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6篇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6篇

在认真的进行了心得体会的写作后都是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训练有很好的提升的,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好的习惯,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6篇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篇1

深圳位于广东中南沿海地区,东接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北靠东莞、惠州,南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全市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从深圳市境内划出的狭长地带,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深圳市常住人口405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官方语言为普通话。深圳的亚热带海洋气候适宜常年旅游,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22.4度,最高温度36度,最低温度1.4度,雨水充足,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深圳市花勒杜鹃,市树为荔枝树,深圳多大鹏鸟,又名鹏城。

深圳是我国重要对外口岸之一拥有良好的通讯设施和简便的出入境手续,目前对外国人已经实行144小时免签证待遇。海陆空交通便利,国际机场开辟了近百条航线,现已跻身我国四大繁忙空港之列:蛇口港、赤湾港、盐田港的海运可达世界各国、广九、京九铁路机贯穿其中,广深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深圳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除历史名胜古迹外,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新建景点,景区接连涌现,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欢乐谷、水上乐园、海洋世界、“明思克”号等都颇具规模,名闻遐迩。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经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雄资屹立于中国的南海之滨。现已先后建成了风格各异的近60处旅游景点、景区,近百家星级酒店,数以千计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购物及娱乐场所,使深圳旅游硬件设施的密度和档次都跻身于全国前列,1998年,深圳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深圳旅游已成为旅游大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望未来,深圳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深圳将成为具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旅游胜地。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篇2

深圳特区四十周年,我们关注什么?

深圳最大的礼包是如何将中央政府已经给予的政策优势最大力度地利用、发挥好以及如何推动“双区”(粤港澳大湾区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更好地落地,实现治理的效能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着力点。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1980年特区成立至今,深圳刚好迎来四十岁生日。

每年的8.26,深圳人不可能不关注,深圳人不可能不知道,深圳人不可能不讨论。

我在深圳小十年,一般而言,每到8.26的时点,关于深圳行政区划调整的传闻就扑面而来,这十年传得最多的是直辖,以及把东莞或惠州划去其内,这在民间,通常也被称之为“大礼包”。

01

坊间“大礼包”

以今年为例,8月初,关于深圳市直辖的联想又风云再起,《中国科学院院刊》(20__年第7期)的《“十四五”时期,如何优化我国的行政区划设置?》一文中,明确支持把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

文章提到,设立直辖市,缩小大省管辖幅度,推进扁平化管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城市群发展战略,支持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充分发挥优势地区增长极、稳疆固边、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详细的答案,诸位可参见该文。

直辖市之外,我也听到两个版本,据称相关部门上报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东莞及惠州部分区域划入深圳,一个是把整个惠州并入深圳,这当然是民间的谈资,信不得真。

但由此说明,每年深圳人庆祝自己生日的时候,总是有所图,有所得,希望有真东西能惠利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与火车头,我想不仅仅是深圳人关心深圳,深圳以外的全国人民关心深圳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论市场化与法治化,毫无疑问,深圳敢说第二,恐怕没有人敢争第一,仅20__平方公里的最小一线城市,能诞生出一大批优秀的龙头企业,华为、腾讯、富士康等,也难怪外媒以“中国硅谷”之名盛赞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

作为国内知名的财经宏观类资讯传播平台,《投资者网》自然不会错过深圳40周年的舆论讨论。为此,我们精挑细选了一批优秀企业,以及深圳较为知名的专家学者贤达人士。

有三位嘉宾是我们非常感兴趣,也必须要深度对话的,他们分别是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巡视员、副院长、深圳市人大常委谭刚,深圳市软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人大代表金心异。

毋庸置疑,这三位深圳人丝毫不陌生,甚至在广东省的专家学者中,也绝对赫赫有名。

对话前夕,有小伙伴问我,一个小时时间应该ok了。我说,你们太年轻了,这没有三五个小时,怎么可能聊得透呢?

