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实用文 >发言稿 >

最新村支书记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优秀发言稿三篇

最新村支书记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优秀发言稿三篇

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以后,全体党员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意识,融洽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群众之间关系,增进同志之间的了解,激发党员奋进向上的热情,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村支书记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优秀发言稿三篇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最新村支书记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优秀发言稿三篇
 
第1篇:村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 村支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市委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体现了市委民主、务实、求是的工作作风,也充分表明市委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决心。我是来自仪征月塘一名村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干部,切实感受到了市委抓项目、抓民生、抓环境、抓队伍建设的发展氛围。
 
就我们支部而言,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的部署,集合月塘生态创建,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幸福民生。围绕环境建设,深入开展康居新村创建行动,打造清洁庄台 5个,创建三星级庄台一个、二星级庄台一个。围绕农民增收,发展设施蔬菜基地300亩,积极推动高效农业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集采摘、垂钓、观光、餐饮等一体的农业生态园4家。围绕服务大局,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推动月塘重点中心镇建设,做好农民新区、集镇拆迁让地等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困难,制约着村级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受财力基础薄弱的限制,个人认为还是人的问题,市委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造就‘三宽四有’干部队伍”,非常及时、非常有针对性。
 
我想,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三宽四有型”基层干部队伍,就是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素质、务实作风,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公正廉明。就我们农村而言,我觉得要以学习培训和优化结构来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要以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来提升队伍形象,要以城乡联动、干部互动来拓宽基层干部发展能力、历练机关干部工作水平。
 
一、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农村干部尤其是我们村干部,每天要应对诸如招商引资、环境建设、矛盾调处等纷繁复杂的事务,客观上影响了平时的学习,发展村级经济、带动群众致富,改善民生事业,往往固守传统的老办法、老思路,思想不够解放,对新生事物接受慢,与当前经济建设的快节奏、群众生产生活的新要求比,往往跟不上节拍,制约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我想打造眼界宽、思路宽的干部队伍,一方面我们基层干部要主动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学习有关村级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政策,学习十八大关于农村方面的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推进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另一方面,上级部门要加强农村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理论培训方式,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分批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让基层干部亲身体验发达地区的工作方法,感受他们的工作效率,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拓宽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眼界。
 
二、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打造“三宽四有型”基层干部队伍,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总体素质是关键。目前,由于村级干部待遇相对较低,工作量较大,造成村干部选配难,村级干部队伍结构老化,文化层次低,后备力量不足,影响了“三宽四有型”干部队伍的建设。建议要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配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适当提高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额度,同时畅通村干部晋升渠道,每年继续安排一定公务员、事业编制职位,面向村干部招考,范围可以拓宽到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主办会计,以此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在选配方式上,要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借鉴大学生村官选配模式,通过考试、面试、考察等程序,面向社会选拔一批村级后备干部,把文化层次高、综合能力强、有经营头脑、有发展眼界的企业能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致富带头人选进村级干部队伍,为村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要加强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三宽四有型”干部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个人认为体现在发展村级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要围绕十八大报告的要求,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兴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我们村支部书记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带好队伍,当好表率,持之以恒地践行党的宗旨,经常性的深入组户,倾听群众心声,征求群众需求,责无旁贷的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在真心干事、务实干事,以一件件为民实事的办成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提高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同事建议上级部门要继续支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我们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发展特色产业和富民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完善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通过建立网上村委会,及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和村级重大事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要继续深化党员干部和群众连心卡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三下达内教育网三交”活动,切实帮助我们基层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建立机关、农村干部互动交流机制。今年,市委向全市经济薄弱村下派了第一书记,开创了市机关与村级干部交流的先河,机关干部到薄弱村后,不仅助制定发展规划、引进产业项目、争取帮扶资金,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帮助薄弱村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提振发展的信心,效果非常明显。建议这个政策要继续推行,同时要不断扩大交流面,建立机关、农村干部双向互动交流新机制。建立这个机制,一方面可以把机关干部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带进农村,在交流互动中、在具体工作中,拓宽我们的发展眼界、发展思路。一方面,对机关打造“三宽四有型”干部队伍,也是一种有效尝试,可以增进机关干部对农村工作的了解,深入基层接地气,感受农村、体验农村,丰富人生阅历,历练工作本领,破解“家门、校门、机关门”三门干部难题。
 
 
 
 
 
