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郑州720心得体会6篇

郑州720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是对周围环境的敏感观察,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认识,心得体会是自我激励和改进的动力源泉,是前行路上的指引灯塔,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郑州720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郑州720心得体会6篇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1

7月20日,河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急难险重任务是考察了解干部的最好考场,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在防汛救灾一线检验干部成色,切实把对党忠诚、勇于担当、作风过硬、能力突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考****表现。干部****素质平时难以直接认识和考察,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的表现,就是干部****素质的最直观依据。要看****领悟力,看其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要看****判断力,看其是否带头保持****清醒,积极做好****引导、舆情应对等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增强社会信心。要看****执行力,看其是否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切实把防汛救灾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察责任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急难险重时刻,越能看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要看责任意识,看其是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绷紧防汛安全这根弦,恪尽职守、主动作为,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看担当精神,看领导干部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转瞬即逝的生机,是否敢于担当、敢于拍板,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看普通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能否豁得出去、顶得上来,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向汛情险情逆行冲锋。

观工作作风。急难险重任务是检验干部作风的最佳试金石。要看工作实效,看其制定的工作措施是否具体可行,落实各项防汛救灾任务是否及时有力,有没有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官僚主义现象。要看团结协作,看其是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有没有本位主义、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情况。要看为民情怀,看其是否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摆在第一位,面对汛情险情能否挺身而出、英勇奋斗,经受住考验。

识能力水平。干部之间的能力素质差异,平时或许难分伯仲,关键时刻却立见分晓。要看其面对汛情险情的态度,是惊慌失措、进退失据,还是临危不乱、冷静应对,看能否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抓住关键,科学果断决策。要看专业素养,看其能否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处置汛情险情,提高防汛救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看落实能力,看其能否严密细致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最大限度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人生很苦,人生很短,但这份苦难中的温情,就是照亮我们奋进征程、携手同行的精神光芒。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三篇的相关内容,为大家带来最新学习资讯,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站!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2

张楚汉 王光谦 李铁键

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者按

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紧急召开主任会议,研究应对河南等地洪涝灾害的应急咨询工作。会议决定委托张楚汉、王光谦两位院士牵头,组织气候气象、水文水利、城市规划及管理等方面的院士专家专题研判,于7月31日完成《城市特大暴雨致灾防御的关键问题与对策》咨询报告,为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值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一周年之际,团队认真学习了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对咨询报告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形成了本篇智库观点文章,供城市防御暴雨洪涝灾害的相关工作参考。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暴雨,强度和范围突破历史记录,远超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导致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是一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放眼全国,谋划未来,我们建议:深刻认识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对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显著影响,提高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意识;将防御洪涝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动态修订相关规划,加快构建城市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体系;多措并举,科学提升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水平。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7月17—18日,降雨主要发生在豫北;19—20日,暴雨中心南移至郑州,发生长历时特大暴雨;21—22日,暴雨中心再次北移,并于23日逐渐减弱结束。回顾整个降雨过程,鹤壁市累计面雨量最大,为589毫米;郑州市次之,为534毫米,郑州市总降雨量约40亿立方米,相当于蓄满的北京密云水库水量。2021年7月20日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录得最大日降雨量624.1毫米,采用p-iii分布拟合郑州站年最大日降雨量序列(不含2021年)可知,7月20日降雨量远超“千年一遇”标准。20日16—17时,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录得小时最强雨量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气象观测记录历史极值,此前1975年8月5日河南林庄录得最大小时雨强为198.5毫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引发特别重大灾害:郑州城区发生严重洪涝和次生灾害,洪水倒灌进入地铁、隧道、医院等处;西部山丘区山洪沟、中小河流发生特大洪水,涨势极为迅猛。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导致大面积停水停电停网,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转。此次灾害过程中,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占全省的95.5%。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夏季风偏强等气候背景下,2个台风汇聚输送海上水汽,与河南上空对流系统叠加,遇伏牛山、太行山地形抬升形成的一次极为罕见特大暴雨过程。国务院灾害调查组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强度和范围突破历史记录,远超出城乡防洪排涝能力,是形成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此次特大暴雨距河南“75·8”特大暴雨不足50年,二者发生的天气形势、暴雨强度基本相似。北京市于2012年发生“7·21”500年一遇特大暴雨造成79人遇难;仅隔4年发生2016年“7·20”特大暴雨,虽然日降雨量为20年一遇水平,但全市降水总量超过“7·21”特大暴雨。