果不其然,即便是约定好的一个小时和郭万达院长交流,也至少超时了半个小时,总体上,三位学者七八个小时的交流,可谓异常深刻,很大程度上给年轻人上了一堂“深圳史”。不过,我还是觉得时间不够,不过瘾。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向这三位学者请教?原因我更看重他们的独特性。郭万达院长所在的cdi,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它属于国内25个国家高端智库之一,早在1989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它的智囊建议影响各级政府决策,尤其在深圳,或者说整个广东,它的影响力都是数一数二,而郭院长又亲身参与众多政策建议,既近距离接触政策决策过程,又具备市场化所必须的独立性与思想性,懂市场,又懂政府,郭院长是不二人选。

与郭万达院长的交流中,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深圳的礼包应该是什么?除了空间的拓展,还有什么,难道不是改革不是开放吗?深圳靠什么起家的?是靠改革开放。”

谭刚院长自不必说,除了深圳市委党校担任副校长外,他还是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以及深圳市人大常委。

谭刚认为,深圳最大的礼包是如何将中央政府已经给予的政策优势最大力度地利用、发挥好以及如何推动“双区”(粤港澳大湾区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更好地落地,实现治理的效能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着力点。

02

从1990年到“一城三化”

正题之外,我们打趣问到,深圳居民近些年最大的体会是不断重复挖路修路,人大是否对此有过讨论?他坦言,这个问题其实每次开会都讨论。

1990年从重庆来到深圳,谭刚的一生就跟深圳结下不解之缘。

(图为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巡视员、副院长谭刚博士)

关于1990年深圳的夏天,谭刚记忆永存。他回忆,“当时,我受邀到深圳参加一场研讨会,抵达深圳后,心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年轻的经济特区果然名不虚传。通过参观考察和交流研讨,更是深切地感受到这座海滨城市的朝气蓬勃和快速发展,这让我不由心生向往。”

今天回看1990年的深圳年鉴我们发现,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来深圳的都是全中国的精英!”谭刚果然独具慧眼。

1990,对于深圳经济发展而言,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解放路正式开业,无数深圳人为之前往;那年12月1日,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宣告成立,从营业时间来看比上交所早了8天,而深圳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股票上市银行,股票代码:000001。

比谭刚晚来深圳几年,金心异也是90年代就来深圳,他记忆中的深圳市中心是以“上海宾馆”为界,华强北还是个工业区,旁边开着万佳百货(华润万家前身)。

在财经媒体做高管多年,其后挂职过深圳某区街道办,又担任过政协委员,现在是人大代表。以往的深圳,每年两会,金心异往往是记者们追逐的焦点之一。

“敢说敢言、深圳主义者”,金心异是21世纪初深圳的三剑客网红之一。什么是深圳主义者?金心异曾谈到,“当我们讨论深圳的时候,也是在讨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应该是什么样子”。

近些年,金心异在网络世界对广东及深圳经济仍保持密切关注,包括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都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与想法。针对深圳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思路,他更是提出了要打造“北深圳科技型制造产业带”的想法。

在与《投资者网》三个多小时的交流中,金心异思路敏锐。他给深圳提出了“一城三化”的概念,更明确的是,幸福城市、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在他看来,幸福城市也是深圳未来所需要发展的方向。因为深圳的创新活力和机遇给了年轻人动力扎根于此。但是,高房价也令深圳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房奴城市”,不利于留住高学历人才。综合来看,深圳应该坚持以全球化、法治化、市场化为方向,努力打造成幸福城市是它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出路。

人们热议深圳是扩容还是扩权?金心异的答案是,这是个伪命题。

“深圳已经和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地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体系。如ict产业链的发展,它不限于深圳境内,还涵盖深莞惠地区。由于行政分隔,使得资源不能由市场配置,阻碍了产业的发展。目前的关键是要如何打通内循环,需要深圳和深圳都市圈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治理体系。对于扩权的讨论,实际上是指省级的管理权限,能不能尽可能多给深圳一些。除了政治和法律事务之外,给予深圳更多发展空间。”他说。

03

深圳的成就与危机意识

四十不惑,四十已然是人到中年的年龄,对一个城市而言,讨论它的发展与转型必然不绝于耳。这三位学者之外,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在8月19日也发表了一篇文章《经济发展中的市场与政府——深圳40年创新转型总结与思考》。

(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先生)

不管是“中国硅谷”,还是“创新创意之都”,深圳的成功吸引了世界瞩目,深圳何以成就深圳?

