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观后感 >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天上的云朵黑呀,地上的雨点大呀……”随着清脆的童声歌唱,《山海情》开播了。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以供参考。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最近,一部山海相逢、闽宁情深的扶贫剧《山海情》高开炸走,夺人眼球。该剧让我们看到东西部扶贫合作产生的蝶变效应,20多年来,闽宁两地人民携手奋进战贫困奔小康的故事震撼人心,也让我们读懂了中国扶贫这篇大文章。

扶贫最难扶的是人心,扶贫干部不一般。习总书记多次提到扶贫干部,“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剧中基层干部马得福为了解决脱贫攻坚中吊庄户遇到的问题弹精竭虑,每天骑着自行奔走在乡间的土路上,常常是灰头土脸,可就是这样仍然面带微笑,四处协调,最终为移民村的父老乡亲解决了小麦浇水和村庄供电的问题。这让我想到了脱贫攻坚以来,奔走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的驻村工作队员们,他们带着任务,不辞辛苦,摸清况,勤协调,想办法,解难题,以实干精神赢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所以扶贫战线上涌现出像黄文秀、廖俊波、李保国等一批用奉献传递温暖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向他(她)们致敬!

扶贫最有效的是产业,结对帮扶有道道。从兄弟合穿一条裤子、到村里的扶贫珍珠鸡吃得只剩一只、再到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一口井就嫁人的故事,今天看来让人哭笑不得,匪夷所思,但是结合90年代宁夏六盘山西海固的时代背景,千山万壑、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让当地生态脆弱、经济凋敝、社会闭塞。就是这样的贫困地区在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下,20多年间,省对省、市对市、县对县、乡对乡、村对村,精准扶贫,精准施策,解决了宁夏人民“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一个个对口援建产业扶贫车间拔地而起,一株株克服“水土不服”的菌草植遍宁夏山川,让“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贫困地区涣发新生,闽宁模式也成为中国扶贫的典范。

扶贫最要扶的是教育,人才才是硬杠杠。剧中最想说的白崇礼校长,他就像我们儿时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古板、严谨,视职业为生命,为了劝留学生不辍学,他拦大巴、劝家长、找教育局,做出一系列“有辱斯文”的事情,他信奉的理念就是“读书改变命运。”这让我想起不久前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同志,扎根边疆40余年,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山区女孩点亮梦想的灯,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一样的人民教师,贫困地区的孩子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才有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深情告白。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近期,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山海情》以闽宁镇的发展历程为创作命题,展现了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政策背景下,福建和宁夏两地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描绘出一幅雄厚壮阔的脱贫故事画卷。每个党员干部心中都有“山海情”,与电视剧《山海情》产生共鸣,与现实生活中干事创业发生共振。

心中有座山,这山是“愚公移山、咬定青山、再攀高山”的山。从电视剧第一集到最后一集,我们看到了宁夏荒芜的土山变成美丽的青山。土山代表艰巨的脱贫任务,青山代表脱贫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心中必须有一座山,这山是愚公移山的困难之山,是咬定青山的目标之山,更是再攀高山的追求之山,广大党员干部拿出愚公移山的韧劲、咬定青山的干劲、再攀高山的拼劲,才能实现苦日子的土山到好日子的青山的壮丽蜕变。

心中有片海,这海是“海纳百川、海枯石烂、沧海一粟”的海。剧中我们看到宁夏福建扶贫干部、技术专家、乡村教师、勤劳农民等各类群体的齐心协力,在他们身上都闪耀着包容、坚韧、奉献等多种优秀品质。党员干部心中必定有一片海,这海是海纳百川的胸怀,是海枯石烂的决心,是沧海一粟的忘我,每个党员干部以沧海一粟的自我认知,当好小小螺丝钉,以海枯石烂的坚持不懈与困难顽强斗争,以海纳百川的格局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征途中奋勇前进。

心中有真情,这情是“爱国情、民族情、总关情”的情。电视剧《山海情》好评不断,常常让我们热泪盈眶,这是一部有感情有温度的电视剧。我们为村民地里没有水焦急,为村民卖不掉的蘑菇发愁,为扶贫干部跑前跑后感到心疼,这些感情充盈了我们对这部剧的感受。党员干部心中必是有真情,这情是希望国家富强的爱国情,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民族情,更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百姓情。正是这些真情才筑起党员干部的初心,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念,初心担使命,信念生定力,正是这份真情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奉献一切。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而热播剧《山海情》正是以丰富感人的剧情,引发干部做“上善若水”“善文能武”“从善如流”的组工式“山海情”。

选人要追求“上善若水”做到“善作善成”。“至微至显,善作善成。”新时代的组工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建设者,要承担服务中心大局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讲话中多次提到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强调做事要有始有终,既要善于谋事,有好的开端,又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把事情做成做好。因此,组工干部要保持树立“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的理念,始终保持“主人翁”的精神,在谋事、干事、成事上作表率,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作贡献,处处恪尽职守,时时自警自励,方能善始而后善作,善作故能善成,善成方得善终。

育人要注重“善文能武”做到“尽善尽美”。“斌”,左边是一个“文”字,右边是一个“武”字,既要能“文”,又要能“武”。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能文能武”就是要提升素质,全面发展。组织工作要求高,组工干部必须既要政治素质高,又要业务能力强;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水平;既能规范办文,动手写文章、搞调研等,又要能高效办事,及时有效地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组工干部不断在自我修炼过程中,拜人民为师,以人民“喜好”为标准,加强学习、增长才干,成为一个“善文能武”的组工干部。

用人要选择“从善如流”做到“知人善任”。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才;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才的使用。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人才兴”,才能“事业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人才很难“自用”,只有“被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组织部门不仅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重大责任。而且是为国选才聚才重要部门,因此,组工干部练就一双知人善任的“好眼力”,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借助群众火眼金睛审视干部,切切实实让政治站位高、品行过硬的干部发挥用武之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guanhougan/6z7w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