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巨人的读后感通用8篇

巨人的读后感通用8篇

个人感受和思考通过写一篇读后感,以便更好地回顾和总结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写出更富有思想深度的读后感,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巨人的读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巨人的读后感通用8篇

巨人的读后感篇1

一个很小的族群,却创造了惊人的经济和社会成就:美国三分之一的百万富翁是犹太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当中,有25%是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为什么人口数只同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其天才却多如繁星?全世界的人们一直都十分好奇,希望知道犹太人能够如此优秀的秘诀是什么?

然而,实际上,其中毫无“秘密”可言,犹太人与其他任何种族的差异都不大,与中国人还些相似。关键在于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在犹太人的整个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追求高成就的动力,使孩子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的强烈愿望。犹太人皆遵循的价值是:追求真正的.财富——知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猜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 犹太父母如此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犹太父母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因此,犹太家长们从小便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在培养方法上崇尚个性,鼓励创造;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口才。

这本书让我更多地了解了犹太民族,了解到了犹太民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如何优先追求子女教育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命运。 其实,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揭示的家庭教育的具体做法,从而彻底改变自己和后代的命运。

教育为什么会如此沉重?教师的压力为何如此不堪重压?家庭教育或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才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当下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作为是目前教师教育引导孩子遇到的最大障碍! 如果我们在督促教师加强教学技能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升的同时,也加大家庭培养孩子能力的培训,家校通力合作,教育的曙光才会出现。否则,割断了家校的联系,单方面要求教师要教育孩子成才,只能是空想而已。最终耽误的是孩子的一生,给家庭带来无数令家长头疼的后续问题!

巨人的读后感篇2

我最喜欢的事情是看书,所以书本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前段时间一位同学借了一本书给我看,故事中的情节让我十分难忘。那本书的书名叫《想变成人的猴子》。当我看到书名时,不禁想:为什么猴子想变成人呢?它们每天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饿了就摘果子吃,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多写意的生活呀!有必要变成人吗?

我带着疑问读完这本书,我终于弄明白了,原来主人公是一只猴子,但被一个男人从山谷里捉住了,带到街头卖艺。一天,五个正义的伙伴救下了猴子,把它藏在一个秘密山洞里生活。可那个男人不厌其烦每天出来寻找猴子。吓得猴子每天都躲在山洞里,男人连一根毛也没有找到,后来,五个小伙伴把猴子放生回了山谷,让猴子在山谷里快乐地生活。

我看完这本书,想:我们人类也是高级动物呀!动物们也有血有肉,有感情,和我们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人类把狐狸弄死,只为一张狐狸皮。把大象弄倒,只为了一根象牙。人类,是多么的残忍呀!如果人人爱护动物,呵护它们,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也许,它们就不会这样了吧!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所以请不要伤害我们的朋友!

巨人的读后感篇3

虽然猴子很像人,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想变成人的猴子》这本书就讲述了人与猴子之间的不同之处。

主要人物有杜真子、马小跳、唐飞、毛超、张达。动物有笑猫、猴子。我最喜欢杜真子、马小跳、唐飞、毛超、张达他们。因为他们都有爱护小动物这一特点,特别是马小跳。除了杜真子以外,他们他们虽然都很喜欢小动物,但却没有能力保护小动物。

这本书主要讲了对对眼老头靠猴子赚钱,如果猴子不干,就会打它的故事。但最后被马小跳他们发现了,他们绞尽了脑汁才想出跟猴子照相这个办法,好帮猴子脱离他的身边。由于对对眼老头见过他们,从他们手里拿到钱后,不但没有让他们跟猴子照相,还把他们赶走了。因为对对眼老头没见过杜真子,所以他一上场,计划就一直很顺利。他们先让猴子暂时待在马小跳的家里,猴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几乎每天都说如果我怎么怎么样,就可以变成人吗?可是猴子不是家养动物,就有被送回了深山里。

猴子以为只要变成人,就可以不被打,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人是人,动物是动物,猴子是动物,是不可能变成人的。不过抽打动物也是不对的,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赚钱,那样的话,世界会变得多么残暴。

巨人的读后感篇4

我特别喜欢看《笑猫日记》,到现在已经看了十几本《笑猫日记》的系列丛书。里面的主人公笑猫善良又可爱,整套书都是以它的日记形式写的.。

我最近又看了《笑猫日记之想变成猴子的人》,里面讲述了在夏天已经开始的时候,笑猫带着一颗受伤的自尊心,离开了杜真子的家,住进了翠湖公园老老鼠称“夏宫”的家——一个神秘的山洞里,在那里和一只猴子变成了好朋友。后来笑猫和猴子一起回到了马小跳的家里,马小跳一家人的生活方式让猴子羡慕不已,猴子一心想变成人,发生了许多好玩而又有趣的故事。猴子以为学会了做饭、洗澡、看电视就可以变成人,但最终笑猫告诉他,猴子就是猴子。最后,猴子失望的回到了深山,继续过着以前的生活。

我对这本书的猴子印象最深,因为看到人们的生活丰富多采,猴子就很羡慕,也想变成人,可是猴子还是猴子,不可能改变。其实无论人还是动物,只要做一个开心快乐的自己就会很幸福。