唐杰教授在该文中给出的总结是:深圳创新秘诀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深圳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的城市。长期以来,高度行政化科研系统掌握了创新的话语权、资源配置权、创新活动的评价权,是科技、经济两张皮的根源。市场化使企业家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创新投入产出效率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优势,创新就会成为一种蜂聚和蜂聚扩散的现象,创新引来了更多的创新,成功的企业带动了更多企业走向成功。

依托于改革开放的红利,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40年来的成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然而,下一个阶段深圳的挑战与危机感何在?至少眼前的问题就是高房价是否能成为深圳的助力,还是障碍?郭万达、谭刚及金心异也都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即学习德国及新加坡住房模式,提升公共住房比重。

这一点深圳正不断纠正。

当然,高房价只是其一,其二可能更多是危机意识。唐杰教授最近在一个会议上说,深圳应该珍视危机意识,“我们这些年谈危机越来越少了,谁要谈危机就会说‘你唱衰’,这是要警惕的。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向前走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保持危机意识是重要的。”

?投资者网》与三位专家学者的详细对话即将问世,以飨读者。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可以有机会能与唐杰教授请教深圳的明天与未来,深圳的危机意识路在何方?目前看来,很有可能。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篇3

上个世纪,深圳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转眼之间,深圳已发展为科技发达的城市。高科技等让人感到深圳的方便,也让人感到深圳的美好。

可是,我们在享受城市美好的时候,有无发现天不再那么湛蓝了;花 草树木渐渐少了;响在耳边的不是鸟鸣,而是从工地中发出的“隆隆”声。有一次,我读了一篇童话,题目是《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童话主要讲述: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森林王国。这王国有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树木。”连王子也不例外。老国王去世了,新国王上台了。有一天,一个客人给了国王一张图纸,让国王建大厦工厂。国王觉得很有趣,于是将森林王国的树木全砍光了,建了高楼大厦等建筑。开始,人们觉得挺新奇的,可好景不长,森林王国发生了:雨灾 大旱沙尘暴……将森林王国消灭了。

这篇童话的森林王国虽然是虚拟的,可它多么贴切我们的生活呀!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对环境做出了污染。城市大面积地开发建筑物,使树木没有生长的空间;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产生的二氧化碳使人萎靡不振……

从以上方面,我要给深圳提几点建议:

1.缩小建筑物开发的规模。因为建筑物开发规模过大,会导致植物没有生长空间,从而引发水土流失。

2.要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量。如果汽车尾气在空气中过多弥漫,会影响空气质量并产生酸雨。

3.多栽种树木。树木可以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空气中的废气。

4.循环回收纸张。可将废弃的纸制品循环加工,制造成再生纸,这样就可以减少砍伐树木。

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需要我们去将它创造得更美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好环境,就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开始。赶快行动吧!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篇4

见证“移民之城”大时代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在短暂的40年间,从一个人口只有30多万的边陲“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背后秘诀可围绕一个“人”字展开。

从创市之初,深圳就是一个对人才开放的城市,最早打破传统的地域、体制等限制,引全国之才、集全国之力建设。早在特区创办之初,就曾出台不少全国瞩目的引才之策。包括农村户口入深圳户籍,家属没工作的,深圳安排工作;分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住房;高薪聘任人才,聘用期满留去自由等等。

例如,蛇口1981年在全国公开招聘人才,打破了由上级部门调派干部的做法,首开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1983年,蛇口率先实行薪酬改革方案,不论级别职务,根据才能和贡献确定薪酬。

一时间竟引得全国人才东南飞,不少人受特区朝气蓬勃的生机召唤而来。放弃“铁饭碗”闯荡深圳的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位。