第2篇:组织生活会发言
 
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深刻汲取张泉芬、赵建国教训,净化和修复红桥政治生态
 
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净化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拥护党中央决定的政治态度问题,更是天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整按照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讨论主题和鸿忠书记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区委关于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深刻汲取张泉芬、赵建国教训,净化和修复红桥政治生态文件要求。在工作中结合自身的情况深刻反省,查摆自身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鸿忠书记强调,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事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把彻底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净化和维护政治生态,作为落实《条例》和《准则》要求的具体行动,作为落实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的治本之举,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黄兴国作为中央委员、我市原党政主要领导,政治底线失守,理想信念坍塌,主体责任缺失,任性用权,带坏了党风政风。黄兴国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国家法律,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其违纪行为性质十分恶劣、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极坏,严重破坏了我市的政治生态。对此要以黄兴国涉嫌严重违纪为镜、为戒、为鉴、为训。要在黄兴国反面典型教材中认真汲取教训,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时刻牢记守纪律讲规矩,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明白人。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担负政治责任,工作中严格按程序、按规矩办事,该请示请示,该汇报汇报,该沟通沟通,不随心所欲,乱了章法。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作为必修课,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思想上的“防腐性”和政治上的“免疫力”。
 
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主动查摆自身问题,并且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剖析。我深刻认识到在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工作方法缺乏创新,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着眼于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而很少利用全局观念去思考更为宏观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大胆,考虑群众需求不够全面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做好业务工作。重新认识到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性、反对好人主义和圈子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认为在以后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持续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宗旨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时刻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为党、国家和人民的最终利益服务,保持清醒头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二是要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坚决肃清黄兴国恶劣影响,克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要在黄兴国反面典型教材中认真汲取教训,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工作中要加强党性锻炼,克服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查找自身在圈子文化、好人主义上存在的问题,自觉做到在朋友、熟人面前坚持原则,拿出“敢于得罪人”的勇气,坚决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同时也应该虚心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关键。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新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时刻以群众利益为先贯彻到民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努力实现本职工作向更高质量、更大体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主动了解群众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意愿来完善服务,注重提升服务的质量和专业化的水平,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把群众的满意度当成是工作的落脚点,履行为民服务的宗旨。
 
第3篇:组织生活会发言
 

组织生活会发言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是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做好全省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结合实际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
 
中央提出,“十二五”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深刻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 根本要求,对广东尤其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广东省委认为,把握这一主题主线,落实到广东“十二五”发展,核心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是因 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广东已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刻不容缓;与此 同时,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权利诉求更强烈,追求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落实以人为 本、增进民生福祉同样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在这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候,省委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顺应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全省人 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符合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抓住这一核心,就突出了广东“十二五”发展的主攻
 
方向,就掌握了推动 广东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有机整体。这其中,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的,二者统一于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加快转型升级,就是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 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夯实物质基础,保证人民群众有更给力的幸福,更长久的幸福。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 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而强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依归和价值导向,使转型升级成果更好地 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转型升级增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好日子,增强幸福感。可以说,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既体现了中央要求与广东特色的统一,又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 展、物质发展与人文发展的统一,还体现了发展路径方向与
 
发展价值取向的统一,是一个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愿景。 需要指出的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固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但也绝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 是全省各个地区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也要防止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就是说要防止先造成了“不幸福”,再去追求“幸福”,而是要
 
把推进发展与增进福祉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幸福,这就是发展的目的所在。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 核心任务落实到开展“十二五”发展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扎实努力工作,把这一面向未来的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
 
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全局的重大关系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统筹兼顾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第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有一定发展速度作支撑,问题是追求什么样的速度,怎样去追求速度。很明显,按照科 学发展要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能搞多快搞多快,而传统模式下的速度我们绝不能再追求。我们清醒认识到,虽然长期以来广东发展速度快,经济总 量大,但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提升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提升之间确实存在较大落差,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广东发展的主要矛盾或说矛盾主要方面,是必须更加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过程中,既要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又要积极消化过去积累的老矛盾 老问题,可能一段时间发展速度会慢下来。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8%以上,低于我省“十一五”预期目标和实际增长速 度,目的是要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导向。从长远看,暂时的“稍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即使一段时间 速度和总量被赶超,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迎头赶上。否则,欲速不达,最终会因为丧失持续竞争力而永远落伍。当然,就广东不同区域来说,由于发展阶段不同, 我们对速度问题并不强求划一。珠三角经济发达,总量相当可观,但传统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其发展宁可速度低一点,也要质量好一点,集中力量促创新、调结 构、转方式。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总量小实力弱,在坚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这条老路的前提下,要加快发展,做大产业规模,做强经济实力。总之,要坚持 “好”字优先,“快”在其中,争取又好又快。也就是说,坚持“好”字优先,不是不要“快”,而是要有质量的“快”。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努 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增创广东科学发展新优势。
 
第二,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硬实力日益强大,软实力长足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看到,软实力不强始终是制约广东进一步发展的软肋。比如,在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方面,广东与国内先进 省市区还有相当差距;在法制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广东与世界发达地区还有更大差距;在改革激情、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有明显 差距。我们要正视差距,明确方向,切实克服“重硬轻软”倾向,在不断壮大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优化 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强化改革创新精神,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增创广东综合实力新优势。
 
