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8篇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思考过往的经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某一事物,会有很多新鲜的感受产生,这时候就需要记录好心得体会了,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字教育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8篇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篇1

新一论课改对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在校园多媒体硬件建设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软件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管理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本文所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备课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学籍成绩库、科研成果库、学生学习社区、教师学习资源库等。一所学校若具有完备的校园网、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教室,但配套软件资源缺乏或管理不善,会导致设备使用率低下,造成极大的浪费。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接受数字化学习生活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主动学习;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提升专业化水平。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法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必须发动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不能依靠少数人。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充实和更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建设的总思路是把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资源的积累,按备课组——教研组——教务处——网管中心的顺序逐级验收上传,由网管中心负责技术处理。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效率的保证。为了有序地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成立领导小组、管理小组、资源开发小组,各司其职,并建立各种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要帮助教师了解网络资源的特点、组织形式以及应用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要加强培训,使教师掌握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的方法和课件制作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将层出不穷,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学校有必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满足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资源门类繁多,我们可以成熟一块上一块,不求快而求精,不求全而求特色,切忌形式主义,关键在于实用。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领导的重视和正确引导会起到决定作用,引入考核制度则是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篇2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是我的座右铭。我也一直用它来指导我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课程。我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部通信工程0801班的谭星云。这学期在罗志年博士的讲授下,学习了《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采用的教材是程佩青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第三版)。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理解了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数字信号可以通过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或离散数字化)后得到,再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对其进行频谱分析。但是,离散傅里叶变 换(dft )处理数字信号时,计算量太大,不便于实时计算,在计算时应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快速傅里叶变换不是一种新的变换,而是离散傅里叶 变换的快速算法。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学习过程本身学习的意义和学习除了能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思考和得到的启示。

理论验证性实验的内容中应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通过重新编写matlab程序验证个人答案。对于设计性实验,课程讲完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编写相应的设计程序,当然对于用到的主要matlab函数要进行汇总和说明。设计工作完成后要编程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matlab工具箱所提供的不同设计手段进行设计。比如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最常用的是窗函数设计法,学生可根据设计指标选择不同的窗函数和长度,在理想滤波器上加窗函数就可得到所需要的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所设计的滤波器正确与否,要通过验证程序,有两种验证方法:求出所设计滤波器的频谱上的边界频率处的衰减;求时域信号通过滤波器时的响应。由于fir滤波器的最大特点是实现线性相位特性,故还应检查滤波器对有效信号有无失真。通过该实验学会对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的硬件设计打好基础。

罗老师将学生的需求、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等列为教学的首要目的,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点很多高校并没有做到,也值得很多高校借鉴和学习。现在很多高校或课程组为了自身的利益申请精品课程,指示从申报材料体现了自身的特点,但实际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多高校为了数量上的要求,让能开双语教学的课程都开双语教学,根本不考虑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多老师为了自身的名誉或评职称的需要出书,根本没考虑书的质量;很多学校为了开设实验而开设实验,并没有考虑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终搞的只不过是往上申报材料的一个砝码,学生并没有从实验中受益,甚至根本不知道目的何在。我觉得我们学校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的模式,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有些还是需要不断地改进,不单单只是数字信号处理这个课程,不是为了形式上的需求而双语教学,真正做到了解学生所需,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前沿知识,参与到现实的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当然要完成这一点并不是一个老师、一个课程组的努力就可以了,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教学氛围的完善以及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直以来,我对信号课程的教学也是提倡概念的理解、分析方法的掌握,计算是次要的,如在滤波器设计部分,我让学生掌握设计的方法、过程和注意的要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也很迷茫,因为考试的时候需要考计算,如果不通过计算学生是得不到练习,也没办法掌握方法。通过本学期《数字信号处理》和上学期《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习,从罗老师和董老师得到很大的启发,通过淡化计算,注重概念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该部分内容教学的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会更清楚,当然掌握的也更快、效果也更好。

在学习期间,罗志年博士就本课程的应用和地位内涵、精品课程的建设、双语教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大纲以及如何让学生更佳受益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罗老师的指导,我得到很大的启发,通过淡化计算,注重概念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该部分内容教学的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路会更清楚,当然掌握的也更快、效果也更好。通过学习和交流,让我对《数字信号处理》这门课程和信号处理学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见解。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篇3

在这学期的课程里我们学习了数字化学习方法与技术。我们还接触到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接触到了开动大脑和启动记忆等书籍,不但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很多知识。

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比其他学科更有条件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师生在共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展开学习,变革教与学的模式,可以为师生共同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数字化学习要求师生是互动的,它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更高。

如果我们要做信息技术教师,用数字化的观念进行教学,那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所启示,将今日之所学发挥的淋漓尽致。电脑与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随着这种新媒体的出现,许多信息的呈现、存储、交流的方式改变了,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

而随之而来的是便捷、高效,但是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信息不再闭塞,知识界不再疲乏,我们在这丰富的资源中却更容易迷航。通过上这门课,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介绍的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工具帮助我们高效的完成许多任务,因为它是很接近人脑的工作方式的。如果从一开始我们自己就有意识地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形成了定势,势必会帮助我们提高生活效率。

