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7篇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7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思考,是我们对故事情节的体味,让我们更加理解人生的起伏,作品中的对话和对白是重要的信息源,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解读这些对话,本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穷查理宝典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7篇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篇1

终于把《穷查理宝典》这本书看完了,陆陆续续加上从头看竟然看了两个多月。

整本书都是查理的问答或者演讲。是回答问题和演讲,而不是讲座,但是尽管这样,拥有及其丰富跨学科知识的查理芒格也让我觉得很是难懂。当然,有些篇章他自己也说很难懂,那是对专业人士说的,对于我这么一个大学四年没有学过数学,高中函数基本忘光的人来说,更是难懂。所以我是硬着头皮看完的,比看研究生时候的专业书还痛苦。但是,作为一个一旦开始,不结束就很难放下的处女座来说,我是一定会看完的。

这种很难半途放下不然就心心念念的执着劲儿也在昨天晚上贴衣柜上显示出来了,新租的房子比较旧,衣柜就是非常简单的木板钉成的,外面看着还行,里面就是原木,还不是很光滑的那种,我就在万能的淘宝买了那种翻新木头的纸,昨天收到货后就迫不及待的贴起来,因为实在是看着不舒服,也怕好好的衣服被划。所以张先生忍着我扔了满床的衣服无处坐的痛苦,各种找别的事情来做,等着我把自己的衣柜贴完,从七点贴到了九点半,基本上就洗洗睡了。

作为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整本书大部分都是在讲投资的,尽管有些不是完全在讲投资,也是影响投资的方方面面。如果说我看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些理财知识,那么看完之后我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了,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任何一个领域隔行如隔山的论断是没有错的,所以很多专业人士讲得我们不懂,不懂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专业不等于正确。所以,能够相信的仍然是自己的判断力,而正确的判断力来自于方方面面综合性知识基础。

那么,这就仍然要回归到查理所说的普世智慧了。只有掌握了更多跨学科的知识,掌握了各个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底层理论和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进行判断,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才会增加。所以,我可能只能接受风险较小的理财方式,或者就是所有人都能学会的傻瓜方式——储蓄。

查理还特别强调了心理学的重要性,虽然他一直在强调自己除了看过一本发展心理学的教材外,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或者看过其他心理学著作了,他甚至花了50个小时修改最后一篇《误判心理学》的讲稿,可见心理学在他所讲的跨学科知识领域的重要性了。在他看来,心理学几乎可以解释大部分正确或错误的决定、事件、结果的原因,但是他又批判了学院派心理学的混乱和不足,尽管他人为学院派心理学是有用的,但是这不影响它的缺陷,它本可以做得更好。

而解决一切心理错误倾向的方案是读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奠基底层理论知识,增加做正确判断的概率,自然就会避免越来越多的错误倾向。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篇2

有些经典书籍是值得重复反复阅读的,而随着你自己阅读能力、阅历的提升,重读经典书籍都能不断有收获。《穷查理宝典》就是这么一本值得多次阅读的经典书籍,当再次阅读的时候,又有了一番新的收获。

跨学科知识联动运用。芒格在书中多次提到跨学科知识的运用将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视角。在谈到规模效应的那篇演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规模效应,也都大致都能理解规模效应指的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成本下降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但是芒格却把规模效应的理解进一步运用,结合到各种商业生活之中。和不知名品牌相比绿箭口香糖更有知名度所以就具有规模效应,从而使得人们倾向于选择绿箭即使绿箭的价格略高;羊群效应是规模效应的一种展现方式,因为人们不喜欢跟周围的人不一样;报纸传媒中的头部效应也是规模效应,人们会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的报纸(今天报纸的作用已被互联网公司所取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书中芒格提到了基础学科基础知识有哪些),如此才有可能带来思维方式的改变。

不断运用学到的知识。芒格提到了数学的核心知识概率论和排列组合,也正是因为他深刻理解所以他才提到了坚决不去赌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到此都充满着概率论,因为世界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准备的预测未来,因此我们的每项决策都是一种评估概率的过程,我们评估选择对我们有利却概率最高的局面作为我们的选择,而不是一时冲动之下就去做决策。

