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优秀作文 >

散文||立 碑作文

散文||立 碑作文

散文||立 碑

散文||立 碑作文

曾几何时,民间立碑祭祖文化又复归正常的轨道,尤为近几十年更是兴盛了起来。立碑,对先人是树碑立传,对后人是传承中华五千年的孝道礼仪和文明家风。

我的家庭,从父辈起,已在此地90年,繁衍兴旺,现已是60余口人的家族了,故应时而为,将父母劳苦厚德的一生刻在了石碑上,刻进了子孙的心头。

父母的坟茔在老家西山半坡处,是最早看见晨曦和旭日的地方,距家2、3千米路程。为父母立碑是在2006年父亲重病时兄弟们商定的,初定于两位老人百年后择机而立,并禀告父母知晓。2017年农历四月二十一,在父亲85岁走后11年的同月同一天,94岁的母亲也追随父亲而去。送走母亲后,大家就统一定为母亲三周年忌日时立碑,随后兄弟、侄儿几人便到县城石材厂,选了一穿衣戴帽型制规格材质中等的碑——黑金钢碑体,汉白玉底座、碑柱及帽檐帽脊。据说黑金钢石材质硬耐时,黑面经久不变,这只能交时间老人验证了。

2020年春节期间,三哥请阴阳先生根据西山利月,择了立碑吉日农历四月十四(公历5月6日),十一时开山(挖碑基动土),比母亲的忌日早了一周,就计划着立碑、烧纸在同一天进行。四月开始,兄弟、侄儿们便忙了起来。此时,碑已刻好,正面上部为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下部从右至左刻着父母生卒年月日、名讳、孝子女孝孙子女姓名及立碑日期;背面则为碑文。

农历四月十四,立碑、烧纸依序进行。

立碑分“立”和“祭”两个大的程序。

吉时开山后,“立”的程序展开了——先挖好略大于碑座的地基,用混凝土浇筑底座,吊放近半吨的莲花宝座,测定水平,再一一吊装碑身、双柱、碑帽(盖、檐、脊)。雕龙抱柱护卫于碑身左右。碑脊四角各一雕鳌的飞檐,伸向四方天空,是独占鳌头的意思吧。身正碑稳,碑前安置好食桌,摆上供品,孝子孝孙每人持一柱点燃的线香跪于碑前,刻碑师开始为碑开光了。“开光”是新奇事,我们都睁大了眼睛,但见刻碑师面向碑,右手指碑,诵念金光神咒(大意是祷告亡人上碑),拿针刺点碑面龙凤七窍,意即龙凤有灵气了;随饮酒吹向碑面,用净布擦试,红布罩碑,开光仪式完毕,“立”的程序结束。

紧接着,点放鞭炮,执事(现场工作人员)碑前侍候,两位穿黑色长衫戴黑色礼帽的祭官(礼宾),上前面对面互致古礼作揖站立碑侧(一为提礼官,唱令者;一为行礼官,行事者)。执事与孝子为祭官搭红。“祭”的程序就按揭碑、敬碑、点碑、祭碑依次开始了。揭碑、敬碑依序进行,但点碑点什么、怎么点?还是有些说道的——因长子两年前已故,提礼官就唱令“长孙背对碑跪下,左臂伸后”,行礼官拿针刺破长孙左手食指、用毛笔沾血点碑面多处,此时长孙后转面碑而跪,行礼官扔笔于长孙怀中,点碑礼成。祭碑即行礼官站立宣读祭文,读文毕,提礼官唱令“起”、“跪”、“拜”,孝子孝孙依令起立、跪下、磕头作揖,如此三番。后再依令泣悼、敬香,“祭”的程序落幕。