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城市暴雨洪涝日益多发,我们必须放眼全国,谋划未来,深刻认识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对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显著影响,揭示特大暴雨形成和致灾链发展的机理,合理制定、实施城市建设与洪涝防治规划,科学开展防灾减灾管理与应对,全面提高城市防御超设防标准暴雨洪涝灾害的能力,竭力做到遭遇超设防标准暴雨时人民生命有保护、城市运行不瘫痪、国民经济少损失。

1 提高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意识

1

气候变化影响显著

研究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我国大部地区暴雨日数和降水强度都将有所增加。即便在《巴黎协定》温升1.5℃理想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东亚季风仍有增强趋势,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多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等天气条件将有所增加,京津冀豫遭遇特大暴雨的概率仍将增大。

2

城市雨岛效应不容忽视

我国城市化成就显著,大城市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已达6个。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大气边界层结构,城区高层建筑群增加地表阻力,城市颗粒物排放为降雨提供凝结核。三方面因素均对城区气候和降雨条件产生明显影响,共同作用下使城市降雨更为集中,“雨岛”效应显著。

在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城市雨岛效应不容忽视两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前后的气象水文序列的一致性遭到破坏,城市特大暴雨更易刷新历史纪录,并使长重现期暴雨频繁出现。根据历史数据设计建设的防洪排涝工程的绝对能力不变,但失效概率相对设计目标升高。

3

城市洪涝致灾形式复杂多样

城市因当地及更大区域内的强降雨而遭遇的洪涝灾害主要分为三类:城市毗邻江河洪水、城区内涝、城郊山洪及地质灾害,可能产生的次生灾害则更为复杂。

江河洪水的规模和影响范围巨大,仍然是洪水灾害的首要形式。我国各级别城市多沿江河分布、依堤防洪,中等以上城市的堤防标准普遍在100年一遇以上,重点防洪城市为200年一遇。在气候变化和部分河流因河道萎缩、挤占而行洪能力下降的条件下,必须未雨绸缪,认清短板,高度警惕城市遭遇江河洪水灾害的“黑天鹅”事件。

城区内涝因城市当地暴雨超过其滞、渗、蓄、排能力引起,是发生在城市内部的水灾害。城市地面硬化使径流系数增大、汇流速度加快,人水争地影响低地蓄水和河道排水空间,骨干排涝管网能力不足,外围江河水位、潮位顶托,均可能成为引起或加重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

城市郊区多有山地,部分城市依山而建,山区发生特大暴雨易引起山洪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类灾害局域性强、过程猛烈,工程防范和预报预警均较为困难,易引起人员伤亡。城郊仍在城市行政管理范围内,应在城市暴雨灾害防御中一并考虑。

4

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暴雨致灾频繁、损失严重

根据《2020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我国拥有城区人口百万以上大城市86个;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我国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超大城市已达21个。城市基数与规模快速增长,是我国城市超设防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损失重大的主要原因。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为城市内涝防治规定了设计重现期:大城市30—50年一遇、特大城市50—100年一遇、超大城市100年一遇,计算时一般采用年最大值法和日雨量。

虽然我国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但由于各城市均根据各自气象数据确定不同重现期的暴雨量值,因此可统一估计我国城市总体遭遇超设防暴雨的频次。以城市内涝防治的设计重现期代表城市防御不同形式暴雨洪涝灾害能力的总水平,假设大城市均按50年一遇标准设防,则我国平均每年有近2个大城市遭遇超设防暴雨;假设特大超大城市均按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则我国平均每5年将出现一次超设防暴雨事件。因此,仅从概率即可发现,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是我国城市治理和应急管理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必须提高对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意识。