提升阅读能力、增加阅读范围的重要性。这次阅读《穷查理宝典》能读懂更多的东西,主要是由于我比与当年第一次阅读此书的我相比,我看了很多书。以前也看到芒格说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可那个时候不明所以。而现在我读了大量的行为经济方面的书籍,深刻理解到我们人是多么不靠谱,我们会在不知不觉做出不理性的行为。这个时候再看到芒格说的,就彻底理解也彻底认可;因此看到芒格说到学校里的心理学教授都不专业的时候,也就能理解了,因为他们都只懂得心理学而不懂得将心理学与日常行为联系起来。所以,这也坚定了我给自己立的每日阅读1个半小时的`flag,坚信以后再读《穷查理宝典》又将有新的收获。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篇3

大三时,我就听说了这本讲述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的书,2021年抽了几周时间看完了。遗憾看到这本书看到得太晚了。

这本书有个推荐语是“查理芒格的人生智慧,读完后确实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言论中汲取很多智慧。

第一个智慧,是头脑的智慧。芒格从小就显露出高智商。智商是成功的硬件之一,普通人至少不能糟蹋自己的脑子,比如不要熬夜玩手机。

运用智慧去把手头的主业做好,是非常重要的。记得书中有一句,芒格招聘学生的时候,最看重学生的成绩。

多说一句学历的事情,芒格最后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但是第一学历不是那么好的学校。本科毕业后入伍了一段时间,之后申请进入哈佛用了关系。

可以通过学习增加智慧,芒格喜欢读人物传记,尤其是美国富兰克林总统的人物传记。我记得之前看过,字节跳动张一鸣曾经也喜欢看人物传记。我看过某些人物传记,对人物的美化过分了,学不到多少东西,但是《穷查理宝典》讲芒格就不错,我也准备多读一点人物传记,选择经典的去读。

第二个智慧,是投资的智慧。鉴于芒格的工作就是投资,工作的智慧也包含在其中。这里面包含非常多的内容。令我印象深刻的,总结起来是,跨学科学习建立自己用于思考的几十个重要模型,重视价值的实现而不要寄希望于低概率事件的发生,热爱你的工作并不断投入。书中的观点我会重看一遍,并梳理总结。

当然这部分实际上是芒格作为一位杰出的投资人,大家看这本书最想了解的。我挑一些点写:1、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于少数几只股票的投资。说明投资要抓大放小。2、芒格写道他们买股票是投资公司,在我看来,从持股比例和估值方法等方面看,他们更像是在做股权投资。很多人浪费了大量生命关心股价波动的白噪声,从绝对收益看不如从价值出发去看公司。3、不好的投资就要及时止损。芒格他们收购某公司后发现行业已然不景气了,但是为了老员工的就业等原因,他们坚持开了下去,最后亏了很多,关厂止损。4、芒格投资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不是企业的科技水平。白酒不能兴国,但是白酒厂确实赚钱。同一行业的高科技公司,也优先选盈利能力强的。5、金融行业,以前最重要的是会计能力,会计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发明,现在数学水平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个智慧,是生活的智慧。芒格的生活观念是很保守的。我欣赏芒格的生活方式,有以下几点,一是很稳,他的节奏很稳,而且欲望总是保持在能力范围内。二是重视跟人的连结,找靠谱的人合作。三是他关注社会的发展,社会责任感强(主要是对美国的责任感)。

最后,以一个他的观点结尾,也许不是这本书里的,但是我很受用:找到一位优秀的伴侣,首先自己要是一个优秀的人,因为优秀的伴侣都不是傻瓜。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篇4

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是沃伦·巴菲特的搭档,他们共同带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之一。《穷查理宝典》收录了芒格近20年间的所有讲话,从这里可以了解他如何处理事情:

我们要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并把它做好。一个人只要做好准备,抓住人生中仅有的几个机会就够了。在这样的机会到来之前,不断地寻找和等待,并且对世界充满热情。激情比头脑的能力更加重要。

做事之前,先注意应该避免什么。从前人的失败中总结教训,并且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要用跨学科的方式思考,他常用的几个模型:冗余备份模型、复利模型、临界点倾覆模型、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认知误判模型。重要的学科有数学、会计学、硬科学和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微观经济学,必须熟练掌握这几门学科最重要的内容,并且对更基础的学科更多的关注。

年轻人在工作中的原则:别兜售你自己不会买的东西、别为你不尊敬和钦佩的人工作、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

