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7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7篇

为了加深自己对一本书的印象,大家都是及时的记录在读后感中,优秀的读后感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能够打动人心,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7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篇1

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如果某天你的手机(时代不同的缘故,或许没有几个人家门口还有邮箱)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息,你会认真思考吗?大概会置之不理吧,或许某些好奇心强的人会回拨回去,但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呢?倘若是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_x。”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回忆一下,我们究竟对问题有几分探索精神?我们究竟真正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数据,却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不是万能的,百度更加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探索精神,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反抗精神,那火车从哪儿来?书本从哪儿来?电脑又从哪儿来?如果每个人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那我们的大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生物还有什么区别?

我们的棱角被现实磨得光滑,我们的思想被自己无情的禁锢,谁还记得,人类的文明,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我们的先辈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积出来的?谁还拥有,那无知无畏的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哪些权威?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会被历史铭记,才会无悔于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险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就像一个被按在水里的人,呛了水才能够学会思考。而我们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不安的思想,没有思考,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没有真正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篇2

昨天我阅读了《美丽的规则》一文,课文讲述了“我们”去看企鹅归巢,途中看到美丽的“风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习惯。

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规则打交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规则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可却总是有人为了点小便宜而选择去违背它。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一起去书店。在过马路的时候,十分不幸地赶上了红灯。我看了看红灯,又看了看那边正准备闯红灯的“大部队”,心中一阵纠结,脑海似乎出现了一黑一白两个小身影。黑色的那个说:“赶紧过去吧,你难道不想赶紧买到那本你想了两个月的书吗?”可白色的那个却说:“不行,不行,你难道忘了你学过的那些道理了吗?绿灯行红灯止才成方圆啊!”黑白两色的身影各持一词,我想了想梦寐以求的书,便直接把白色身影说的那些抛到了脑后。拽着姐姐的手往前走了一步,可姐姐却一下子将我拉了回来。我望了望越走越远的“大部队”,满脸不愿地瞅向姐姐。“姐,怎么不过啊!离绿灯还有挺长一段时间呢!”可接下来姐姐的一番话却让我无地自容,“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教过我们‘红灯停,绿灯行︐,我们不差那一会,等等吧!”我看着姐姐,心中特别不是滋味。那一刻,我明白了许多,“规则”有时候比一些东西更重要。

正是因为规则,所以才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样的美丽;也正是因为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篇3

?苏菲的世界》一部充满哲理的书,主要讲的是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就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哲学的意义、人的生命和各种哲学学说:如果把宇宙比作魔术师,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变魔术的兔子的话,我们就是居住在兔子绒毛深处的细胞。我们出生于细毛顶上,刚开始我们对这场魔术十分好奇,而人们慢慢长大了,对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处,并喜欢上了皮毛深处的生活,就不再过问世事了。哲学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别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为哲学家。

哲学的世界,有太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的发现便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尽管我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启示。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篇4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没人真正知道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可以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可以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该像尊重现在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篇5

记得自己是在看完同名电影后去找来这本书看的。

在图书馆找到唯一的一本92年版的《苏菲的世界》。说是“唯一”毫不夸张,当时的网上除了对电影的简单介绍,几乎找不到书的相关情况,“苏菲的世界”是一个非常冷门的词组,所有的中文网页搜索结果也只不过三页,而且大多是繁体。

翻着泛黄的书页,我用了整个暑假的时间咀嚼完。期间思考的乐趣以及原著带来的惊喜伴我度过了几十个不眠之夜,受益匪浅。虽然电影的内容远没有原著的丰厚充实,但还是非常感谢它带领我走进了那个“世界”。

看原著的过程像是登山,一级一级地爬上去,走到最后,你发现自己仿佛已经远离了芸芸众生,远离了庸碌的生活细节,你抬头望着星空,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崇拜和敬畏,然后,你试着向周围的同类呼唤,却发现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他们没有嘲讽,只是不解,然后走开继续他们无关痛痒的蜚短流长。《苏菲的世界》本身只是一本所谓的哲学启蒙书而已,并不包括一切。可笑的是,我当时像一个意外获得宇宙最大秘密的小孩一样,对书上的每个字都视如蕴藏巨大能量的咒语。随之而来的是对生活中琐碎事务的极大厌倦感以及对大众口味中的盲目部分极度反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篇6

这次看的是英文版的,很多专有的名词可能并没有和中文的对上,比如说所谓的“唯物”、“唯心”啊。不过好在书是给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上哲学课,专有名词和流派都有比较好的解释,所以说具体的中文名词是什么不重要,至少我认为意思我是明白了。(当然也可能我认为自己明白了,但实际并不是那个意思呵呵)

其实我并没有接受过真正的哲学教育,我所学的哲学叫做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是严重影响了我们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出来的都是统一的三观。我以为自己会对于有人认为世界是意识的感到十分荒唐和可笑,但当我沿着历史的发展和走势,读到那些思想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可笑或荒唐,我甚至认为他们每个人,每种观点都有道理,先被苏格拉底说服,后又认为柏拉图说得对,后又被持相反观点的亚里士多德说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是在不断思考的,只不过思考的结果是,我并不十分确定什么事。我想我有些理解为什么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反而相信了有所谓的上帝等神明的存在,因为当人知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就越发不能确定什么,而人总是需要确定的去相信某些事物,也许最后就只能把这神秘且神奇的力量归属给上帝了吧。

我一直是非常喜欢哲学,但有时也怕自己想的太多,不是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吗,这中间的尺度有时还真是难以把握。但我认为这是不在我控制范围之内的事,这不是什么选择你可以这么做,也可以不这么做的事,这就是我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或者换句话说,这就是我。不是我要刻意的去思考一些哲学的命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是会想很多。也许我唯一能控制的是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平衡。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00字篇7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书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两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主人公苏菲的思考,正是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把她从平凡的现实世界带到了神秘的哲学世界,为她开启了一扇思想的大门。

仔细想想,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两个问题?如果某天你的手机(时代不同的缘故,或许没有几个人家门口还有邮箱)也收到一封这样的信息,你会认真思考吗?大概会置之不理吧,或许某些好奇心强的人会回拨回去,但有多少人会去思考这两个问题呢?倘若是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我是---。”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回忆一下,我们究竟对问题有几分探索精神?我们究竟真正认真的思考过问题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没有。我们就像机器人一样,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数据,却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质疑。老师不是万能的,书不是万能的,百度更加不是万能的,如果每个人都像机器人一样,没有探索精神,没有质疑精神,没有反抗精神,那火车从哪儿来?书本从哪儿来?电脑又从哪儿来?如果每个人都碌碌无为,得过且过,那我们的大脑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和其他的生物还有什么区别?

标签: 读后感 苏菲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n2kokv.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