吉·原野坦言自己无数次打过退堂鼓,“4个月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而我仅仅完成了这本书的前期采访。采访和写作使我停止了专栏写作、讲课和采风活动,但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它让我知道,人在死神、生理极限面前的每一个细节,让我知道在这个时代人的高贵性。”

鲍尔吉·原野表示,在采访和写作中逐渐清晰了一个观念——扑救“7·16”大火,是一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史诗,“它是人类在灾难面前放射的意志光芒,是永不屈服,是拯救,是爱,这些精神支撑我把这本书写完。还有,我坚持下来是为了这些战士,他们经历了我无法想象的痛苦取得了胜利,我要为他们建立一座血泪文字的纪念碑。”

鲍尔吉·原野出版过《流水似的走马》《掌心化雪》等作品集,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奖项。《烈火英雄》是他用文字表达对“7·16”勇士的敬意,“辽宁公安消防铁军不仅是英雄,还是中华民族值得赞颂的伟大人物。他们的经历,是当代中国最值得记录的记忆之一,我为认识过他们,写下他们的故事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标签: 观后感 电影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guanhougan/l1ve0.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