2 动态修订规划并加快构建城市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体系

1

完善“以水定城”的内涵,以刚性约束统领规划

完善“以水定城”的内涵,既将水资源作为确定城市发展规模的刚性约束,又将防御洪涝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在城市规划中通盘考虑城市降雨需要的渗、蓄、排空间,以防御灾害的刚性约束统领规划,保留、腾让天然雨洪通道、蓄滞洪空间,避免人水争地。

2

完善标准,多规协调,补齐规划短板

充分重视城市发展侵占蓄洪行洪空间、城市生命线遇水脆弱等问题,完善不同领域的标准、规范、规划,协调国土空间、洪涝防御、市政交通、海绵城市、河道景观等规划目标,统筹不同等级降雨的生态价值、资源利用、洪涝蓄泄等综合目标。综合考虑江河洪水防御、城市防涝排涝和城郊山洪防治,针对超设防暴雨,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不同频率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具体规划中要考虑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影响,补充新数据重新核算城市暴雨频率曲线,复核城市防洪排涝标准,补足欠账,增强城市韧性。

3

留足空间、提升标准、蓄排结合,确保行洪排涝能力

城内或跨城交通主干线与城区河流交汇地带、城市大型低洼地带等是城市面对超设防暴雨的主要风险区,内涝外排需求大。城市建设应优化蓄洪空间和排洪通道,加强主要风险区的蓄滞与排涝能力建设,提升标准开展改造,如建设地表或地下蓄滞洪空间、建设排水深隧等。对于自排不畅、外水顶托等薄弱环节,确保抽排水能力达到设防标准,并在遭遇超设防暴雨时正常工作。对于遇城区边界、城市边界的情况,确保洪涝外排通道按设计标准“一路通畅”,不受行政管理边界的影响。

4

重视城市周边水利工程安全

城市上游供水水库、下游调节水库等水利工程是城市防洪、水资源利用、生态景观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汛期便是下游老百姓“头上的一盆水”,一旦出现险情将带来重大灾害。要高度重视城市周边水利工程安全,开展安全评估;加强调度管理,严格执行调度规则,减轻大坝压力;加强安全监测和险情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加强水情监测预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雨洪资源利用,防止集中弃水与暴雨叠加;严防极端情况下溃坝,加剧下游灾害。

5

加强城市各类工程涉水隐患排查

开展市政、水利、交通、电力、燃气、物流、教育、医疗、文体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涉水安全隐患排查。洪涝易在人口密集、设备集中的地下空间及低洼地段致灾,为此应设置人员应急避险、逃生的专门设施和应急预案,应通过工程措施确保重要地下空间和地下生命线安全。

3 科学提升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水平

1

精确预报,精准预警

精确的天气预报是发布精准防灾预警的前提。目前气象监测预报能力还不完全满足城市特大暴雨灾害防御的需要,预报的降雨区域、时间、雨强不够精准,还未达到空间到街区、时间到小时的程度。应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度。

明确区分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洪涝灾害预警的性质和作用,确保发布灾害预警的精准性、及时性。研究完善城市暴雨内涝预警关键指标和监测系统,南、北方不同城市设立包括实测雨量、河流水位、城区积水等可操作的洪涝灾害预警阈值指标,纳入防灾减灾应急指挥系统。

2

明确职责,联动响应

加强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落实各级政府防汛救灾的主体责任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严格执行防灾指挥制度和决策流程,理清城市洪涝防御的应急管理职责与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发布和组织动员能力。

切实落实“大应急”理念,研究气象预报和灾害风险预警的耦合机制,研究从政府组织发动、职能部门专业行动,到企业运营单位应急联动、社会公众积极响应的高效快速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立暴雨洪涝灾害紧急情况下的高效协调决策和执行机制,提升城市洪涝防御和应急抢险能力。

3

智慧防灾,以人为本

提高城市洪涝灾害监测预警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充分考虑人在灾害环境中的暴露情况,结合室内外精确定位、应急通讯和大数据技术,以人为本,对暴露于特定时空受灾风险的个体、群体通过手机应急预警通知等方式发布定制化预警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行动指引。

