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写心得体会是情感的整理与沉淀,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过程,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举足轻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太注重使用趣味性的语言,说话语速比较快,不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起来比较吃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学生反应比较慢。

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中要使用一些奖励机制,利用鼓励能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们课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积极,更充实,更持久地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这种兴趣。这个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奖励贴花小星星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忽略的学生的情感需要,非常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没有能很好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篇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强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

作为基层武装工作的一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把握根本遵循,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深化学习、举旗铸魂、知行合一、转化运用上下功夫,大力推动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地生根,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充分发挥闽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闽西是革命老区,要进一步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闽西特色,始终把练兵备战作为核心使命,推动各项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不断深化改革攻坚和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建设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3)要弘扬优良传统,全面落实党管武装责任,全面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等各项工作。聚力服务保障练兵备战,积极解决民兵预备役后备力量建设实际问题,以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做好新时代党管武装和双拥工作,落实基干民兵应急分队训练和年度征兵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我镇民兵预备役建设各项工作,团结引领广大青年民兵听党话、跟党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作出贡献。

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篇3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杜卓滨 李佳雨 伍雪梅 肖洋 梁家旗 摄影报道

这个夏天,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的大山里,一条中华鲟即将迎来“而立之年”。它在还是1厘米大小的“水花”时,就与其它49尾“伙伴”一起,被周亮的父亲周世武从湖北荆州带回宜宾。那是个秋天,老爷子用棉大衣将小鱼袋裹着,揣在怀里坐了10多天船才回到家。

如今,在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宜宾所)的养殖基地,最早的这批中华鲟只剩下3尾。

宜宾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

它已经长成两米以上的“大鱼”,体重接近200斤。它脾气不大好,加速游时会带起厚重涟漪,以及远古巨型鱼类不怒自威的气势,于是,作为宜宾所现在的负责人,周亮专门为它设置了一个池塘。而对于隔壁和它同年出生抵达此处的长江鲟,周亮只能捂着嘴笑,“认不出第一批了,说不定已经在哪次放归中回长江老家了。”

8月18日,据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信息,在“千河之省”的四川,全省水环境质量近年来已大幅改善,创10年来最好水平,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ii类,“清澈见底、鱼翔浅底”是常态。

已成常态增殖放流活动

基地里的“大鱼”们并不知道这些变化。

它们生长在宜宾所的池塘里,不知晓祖辈旁亲溯游长江的壮阔,也还没体会过长江之大,波涛之宽。而对于这个全国最早的民营长江珍稀鱼类研究机构而言,逐年递增的养殖压力、对新政策的期盼和长江大保护的希望,紧紧编织在一起。

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学界一直在努力推进长江鲟的人工繁育利用。似乎,一边是已经20年没有发现野外产卵的长江鲟,一边是相应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二者之间那道门正等待着湍急的江水将其冲破。

毫无疑问,大江大河有大鱼,来自远古时代的鲟鱼,也正游进属于它们的新故事里。

长江鲟,仍有希望

8月10日,四川宜宾江安县,2000多尾长江鲟被放归长江,这些出生在4月的鱼苗,已长到成年人的手掌大小。放归时,周亮换上比较正式的外套,他对着活蹦乱跳的长江鲟们念叨着,“去长江里头过幸福生活吧。”

8月10日,2000尾长江鲟放归现场

作为宜宾所的所长,这个夏天,他觉得忙得很有“盼头”。

6月6日,已成惯例的全国“放鱼日”四川省增殖放流活动在宜宾举行。作为长期合作方,今年宜宾所提供了600多尾长江鲟,包括培育多年重达10多斤、长达1米多的“大鱼”和6厘米左右长的鱼苗。6月下旬,周亮又带着鱼苗去往重庆参与放流。今年,重庆市五中法院审理了全国首例非法捕捞、食用长江鲟重大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自愿交纳了生态修复金。从重庆回来后,周亮马不停蹄赶往宜宾下游江安县,和当地签署增殖放流合作协议,然后匆匆赶回在宜宾长宁的养殖基地,守着这一批长江鲟幼苗——今年天气格外热,他总是怕鱼苗缺氧和生病。

河流没有停歇,今年50岁的周亮,一直围着鱼打转。

周亮日常工作

他大学刚毕业时就被父亲周世武“拽”到鱼塘边。那是30年前,父子俩的心愿还是能在宜宾所实现中华鲟和长江鲟的人工繁殖。父亲离世后,周亮接过宜宾所,作为农业农村部授牌的长江鲟人工繁育机构,他如今最大的心愿是能重建长江鲟的野外种群。

