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求职风向 >

90后以自己的方式就业

90后以自己的方式就业

首批90后入职场,工作更着重个人兴趣

90后以自己的方式就业

  【焦点关注】以自己的方式就业

“90后?”“真嫩啊,90后吧”,6月初,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电子技术专业的杜涛刚进入职场就感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标签——90后。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680万人。按正常入学年龄计算,即将在今年夏天离开大学校园的本科毕业生,多在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之间出生。第一批90后进入职场。

前卫、张扬、叛逆、大胆、个性,是社会给90后贴的标签。本报在“问卷星”设置的90后就业意愿调查226份样本显示,50%的90后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有信心,就业选择上非常看中个人兴趣满足。64.16%的应届生认为自己过于重视“自我”,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稍有欠缺。

90后被认为在以自己的方式毕业、用自己的指标衡量第一份工作。

愿景】“在喜欢的地方从事理想职业”

“90后群体更加看中发展的前景,考虑自己的种种情感需要。”

在人力资源专家看来,所谓的情感需要,说的是在薪酬待遇以外,工作内容与自己兴趣是否相匹配,以及公司氛围、工作自由度等。

“与其说是90后新人在用这些因素来评价一家公司,倒不如说这是他们在用自己设计的一套指标衡量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赵颖马上就要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毕业了,“我学的是广电专业,当初报这个专业是因为很想到电视台工作,很羡慕主持人和记者。”为此,赵颖几次专门到北京,在中央电视台实习。虽然在北京生活开销很大,但是赵颖乐在其中。她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现代、包容,机会多。我很喜欢北京,毕业后能在喜欢的城市,从事理想的工作,我的人生就成功一半啦!”

专业对口之外,更重要的是兴趣对口。

从去年11月就开始找工作的张涛,5月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到一家杂志社做摄影师,不过,他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

“家里反对我,觉得我应该找个对口的工作,做个技术男。”张涛说,一开始他听从了家人的意见,一直在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也曾经到IT公司实习过半年,但热爱摄影的他,最终还是选择做摄影师。“我喜欢摄影,虽然在IT公司工资比摄影师高,而且我未必能成名,但我就是喜欢摄影,有机会,我一定要走遍全球,用相机记录风土人情。”

【考量】“工作要有性价比”

“以前的校园招聘是应聘者被面试,现在则真正成为双选。”中华英才网华北校园总监张勇说。在今年的校园招聘环节中,不少公司也都感受到,相比起70后和80后,90后对工作的期望更有他们自己的现实考量。

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应届毕业生认为今年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但他们对薪资的要求普遍在3000元以上,有的甚至要求更高。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应届毕业生肖楠看来,工作性价比中工资不可忽略。他说,为了找工作,文史类专业的学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参加很多专业考试。对于薪资要求,他说,“如果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4000元薪资是底线。而且,我周围的同学都定的是这个标准。”

不过和简单的工资需求比起来,90后更注重的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性价比。

也许对肖楠的校友、会计学院的卢玲玲来说,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才是最优性价比。不过,由于“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在太难了。”但是,卢玲玲依然强调性价比,薪资应该和付出成正比,必须够她城市生活的基本开支。“感觉工资应该是房租的三倍到四倍,我才能管住吃喝住行,算一算,在广州生活,工资大概得4000元以上吧。”

而对于河南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出身的周超来说,这种性价比更加重要,他的态度是“务实怀远”。

周超来自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姐姐。而父母亲起早贪黑操持农活,供三个孩子读大学,欠了一身债。

大学四年,周超每天除了上课,剩余的时间都用来打工,赚生活费。四年来,他发过传单、做过促销员、做过家教等。毕业后,虽然周超很想继续深造,但他很清楚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强烈的希望赶紧就业,改变家庭生活现状。

“直到毕业,我还欠着2万多元的助学贷款。”周超叹了口气说。如今,他已经在北京某媒体找到了一份工作。他说,在北京生活并不容易,为了存钱,他只租了一个小隔间。“我想把助学贷款还完以后,攒钱读研。务实是为了生存,怀远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

【未来】“不太怵”渴求被认可

很多公司人都在逐渐的体会这群职场新人所带来的新鲜感——大多数时候,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不太怵”。

“90后说话也很直接,面试的时候就是这样,进来公司工作也是这样。”

“有时候,和90后员工的整个对话过程,你能感觉到他一点都没有上下级的概念,只当是在随意聊天。这在以前的新员工身上是不多见的。”

不少老板在网络上“吐槽”90后进入职场的表现。

日前,本报在“问卷星”设置的90后就业意愿调查的问卷结果证实了90后这一代的自信心从就业到职场一直存在。226份样本显示,50%的90后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能力有信心。

在湖南师范大学的大四学生杨丽看来,他们90后一代有很多优点,例如自信、思维活跃,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学期间,中文专业的杨丽一直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合唱团、志愿者、运动会等等。这种积极也体现在工作上。大三实习时,杨丽在湖南本地一家中学担任实习语文老师,由于她性格开朗,和同事、学生相处得都比较融洽,师生对她评价都很高。

而求职时,杨丽和同学称得上是马不停蹄。只要看到招聘信息,就赶紧投递简历,参加面试,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在毕业前签了单位。

想当歌星的小刘,是一家音乐学院应届毕业生,学的是通俗唱法。从小到大,小刘参加了很多演唱比赛,得过不少奖。

尽管了解圈内自己这样的女生太多了,大多数都在追寻所谓的音乐理想,却根本没机会发展,但是,小刘依旧打算北漂。“我一定可以在演唱事业上有所成就,让全国观众都认识我。”

90后在职场表现出的整体自信心已经被“职场老人”发现。“职场老人”普遍认为,90后新员工非常愿意表现,看上去是一个不会拘谨的群体。但同时他们也比较容易有挫败感,不太愿意听人说教。

本报调查也显示,64.16%的应届生认为自己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比较缺失,并且过于重视“自我”,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稍有欠缺。

可能这些90后还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这种不一样,也在推动公司思考不同的管理方式。

未来职场发展,杜涛所希望的,正是自己慢慢适应,慢慢被接受。

 成长烙印

——90后所面临的社会变迁

1992:邓小平“南巡谈话”、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

1993:家里有了第一台VCD机

1996:中国加入互联网、微软发布Windows95操作系统

1997:香港回归、亚洲金融危机

1998:特大洪水、《还珠格格》风靡全国

1999:父母下岗、澳门回归

2000:奥数班、QQ兴起、中小学生减负

2001:“9·11”、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我国正式加入WTO

2002:网游兴起、周杰伦、《流星花园》等流行文化火热、手机短信开始流行

2003:非典、神七上天

2004:雅典奥运会刘翔110米栏夺冠、保护私有财产被写入宪法

2005:《超级女声》和李宇春中性打扮流行

2006:网络恶搞和流行语出现

2007:网购盛行

2008: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北京奥运会

2009:上大学、玩微博

2010:世博会、富二代

2011:富士康跳楼事件、“7·23”动车事故

标签: 就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uzhi/8nqvl.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