简化任务的最佳方法就是先解决答案显而易见的大问题。

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篇5

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啦。

有人说《穷查理宝典》是一本投资圣经,而在我眼里,它是一本“学习圣经”。我用三天的时间,通读了全书。在第一遍阅读中,我重点关注的是本书第四章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因为,我非常好奇查理是怎样通过自学掌握心理学的,并且我也很想自学心理学。

在此,我想先谈谈我为什么要读《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其实也是一个“选择”,而我做出这个“选择”只添加了一个必要条件:有用。因为,对我而言,向聪明人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查理。芒格是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而巴菲特又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我相信他的合伙人——查理也是非常聪明的人。而且,在我最近阅读的资料里,《穷查理宝典》曾被多次提及,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这本书里到底传授了什么样的智慧?

通过阅读,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五个关键词:问题、大量阅读、逆向思考、检查清单、经常使用。正所谓,水滴石穿,重复的力量无比巨大,全书都只在不断重复这五个关键词,这就是大道至简。

简单是长期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起点。——弗里德里克迈特兰德

爱因斯坦说,“科学理论应该尽可能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我也喜欢追求简单,但不能过于简单,所以,我想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分享我的收获。

第一个层次,我初次看到了跨学科学习的有效路径。

查理说“如果你轻车熟路地走上跨学科的途径,你将永远不想往回走,那就像砍断你的双手”。

查理不厌其烦地重复强调,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事实上,他在自己的“检查清单”中借用并完美地糅合了许多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和公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心理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经济学等。

查理最喜欢的反面案例就是“铁锤人倾向”。他说,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并试图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查理喜欢把人们的观念和方法比喻为“工具”。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为什么不换呢?大多数人永远舍不得他们那些较为没用的旧工具。有句谚语“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方法。

第二个层次,我切身感受到思维习惯的强大力量。

首先,解决问题是生活的核心。查理有儿童一般的好奇心,又有第一流科学家所具备的研究素质和科学研究方法,一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几乎对所有的问题都感兴趣,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查理之所以学习心理学,最初只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去思考“邪教”的问题。因为那些邪教通常只需要一个长周末的时间就能够将完全正常的人转变为被洗过脑的行尸走肉,并长期让他们保持那种状态,查理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次,逆向思考,也就是反过来想。查理最喜欢的一句妙语“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哪里啦”。其实,这就是查理的人生追求,他在漫长的一生中,持续不断地收集并研究关于各种各样的人物,各行各业的企业,以及政府管治,学术研究等各领域中的著名失败案例,并把那些失败的原因排列成作出正确决策前的检查清单,这使他在人生、事业的决策上几乎从不犯重大错误。简单的说,查理一般会先弄清楚应该别做什么事情,然后才会考虑接下来采取的行动。事实上,他只是不想成为一个愚蠢的`人,为此他不断地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最后恰好成了大家眼中的聪明人。

第三,经常使用“检查清单”。查理知道人类有“不用就忘倾向”,也知道重复的力量,所以创造了核对“检查清单”的终身习惯。他不只是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同时也愿意,甚至渴望,去证实和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正如书中所说“任何一个问题在他看来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通过自学完全掌握,并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我看来,他所说的正确方法就是掌握并经常使用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

第三个层次,我再次意识到学习方法需要不断学习。

查理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也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在我看来,查理是一个典型的终身学习者,他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带着问题学习,不断寻找错误判断的案例。想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查理习惯于收集各种错误判断的例子,然后仔细考虑如何避免。比如,他用自己总结的25个心理倾向列表作为一张检查清单,完美解释了人类误判心理如何在麦道公司飞机乘客撤离测试中一步步推动了惨剧的发展。同时,查理还喜欢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利用反面教材是他的特长,他真的喜欢讲那些结局很悲剧的故事,这也是一种重复使用错误案例的智慧。

二是掌握并经常使用“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查理说,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不会恰好落在某个学科的界线之内,所以,他完全无视不同行业、不同学科的界线。事实上,我们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知识,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就行了。简单的说,我们必须经常使用所有可以从各个学科的大一课程中学到的概念,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不会受到限制。最关键的是,经常使用所有概念,查理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概念当作“检查清单”,并在作出决策前反复核对。