周亮的父亲周世武

因此,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时,尽管他早有心理准备,但仍有点懵,像是高速运转的机器骤停。那天,他凭着直觉放下手上的事,开车去了趟南溪。

2003年,人类最后一次在那里目击并接触白鲟。身处救助队伍,这不是周亮第一次见到这种传说中的动物,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父子就曾救护过另一只白鲟。那是足足3米长的“江中霸主”,长长的吻部,和《山海经》中“似鳣而长鼻,体无鳞甲”的说法一模一样。

“特别漂亮。”周亮记得,和更早那只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死亡的白鲟不同,这只白鲟伤得不是特别重,肚子里有厚厚的鱼卵。

“但可能它就是长江里的最后一只白鲟了。”周亮觉得,在宜宾,这个悲伤的消息所产生的震动和影响面都要更广更深。对于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城”而言,江水和城市早已融为一体,每个人都能说出点和鱼相关的故事。

盛夏时节,周亮检查长江鲟的生长情况

江安县长江巡护队队长周涛,是最早自发组织护鱼行动的市民,他将车停在最近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把新闻全文翻出来看了又看。华西都市报退休记者田富友,翻出19年前由他采写的关于白鲟救助的剪报。某种意义上,他并不认可这个论断,他坚信长达数千公里的长江,有很多流域是目前探测技术无法触及的,“至少长江鲟,还有希望。”

——不少人都持这样的态度。

在鲟鱼家族里,这种个头相对小巧的鲟鱼,是我国特有物种,仅在长江中上游流域有发现。尽管已经20年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但国内专家们做过仿生态模拟试验,条件合适下,长江鲟可以自然繁殖。

“虽然长江鲟的自然繁殖已停止多年,但其上游的索饵场、越冬场等栖息地功能性依然良好。”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浩认为,虽未发现放归的亲鲟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但随着大规模增殖放流的持续推进、相关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的不断落实,“长江鲟这一古老且濒危物种的自然种群重建可以实现。”

2007年以来,宜宾已经累计放流各种鱼类1332万尾

远古的鱼,笨笨的鱼

在南溪的江边,周亮给杜浩打了个电话,两人在2006年因为对长江鲟鱼类保护的共同志趣而相识,随即开启了长江鲟人工繁育的科研合作,长江所主要完成物种保护技术研究,宜宾所配合其相关实验并主要负责繁育工程技术。

他们对于恢复长江鲟的野外种群一直持乐观态度。

“以前的成活率是多少,现在是多少?”电话那头,杜浩有点激动,这位虽然年仅40岁,但已经围着长江转了20年的青年专家,见证了长江大保护下每一点转变。“老爷子在时,能活一尾就高兴得不得了,现在呢,你们今年孵出来的8万多尾鱼苗,死亡不到100尾吧。”

电话这头,突然听见父亲的名字,周亮愣了下。在关于长江大保护的千万线条中,他觉得自己拽着的那根,名为传承。

“宜宾有一对周姓父子对长江鲟的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在四川省十大绿色先锋的评选中,专家们曾如此评价。

从几个主要时间点看,宜宾所在1998年首次成功实现长江鲟的人工繁殖,到2000年时,野生长江鲟已很稀少。2007年,宜宾所首次实现了长江鲟全人工繁殖成功。2010年,长江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升级为“极危级”。2015年,当时已知人工保种的长江鲟野生亲本仅21尾,其中有18尾就来自宜宾所。2018年,宜宾所和长江所联合攻关首次突破了长江鲟子三代幼苗的繁育。

长江鲟幼苗

“现在长江里能找到的长江鲟,大部分都来自宜宾所的种苗。”作为宜宾所的长期合作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周波的观点是当下学界的共识,恢复以长江鲟和中华鲟为代表的旗舰种的野外种群,是长江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他们这一代研究人员的心愿。

“远古的鱼,是有点笨笨的鱼。”和鱼儿打交道30年,周亮觉得鲟鱼笨得很是可爱。例如,出生时吃了什么,就认定不会变,“脑壳晓不得转弯”。所以,当第一批鲟鱼只吃水蚯蚓或蚯蚓时,大家只有每天往深山里爬,去松软的泥土中挖蚯蚓,一挖就是一整天。每年,中华鲟和长江鲟产卵了,他都彻夜守着,山林间星空下,听着水声,他总觉得,自己与那些鱼儿们有了情感认知后,就想要去为它们做点什么。

