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出国心得6篇

出国心得6篇

写心得体会是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修养的有效方式,对于写心得这件事来说,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认真梳理个人感悟,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出国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出国心得6篇

出国心得篇1

在丹麦奥胡斯大学五个月的交换学习生活结束了,马上就要踏上回国的旅程,回想这五个月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

来丹麦之前,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申请学校时的忐忑、办理签证时的繁琐,也体会到了得到奖学金的惊喜。真正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时,却面临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除了语言的障碍,教学方式的差异,更有生活方式、饮食、气候等诸多问题。大概一个月左右我们终于慢慢地适应了丹麦的学习和生活,也开始探索欧洲不一样的文化。

我在奥胡斯选修了三门课程,其中的《公司估值》已经在国内上过两次,虽然内容大体上大同小异,但在学习中却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内外的教学差异。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教学更加细致到位,例如,老师在讲授资本成本计算时,会讨论快速发展的国家和稳定发展的国家的无风险利率取值应该如何调整,多市场多币种的公司应选择哪一区域的无风险利率。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了我们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习惯,我们只会关注模型的用途,而却忽略了其背后的理论原理和细节。这门课期末要求以小组形式选择公司进行估值,在小组合作中,明显地能感受到外国学生的态度更加认真和积极,他们会把教材看上五遍十遍,甚至能熟知某句话出自那一页;他们研究课件查阅文献,虽然他们没有免费的投行分析报告,但却会自己通过行业研究报告、公司年报、网页新闻等多个渠道进行总结和归纳;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对于例如预测等较难的环节,中国学生往往会含糊混过去,但是他们却会特别较真地认真研究、分析、辩论、咨询、直到得出结论为止。

另一门是供应链的相关课程,收入管理。我在国内的本科和研究生都是会计专业,对于供应链的课程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是为了未来进入企业从事财务的职业规划,还是特别有必要了解一下供应链的相关知识的。这门课授课老师是中国人,讲课明显有中国老师的特点,即强制要求学生做这做那,不够自主,但班内的丹麦同学还是特别积极认真地完成每一次的案例分析,在课堂上几乎处于跟老师争锋相对进行辩论的状态,让我受到极大的震撼。由于从未接触过供应链的课程,因而这门课对我来说,相对较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精心地准备这门课,虽然期末考试的案例分析做得不好,但却增长了很多知识。

另一门是文化与国际商务,选择这门课是因为想了解一下国际文化。但是,课程内容却跟我的预期差别很大。教授是一个中国迷,每次课都拿中国举例子,当然更多的是对中

国的一些偏见,例如:中国人盲目喜欢吃kfc,甚至会在kfc结婚。对于这种偏见,让我很是气愤,时常会与他辩驳。就课程内容来讲,老师确实没有给我关于国际文化的更多的括展,但却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所属的中国文化,让我能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虽然中国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深深的文化认同感却是不可改变的。这门课的期末以一篇论文结束,我写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衰退的现象,后来收到老师深入讨论的邀请,很受感动。

在学习之余,我也在丹麦及周边国家进行了一些旅游。在丹麦和挪威感受到了北欧风景的亮丽,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到了二战的残酷,在德国感受到了教堂的华丽和大国气派,在法国感受到了文化和艺术的璀璨,在奥地利和瑞士欣赏到了湖光山色的美景,在意大利和西班牙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路走来,看到了欧洲不同地区的特色,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认识了新的朋友,收获颇多。

这半年的时间,没有了急匆匆地实习和找工作,除了享受上课和旅游,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因而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也有了新的规划。每个人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没必要庸庸碌碌地去追随别人,更没必要为别人乱了自己的脚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最重要的是,to be yourself。

特别感谢交大安泰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能去感受新的世界,这半年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世界很大,生命很短,让我们放开眼界,活在当下,享受青春吧。

出国心得篇2

在国外生活两年有余,回望留学路,虽然艰辛但我并没有后悔!