4

认识风险,强化社区

加强城市洪涝风险评价,明确高风险地区,编制高精度洪涝风险图并及时更新,提高城市各类单位和居民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认识。强化社区、村在洪涝避险、救助生命中的作用和组织能力,做好科普宣传,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鼓励居民储备应急必需品。社区、村储备应急通讯设备,保证极端洪涝灾害发生后与外部保持联系,为后续精准快速救援提供可靠依据。

张楚汉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参与或主持了南水北调、西南大水电站群开发、怒江保护与开发、唐家山堰塞湖整治与北川地震遗址保护、水利学科发展战略、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黄河水与工程方略、城市特大暴雨致灾防御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等重大战略咨询项目。

王光谦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副主席。

李铁键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研究员。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3

河南经济报 记者 焦飒

“作为一名铁路人,能够参加党的二十大,不仅是我的骄傲,也是铁路人的骄傲。”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副主任郑小燕说。

11月13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积极“备课”的郑小燕回忆起参加党的二十大时的场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回忆起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做工作报告时的场景,我依然记忆犹新。在1小时44分钟的时长里,全场响起了32次热烈掌声。”郑小燕说,“热烈的掌声代表着现场2000多名代表的心声、代表着9600万党员的心声,更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因疫情防控要求,郑小燕从北京返回郑州后需居家隔离。一到家中,郑小燕就忙碌起来,整理好笔记后,便第一时间以视频会议的形式与工友们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郑小燕说,“十年来,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高铁从追赶到领跑,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作为高铁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感到无上光荣。”

听完郑小燕的分享,大家激动不已,纷纷表示备受鼓舞、信心倍增,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强了。

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铁路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披荆斩棘,创造出一个个奇迹:路网规模质量实现重大跃升,建成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现代化铁路网和发达的高铁网;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铁路人在新时代征程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印记。

作为高铁列控领域的行家里手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郑小燕先后参加了京广、徐兰、郑渝、郑阜、商合杭等高铁部分区段的接管验收和联调联试工作,并通过集中课堂、业务培训、交心谈心等方式向青年职工传授技能经验,培养了一大批高铁电务技能人才。

奋斗不停歇,学习不止步。“回到郑州后,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带领工友们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郑小燕说。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4

为其不长的金工实习即将落下帷幕。在过去的八天中,我们组先后实习了车工、线特/数铣/数车/铣磨、钳工、焊钣热等内容。虽然时间短暂,不能做深入学习,但这些天来的生活也称得上是内容丰富,充实有趣。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对实际工业生产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更学习到了许多工作学习中必备的品质,初步培养了自己作为一名工程师的素养。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

在参加金工实习的这几天中,每天我们都是8点钟上班11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多小时,下午一点半又要上班,到五点才能结束一天的实习。这使我改掉了在暑假中睡懒觉的坏习惯,每天力争早睡早起,好像是回到了军训的时候。这就为这一学期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十分有利于我们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帮助我们改正凌晨睡,中午起的颠倒的作息。不仅如此,这一作息规定还增强了我们的时间观念,让我意识到凡事要赶早不赶晚,做事留有余地才不会是自己陷入手忙脚乱的地步。

在实习过程中,许多工种都需要保持镇定这一要求。比如车工,一开始未免有些紧张,不是加切身时加得太多,就是不能用适当的速度竟转动手柄,又或者读不对数据或是根本想不起来要做哪一步,导致了效率的低下与失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发觉自己是太紧张了,于是镇定情绪,不慌不忙的做下面的步骤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又如焊接过程中,太过紧张了手就老是抖个不停,焊的歪歪扭扭,焊枪动的不是快了就是慢了。只有平心静气才能慢慢地推动焊枪,焊准,焊好。

有许多操作过程中,需要两名或同学共同完成工作。这时,就需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像热处理的实验过程中,每个人各司其职,负责自己的一个环节,又互相帮助,帮其他同学服务。同学间毫无私心的帮助,真诚的相互鼓励加油,一切分担工作的压力,更一起分享成功带来的喜悦,金工实习更象是一个集体活动,拉近彼此的距离,填补了存在的隔阂,是大学生活中少有的几次彻底展现集体的魅力的机会。