三是大量阅读,向比自己聪明的人学习思维方法。查理喜欢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有用的思维方法,帮助自己避免犯一些自己所处年龄段的人容易犯的大错。比如,查理虽然没有上过心理学的课程,但它通过《影响力》等书学到了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最后还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了25种人类误判心理倾向,并把它们当作“检查清单”在决策过程中经常使用,他为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查理说,你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这就是我读完《穷查理宝典》后所有的收获,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原文摘要一:讲故事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查理经常利用家庭餐桌这个讲坛来教育他的子女。他最喜欢的教育工具是德育故事,讲的是某个人面临道德难题,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还有反面教材,讲的是某个人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最终遭遇一系列不可避免的灾难,生活和事业都损失惨重。利用反面教材是他的特长,他真的喜欢讲那些结局很悲剧的故事。

查理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他旗下某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犯了错误,给公司造成了几十万美元的损失,那人发现错误之后,马上向该公司的董事长汇报。当时董事长说:“这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我们不希望你再犯同样的错误。但人孰无过呢,我们可以不追究这件事。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就是承认你的错误,如果你试图掩盖错误或者拖延一段时间再坦白,你将会离开这家公司。不过,现在我们希望你留下来。”

原文摘要二:人类误判心理“检查清单”使用案例

我最喜欢的事例是麦道公司的飞机乘客撤离测试:

政府规定,新型飞机在销售之前,必须通过乘客撤离测试。测试要求满载的乘客在一段很短的时间内撤出机舱。政府的指示是,这种测试应该和现实的情况贴近。所以你撤离的乘客如果是一些只有20岁的运动员,那么肯定是通不过测试的。于是麦道公司安排在某个阴暗的停机库进行撤离测试,请了许多老年人来扮演乘客。飞机客舱离停机库的水泥地面大概有二十英尺高,而撤离的通道是一些不怎么结实的橡胶滑梯。测试在早晨进行。有二十个人受了重伤,而且整个撤离过程耗时超过了测试规定的标准。那么麦道公司接下来怎么办?它在当天下午进行第二次测试。这次也失败了,多了二十名严重受伤的人,其中还有一个还落下终身瘫痪。哪些心理倾向对这个可怕的结果作出了贡献呢?

把我的心理倾向列表作为一张检查清单,我将会作出如下的解释:

奖励超级反应倾向驱使麦道公司迅速采取行动。同样驱使该公司的还有避免怀疑倾向,这种倾向促使它作出决定,并依照决定采取行动。政府的指示是测试应该和现实的情况贴近,然而在权威—错误影响倾向的驱动之下,麦道过度遵守政府指示,采用了一种显然太过危险的测试方法。到这个时候,整个行动的过程已经被确定下来,于是避免不一致倾向使得这种近乎无脑的计划得以继续进行。当麦道的员工看到那么多老人走进阴暗的停机库,看到飞机客舱是那么高,而停机库的水泥地面是那么硬,他们肯定觉得非常不安,但发现其他员工和上级对此并没有表示反对。因此,社会认可倾向消除了这种不安的感觉,这使得行动能够依照原定的计划进行;而计划能够得以延续,也是受到权威—错误影响倾向的结果。接着出现了灾难性的结果;当天早晨的测试失败了,还有许多人受受伤。由于确认偏见,麦道公司忽略了测试失败中强大的反面证据;而失败则激发了强烈的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促使麦道继续原初的计划。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使麦道就像赌徒,在输掉一大笔钱之后急于扳平,狠狠地赌了最后一把。毕竟,如果不能按期通过测试,麦道将会蒙受许多损失。

也许你还能提出更多基于心理学的解释,但我的解释已经足够完整,足够证明我的检查清单是很有用的。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篇6

查理芒格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爱读书的一位智慧老人,而且还是一个德行和才能兼备的智者。即使到了他的晚年,他都没有停止过学习新事物,他还有一个特点是,他的学习不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是学习了非常多个学科。

这本书中很强调掌握跨学科技能和多元思维的重要性,虽然说这本书把掌握跨学科技能和多元思维分在了两个不同的地方进行论述,但这两者是绝对密不可分的。只有掌握了多个跨学科技能,才能具备多元思维的能力,而具有多元思维的能力,又能反过来促进更好的学习并掌握新学科的知识,达到一个复利的效果。

历史上包括现代都出现过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并不一定是他最早从事或最早开始学习的领域,有的人可能是半路出家,有的人可能在处理相关事务的时候,发现自己有极大的天赋。