记得当年申请学校也没有什么中介可以咨询,完全凭自己一手之力,找资料、递材料……飞赴加拿大的时候,还好有一个同伴,是父母好友的女儿,两个人去同一所学校。说起学校来,当时我还是有些心理波动,虽然是去国外读书,刚开始读的却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学校,在人们眼里就相当于美国的社区大学。她心想自己怎么着也好歹是个重点高中的尖子生,考个重本没啥问题,甚至有希望去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而且当时人们的收入没有现在这么高,家里虽然条件不错,但还是一笔蛮大的支出。这样的决定多少有些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并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

落地才知要租房

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时我的签证实际上已经下来了,但是负责的签证官休假了还没有寄出,而到四月份我就必须要出去了,弄得我很着急。还好,我赶得巧,在出发前拿到了签证。因为当时申请加拿大留学虽然比美国容易,但是拒签率仍然接近一半。

回忆当初的懵懂无知,我并不觉得害怕,反而有些新奇。当我们两个人下了飞机,负责接我们的华人朋友问她要住什么地方的时候,我们两个都傻眼了。原来她们以为申请好了学校,来到学校就会有人给安排宿舍,殊不知在加拿大都是自己租房子。不过事情比想象中的简单,我很快找到了一家华人家庭并住了两个月,后来搬到学校附近跟人合租房子。

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不怕的原因是,在那边其实什么事情都挺简单的,只要你肯问,总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一套办事的程序就在那里。这是加拿大给我印象里的好处之一。学校的名字叫做seneca college,现在已经是加拿大最大的社区学院,而我所读的专业是会计。我们四月份到了加拿大,等到九月份才正式开学,我们便多学习了一些语言课程。

在加拿大没有受过歧视

来到加国,在生活方面我适应得还算比较快,租房、买菜做饭等等,没有难倒这个从小就独立自主的小姑娘,而且有一个好朋友形影不离。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感觉一个贵字,比如坐公交车虽然一块多加币,但换算成人民币也要十来块,在国内是打的的价钱。而且,那个时候国内往加拿大打个电话一分钟就要20多元,感觉很奢侈,通常一周才打一次电话。

那时大陆的留学生不像现在这么多,所以也很少聚成一个小圈子,与当地人和其他国家来的学生交朋友便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在加拿大,不像在一些欧洲国家,当地人会有一种明显的优越感。加拿大是一个移民的国度,来自各个国家的人都有,所以文化上比较多元,大家会互相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人因为你来自哪里而歧视你。反倒是当时的港台生面对大陆来的学生会有少少的优越感。那个时候香港刚刚回归不久,大陆的经济也没有像现在一样崛起,许多香港人对前途都感觉比较迷茫,所以留学生之间的看法也会有少少的不自然,不管怎样,在加国的生活已经开始了———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都与这个国家密不可分了。

出国心得篇3

20xx年秋季学期是我大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在大学的一切回忆都要定格的大四,我做出了不一样的尝试,而这一切与其说是结束,倒不如说更像是生命新篇章的开始。

在学校、学院老师的多方争取和支持下,我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赴香港大学交换一学期的机会。在我看来,在大四年级参加交换项目的优势如下:首先,我选修的课程均为高年级的课程,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很好的体现一所大学教育灵活性和独特性,对我感受香港大学的教育模式更加有利;其次,没有面临考研的压力,我可以更加专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同时我还有机会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课外社交活动,有利于全方位的体验国际化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肩负着老师们、同学们的期许,我踏上了去香港的征途。

在出行之前,我参加了行前会议,同时也对香港的衣食住行略有了解,因此,在初到香港之时,我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

我住的学生宿舍为白文信楼,位于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校区,距我上课的主校区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往返于主校区和宿舍之间有收费低廉的校车,因此每天的交通也十分方便。此外,在我的宿舍周围尽管没有大型的生活超市可以购买生活用品,但是有两个小型便利商店和湾景、玛丽医院两个餐厅,基本的生活需要可以很方便的满足。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住的宿舍楼距李嘉诚医学院图书馆只有五分钟的步行距离,可以享受到很好的自习环境和海湾风光。

香港大学的选课系统与工大的略有不同,沿袭英制教育体系,在学生修满相应学位要求的各项学分后即可毕业。而课程的选择方面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非常灵活。每学期正常的选课容量为5门课,每门学分均为6分,共30学分。其中至少一半,即至少3门课,由相应专业所在院系开设,其余2门可凭借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但是为保证学习的连贯性,每门课在介绍之中除了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之外,还有很多先修课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提前规划好每个学期选课的安排,同时也有专门的教学人员给予帮助和指导。

在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时间内,课程虽已全部开始,但学生可以试听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了解该课程的基本内容、考核方式、评价标准和教授和授课风格后,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继续学习该课程。最终,在第二周结束的时候,确定本学期选修的5门课,非特殊原因就不能再变更了。当然,如果学生的精力足以应对,想增加课程容量,在获得相关学院的批准后可以多选择一门课程。