要说金工实习中哪个环节给人印象最深,十有八九的同学都会回答钳工。一进工作间就是个下马威。站在那儿又锯又锉地折腾了一就连一个像样的平面都锉不出来,那真是觉的头晕脑胀,大受打击。第一天结束的时候,还把锤子的羊角锯坏了,当真是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完了。好在其间有两天的休息,养精蓄锐之后再度开工,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钳工对于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它告诉我要不急不躁,掌握方法。只有在耐心与耐力的双重保障下,才能出色的完成工作。

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在实习中我也体会到也要因材施“工”。往往达到一个目的有好几种方法,这时就要综合考虑精度要求,经济效益邓众多因素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比如加工一个环可以用车床车,也可以用刨工,钳工,磨工,甚至线切割,但是它们加工出来的精度却不一样,耗时耗费也相差不小。同样是车床,对不同的材料每次的加工深度有不同,硬刚每次就应在1mm以内,软一点的刚或其他金属则可以每次切削多一些。如果对不同的车刀要求又不一样。精车比粗车的就要每次少切一些。总之,要根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近十天的金工实习,虽然有些累,但感到很欣慰。给我们指导的师傅都很随和,一遇上我们不能开窍或双手不巧时他们总是耐心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讲解,甚至是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平常空有理论的我们终于感到了实践有多么重要,倘若没有金工实习,有一天走出校门,什么是电焊条、什么是台虎钳、车床和铣床有什么不同、原来螺母是可以用手工磨出来的、铸造用的材料是沙……这些我们都不知道,还说是学工科的学生呢!可想而知,金工实习给我们的实践性知识有何等的可贵。它是让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份钢料,在实践这个大熔炉里不断的敲打,不断的磨练,让我们的体魄和精神不断的得到提高和升华,铸造成一块优秀的工件!

创新报告及一些建议:

1、由于实习的时间很短(只有两周),而且工种比较多,安排比较紧密,基本上是一天左右就一个工种,很多东西都只是学到皮毛,或只是对相关的知识做大致的了解。这样一来,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了,印象不深刻,更不用说熟练了,以至没有机会让学生在这方面做出创新。有些老师在讲解完工种的介绍和操作的步骤后,让学生按步骤操作一下,看还有时间就要学生做作业,我觉得这个时候老师应该给点时间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自由发挥,或是指导学生进行一些有益于创新的活动,让学生活学活用,用学过的方法去做一些没做过的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如有时间的话,应尽可能先让学生了解一下工作原理再介绍机器和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步操作的由来,而且让学生把每一步都记得更加清晰,操作时不容易发生错误,这也为同学们的安全加上了一层保障。

3、每一组的人数不宜太多,因为人多的话,听老师讲解也听不清,看老师的操作也看不清,这样容易使的学生在操作时不能确定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确,就有可能误操作,容易产生危险。所以我觉得有一些工种应该增加老师人数,把每一组分的更细,让学生向老师询问的机会。

4、钣金中切割板材时,每次都要量取,十分不便,可以在床身上加上刻度及固定装置,使得可以实现连续切割。甚至可以考虑安装自动装置,类似于自动走刀,在切割相同型号的板材时可自动完成。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5

纵观整个事件原因多样,有党政人员的懒政务、勤政绩,有应急管理人员工作的懈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应急、基础建设功能不足等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现状管渠断面、坡度及埋深过小,上下游落差过小,流速过慢,通水能力过低,排放措施不当,暴雨重现期过小,无技术交底环节,出白图以及擅自违规变更、施工质量不合格、投资着重点偏移,城市规划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要求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此次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我们需要整体分析事件原因,吸取前车之鉴,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于之后的项目实施有所启发及警示。

1、设计规范的更新及城镇化建设,现状雨水管道早已不满足当前排水需求。此外,近年来各地自然灾害频率明显上升,政府应该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应该把最关键的民生项目放在首位,优先提上日程。

