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关于《苦难辉煌》2000字读后感

关于《苦难辉煌》2000字读后感

《苦难辉煌》不仅是了解真实的中共早期党史必读书,更是了解中国的当下和未来的必读书。那么关于《苦难辉煌》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关于《苦难辉煌》2000字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苦难辉煌》2000字读后感

关于《苦难辉煌》2000字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翻开《苦难辉煌》这本书时,就会有一股激情在胸间升腾,就会有一种好奇去书中探寻历史谜团。金一南教授以大历史的角度、大视野的宽度,对诸多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做了打乱后的重新梳理。英雄故事的背后有时也有着并不英雄的细节,而细节的深处,又处处掩含着偶然与必然的辩证,是苦难也是辉煌,是辉煌也是苦难。

该书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地方,应该就是所描绘出的信仰这一主题。从1921年 7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那样一个险恶的环境下诞生,又在那样一种信仰支撑下,一路风雨、一路血汗,披荆斩棘,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写下了一路惊天地泣鬼神的长歌。何其悲壮、何其气魄、何其坚定。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本书通篇没有一段是以说教方式来定义的语句,但从当时国民党推崇的三民主义、日本侵略者信奉的军国主义入笔,将几种有别于共产主义的另类信仰一一呈现出来,从侧面佐证了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的必然性。作者毫不掩饰地剖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历程中所犯的错误和教训,并将答案通过一段段历史的大背景和小细节、一个个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命运沉浮和一件件恩怨往事予以呈现,让我们身临其境到那段难以想象的苦难历程。因此,我们才能体会到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王明、博古、李立三、陈独秀、顾顺章、向忠发等这些中共党史上的“大腕”们,为什么同样都高举着共产主义信仰的大旗,但当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类“苦难”时,表现各不相同,有坚定执着而奉献者,有深刻反省而前行者,有教条固化而迷茫者,有堕落沉沦而背叛者。所以,苦难之中,更显信仰的辉煌。 信仰该如何考验?该书以生动的史料和深情的评价给了我们答案。书中表述了国防大学副教育长谭恩晋将军谈起自己入党的经历,他说:我1947年在北平入党时,就是一个晚上被叫到城墙底下,只问一句“怕不怕死?”当说不怕死时,负责发展党员的同志就说:“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员!”当时的回答没有今天这么复杂,只回答“怕与不怕”。虽简单,却残酷。这是面临十字路口的抉择,是把生命和热血留给自己还是交给党的抉择。生命只有一次,生活非常美好,还有什么比生死考验更大的考验呢?但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容不得半点犹豫,一刹那的判断才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最终信仰作出了决定。所以,苦难之中,更显信仰的力量。

信仰该如何坚守?是这本书提出的一个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的命题,也是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每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在深刻思考的问题。如果说战争年代面临的最大苦难是“刚”性的考验,如对身体的摧残、对生命的威胁,那么,和平年代的党员面临的考验就是“柔”性的。看似“柔”,但因其伪装巧妙,面目迷人而非狰狞,却更难对付、更难防范、更具挑战性。战争年代有着异常严酷的外部环境压力,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这是催人警醒的因素。和平年代,外部环境对个体没有那么严重的威胁,可是香车别墅、高薪高位看似美好,实则危机重重,个人底线一旦被突破,就会满盘皆输,这与当年革命先辈所经历的苦难虽形异却质同。因而,金一南教授在开篇前言中对和平时期我们该如何坚守信仰打出了两个发人深省的问号:“若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钱包鼓起来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吗?”现在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考验依然艰险。所以,苦难之中,更显出对信仰的忠贞。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催人奋进的动力。《苦难辉煌》这部书以独有的方式为我们阐释了苦难与信仰的关系,当下的我们应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生命与自由,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关于《苦难辉煌》2000字读后感