生活在数字化的年代,我们不能被动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后于先进的技术。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篇4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这学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我从中受益颇多。我校重点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入手,强化学校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以信息化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我们重视硬件的投入,重视人员的配备,重视设备的管理,重视效益的发挥,使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初具规模。

生活在数字化的年代,我们不能被动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后于先进的技术。作为一位教师,如何驾驭课堂,以及上好每一节课,关键在于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的理解,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乎时代要求的人才。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篇5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

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

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篇6

我们学校从开始的教学情境搭建,到用上了系统平台,再到现在一年级四个班应用平板电脑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和大家谈谈我现在的一些想法,可能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个想法:很多学校都想做数字化,但到他们学校去,很少能感受到数字化。我问为什么?他们回答:数字化是用到教学中的,你应该到特殊的教室中看。我的感受是,信息化的学校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信息化,我们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数字化重建管理服务。现在很多学校的管理服务只做发布通知、课表排查,没有为整个学校的教育做管理、做服务。

第二个想法:如果学生或者老师的生活中没有数字化的内容,我们怎能相信老师能够带领孩子在教学中用好信息技术?当我们的老师不创新、拒绝用先进的技术改革我们的课堂时;当他们在怀疑能否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可能就没有办法来引领教学。只有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管理服务中弥漫着这种不可替代的信息技术应用气氛,数字化学习才能一步步深入。这就是我们把数字化学习做成常态的原因。

第三个想法:要想我们的孩子有创新,至少老师要有创新。如果老师没有创新,至少可以做到宽容。我们对数字化的思考和做法就是基于创新和宽容。一所学校没有创新,是做不成数字化的。一所学校没有宽容,也是做不成数字化的。我们的教育生活是我们数字化的目标之一,在我看来,数字化最重要的目标是革新我们学校的教育系统。

4年前我来到北郊小学,现在学校已经有了很多变化,但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变,这些没有变化的却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教师理念等。为什么这些都没有变化呢?后来,我知道了,学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结构,这个结构需要我们去打破它,让它容纳新的东西,让它生长。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认识这个系统,重建这个系统。这也可以移植到我们的课堂中去,只有解决好系统问题,我们的教学才能突飞猛进。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篇7

刚听说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我是一头雾水,听了南京师范大学马宏佳教授的讲解后,我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多种教学专用传感器以及配套使用的通用和专用软件使实验更具准确性,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法。

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平台,能够快速高精度的实时采集数据,并自动记录和分析处理,构成了完善的数字化化学实验。比如:利用电导传感器在电脑系统中显现一个图线,我们能知道图线中每个点的具体数据,及该点的斜率,并能够暂停和重复试验。使在教学中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发现问题,想办法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使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全面。

数字化实验的意义和价值来源于其超越人体感官的功能,数字化信息化的作用方式和互联网的.思维逻辑,数字化实验帮助中学化学实验搭上信息时代的高铁。它具有如此之巨大的价值,但是目前只处于初期试验阶段,目前全国只有北京、上海、苏州三个地区在实验数字化实验教学,本次交流与培训会上更呈现了32个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应用成果,并且称过非常突出。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功能用到172种传感器,其中最常用的传感器有ph,温度,电导率,压强,色度传感器等,其中这些传感器能用大概247次,部分传感器能用到50多次。对于初中化学来说共用到35中传感器,其中温度,氧气,电导率,ph传感器最为常用,大概能用46次,部分传感器能用16次。传感器在中学化学中应用如此的普遍,也预示着化学数字化教学在未来定能走进绝大部分的中学化学课堂,它是一种未来的趋势,像新课程改革一样,未来必将要普遍推行。目前数字化实验的应用与优化要遵守“三原则”:

①与教学需要紧密结合。

②与传统实验有机结合,

③关注配套仪器的研制与创新。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对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此产生了兴趣,通过数字化实验,让学生能看到化学的奇妙。但这项工作还处于实验探索阶段,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望我能为这项伟大的事业出一份力,也希望这项事业早日成熟,最后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数字教育心得体会篇8

为贯彻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委员会文件精神,__年5月5日至6日,我校组织教务处处长、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10名赴合肥参加__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为全面推动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打开新的局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培训班上,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眭碧霞介绍了“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事业部副主任洪国芬介绍了“智慧职教助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小艳介绍了“基于智慧教育的资源建设与应用”;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谷小城分享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经验交流;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服务管理部首席策划周健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资源检索系统使用介绍”;安徽省警官学院刘雪蕾,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获奖者介绍了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并用多个案例详细介绍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体现职业教学的职业性、信息技术运用和课堂教学的三者融合。

此次培训,心得体会如下:

1、提升视野,感受到信息化教学的魅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2、更新观念,体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知识创新教学

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创新知识教学、创新论坛是以观点为中心的,而传统的建构主义则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网络教学,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网络学习可看做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内扩大劳动规模的典型形式,劳动因素被网络替代,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相反,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或设备维护者,其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4、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必须具备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成为一名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5、不同地域同行的交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这次的培训不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机会,也发现了各地的差异和不足。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充实,参加培训的教师收获颇丰,普遍感到了大数据时代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的迫切性。通过学习,教师们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同时,本次培训对提高我院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强化内涵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momw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