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精选最新有关《羊脂球》的读后感范文3篇

精选最新有关《羊脂球》的读后感范文3篇

《羊脂球》主要描述了一个老人在临死前的遭遇,讽刺了当时社会乡村人民的冷漠、自私和贪婪,以下是本站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精选最新有关《羊脂球》的读后感范文3篇,以供参考。

精选最新有关《羊脂球》的读后感范文3篇
有关《羊脂球》的读后感范文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的驿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驿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他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驿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幅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

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何尝没有这种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中,反脸不认人事情多得很。在需要的时候,往往把自己认为很下等的人当作上帝,希望能从他身上得到需要的东西,无论对方是乞丐还是绅士,都会弯下"尊贵"的腰,漏出难得的笑脸。就像《羊脂球》中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起初觉得与羊脂球这个妓-女坐同一辆马车非常耻辱,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时,他们就成了一条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点头哈腰,不住的赞美她的美丽和善良,不怕"低贱"的食物有失他们"高贵"的身份,甚至为了羊脂球的身世而艰难的挤出一滴浑浊的眼泪。从这里看来好像是对方的地位提高了,但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地位降低了。

面对自身利益,你会怎么选择。是向装束整洁的死神招手,还是向遍体鳞伤的耶稣探头。也许有的人真的会走向耶稣,他们知道"以见利忘义为耻",宁愿损失钱财这些身外物也不要(丢掉了高尚的灵魂。但有人也会踏上摇摇欲坠的铁锁桥,向死神走去,用灵魂去换他们的赏钱,用他人去换他们的赏钱。就像贵族们在旅馆所做的一切,当普鲁士兵威胁到他们的腰包时,他们看不见羊肢球是他们恩人的身份,只看见她是妓女的身份。他们顿时由哈巴狗变成了柴狼,拼命把羊脂球推入火坑。同时面对金钱时他们也是吸血鬼,就像马克思所形容的那样:"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

有关《羊脂球》的读后感范文

《羊脂球》这本书,很早就听说过。每次听到这个名字就有很多的疑惑:为什么叫羊脂球?难道内容与羊有关?读了这本名著后才发现书里没有羊,更没有羊脂球这类毛绒绒的东西。因为主人公的身材圆润,被冠上了“羊脂球”这样的名字。名字引起的谜团被破解,但书中所诉说的丑恶灵魂却紧紧揪住了我。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的主人公永远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而不是那些自称是国王亨利第四的什么什么人。羊脂球也不例外。她是一个青楼女,一个不仅仅是在法国有的而是全世界都有的“红灯女子”。

羊脂球这个女子,其实本是无罪的,作风上有问题,可至少她还有着自己的底线,她还是有着作为一个国民的尊严。然而那一车子的人,或是冷嘲或是热讽,故作高雅地“委婉”划清了自己与她的区别,时刻留心着。在接受她的帮助的那一刻,却要做出一副是“羊脂球小姐请我吃的”的样子,丝毫不肯放低姿态。然而一旦遇到威胁自己利益的问题,就推诿责任,认为别人为了自己牺牲一下也是应该的,其实这便是作者笔下人物中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吧。

我本没有任何资格指责他们的,因为我无法不承认自己同样是一个自私的人,任何人也都是如此。生活中的自私,说实话,大多数人都是源于一种不肯吃亏的心理和自恋心理的作祟。我们总是相信自己有着比别人强的地方的,我们总是忍不住的想要别人为自己付出更多。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吧,每每到了新的学期总是要发新书的。由于运输的问题,一两本破损的总是很正常,但它们这时早已变成了“被丢弃的孩子”,几乎人人避之而行。我们总是不愿意那一两本有破损的书轮到自己手上,然而一个教室里总共不过不足50人,总有人要摊上的吧。希望别人吃亏,这是每个人都想要得到的结果,也是自私的体现。其实人的天性本就如此,每个人骨子里都有着一定的自私。人性中的真善美虽本是先天具备的,然而毕竟被更多不大见得了光的品质所掩盖。

读了《羊脂球》,没有什么被激发的豪情壮志,却读懂了人性与人心。零碎的感悟,确是这篇小小的传世名作给以我的最诚挚的教导。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用美好来覆盖自己心中的那些丑恶,用人性的真善美点亮前方路上最温柔却又最坚毅的那盏不熄明灯。

有关《羊脂球》的读后感范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一个老人在临死前的遭遇,讽刺了当时社会乡村人民的冷漠、自私和贪婪。

一个老人已经92岁了,正在面着死亡,而她的儿子却没有半点悲伤,心里却想着要收麦子,这让我对于他的这种毫无人性的表现很生气,可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农民如果不干农活,那么还怎么生存呢?也是生活所迫罢了。然后他便找到了拉贝夫人来替他照顾母亲,可两人却因为价钱的问题而发生争吵,一人认为自己的母亲活不了多久,最多五六个小时,而拉贝夫人却认为她能拖上个两三天,要6法郎。最后因为要着急去收麦子,他便答应了。

可过了一天之后,老人还没死,这让拉贝夫人担心了,如果这样的状态持续两天、四天、八天,那她可不就亏大了。于是她便打算谋杀老人。她先是给她是了一个魔鬼的故事,说人临死前会看到魔鬼,并描述了一下魔鬼的形象,接着便自己打扮成魔鬼,而老人在惊吓中死去了。而儿子回来后,并同有悲伤,而是立马算了一下她赚了多少钱,这也体现出老人儿子对老人死亡的冷漠和对金钱的渴望,深刻讽刺了当时人们人性的丑陋。

当拉贝夫人“谋杀”老人之后 内心毫无波动,只为自己挣了一笔而感到怯喜,将东西放回原位之后便念那背的滚瓜烂熟的经文,然后便回家了,这也再次讽刺了当时社会会人的冷漠,引起人们的反思。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o4x7n8.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