“早点回长江,回老家享福。”长久的独处,周亮时常会对着鱼儿念叨。

从杜浩搜集的数据看,2007至2017年10年的时间里,长江鲟的放流规模不足5万尾,随着长江大保护的进行,从2018年至今,以农业农村部为指导的长江上游沿江各市开展了前所未有的长江鲟大规模增殖放流活动,“这4年,放流的长江鲟亲鲟中,不完全统计,性腺发育成熟的约600尾,幼鱼近34万尾。”

周亮很庆幸,在长江鲟走到极危之前,父亲周世武凭直觉留下了鱼种。那是一位做事有点“轴”的老人家,最早因为爱好开始做观赏鱼生意,期间觉得应该为后代留下长江鲟和中华鲟,再一头扎进想要实现两种鲟鱼的人工繁殖。2016年,老爷子去世了,周亮一直留着父亲写给他的所有信件,在有力明亮的字迹中,老爷子告诉儿子,“与大自然、与科学为友,去做一个甜蜜、美好的梦吧。”

“如果老爷子走前还有牵挂的话,肯定就是鲟鱼的野外种群恢复了。”2015年前后,在宜宾曾发现了一尾30斤左右的长江鲟,周亮赶去现场,他总觉得那就是他们放出去长大的。

整体数据上看,2018年以前,长江鲟在7年内的回捕、误捕总量为591尾。而到了2021年,调查团队在金沙江柏溪、长江江安、合江以及泸州江段开展了长江鲟的调查和监测,仅是单日单网捕获的长江鲟就约为15尾,远高于全面禁捕之前的数字。

以宜宾为例,2007年以来累计放流各种鱼类1332万尾,有力促进了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推动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在杜浩看来,近年来的监测也佐证着,长江禁渔后的增殖放流对于其原本栖息水域内的种群恢复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放归的幼鱼体长和体重均有明显增加,生长态势良好。

这意味着,“笨笨”的鱼,正在长江里茁壮长大。

周亮

长江新故事

但回到长江,只是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的第一步。

如今,宜宾所共有2个养殖基地,分布在长宁各处,第3个养殖基地将在今年内使用。在学界看来,养殖基地的“长江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鲟,还差一步,就是实现长江中的野外繁殖重建。

这里面包括了两个方面条件,一定规模的适龄雌雄鱼、合适的产卵地。

“这其实是很不容易达到的条件。”杜浩所在的团队曾在室内实验过,条件合适下,长江鲟在人工模拟的产卵环境中可以自发交配产卵繁殖。但长江流域是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区域,一些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到鱼类的发育、代谢、产卵等。因此,为了实现长江鲟的野外种群重建,长江的生态修复中还应包含对长江鲟自然产卵场环境的修复。

同时,长江里长江鲟的基数还是太少,适龄成熟的雌雄鱼更是很难相遇。

2018年宜宾所开始参与到农业农村部的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中,连续两年,增殖放流18万尾长江鲟幼苗,“我们通过后续反馈情况,大概估计过一个不算精确的成活率,是1%到1.6%左右。这种基数下,长大的雌雄鱼就更少了,还要能遇到,这就好比一对青年男女,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四川,见都见不到,怎么搞对象。”

对此,专家们做过一个估算,建议长江鲟幼苗每年的放流量在30-50万尾,连续实施5-10年后,就具备了野外繁殖的数量基础。

另一方面,全国主要的长江鲟养殖基地内,每年产卵量已经能保证在百万以上,巨大的养殖压力,有限的专项经费支撑,如何探索以利用促保护的策略,让长江鲟进入人工繁殖重点名录成为业内一直在推动的事。

2021年4月,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上,专家们就召开过专题论证会,讨论将人工繁育中华鲟、长江鲟子二代及以后世代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会上,杜浩拿出了在保障野外资源修复力度前提下,开展繁育利用的途径以及“以利用促保护”的方案建议。建议提到,通过规范合理利用,可以缓解人工保种面临的经费、场地等压力,以利用促进保护,解决人工保种、增殖放流和科学研究的经费难题,进而促进中华鲟、长江鲟保护事业发展。