1990年,徐少春带着368元的养老保险金前往深圳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不久后他再次辞职,借了5000元购进一台286电脑创办了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金蝶软件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1997-1999年间,深圳人才大市场仅接待像徐少春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职者,数量就超过了350万。而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之初,深圳全市技术人员只有一名拖拉机维修员和一名兽医;如今这一数字已超过200万,40年间深圳科技工作者的数量增长了近100万倍。

如此大揽人才,不难让人想起“来了就是深圳人”那句脍炙人口的口号。有学者将深圳的创新气质与其移民特色联系起来,解释“移民之城”为何能够成为创新之城。“早期到深圳的移民大多都是抛弃了原有的稳定生活,愿意承受迁移带来的不确定性,去满足其对未来的高预期,这种文化特质尤其适合以it为背景的高科技领域的创新。”

唐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移民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原有的阶层,多元化的交往变得很正常,比如5个人凑在一起,一个是包工头,一个懂技术,一个能办得下贷款,一个做过处长,再来一个搞财务的,新公司就诞生了。

过去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约42倍。直到目前,深圳依然在采取宽松的户籍政策,大专以上学历落户不受限制。深圳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2019年,全市新引进人才28万人。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篇5

说起我最向往的地方,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深圳,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更是一个旅游胜地,它是我心中最美的一个城市。 深圳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一眼望去,高耸入云的大厦比比皆是。站在地面仰望的时候,那些高楼高得我把头都快仰酸了。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站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上时,本来就很恐高的我,抱着妈妈的`腿直打哆嗦。那时,我就觉得自己驾在了云端上,根本不敢往下望。 深圳的街道特别干净、整齐。每一条街道都是那么宽敞,街道两旁都栽着挺拔的椰子树,它们好像一些英姿飒爽的士兵守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它们又像是一些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问好。深圳的街道一尘不染,带给了人们一种舒畅的感觉。深圳四季如春,让人觉得永远都是温暖的感觉。

深圳靠近海边,也是我国一个很有名的旅游胜地。 那里最有名的就是大梅沙和小梅沙了。如果你站在沙滩上,那里的天空都是湛蓝湛蓝的,那里的海水也是碧绿碧绿的,我曾经无数次坐在碧水蓝天的海边,泡在清澈的海水里,只想静静地感受到深圳的美。当我看到许多幸福的人们在海边拍摄婚纱照时,美得都让我陶醉了,真的让人流连忘返了。 深圳不仅景美,那里的人们素质也很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随便找一个人问路时,他都会热情地告诉你路的方向。 深圳更是中国改革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辟落后的小渔村,改革的春风吹来后,它像变魔术一样,一跃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的爸爸也很喜欢深圳这个城市,所以今年他也去深圳工作了。 深圳,这个美丽、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我赞美你,我祝福你。我想我一定还会去欣赏你无与伦比的美丽的。

深圳40周年心得体会篇6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制定标准已成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深圳发展之路,另一核心推动力还在于抢占标准高地,推进质量发展,实现品牌聚集。

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已从代工生产迈向自主品牌创立,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制定标准,成为行业领军者。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电池材料等17个国家标准,也是我国牵头制定锂电池材料国际标准的企业。同时,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移动电话、5g等领域,依靠领先的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

统计显示,目前,深圳累计有235家企业登上全国企业标准排行榜,占全国上榜企业数量的7.17%。其中,2019年新上榜企业达152家,企业标准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深圳共有15家企业成为全国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占全国的12.9%。

2019年10月,深圳获评成为全国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去年1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2年)》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到2022年,落户深圳市的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工作机构达85家以上等发展目标。

高标准带来了产业质量效益的不断攀升,为品牌聚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华为、平安、比亚迪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誉海内外。其中,在南山区就拥有174家上市企业,总量稳居全国区(县)第二;拥有4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据南山区区长黄湘岳介绍,今年的疫情防控中,腾讯、迈瑞医疗、中建科工等一批企业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抗疫”力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份公布的79家“科技战疫”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名单中,深圳企业有8家,其中6家来自南山区。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深圳正瞄准世界先进城市,衔接国际通行规则,实施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rodww2.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