我以前在学校里会经常去听一些牛人的讲座,就发现他们中很多人,最后做出科研成果的往往不是他们最早专研的领域,很多人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转换了多个专业,从事过多个领域的研究。

比如我们公司的一位教授,他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也都是学的不同的专业,但也正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些不同学科的知识,当他把这些融会贯通的使用起来时,他能想到别人不知道的点,后来开发出了独创的专利技术,也因为这项独创的技术,他成了第一位受邀在某个国际组学大会上做会议报告的华人。

更好玩的一点就是,这个大会是针对医学的,参会的都是医学界的大咖,而他的研究领域是农学,一群医学界的大咖,在国际医学会议上听农学教授做报告。这也说明了一点,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学习心态是很开放的,愿意接受其他跨领域的新东西。

掌握多项跨学科技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查理芒格就是通过自学,掌握了很多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他非常喜欢看书,身边会随时带着书,只要有时间他就会看书,只要有书,他也就从来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比如说坐飞机等飞机或者是约会等人时,都在看书。而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但也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这一点,对全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多元思维模型在很多不同书本中被反复提及,大家也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也非常希望自己能有多元思维的能力,但是却忽略了,它是建立在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学科重要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对一个学科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很好的利用这个学科里面的重要理论建立该学科的思考模型,也就要对这个学科进行大量的学习。想要拥有多元思维就要对多个学科发起高强度的猛烈学习。

那掌握了这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有了这些思维模型,有什么用呢,书中提到的lollapalooza 效应,指的就是在多种因素共同的作用下,产生的一个爆发式效应,我们所学的多学科知识和多元思维,就是产生这个效应的多种因素。

可能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一种漫长,而又看不到结果的状态,这就是一个积累量变的过程,在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产生质变发挥出lollapalooza 效应后,我们才能看到它的威力,在这之前很可能看不到正向反馈的结果,可往往就是这个量变的过程,很多人不能很好的坚持下来。

但如果知道这个过程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针对这个看不到结果的过程给自己设置一个激励机制,不能坚持很多是因为时间太长,短期内收不到正向反馈,也就容易放弃,但如果在这个环节呢,给自己人为的设定一些好的反馈,看到我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发挥出了一定效果,也就有动力坚持做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要强调把看的书运用起来的重要性,当我们看到书中学习的内容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起来,我们自然就有动力,看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新内容,产生新的运用,如此不断的良性循环。

当经过学习之后,每提升一层认知,下一阶段的学习就会更容易,也会产生更大的效用,因为是建立在我们进步的基础上,再进步,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人类第八类奇迹:复利的魔力。

lollapalooza 效应,和巴甫洛夫联想有时可以看成是并列,也可以看成是递进的关系。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当我们做的事情,学习到的东西产生了产生lollapalooza 效应后,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反复留下印象,最后产生巴甫洛夫联想。

比如可口可乐的风靡和畅销,德芙巧克力的丝滑,oppo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些都能引起我们的条件反射,一想到这些特点,就会和他们的产品联系起来,这些成功的例子在我们现在看来很自然,但是为了营造出这种巴甫洛夫联想的效果,前期做的努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想要达到巴甫洛夫联想,让别人接触到某些特点,就联想到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逆向推导出我们要完成的几件最重要的事,找到做成这几件事情需要掌握的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通过不断坚持的学习,积累量变,在这过程中,给自己一些正向反馈,激励自己能坚持学下去。然后运用学习到的多个学科理论,建立起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产生lollapalooza 效应,达到巴甫洛夫联想。

穷查理宝典读后感篇7

一年来,很多次听到或看到别人在引用查理·芒格的名言,而且听完、看完之后都很受启发,所以,早就决定要买《穷查理宝典》来学习一下。因为拖延症,直到5月份才真正开始读,经过近一个月才读完。很多启发,受益匪浅,虽然因为阅历不够,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白。

价值投资,巴菲特和芒格的基本投资理念,其核心是:投资股票或实体,关键是考察它的实际价值和增长潜力。比如你买股票,不要看股市的价格波动曲线,因为其实际的价值不可能每天那么起起伏伏。短期内股票的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太过复杂,就像人心一样,即使是顶尖的专家也没有办法把握。而长期看,一支股票价格一定和其价值保持高度相关。什么是长期,在芒格的眼中大概要在 0年以上,才能称为长期。假设买腾讯股票,它当前价格是实际资产价值的2倍,如果认为腾讯在未来 0年会很好地发展,每年的增长率不会低于 5%,那么 0年后相当于价值增长了4倍, 0年投资的年均收益 0%,真看得那么准肯定会投资。怎样去看一个企业长期好不好,关键看它行业内的地位、行业的发展空间和有没有实际的对手,当然还要看它领导人的水平。李笑来的投资三条件:资金的大小,资金的使用时长和站在资本背后的智慧,相当于对价值投资的细化说明。