于周亮而言,他一直在为长江鲟的人工养殖做准备。在宜宾所的养殖基地内,有一个特殊的池塘,里面是这30年来积累的、从每批数十万尾繁育的鱼苗中选出的变异长江鲟,它们有的色似白瓷、有的灿若金菊。

周亮向往的是父亲周世武给他讲述过,幼年在街头看见渔民用推车推着巨型“腊子鱼”的盛况,“后来,老爷子知道了那叫鲟鱼,家乡就在宜宾,于是,他想要留下这种鱼。”

而对于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比怀揣希望更重要的,是成为习惯的保护行为。

就在这个夏天,宜宾江安,就有市民偶遇长江鲟,他们平平淡淡地给当地渔政部门打电话,然后一起放归。

这样的放归,在当地已经不是稀奇事。

“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保护了。”周亮觉得自己怀揣着的是有理有据的希望。他相信在长江禁渔的十年内,传说中鲟鱼跃出江面的景象会重现,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长江新故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篇4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我们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就是这个师德的具体体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写故事的心得体会篇5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发展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发扬“自立自强、团结合作”的实中人精神,坚持“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三自”育人模式,全面实践“发展教育”的尝试发展、自主发展和超越发展“三个阶段”的发展论,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的持续发展和学校的品牌发展为目标,结合学校整体工作要求和学生实际,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精良德育师资队伍

在学校管理的诸要素中,我们认为教师是管理的第一要素,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所以,我们奉行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尊重、培养、使用”的教师管理方针,帮忙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搭建成长阶梯,促进教师成长。本学期针对德育工作又从新修订了《中山市实验高中高级德育教师评价方案》、《中山市实验高中班主任评价方案》,还新制订了《中山市实验高中实习班主任制度》。经过对教师主角形象塑造、“三师制度”、校本培训、职务培训、优质化工程等方略全面提升德育师资队伍的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德育师资水平

首先、号召全体教师恪守“饮水思源、宁静致远”的校训,高扬“自立自强、团结合作”的学校精神,共同营造“爱国、修身、敬业、多能”的良好校风、“爱生、垂范、善教、创新”的优良教风和“尊师、律己、会学、进取”的良好学风,经过多种途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礼貌创立活动,提高教师职业水平和敬业精神。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构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师德教育网络,制定了《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高级德育教师评价方案》、《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师岗位任用指导意见》等制度,在全程督促激励下,有序推进了学校德育队伍的建设,增强了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利用教师例会,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德育知识的专题学习和研讨。开展校本培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政治职责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教师的自我主角认识,奠定队伍建设的思想基础。

再次,对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彰“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经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和优秀教师群体的感人事迹(如在学校网设立“高级德育教师介绍”专栏等),完善建立德育导师制和高级德育教师制度,用制度和机制引领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建设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学校工作氛围。同时加强党组织建设,进取壮大党员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个个充当德育工作的骨干,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创优争先、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进取贡献。

2、继续实施“三师工程”,搭建德育师资成长阶梯

我校按照教师成长的规律,本学期继续实施“三师工程”,探索和建立了“三师(经师、能师、人师)制度。

经师,强调提高教师的职业境界,要求教师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成为合格的教师。

能师,强调提高教师的专业境界,要求教师成为智慧型的教育专家、研究型的教师,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构成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人师,强调提高教师的事业境界,是深厚的文化修养、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完美统一,以自我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

“三师工程”是一个师资培养和发展的系统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制定了《中山市实验高中教坛新秀评价方案》、《中山市实验高中高级德育教师评价方案》和《中山市实验高中名师评价方案》,并经过程序产生了一批教坛新秀和高级德育教师,建立了高级德育教师工作室。“三师”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待遇(享有每月的特殊津贴),还是一种岗位(有培养新教师和进行课题研究的职责)。这种做法,贯穿于整个教师生涯全过程,为教师营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与动力,构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喜人局面。

3、建立高级德育教师联盟。制订了《中山市实验高中教师联盟章程》,联盟实行“契约管理”,联盟与学校签订契约,有章程,有组织,有活动,有目标,联盟活动经费实行“以奖代拨”。

二、实践“三自”育人模式,继续实施“主题教育”

本学期以来,学校德育线充分利用“三自”育人模式,以“生活德育、活动德育、文化德育”为德育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道德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实现学校“高远志向、高尚人格、高雅情趣”的“三高”德育目标。

