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关于老舍的《茶馆》读书笔记三篇最新

关于老舍的《茶馆》读书笔记三篇最新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籍是人类的朋友,而读书则是人类的亲密朋友 ,那么关于老舍的《茶馆》读书笔记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舍的《茶馆》读书笔记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老舍的《茶馆》读书笔记三篇最新

老舍的《茶馆》读书笔记1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老舍的《茶馆》读书笔记2

《茶馆》是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茶馆》里有些语言我特别喜欢。大傻杨的话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开幕办法。我从来没听过数来宝。我发觉了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话的法子很不一样,差别相当大!中国人是比较含蓄;他们常用客气话和婉转的话,这是中文最难学的地方!在《茶馆》看到了地道的中国人的说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两个拜把子兄弟想娶一个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诉刘麻子他们的奇怪要求,他们当然不直说出来,反而他们说,“这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没人笑话俺们的交情。”刘麻子同意,“没人耻笑。”他们又说,“那你说这三个人的交情也没人耻笑吧?”我也很喜欢刘麻子的反应。“平常都说这小两口儿,小两口儿,谁听说过小三口儿的呢?”中文里真有微妙的意义!

在《茶馆》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老舍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中,十几个人物依次登台,却个个形象立体,性格鲜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写作语言的性格化,时代化,应人切景;老舍以笑写悲,寓庄于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于三个时代中光怪陆离的丑类;北京化的口语也是本剧一大特色,给穿梭于茶馆中的人物注入生命。

《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先生仅仅用一些个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当你合上书本的一瞬,你会感觉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艰辛的五十年。每个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时又与各自所处时代密切关联。揭示了社会一角,展览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老舍的《茶馆》读书笔记3

说起老舍,我们除了崇拜其名,更会情不自禁地追寻其经典之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他,《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等作品都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代表之作。

这次经编辑朋友推荐,久仰这位大师盛名的我终于有幸读到了一本老舍先生创作的剧本读物----《茶馆》。虽然这是一部剧本,但是书中更是用无声的文字倾尽全力地展示着其话剧文字版本下的精彩魅力值。朴素的版面,最为原汁原味的故事内容。确切而言,这本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1月1日推出的《茶馆》一书其实是汇总着老舍笔下的《茶馆》和《龙须沟》两个话剧剧本。

很是惭愧的是以往我虽然对这2个经典的剧本耳闻已久,却从来没有读过或者看过。借着这本新书的推出,我总算有幸得以一饱眼福。确切而言这是以话剧对话形式展现的作品。就《茶馆》这部作品分享的是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标志性时期的变化。看似不起眼的小小茶馆包罗万象地浓缩了中国一个时期的巨大历史变迁。通过着茶馆中各个人物的语言描述,书外的我看着世像百态的同时,更是有着一个纵向有时间跨度的历史社会变迁过程。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由细节及整体------这样人来人往的小茶馆;这样各色人物的迎来送往;这样三教九流的众生相;这样的一个大茶馆的小社会诠释。经典之作就此用着最为直观的,生动的,原汁原味的文字形式铺陈于我的面前。虽然读着这样的文字剧本缺少了某些的直观感受,但是我却觉得这样的刻画勾勒同样也是一种美。这种美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静态美。尽管没有演员的肢体表达,但是文字本身那种无形中的“无声胜有声”境界却完美地通过书册让人一览无遗。翻看着这样的文字描述,我觉得自己更加动态地通过这些语言的描述展开联想---去想象其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举止,心理-----更通过着这些人物的巨大信息量感受作者本身借助剧本想要传达的深层内涵。事实上,书中随后的《龙须沟》同样用着这样的生动文字分享着老舍笔下的另一个话剧剧本故事-----

引用曹禺的那句“一句台词一个任务,演绎着可感可叹的悲喜人生-------”而通过阅读这样的经典剧本,我更觉得是灵魂深处再次得到了难能可贵的洗礼。很是喜欢这样类型的老舍代表作读本,我觉得这样的书册值得阅读和收藏。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rxe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