在课程的考核方面,满分为xx0分,一般由作业、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报告、随堂小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部分构成,每个组分所占百分比由授课教师决定。值得一提的是,港大要求学生在每个项目上均得到及格的成绩,而及格线的.划定视当前所有学生的表现而定,这样才算在这个科目上获得及格。在综合各项,得到百分制成绩之后,再将其转化为四分制成绩。然而优秀率是严格控制的,因此,想得到高的总体学分绩也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的,成为班上的第一、第二是必不可少的。

从20xx年起,香港大学开始实行四年制大学教育。在此之前,香港的高中为四年制,因此大学为3年。课程等级也相应分为三级,第三级为最高。低年级的课程多为大班级授课,在阶梯教室中进行,有时热门的公共核心课程有二三百人选修。而高年级的课程,因其专业性的提升,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教授对每个学生的单独辅导与关注,班级的规模均在二三十人左右,更有小班控制在15人之内。以我选修的数字图像处理一课为例,班上仅有23人,在课堂练习时,授课教师可以有时间走到每个学生桌前,看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问题给予帮助和解答。对于当今快节奏的教育来讲,这样小规模班级的人才培养的效率无疑是非常不占优势的,但是,这样专注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对于个人的成材是有很大的帮助和决定性的作用的。因此,从整体上来讲,香港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扎根于香港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各个领域,对于大学的名誉和声望,它所发展的优质校友资源网络对其日后的发展和社会互动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学校对学生全方位的支持上来讲,或许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香港大学聘请了很多外籍教授,人数达全体教职人员总数的一半,而这些大多分布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其次,所有的教授均有程度不等的海外背景,均能用英语为媒介有效的传递知识和进行科研活动,在专业上有广泛的联系和背景,拥有大量优质的社会资源。而这些优点不仅体现在授课时的视野和高度,使学生对其专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理解,更能转化为无数的实习、学术交流、国际会议、项目推荐、工作机会等切实有力的支持。

在校园设施和硬件方面,因为香港岛的地势多山而狭窄,港大的校园规划则是在现有的面积上,通过巧妙的设计最大化了有效的空间。在迷宫一般的校园里,起初很难有谁是不迷路的,但是渐渐熟悉之后,发现校园的其实很小很简单。但是花园一般的环境,称其移步换景,毫不为过。现代化的教学楼、古香古色的主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多功能的文娱中心足以满足学习和生活上方方面面的需求。此外,还有各种风味的餐厅和咖啡厅,适合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的美食享受。

在国际化和社交方面,住学校的宿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香港大学由于宿舍楼数目有限,因此本科生多为2-4人间。在分配宿舍时,还可与不同国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成为室友,不仅扩宽了自己的朋友圈,使自己更加容易融入任何一个团体,还可以在彼此的专业上互相借鉴、互相帮助,用互补的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激发兴趣。比如我的两位室友,一位是来自挪威奥斯陆的计算机专业的交换生,另一位是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电气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这样一来,我不仅可以在编程方面请教我的挪威室友,还可以在数学方面帮助一下我的美国学妹。此外,我们都热爱美食和运动,因此经常相约去吃饭和去超市,还按照我们三个的课程表安排了每周三次的体育锻炼时间。挪威室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学习中文非常感兴趣,我们还经常分享各自文化中的节日风俗。她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更加温馨和充实,让这一学期的交换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留下了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香港归来后,我的收获颇多,我也感受到了自己正在向着更好的方向慢慢的改变。而这一切,都源自老师们给我的这次交换学习的宝贵机会。在香港大学oise组织的交换学生经验介绍会上,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那就是,我们要勇于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尝试一些对自己的挑战和改变,也许只有这样,在我们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之后,站在远处回顾自己原来的生活,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出国心得篇4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和省教厅的课改要求,有效推进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省教科院于20xx年12月5—6日举行了“20xx年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讨暨世行贷款云南职教项目成果推广活动”,为期2天。我作为培训中的一员对这次培训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首先,此次培训准备充分,领导重视。开班前省教科院就对此次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培训人员提前通知,培训人员的住宿、伙食做了精心安排,培训内容提前做了安排、订购,对培训期间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计划。同时领导高度重视,开班时省教厅(教科院、职成教处、外资办)相关领导到会,并且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培训也作了严格要求。培训人员从思想上就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每天坚持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做到不请假、不迟到、不缺席准时参加每天的学习活动。省教科院领导坚持在一线指导培训学习、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其次,培训人员多,培训内容广,讨论时间足,效果显著。此次培训有校长、中层领导和一线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丰富,主要是听取了省教厅成教处处长段剑新《职教现状分析》,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会会副主任、秘书长王军伟《职教教学改革专题报告》,腾冲一职中李正洪“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王开洪老师的《说课竞赛的研讨与交流》等。