第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经济增长为民生福祉提供物质基础,而增进民生福祉则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 步深化认识,强化自觉。不能认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改善民生是软任务;也不能认为二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抓经济就难以顾民生,搞民生会影响抓经济; 更不能认为这些年来民生改善够多了,群众也该知足满足了。必须看到,与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广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还有相当差距,经济社会发展 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问题比较多,人民群众呼声和诉求也比较集中和强烈。还要看到,改善民生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发展过程。过去 讲改善民生,主要是吃饱穿暖有住所有钱花,现在则重点是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群众还有积极参与社会,表达利益诉求等新的要求。更要看到,改善民生与经济增 长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的。改善民生,首先要增加就业、增加收入,这将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稳定性,促进形成内外需协同拉动 经济增长格局,这恰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改善民生,还要发展文化,健全法制,完善社会管理,这些无疑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条件。当前,我省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其中相当部分集中在民生社会领域,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我们 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长治久安也将失去根基。因此,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福祉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围绕增进民生福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完善社会保障,增强社会安全感,建设宜居城乡,维护公平正义,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让人民安居乐业,共建共享幸福广东。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从根本上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增创广东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优势。
 
第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当今公共治理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对于处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广东来说,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尤其重要。总的来 说,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但也有缺陷。政府可以矫正市场失灵,但也绝非万能。只有适时适度发挥好市场与政府 “两只手”的互补作用,才能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级政府快手重拳迅速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我们千万不要 因此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产生“误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充分证明, 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下去并深入推进,绝不能因为政府宏观调控积极有效而对政府的角色定位作出误判。要进一步发挥广东市 场发育比较成熟的优势,在完善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上下更大功夫,消除市场壁垒,保护合法产权,健全信用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 活力和创造力,增创广东市场经济新优势。
 
第五,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是我国也是广东发展的基本经验。要始终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 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全面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新的形势下,广东要担负起探索科学发展新 路的重任,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就必须更加坚定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继续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勇气、胆识、
 
智慧和 操作能力,注重整体设计、重点突破,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围绕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着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进社会民生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国际化营商制度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率先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创广东体制机 制新优势。
 
三、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要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工作取得突破
 
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 谐共享战略等六大战略,并研究制定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日 益完善这“三个显著一个完善”目标。为此,我们强调要善于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带动工作全局。
 
一是创新驱动。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如果未来五年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广东核心竞争力就无法提升,发展就不可能有新的出路。要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全国自主创新示范省,走出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子。为此,要着力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 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二是转型发展。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其关键是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根本突破。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 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两手并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此同时,要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着力扩内需拓外需,促进消 费持续稳定增长,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三是区域协调。这是长期制约广东发展的最大短板,能否补齐这一短板,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建成幸福广东,“十二五”必须取得突破性进 展。要按照“五个一体化”要求,扎实推进并确保基本实现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构建带动全省发展的强大引擎。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还要携手港澳,共同打造亚 太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与此同时,要全力推动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实现粤东西北发展全面提速,努力使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拐点式转变。为此, 我们提出要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财政体制、干部体制等方面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举措,争取五年取得显著进展。
 
四是统筹城乡。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着力破解的难题。要树立以城镇带动区域发展的理念,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强化科学规划,优 化城镇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以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带动产业和区域转型升级,建设宜居城乡。要着力发挥广东农业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 业,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要完善城乡统筹制度建设,全方位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健全统筹城乡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制度,逐步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改善民生。这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根本依归,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主体工程,是应对转型期矛盾凸显的治本之策。要树立民生导向的社会发展理念,把 民生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促进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着力健全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社会管理体 系,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六是民主法治。这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式新 途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支持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民主、公正、高效、权威的良好法治环境。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探索保障人民群众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方式,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 务。要落实《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构建法治政府。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提升全民 法律素质。
 
七是深化改革。这是广东赢得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关键。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率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体制机制。要围绕市场化方向推进经济领域改革,设立一批改革试点地区,重点推进资本市场、土地市场、价格体系、国有企业等方面改革,创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 环境。要推进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要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体制改革,探 索建立基本社会政策体系。
 
八是扩大开放。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在对外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入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全方位加强开放合作,深化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贸合作,积极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力开辟新兴市 场,着力培育广东本土跨国公司。把粤港澳合作作为扩大开放的战略重点,全面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和内容,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巩固和深化对台经贸合 作,促进提升在粤台资企业。落实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加强国内经贸合作,提高服务全国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就必将推动广东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创造更加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新生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syw/fayan/565o32.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