我们理解了价值投资,就很容易理解他的一些其他的观点。比如他认为耐心和长期的求知欲望是特别重要的品质。一个人要长期地考察一件事情,以确保长期收益,没有这个素质,根本不可能做好价值投资。比如他认为分散的投资是愚蠢的。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分散意味着你不知道好的投资点到底在哪里,意味着心存侥幸。再比如他认为金融衍生品很危险。实体价值没有增长,衍生品之间的相互促进,致使账面好看,必然导致泡沫,最终一定引发严重后果。在次贷危机中,巴菲特和芒格的公司还在逆势增长,因为他们已经看到风险。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人生,很有借鉴意义。一个人的薪酬是价格,能力是价值。长期来看,要想薪酬增长,必然要能力增长。如果你天天盯着短期薪酬的波动,期望始终在价格的最高点,最终收益一定很小,是负的可能性非常大,就像无数的散户一样。相反,如果你盯着能力,坚持不懈地投资能力,那么价格一定大涨。投资股票和投资人生异曲同工。

用多元思维看问题是芒格的另一个重要观点。芒格认为各学科的相互割据和相互孤立是致命的。因为,世界是浑然不可分割的,物理、化学、数学等等是融合在一起的,在一个事件当中,这些东西不可分割。因此,把学科分割然后深入研究,然后再用学科的观点看待事件,不管你学科知识多么丰富,一定是盲人摸象。他有一句名言大意是:手中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想钉子。所以他认为大学教育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他自己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尽可能多地学习(被成为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建立多种思维模型;二是开放的心态。他认为一种不能界定其边界的能力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能力。这句话特别重要,如果我们知识还不够丰富,我们就要尽可能地界定已有的能力,搞清楚已有能力适用的环境,不要认为自己拥有的某种认识、某项能力是在全世界通用的,这样就会减少犯错。

以世界是混沌的观点来看人生,也很有意思。世界既然是混沌的,那么就会对各种行为进行回应。比如,你认为积极的人生有意义,你就会积极行动,世界就会给你积极的反馈,于是积极的人生有意义就会被具体的事件、时光(世人称为成功的案例)所充实,积极的人生有意义就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内涵,你会受此激励而继续努力。相反,你认为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你会放弃努力,世界也会给你积极的反馈,于是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就会被具体的时间、时光(世人称为消极的案例)所充实,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就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内涵,你会受此激励而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这应该就是自证预言的原理。你拥有一个观点,你总能从混沌世界中挑出一个事实来证明它,如果你反对这个观点,你也可以从混沌世界中挑出事实来证明它。所以,你相信什么,就会拥有什么,当然我所说的是观点,而不是物质。比如你相信努力一定有回报,只要你去努力,回报一定有。至于努力是 回报是 100,还是努力100回报是 ,那还要受世界其他规律所支配。

逆向思维是芒格的一个特长。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很难,但你要避免成为一个蠢货就会容易很多。如果人能一辈子都不要成为蠢货,那么这个人的成就不一定很高,但一定不会差。这其实和他的价值投资的观点很接近。投资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进行愚蠢的、盲目的投资,这样一来就会心平气和很多,然后在很多不蠢的选择中做出决定,就会有很大的成功率。这很像路瑶《人生》中的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成为一个聪明人,要和别人竞争,受外界环境影响大;而不成为一个蠢货,决定权就在你手中。这又有点和儒家推崇的“内圣外王”相似,什么事先求诸于内。想定义一个好企业是什么比较困难,但定义不是什么应该比较容易;定义一个好领导应该是什么样比较困难,但定义一个好领导不是什么样就比较容易。先从不是一个坏员工、坏领导干起。

误判心理学,芒格先生也有很多研究,其中很多内容在《认识你自己》的读后感里都说过了,就不再赘述了。《穷查理宝典》共上下两册,仅仅看一遍估计是不行的,我想自己可能还要读几遍,才能做的更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2x4nn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