巨人的读后感篇5

这个暑假,我读了《笑猫日记》系列的6本书,其中《想变成人的猴子》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好。

主要讲笑猫被主人赶出门以后,住进了翠湖公园的一个山洞里,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中,它认识了一只被一个坏老头偷下山的可怜的猴子,并和马小跳等人把它救下,和它一起住进了马小跳家,在马小跳家,猴子看见了人的生活,心里很羡慕,于是一心想变成人。结果它先是学马小跳洗澡,结果把混着沐浴液的水弄了一屋子,水位高达100毫米;然后又学马小跳有自己的房间,晚上在冰箱里睡觉,差点把自己冻死;然后又学马天笑先生看书,戴上眼镜后被弄的晕头转向等等……一个个有趣好玩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人物分析(笑猫、猴子)。笑猫:有感情,会思考,能听懂人类的语言,然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会笑,什么大笑、微笑、狂笑、苦笑、狞笑、冷笑、皮笑肉不笑等等它都会,它用笑来向人类表达它的意思。马小跳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笑猫对他冷笑,每当笑猫对他冷笑时,他身上就会起鸡皮疙瘩,感觉得慌。猴子:猴子是只可怜的猴子,它的经历是这样的:一天晚上,它们那群猴子吃完晚饭,都睡觉了,它还没吃饱,就出去找东西吃,这时,天上掉下了一根里面塞着药的香蕉,正中它的脑袋,猴子不也不知道,想都没想就吃了,过了一会儿它就晕了,那个坏老头就出来,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麻袋把猴子装了起了,偷下了山。还好,世上还是好人多,它最终还是被马小跳等人就了,并且被放归山林。

?笑猫日记》系列是我最喜欢看的童话书,如果那个同学也想看的话,开学可以来借我,我绝不吝啬。

巨人的读后感篇6

我在找书的时候,从我身边找到了笑猫日记全集。有《保姆狗的阴谋》、《塔顶上的猫》、《想变成人的猴子》、《能闻出孩子味的乌龟》……这些书我都有,我找了一本,名叫《想变成人的猴子》。

初夏的那一天,杜真子的妈妈把笑猫赶出了家门。是因为老老鼠,来杜真子家,笑猫不想下手,被赶了出来。老老鼠为了道歉,把自己的秘密山洞“夏宫”给了笑猫,还注意他不要捉公园里的老鼠,他们都和老老鼠有血缘关系。

在一个晴朗的早上,马小跳他们发现了一只猴子再和别人拍照,是因为一个人捉了他就用猴子赚钱。马小跳他们来到笑猫的夏宫,大家和笑猫在商量对策,拯救猴子。一会猴子就成功的救出。

笑猫和猴子来到了马小跳家住,猴子一心想变成人。自己来洗澡池里洗澡。在用锅炒香蕉吃,像人一样跑步和看书。

可是猴子是大山里的动物,所以大家乘车来到深山里,把猴子送走了。

巨人的读后感篇7

这个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肖川先生写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

文章中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乎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肖川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我想:良好的教育应该是由人性的,有灵魂的教育。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老师自己首先要做到最好,爱学生、关心宽容学生与家长。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总有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没有差生和优等生,他们的“差”只是暂时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功的教育。因此我总是向学生暗示:每一位都是平等的!平日千方百计去激励学生而不是批评打击学生,尤其对待“差生”更是抓住其点滴进步,大加表扬和鼓励。因此,他们总也“差生”不差,信心十足的努力去做。

“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让我们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爱心,用不懈的努力共同托起明天更加灿烂的太阳!

巨人的读后感篇8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偶然机会得到西安交大李德昌老师的专著《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因为之前已读过李德昌老师的著作《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势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和创新》和《信息人社会学――势科学与第六维生存》,深感震撼。势科学是李老师集原创、新颖、逻辑、哲学于一身的大学问,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相互联系与相互统一都具有普适意义。由于工作时有繁忙,拿到该书却读读停停,虽将读时的感受和想法在书页上时加批注和乱划,但并没有专门整理。因为势科学涉及的学科很多,知识及水平有限,加之融会贯通能力也稀松平常。要给予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写点想法,权当抛砖引玉。

1、信息人假设揭示了信息社会人类赖以生存的本质

信息人假设的观点既不同于“经济人”(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社会人”(认为人不是机器和动物,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人格的活生生的、以社会性交往为生活之依赖的“社会人”)、“自我实现人”(认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乃是“自我实现”,即以其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的潜力),也不同于“复杂人”(假设人是极其复杂的,不仅人的个性因人而异,而且还因时、因地、因地位和人际关系等各因素的变化而异)和“文化人”(组织中的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价值观的人)假设。信息人的信息需求表现在六个维度:货币、权力、知识、情感、艺术和虚拟抽象Ⅲ。虽然不同文化熏陶、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个性、不同专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们在不同信息维度方面的倾向和追逐各有差异,但大多数人们在追逐某些维度的信息时并不排斥对其他维度信息的向往和占有。当然,从群体社会的相对性考量看,不同维度的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等位面或等效面。作为信息人,信息是其生存的必备营养要素,信息使其产生自信,信息使其具有活力,越有信息越有身份、越有地位。笔者觉得信息人假设更符合当今信息社会下的信息作用机制。因为信息社会充斥着大量信息并有许多冗余,拥有信息并使之有序化是信息社会成功人士奋力追逐的目标,这既是人们应对复杂社会状况、不确定性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消除自身内在焦虑紧张和不确定性的重要举措。

