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优秀作文 >

我老家的名胜古迹作文

我老家的名胜古迹作文

我老家的名胜古迹

我老家的名胜古迹作文

老家大口屯镇,由于距京津皆不足百里之遥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古来就有多条河道境内穿过,历史上就已成为津北的一座集贸重镇和远近闻名的糟运码头。 镇内虽无名山大川,更无飞流激湍,但厚重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众多的名胜古迹,为这座古镇增添了无尽的风彩。"九庙十八庵,长街绕磨盘,东堂对西寺,文魁点状元"这古来的传说是对这座古镇人文景观最真实的写照。 解放初期,大部分古迹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有的甚至已夷为了平地,只有文昌宫、魁星楼、千佛寺,戏楼、天主堂、清真寺等,基本上还保存完好。因文昌宫,魁星楼,天主堂距我老屋不足百步,所以,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文昌宫座落在镇东南端,占地三十余亩,始建于清乾龙年间,民国初年,改为完全小学,直至文革。院内有正殿、配殿,书屋,讲堂等多处建筑。座东朝西的宽敞正殿是院中最为壮观的标致性建筑,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蓝墙黄瓦,磨砖对缝,前廊后翘,明椽挑檐,雕梁画栋。早年,殿内供奉文昌帝君,民间称之为文曲星。每到秋末冬初,前来拜祀的学子络绎不绝,祈求文曲星神护佑、学业有成,早日金榜题名。正殿高高的脊背中央,矗立着一座高二尺、长三尺的小庙,这是整个文昌宫建筑的最为精美之处,堪称神来之笔。小庙工艺精细,别致小巧,虽为人做,犹如天开。据说,每当初一、十五大厅香火旺盛之时,小庙就随之吐散出缕缕五颜六色的烟雾,和风吹过,飘绕在文昌宫的上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将其称之为"庙中庙。" 殿前七步玉石阶下,矗立着两棵苍天古槐,树龄已逾三百多年。粗壮的树身需两人双手相牵方能搂围,尽管后来树心已空,但厚实苍劲的树皮仍坚挺地支撑着枝繁叶茂如同大伞般的树冠,为人们夏送清凉冬挡风寒。五十年代初,这两棵古槐就已被园林部门列 为一级古树。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当时南侧那棵粗壮的树干上悬挂着一近百斤的紫色铜钟,用来上下课的报时。每当铜钟响起,方圆十几里,皆能听到其混厚悠长的钟声。附近村庄的庄户人皆习惯听此钟声来把握上下工的时间。

魁星楼座落在磨盘街南段,和文昌宫东西相望,相互呼应。楼高四丈余,成底大上小之状。楼上女儿墙里侧,建一六角凉亭,四根红漆明柱托举着金黄色的琉璃瓦亭顶,既显得雍荣华丽,又不失古朴大气。六个亭角的角翘处皆有一铜铃悬挂,待微风吹过,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听之,让人顿觉心旷神怡。亭中立一八尺泥塑魁星神像,此神面朝文昌宫正殿,右手握毫,左手托砚,意为朱笔点状元。楼两侧门洞的门楣上,镶嵌着"青云得路,""天开文运"八个金色大字,猶劲浑厚的颜体,据说是镇上一张姓举人所书,可见,当时国人对文化,对教育是何等的重视。记忆中,每当傍晚放学后,学校就会组织大年级的同学用自制的广播筒在楼上对全镇进行广播,内容多为宣传爱国卫生常识,播颂朝鲜战场上的战况等。 东堂西寺,指的是天主堂和清真寺。天主堂座落在镇东南端,是一座富丽堂皇的欧式建筑,建筑面积近三千平米,堂高六丈余,由一诵经大厅和两个塔楼组成。当时就曾有"华北第一堂”之美誉。自我记事起,此堂就已改为粮库,后又改为影剧院。印象中,两个塔楼皆设有螺旋式木制楼梯,上下攀爬极为便利,小时,没少在此玩耍。登上楼顶,若赶上雨后晴空,北可见百里之外盘山青翠的峦峰,晚间南望,可观到津城通红的夜空,特别是每当国庆之夜,西眺可览首都上空五彩滨纷的礼花。 遗憾的是,这样既宏伟又富有名气的几百年的古老建筑,当时也和其它古迹一样,皆成为了"破四旧"的牺牲品。 不过还好,在众多有识之士的捐助下,全区唯一的一座清真古寺文革后得已重建。现每逢礼拜日,又恢复了香火不熄、经声朗朗的场景。 正像人们所说,倘若这些古迹保存至今,大口屯镇肯定能成为京津唐三角地带一繁华的旅游景点。

标签: 老家 名胜古迹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youxiuzuowen/1zddn.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