再次,通过此次培训充分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实行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改革时间紧迫,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你我做起,要从现在做起。

最后,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如何有效地展开教学有了新的思路。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心中始终要有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这次学习中我对此理解特别深刻。

一、备课中教师要遵循:

主体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二、具体方法是:

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设计课堂教学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分层);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同时对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

前景创设——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达标。

总之,两天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心灵、我陈旧的教育观念进行的一次洗礼,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知,充实自己,让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这次课改培训中我受到很大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并有所建树。

出国心得篇5

残酷的现实表明,现阶段的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国际上与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斗争已经再次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

近代史上,以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终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血洗了一百多年来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欺凌的耻辱,使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骄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土地革命战争的意义,是唤醒了亿万农民阶级,使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以农民为主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了稳固的阶级队伍,形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开创了自己的根据地,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抗日战争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战争。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成了国民党的抗战。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抗战,展现了共产党在国难当头的危机面前捐弃前嫌的民族大义,不但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也赢得更多的爱国民主人对共产党的理解和支持,使党扩大了群众基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解放战争是巩固土地革命胜利果实和抗战胜利后民族独立成果的人民革命,是推翻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人民自己的共和国,为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扫清了政治上的障碍。

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礼。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他证明了领导的党和人民军队不但可以战胜任何国内的反动派,而且可以战胜武装到牙齿的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及其同盟军。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后来的核武器的实验成功,最终奠定了新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也使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冒险与新中国发生直接武装冲突。

所以,任何淡化、抹黑、甚至否定这几场战争的言行,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任何抹黑、污蔑在这些战争中涌现的英模人物的言行,都是企图对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反攻倒算,是对共产党领导地位合法性的挑战。其中,多年来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质疑和否定,更是现实中美之间的激烈博弈在重大历史事件上的反映。质疑和否定抗美援朝战争,是现实中疯狂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幻想“中美共治”的汉奸势力颠覆中国的重要舆论手段之一。

此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彻底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在亚洲扩大势力范围的企图,使二战以后形成的两大阵营的世界格局得以稳定。斯大林在分析两大阵营的演变趋势时指出: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使这些国家有了高速度的工业发展,“使得这些国家不仅不需要从资本主义国家输入商品,而且它们自已还会感到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多余商品输往他国。”这就使得“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美、英、法)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将不会扩大而会缩小,世界销售市场的条件对于这些国家将会恶化,而这些国家的企业开工不足的现象将会增大。世界市场的瓦解所造成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加深就表现在里。”“这是资本家自己也感觉到的,因为失去象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市场是很难不感觉到的。他们竭力想用"马歇尔计划"、侵朝战争、军备竞赛、工业军事化来解脱这些困难情况。但是这很象快要淹死的人抓住一根草一样。”可见,朝鲜战争绝不是美国要保护南朝鲜,而是二战后帝国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试探和围堵。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的这一全球战略企图,所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即是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阵营对帝国主义阵营的伟大胜利。

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是通过解散农村集体经济,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进程,进而将国民经济全面转向外向型,又通过加入wto融入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使国民经济逐渐成为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的附庸经济。经济的改革和开放,使中美之间的战略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剧变。

是在维护自己独立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对外关系,还是放弃自己的独立性,按照资本主义的原则改造自己的经济体系,完全接受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斯大林曾经说过:“我们应当这样来建设我们的经济:使我国不致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属品,使我国不致被卷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系中去成为它的辅助企业,使我国经济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辅助企业发展起来,而是作为独立的经济单位发展起来,这种独立的经济单位主要是依靠国内市场,依靠我国工业和我国农民经济的结合”。又说:“这条路线坚决摒弃把我国变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附属品的政策。这就是我们的建设路线,就是党现在遵循的并且今后还要遵循的路线。只要资本主义包围还存在,这条路线就是必需的。”这是斯大林为前苏联选择的发展道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警告过:“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上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