2、势科学理论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及其作用机制

对势科学理论,从自然科学看,就是发现、寻找和探索自然界的“势现象”、“势机制”、“势科学”,而从社会科学看,就是摹仿、营造和推广社会活动的“势规律”、“势结构”、“势形象”。如果说在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及前工业经济的物质文明中,势=差别÷距离,势即梯度、即斜率、即导数、即负熵的话,那么到了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信息文明中,势=差别×联系(差别×联系=差别÷距离,距离和联系是反比),势即信息、即有序、即结构、即和谐。笔者觉得作者对势的概括与表述揭示了信息的本质,将老子“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整体直觉思量的势概念与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比例”逻辑考量的势内涵统一起来。当然,作者在这里描述的信息是除去噪音、废话等冗余的有效信息,信息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特别指出的是作者给出的势定理――“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揭示了信息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从根本上阐述了信息化社会加速发展的现实,恰恰也是由信息的作用机制导致的“差别不断扩大而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使信息势不断增加,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增强。

3、管理过程是不断生产管理信息量,营造管理信息势的信息动力学过程

从势科学视角来看,管理的本质即产生更多管理信息,营造更强管理势,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管理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揭示管理信息生产的内在规律,从而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和不同的管理过程中生产管理信息量、营造管理信息势。管理团队中成员个性越凸显,之间差异越巨大,通过常沟通与强联系越能使其提高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管理势、提高团队竞争力。据此,可以认为:管理过程是应对信息不确定性的过程,也是管理人才和管理组织的成长过程,而无论是应对信息不确定性,还是促使管理人才和组织的成长,都是一个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即信息动力学过程,管理势就是将具有差别的管理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企业管理就是追求一定投入下的产出最大或一定产出下的投入最小或一定投入与产出下时间最少或效率最高。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的对称化管理,突出管理要素之间的差别,加强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管理信息势最大化。

4、教育过程的本质是通过集约型教育生产教育信息量,营造教育信息势

从势科学视角看教育,教育即“生产人才”、“生产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事业与产业,只有在充分尊重个性化的文化沉积与平等开放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孕育出教育信息强势。在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及前工业经济的传统社会下,知识量少且之间的关联度小,所实行的传统教育是一种“点性知识”和“零散知识”传授、解惑的线性教育,传统的线性教育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特点和教育要求。而在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的现代社会下,信息爆炸、知识翻番、联系紧密,需要实行一种“面上知识”和“立体多维知识”教与学互动结合的非线性教育,非线性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不再受“叠加原理”支配。今天学到的“1”和明天学到的“1”,加上之间的联系,就会产生非线性作用,就可能出现1+1>2的局面。根据势科学理论,要使教育过程实现信息量最大,即信息势最大,就必须使教育过程中教育要素之间差别最大联系最紧,而差别最大联系最紧的要素就是对称化要素。因此,实施对称化教育是实现集约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对称化教育、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对称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称化教育、直觉与逻辑的对称化教育、具体与抽象的对称化教育等。

5、创新的本质是信息势达到临界值时的非平衡相变与非线性分岔

作者在书中开宗明义地给出创新的逻辑定义:“创新是系统信息势达到某个临界值时发生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并用传统文化中的势术语形象地描述了创新发生的逻辑过程:蓄势待发一势不可挡一势如破竹一创新分岔。创新的内在机制不但来自经典场论下信息势达到阈值时发生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而且也来自于量子场论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关系不对称而产生的量子化创新。现代创新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显然,熊彼特仅给出了创新是什么,但没有表述创新怎么实现。而作者在书中则给出了由量变到质变、由线性作用到非线性作用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的创新实现途径。在科学技术领域,创新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学科之间的渗透、碰撞、交流和交叉,学科交叉渗透的本质是在更深层面上将差别巨大的不同学科联系起来,营造更加强大的科技信息势,催生更多的技术分岔和科技创新。

通过读《信息人教育学――势科学与教育动力学》,有许多启示和感悟。势科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普适性,作者以势科学为基点,在教育、管理和创新等方面的见解开启了通向势科学的大门。但仔细思考,“势现象”、“势机制”、“势规律”在人类社会各种系统或活动中的表现却并不一样,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含一些。那么究竟哪些对象更明显?哪些对象更符合呢?在现代物理学中,对称性是指一个理论的拉格朗日量或运动方程在某些变量的变化下的不变性。对称性分为整体对称性和规范对称化(或局域对称性),如果这些变量随时空变化,这个不变性被称为规范对称性,反之则被称为整体对称性。数学上,对称性由群论来表述,对称群分为连续群和分立群。那么不同的对称性和对称群以及对称化程度与势规律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与检验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momq7o.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