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教师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教师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范文,以供参考。
教师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1
  
  山之巍峨,在寸土的日积月累,不忘高耸入云的理想;海之辽阔,在滴水的凝聚荟萃,不忘汹涌奔腾的志向;师之口碑,在日常的举手投足,不忘往日立下的铮铮誓言。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 “七一 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同志获得“七 一勋章”,张桂梅老师忠诚执着、坚守育人初心,是我们学习的好老师的榜样。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张桂梅老师坚守自己的初心信仰,爱党、护党,对党感恩。将自己对党的信念融入到办学体系中,让孩子们在红色教育中成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我们当下应该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努力以红色教育育人,让孩子们继承优良的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们不禁要思考自身应该怎么做。张桂梅老师面对深山贫困的学生家庭,真正做到了爱生如子。关注学生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内心,向我们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我们应该将爱注入教育的灵魂,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为基层教师的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张桂梅老师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她没有亲生儿女,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注入到教育和慈善事业上。为解决女子高中的资金困难,她未能与自己的哥哥见上最后一面。为帮助生病的学生,她将姐姐给的路费给了学生,未能与病危的姐姐见上最后一面。她对别人总是很慷慨,无私地去帮助自己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要看到他们自身所处的困境,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张桂梅老师不就是新时代的好老师吗?我们应该以张桂梅老师为我们学习的榜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心得体会2
  
  张桂梅,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七一前夕张桂梅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并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发言。自参加工作以来,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在平凡岗位做出了不平凡业绩。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达到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 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 有文化 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2002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 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 只要愿意读高中 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 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这场脱贫攻坚之役。在我毕业之后,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四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桂梅同志“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心得体会3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一位特殊的“妈妈”看哭了很多人。
  
  她无儿无女,却心系上千名孩子,用生命教书育人,让大山里的女孩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翻山越岭,把失学女孩们一个一个带回学校,忍着病痛,送一批一批重新抓住命运的女孩远行,她是张桂梅校长。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无私的、贫苦的、瘦弱的老师,却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
  
  就是这样一位老太太,她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撑起了华坪女中的一片天。建校以来,她让1600多名大山女孩如愿走进了大学校门。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绩啊!生活给予她无尽的苦难,她却在这方苦难的大地上孕育出了最璀璨的花朵!
  
  这就是无私奉献的张桂梅老师。国家给她的奖金,她全都花在了学生身上,为了让学生吃得好一点,自己永远穿着最朴素的衣服,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全国十大女杰”“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再多的荣誉,再高的奖励,都不如她看到的迈进大学校门后的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张桂梅老师,向您致敬,希望您保重身体,继续照亮那些莘莘学子的追梦之路! 
  
  心得体会4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膝下无子,但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中国好人”,被几百个孩子亲切的称呼为“妈妈”;她疾病缠身,但她誓死与病魔抗争,坚持把毕业班的学生送进考场;她放弃优越环境,选择了艰苦,因为她觉得“艰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为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四处奔走,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正因为如此,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她牢记初心使命,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也正因为如此,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我想,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心系困难群众,投身教育扶贫,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骄傲。
  
  的确,我们要走群众路线,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张桂梅同志,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也一样工作在乡村,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面对的是大多父母都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考大学,我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用心来工作,用心来教书,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优秀学生,把这些孩子培养成国家栋梁,让他们也像其他城里的孩子一样了解外面的世界,考进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始终告诉自己,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在工作中要踏踏实实,要记住,这里每时每刻都在需要着我!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o4wq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