首先是根据国家《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继续完善了《中山实验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细则》,明确提出了德育的目标要求和方法途径,并确定了十二个德育主题,做到月月有教育主题,包括:养成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激励教育、环境教育、职责教育、成人教育、公民教育、梦想信念教育等。各年级又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了不一样的教育重点。高一年级着重养成教育,激发饮水思源的校训情怀,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礼貌礼貌;高二年级着重“三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三年级着重梦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宁静致远的校训品质。高一年级在养成教育中,经过反复的行为要求,把行为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观念,这是现代礼貌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学生的“尝试发展阶段”;高二年级在“三观”教育中,经过“三观”的内化与外化过程,构成学生正确人生态度和道德确定力,它是学生的“自主发展阶段”;高三年级在梦想信念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独特个性和独到的道德批判本事,学生对人生充满期待,对未来充满憧憬,它是学生的“超越发展阶段”。经过对“三个年级”学生的系统教育,学生不断成长,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行为方式由“他律”走向“自律”,再走向“律他”;行为表现也由“规范”走向“示范”,再走向“模范”。这样的成长轨迹,正是发展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德育由“尝试发展”走向“自主发展”,再走向“超越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所追求的目标。

三、完善德育大体系,优化管理平台

“三位一体”的开放性德育体系。首先是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处、团委和年级部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领学校的德育工作;聘请公安及法院的干部任法制副校长,与政法、公安、消防、科技、环保、气象等政府机关和人民团体加强联系和协作,使德育工作延伸到社会;经过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和经过家访、家长会、“家校通”、学校开放日等渠道建立家校联系机制。能够说,使德育扎根于家庭和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性德育格局已经构成。例如,在五月份的家长会及“家委会”代表会上,学校诚恳地邀请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给学校提意见,先后收到多条十分有价值的提议和意见。

“三圈一体”的规范性德育体系。本学期继续强化了同心圆式的以班级、年级、德育处为圈层的德育管理体系,第一圈层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常规管理,第二圈层以年级部主任为主的年级监管,第三圈层以德育处主任为主的.学校宏观管理,从而构成校内德育行政体系,经过强化行政组织管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有序性和有效性。

“三会一体”的自主性德育体系。“三会”是指团委会、学生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三会”在学生管理中的自治作用,让他们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让他们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实施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如:各种集会、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红十字活动,还有各种检查评比活动等。

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德育

本学期我校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进取创新组织管理方法,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丽人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中,实行点面结合: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讲座,利用主题班会课和学科教学渗透以及学生社团的各项活动;另一方面,根据不一样群体和个体的需要,开展团体心理教育以及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还由学生自主组织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热线、创立心理网站等,开展互助式心理辅导、举办525心理健康周、举办心理健康专栏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在寻求心理辅导的同时,都能充当辅导员的主角。

还进取创新工作方法,一是心理规律与认知规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二是采用“合与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五位心理教师既“合”在一齐面向全校开展工作,又把其中四位专职的心理教师“分”到各年级驻点,工作在第一线,提高咨询辅导教育效果。同时又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室、咨询室、发泄室和心理知识培训室、“中一”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面向全市中小学修改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心智》等平台,开实践式心理教育.

五、构设学校文化,推动文化德育

本学期我们围绕着“办学理念”和“校训”开展文化德育挖掘。学校发展教育理念中的“发展”一词,本身就蕴含着时间概念,发展的轨迹就是时间的轨迹;校训“饮水思源,宁静致远”蕴含着“过去、此刻、未来”的时间链条,揭示着时间与生命、时间与发展的契合。在学校新一轮规划建设中,精心设置于学校各节点大小各异的日晷雕塑群,用最古老的方式向现代学子警示着时间的流变;西学校教学区的太阳历广场,作为一种功能丰富的大型科普设施和地理课的实验场,标示着日月星辰的时间更替。构建了以“时间”为主元素,把办学理念、校训等软件与学校主建筑、景观等硬件有机地融合在一齐,浑然一体,处处彰显着实中人对“时间”的不懈追求。从虚与实的不一样层面上都充盈着“时间”的表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珍惜时间就是珍惜自我——“时间”激发了“自主”意识;“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时间”激发了“职责”意识。“自主”与“职责”就成为了以“时间”为主元素的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也凝练了“自立自强、团结合作”实中人精神;“自主”与“职责”也是该校师范教育的精髓,所以,它又与学校九十年师范文化一脉相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德育没有最好仅有更好,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争取更大的提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k52l6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