“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年到2050年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阅读沉甸甸的金一南军事题材作品《苦难辉煌》,内心充满了冰与火的交加腾跃。这是一部记述中华民族历程的苦难史,亦是一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辉煌史。《苦难辉煌》讲述了20世纪的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之初,各种力量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猛烈碰撞——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的转换非常迅速。每一方的领袖和将领皆在较量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全部能量,从而在历史中留下深深的印痕。正是在这种局面之中,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地狱之火,带领中华民族探测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中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中国革命也由此成为一只火中凤凰,从苦难走向辉煌!在该书前言中,金一南这样写道:“谨以此书献给过去、今天、未来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他将宏大的历史演化为一幅横跨时空的绵延卷轴,将全局与细部皆呈现于字里行间。每一场战争、每一个事件、每一回转折、每一次较量,都是这幅卷轴上的一点一线。该书用诸多的点与线勾勒出的中国近代史之雄浑与壮美,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纯粹精神和高尚信仰,它们共同锻铸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在这部巨著中,金一南这样写道:“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诚然,民族脊梁无私奉献、利泽于民、舍身忘我地砥柱于历史洪流之时,从未计较得失与回报。正如本书第十二章《大渡桥横铁索寒》中为读者讲述的那样——无论是安顺场17勇士,还是泸定桥22勇士,这些有名的和无名的中国革命的开路先锋和沙场英雄,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活到战争的胜利,甚至宏大的史册中并未获得一名之利。但正是这些英勇的忠魂、沉默的脊梁,奠基了中国革命成功的伟岸长城。据说,最早是《红星报》和《战士报》报道了安顺场17勇士的姓名和事迹,才使后人们得以知晓这些平凡而又非凡的名字;据说,当时对泸定桥幸存的18勇士的奖励,是每人发一套列宁装、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在那个极端艰苦的时期,这就是红军战士以生命“换得”的最高奖赏。这令我不禁想起了战斗英雄李文祥。他参加革命64年,经历战役10多次,军功章装满布包,可谓功若丘山,可他隐功埋名50年,甘在乡间安度晚年。当有人劝他找组织要点“待遇”时,他说:“要啥待遇?组织信任、群众拥护,就是最高待遇”,“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这朴实的语言或许代表了中华民族脊梁的共同心声。

金一南在第十一章《苦难辉煌》中写道:“中国工农红军从领袖到战士,都是一个个鲜灵活现的个人。人最难免的就是失误,人最可贵的也就是改正失误。”民族脊梁从来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纠正的人。他们不是万无一失的神,而是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他们的伟大与平凡,并不在于那种充满佛光神意的被神化的计划或预言,而在于他们的实践——“不屈不挠的、百折不回的实践。那是共产党人最富生机和最为鲜活的灵魂。”记得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在《战争论》中写道:“在黑暗中发现微光的能力和敢于跟随这线微光前进的勇气,这是一个真正的军事统帅所具备的核心素质。”发现真理需要智慧,跟随真理则需要勇气。他们以果断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误的大勇,以迅速修正主观设想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大智,引领人们将最苦厄炼成最坚强,在最绝境使出最奇招,从苦难走向辉煌。

本书第九章《烈火真金》的导言部分这样写道:“造就大英雄的时代,即是产生叛徒的时代,有多少至死不渝的忠诚,就有多少鲜廉寡耻的叛卖。”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宏大阵营中,面对敌人以官爵、以金钱、以监禁、以酷刑、以死亡的利诱和威胁,有的人能够做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他们被赞誉为“民族的脊梁”;有的人却丢失了信仰,迷失了自我,放下了尊严,他们为人所不齿。金石掺瓦砾,历史的洪流中难免泥沙俱下;大浪淘沙,真金不怕火炼,英雄毕竟“水落石出”。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刘志坚的《带镣行》,都是他们在铁窗中面对生死考验写下的答卷,也是英雄的告白,更是一腔热血的泼洒痕迹。该书说,“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这些英雄烈士却以自己的抉择书写了一曲曲民族脊梁的赞歌。反之,书中也提到,率国民党军队占领红都瑞金的李默庵,原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原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由红四方面军领导变为国民党将军的张国焘,皆曾因选择背叛而得意、显赫一时,却终因逆历史潮流而行,品尝到吞噬灵魂的痛苦,最终成为阴霾和怪影,淹没于历史的洪流。

《苦难辉煌》不仅在叙述革命先辈的故事,最关键的是,它在勾画中国共产党人的最有价值的灵魂、最有信仰的人生。那些不畏牺牲的勇者,信仰坚定、一往无前,为这个价值观多元的纷繁时代注入了最有意义的滋润心田的正能量。我以为,当今的年轻人应以一份敬畏的心聆听民族脊梁的高贵灵魂的歌吟,浇种破“书”而出的精神之花,收获一份灿若朝阳的理想信念。

标签: 读后感 苦难 辉煌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l8g3w5.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