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心得体会 >

“七七事变”心得感悟四篇

“七七事变”心得感悟四篇

  “七七事变”心得感悟四篇

把工作进行到底,让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我们坚决的追求。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共产党人将一直为之奋斗。以下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七七事变”心得感悟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七七事变”心得感悟四篇

“七七事变”心得感悟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畔静谧的夜色中,划过一声尖锐的枪鸣。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亦称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硝烟弥漫中,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抗战,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xx年了,但卢沟桥畔的枪声犹在耳畔回响,那场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也是追求民族独立、彰显英雄本色的历史。“历史刻骨铭心,永远不能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是要我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从抗日战争中体现出的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弘扬“抗战精神”,奋斗崭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砥砺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不达目的永不止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疯狂进攻,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究竟什么时候能将侵略者赶出国门,当时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个未知数,因此提出了“长期抗战”的口号。著名剧作家夏衍在《种子的力》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种子的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这样的“力”,正是伟大的中华儿女们坚决赶走侵略者、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如今,我们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一场将长期坚持的战斗。弘扬“长期抗战”精神,把工作进行到底,让脱贫攻坚完美“收官”,让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我们坚决的追求。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共产党人将一直为之奋斗。

弘扬“抗战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指示”下,造成了国民党内部的离心离德、各自为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举国上下的一致响应。全国各族人民亲如兄弟,紧紧地抱成一团,可谓“众志成城”,形成了一股磅礴的抗战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中国古话“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就是强调了“团结”的重要作用。“抗战”中的“团结”,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团结。当前我们从事的所有工作,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实现这一目标,更需要团结协作,上下齐心,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将“公仆”意识渗透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一路攻坚克难而前行。

弘扬“抗战精神”,自立自强勇往直前。抗日战争时期,就连中国的小孩子都把日本称为“小日本”,都懂得日本侵略者是“鬼子”,那种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可见一斑。面对从事着非正义战争的强大侵略者,不能被其气势所吓倒,国民党汪伪政府“倡导”的“曲线救国”,实则为“投降主义”。在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面前妥协了,还有什么“自立”的资本,还有什么“自强”的余地!当下也有极少数党员干部,骨子里就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导致信仰缺失,在党和人民面前“软弱无能”,却将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到一己私利之中。要从源头抓好“廉政建设”,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树立起“自立自强”的思想标杆,拿出当年在侵略者面前的那种勇气,沿着党中央所指引的方向前进。

虽然“抗日战争”硝烟已经远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不朽!特别是在物质文明相对优裕的今天,生活中的诱惑甚多,陷阱甚多。所以,我们的反腐倡廉、正风肃纪都不能“一曝十寒”,要坚持“长期抗战”,不达目的不止;广大党员干部不能“离心离德”,要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更不能“软弱无能”,要坚持“自立自强”,才能勇往直前……我们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胜利已经指日可待,但“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然前行。

“七七事变”心得感悟二

七月七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七七事变纪念日,炮声阵阵,强敌寇宛平入侵,血色中愈彰不屈。时代渐行渐远,而那些人那些事,却如同镌刻在石板上的神秘密码,虽青苔满布,但一经触及,必反复重现。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这是31岁的团政委赵一曼在英勇就义时留给儿子的遗书。言语之传偏形,得而不思难以固本;身行之教重实,一举一动直击入心。被捕为俘,她气节不输怒斥敌虏;酷刑上身,她强忍伤痛守口如瓶;面对屠刀,她高呼口号慷慨从容。“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既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她舍小家为大家,寓家于国,对孩子的爱没有成为家国抉择的阻碍,而是化于为国献身的决心,虽然缺少长情陪伴,却为后人留下了明忠孝辨事理的魄力与气概,教子育人得以完愿。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佟麟阁,首位抗日殉国的高级将领,在七七事变中坚守南苑,重伤下仍拼死反击,激战中不幸牺牲。与敌抗争,他执不拔之志,在部下面前立下“挖眼”“割耳”坚誓,决不后退;治军练兵,他身体力行赏罚分明,用先进管理方式培养骁勇队伍;面对百姓,他敬民如宾,护民如子,不夺不扰,将“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思想深根于全军,百姓有口皆碑。“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满腔抱负的佟麟阁在南苑的战壕中完成军人使命,终实现舍身杀敌的誓言。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句抗战名言,是张自忠将军及其爱国将领奋战拼搏的真实写照。临沂保卫战,他摒弃私仇,大局为重,虽代价惨重,但挫敌六千余,为台儿庄一役获捷奠实基础;冬季攻势中,他军令如铁,“以阵地为坟地”激兵力抗,为唯一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赢得宝贵收获;枣宜会战,他亲率部队拼死抵抗,身中七弹力战而亡,无愧于国家不怍于民族。这份“忠义之志,壮烈之气”历经近八十载仍然憾人至深。

抗战英雄肉体虽逝,事迹长存,每每想起或悲痛或愤懑或震撼,在读思之间化作精神力量贯于身、刻入骨、深入魂,让人铭记于心,永不能忘!

“七七事变”心得感悟三

1937年7月7日夜里,侵华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如今一转眼已经xx年了。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以史鉴今、砥砺前行,我们奋发图强、汲取精神,用英勇无畏、用奔流不息铸就起新时代的钢铁长城。

铭记历史的教训,用抗战精神激励“干事创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值此“七七事变”xx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抗战的历史,铭记历史的教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要心存历史的敬意,从艰苦的抗战中不断汲取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求实创新,谋取伟大复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上拿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气魄,敢于啃深度贫困地区的“硬骨头”,敢于涉扶贫顽疾的“险滩”,保持战斗不息的精神,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完成。

用好历史的教科书,要以史为鉴激发“奋发图强”。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中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展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牢记历史“教科书”的血泪,始终不渝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不懈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干事创业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必胜决心。

缅怀英烈的功勋,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党员干部应以抗战精神作指引,珍惜好这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期遇,传承好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以英雄为楷模,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坚定必胜的决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告慰英烈,开创崭新的未来。

“七七事变”心得感悟四

xx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点燃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怒火”,中国全民抗战由此“开端”。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800余万劳工被强掳,这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并由此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断“辛酸”的血泪,一段现代史上“悲怆”的一页,依然铭记在近14亿中国人民的心中,永不敢忘,也不能忘,更不会忘。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汇总。历史使人们能永远记住在过去的兴与衰的纪实,也能使人们在兴与衰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己能知道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今天,我们纪念“七七事件”,回望的决不是那“悲惨”的现场,也不是那“悲痛”的恸哭,而是要让近14亿中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能忘记82年前的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不断从历史中获得智慧启迪,才能牢牢把握时代前进的新方向,奋力开创美好的新未来。

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中国近现代史证明了的道理,更是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做出巨大牺牲才得出的深刻教训。“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历史,总是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勾起世人的回忆和反思、传递精神和力量。每年七月七日,中国人民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一“国耻日”,如此隆重地表达立场和传递信号,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于警醒近14亿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砥砺奋进、振兴中华,自觉增强现代国防理念和忧患意识;也是用正义的行动痛击逆流,警告那些试图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卑劣者!

“七七事变”以来这段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过去,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创造辉煌的潜能。面对侵略,亿万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不屈服、不后退,用生命和鲜血,组成了不可跨越的“长城”,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潮流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冲在前,干在前,带领亿万中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经历革命、建设、改革大潮的洗礼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红红火火,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繁荣富强,直至今天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次次创造了属于中国人民发展神话、创造了属于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在这段耻辱的经历中寻找不屈的精神,寻找让近14亿中国人民渴望更好生存、追求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砥砺奋进。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xinde/22v884.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