接着祭官再祭“后土”。“后土”是本茔土地神位,安放于茔地顶边中间位置,摆上祭品,提礼官唱令,行礼官行祭,孝子叩拜敬香,仪式毕。“后土”位重,每逢上坟都要祭奠。

至此,在古礼与现代的交织中,大礼告成,鸣炮告慰,烧上纸钱、花圈,历时四小时余,立碑、烧纸全告完满结束。

立碑日正值母亲节前夕,本应是祭奠父母、了却心愿的一件水道渠成顺理成章的事,但因诸多原因,也是别有一番愁绪在心头。先是深怕赶在雨中,还好,头天下午从60千米的县城运回碑时路遇阵雨,但无碍;当日十五时碑就位祭奠完毕就滴起了雨点,亲友们撤回,一进家门就大雨如注了,这是天意吧。再者如何吊装两吨余的石碑也费了些心思,原计划搭架滑轮倒链完成,后为保险起见,六弟开来了朋友的装载机施工,效率安全性都提升到了完美。当时正值兰州新冠疫情防控等级由二级降到三级,尚在恢复生产生活期间,为不影响家族中多党员、多公干人员的公众形象,放弃了庄事约定俗成的规矩,请客待客从简,使一件行孝、善终、传承家风礼仪的大事,在二三哥把舵、五六弟张罗、侄儿女婿出力、邻居帮忙、大家齐心协力下,圆满落地。

碑文是由侄儿白建辉撰写的。建辉是五弟之子,孙辈中男孩排行老八,2009年兰州财大本科毕业后,考入农行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工作,文采很好,行事严谨。建辉在半年的撰写中也是多易其稿,因要将两位老人的生平在400余字完成,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也做了一些考察。我们的祖上应是离“书香门弟”不远的。我的爷爷白修增是清末秀才,为父守孝三年荒废了学业,又因太爷去世家道中落,迫于生计随母带妻携子离开老家榆中哈岘,以上门私塾替人写文勉强度日,民国十八年(1929年)大饥荒那年,因病因饥饿客死他乡,时年37岁,只有7岁的家父与其母相依为命。家父9岁时随母到了现在的榆中新营乡沿川贾家庄。祖上更多的信息也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家族中现有高中以上学历者近30人(本科以上10人),多人或参军或从政或从医或从事教育工作,也算以教育兴家、小有功名。父母劳苦功高寿长,德荫后代;家族人丁兴旺品正,忠厚持家。正因此,父母百年后的祭奠礼仪,按当地风俗也算是讲究的了,如上五彩棺椁,如念经行祭,如立碑,用一个个庄重的仪式,最直接的表达了子孙内心的孝亲敬畏情感,很好地传承了当地传统的祭祀礼仪,告慰了父母在天之灵,了却了子孙心愿,也昭示着白家的根牢牢地扎在了这片福地。

立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立碑立的是礼仪,立的是孝道,立的是文明。“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这是晚清近代著作《围炉夜话》中所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常是众人悔之晚矣,我们应勤于“子欲孝亲还在”。《百孝经》《道德经》《弟子规》中,也都蕴含着孝道的精髓,真可谓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对待父母的态度,是你最真实的人品。”不事铺张,不为炫富。适时而为,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立碑祭祀时,讲排场,炫富比阔,是与新时代所倡导的文明祭祀、优良家风格格不入的。我们需静思“常回家看看”之心语,记住“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後尽孝徒枉然”之古训,并将孝亲敬老付诸真实的行动。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我们应在传承中:留得下家训,传得下家风,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入手“修身”“齐家”,知诗书礼乐,晓荣辱廉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竭尽公民之力,让尊老孝亲成为一种习惯。

附碑文作纪:

公讳文清,壬戌狗年十一月廿五生于哈岘仁和,去此百七十里。乳齿未落,竟不知何故,其父挈妇将雏,抱着一根棍出山,辗转流离。民国十八年,父客死付川。承先人后者,惟汝一人。又二年,母改嫁贾门,遂落脚至此。

先严七岁而孤,寄人篱下,未尝识一字。稍长,学得规矩绳墨。成年后,不忍父亲魂归他乡,迁骨姚家屲。相貌堂堂,即之温温,尽孝悌之义,温良恭俭让。白府之名,多因公起。

先慈杨氏,讳桂英,五岁失怙,上有三姊,后母改嫁王门。笑语盈盈,五德荦荦,其性至刚,其心至宽。二人相濡以沫六十六载,育六子一女。在世之时,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其乐融融。今虽星散四处,不辱温良忠厚之家风,九泉之下,亦多安慰!

严慈拓荒一生,躲战乱、跑土匪、挨饥荒、受贫困、失骨肉,未尝宁居。虽饱经忧患,却不怨天尤命,吟啸徐行。之为人处事,为后世懿范。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此一生一代一双人,皆高寿正寝,同月同日而去,下葬之时,均天公垂泪。生前挥汗此地,身后陈迹难寻,后人思之怆然,立碑纪念。汝之墓室,既坚既固,风水俱佳,以佑子嗣!

标签: 散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youxiuzuowen/e502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