斯大林逝世以后,赫鲁晓夫及其以后的领导人都曾抱有“苏美共治”的幻想,被批评为“两大国主宰世界”。 到叶利钦时期,则干脆推翻苏共,解体苏联,寄希望于与美国和解,结果不但没有换来真正的苏美共治,反而被美国和北约大踏步东扩,步步紧逼,把俄罗斯逼到了墙角。几代领导人的苏美共治幻想的破灭,在碰的头破血流之后,才逼出了普京这样的强人。

而我国的改革以来的所谓“发展外向型经济”,所谓“全面对外开放”,所谓与“世界接轨”,同样完全违背斯大林和的警告。如果我们简单地概括改开以来的发展,实际上是这样几步棋:先是通过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把农村集体经济瓦解掉,导致农村退回小农经济和进一步两极分化,使国内消费市场萎缩;其次是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家工业失去国内市场的支撑,被迫转向外向型发展模式;第三,为了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更多的招商引资,又必然引起国内企业、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在廉价输出和牺牲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主导产业纷纷被外资控制;最后,是金融领域完全服务于这一发展战略,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吸食中国人民血汗的工具,廉价出口挣来的外汇,又被用来购买美国的国债和垃圾债券,货币和金融政策使国民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社会主义的防线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突破,发展的成果源源不断地输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现在,中国人生产,美国人消费的“中美国”的格局已经形成,很多中国决策者“中美共治”的梦幻不但没有破灭,反而越发不可收拾。难道我们非要重蹈前苏联的覆辙才会醒来吗?

残酷的现实表明,现阶段的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和国际上与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已经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斗争已经再次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正是在这样的世界格局和中美关系演变的背景下,出现对抗美援朝战争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也就丝毫不奇怪了。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态度,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而是现实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战略选择问题。

所以,重温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发扬勇于战胜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对于恢复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反击国内汉奸卖国势力和美帝国主义颠覆中国的阴谋企图,也就更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出国心得篇6

今年8月7日至8月28日,我很荣幸有机会来到英国奇彻斯特大学参加了为期21天的大学英语教师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有机会能够走出国门,近距离接触、了解、学习国外英语教学的最新进展,机会非常难得,所以倍感珍惜。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在非常努力地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取得了较大的收获,使我受益匪浅。现将这次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学习内容:

一、教学法在课堂上,奇彻斯特大学的老师给我们介绍和演示了许多新颖的英语教学法,比如clil等,使我们不但了解了这些教学法是什么,也亲身体会了这些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优点,特别是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英语语言技能

在语言技能培训环节,教师用不同的方法教授了在词汇学习、语法学习、交际沟通等方面的问题。所教授的内容实用性强,并且讲授方法非常有新意,给我们很好地展示了如何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教授那些基本的英语知识。

三、英语交流技能

该课程非常实用,主要介绍了在英语交流技能方面的内容以及最新、最前沿的英语应用的问题,比如新的沟通技巧、新词汇的由来、新词组的搭配以及最地道的英语沟通方法。课程设置富有新意,给我们注入了在英语教学中的新鲜血液。

四、英国文化

只有真正了解英国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和学习,这门课让我们实地详细地了解了英国文化,课程设置非常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

体会和感受:

第一次出国能来到英国是很幸运的事情,这是一个文化深厚的国家,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这21天感觉自己收获了太多。首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英国老师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教师的职责,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道德。他们在课堂上似乎总是精神饱满、亲和力极强,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乏和无趣;课下,他们也能积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似乎完全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中,这一点非常难得。其次,他们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授课的条理清楚,很多复杂的内容通过讲解让学生觉得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接受。第三,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学生的需求和层次为中心来设计教学,与学生积极互动,课堂既充满趣味,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最后,学校管理也是极为规范的,从课堂教学、到图书馆、电脑机房、寝室等也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再次感谢省教育厅、学院给了我们这次难得的机会。在英国的21天,我倍感珍惜,每天都在满满的收获中度过,虽然时间不算长,但已足以让我开阔眼界,了解到了国外大学英语教育的情况,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是十分宝贵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学到的知识与中国大学课堂现状相结合,在课堂上充分应用,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探索与实践,为二师的双语教学工作贡献力量。相信在各级教育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和双语教学工作一定会开展的越来越好。

标签: 出国 出国心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qo4rk5.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