2、地下管道项目是良心工程,是努力建成但直观看不到的工程,但与此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政府及设计单位应在这些基础且至关重要的项目加大投资比例,而不是一味的做好面子工程。

3、摒弃陈旧的城市雨水排放建设理念,在新区市政雨水管网系统建设时一定要从长计议,克服上述因短期行为和不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所带来的技术失准的局面。同时城市雨水排放量的增加要结合近年来,尤其是现阶段观测的降雨资料对排放的河流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复核现有排放河流的通流能力,采取必要的加高加固措施,防止洪水漫溢和溃堤事故发生。

4、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和排涝除险设施整体考虑,并与城市防洪规划相结合。内涝易发地区,应增加城市行泄通道、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完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反应。

5、片区雨水规划应该设置强排措施,对于强排设备的智能化及后期维护工作应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同虚设。向建设时期适当增加投入、平时增加少量运行和维护费用换来暴雨期间全城安然度汛的观念转变,才能有效地防止污水漫溢、暴雨淹城的悲剧发生。

6、正确处理好雨水管道排放与海绵城市滞留存储之间关系,利用软件模拟预测不同设计条件下最优设计方案,在保证城市不发生内涝的情况下普及海绵新理念。

7、设计单位应该以设计相关规范、标准为准则,在满足建设单位的诉求的同时,做到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

8、对于项目的设计变更问题,“设计文件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修改”,设计单位应该得到相关批准后再提供施工图设计变更。设计单位或个人不能违规向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提供白图。

9、这次暴雨灾害暴露出基层人民对于突发灾难的反应、处理能力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应对灾害的应急措施的学习演练,做到面对自然灾害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当前,沣西新城处于大力开发建设阶段,应吸取郑州特大暴雨灾害的教训。在政府开发单位的领导下,做好城市建设规划,仔细推敲复核关键技术参数。加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度,提高良心工程投资占比。做好项目建设各阶段工作,尊重设计,规范施工,保证质检,按照标准流程做好每个环节工作,完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反应,共同建设标准化大都市。

郑州720心得体会篇6

现在我们初中的老师被要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为的是可以教育学生。其实我发现老师的心理也不健康,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老师心理不健康。只有一个时间是健康的。那就是暑假。因为那时没心理负担。但是一到开学。心理就又开始不健康了。因为压力实在是太大。首先是到哪里去任教的问题。一不小心你就会被调到偏远的山区。那就有苦吃了。还有就是学科成绩,这是唯一的目标。你是合格还是不合格全看你的成绩。其它的不管。所以一开学就没得空了。心上象有一块沉沉的石头。一直抓学生的成绩。唯恐落后。一直到暑假开始。知道了结果。如果成绩好的话,整个暑假就比较好过。如果成绩比较差。就还是得胆心这个不合格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所以说老师心理上的这块石头往往影响到对学生的态度上。恨铁不成钢和体罚,变相体罚等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

以上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待遇问题。虽然老师有假期。但是也没什么可以做呀,旅游需要钱,就那么点钱游多远这一次去海南用了6000多。还真点心疼呢。但平时我们除了工资,几乎没什么钱了。工作时间呢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5点半。作为班主任的一星期两次要到9点多才能离开学校。上夜课就更不用说了。而其它事业单位就没这种情况了。他们8点钟上班。下午也是很迟才上班的。而我们中午为了抓学生的成绩几乎是没得休息的。他们工资比我们高。高中的老师尽管跟我们差不多辛苦。但他们工资比我们高多了。这样的一比较心态又不平衡了。还有班主任,没几个愿当班主任,因为实在是太辛苦了。整个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没几个愿当班主任,当的大多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说领导上的课差不多都是副科,不用调测的。有的还不用任课,多余的课压在一部分老师身上,老师累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却在那儿高唱"今年我们学校老师超编。"活儿谁干得多。谁挨的批评就最多。钱就拿得最少。活儿干得最少的,好事样样有份,坏事一样都轮不到。

所以说要心理疾病要治疗的首先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wdrw3l.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