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6篇 "鲜活课堂,助力有效学习!"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6篇 "鲜活课堂,助力有效学习!"

课堂体验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课堂中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通过分享心得体会,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我们都可以从中受益,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6篇

第1篇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那么,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如何着手?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创造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还是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品质不好的,都要关注到位,体现出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积极关注,对每个学生发展的关注。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在思想上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学生是不能超越具体的情景来或得某种知识的。因此,教学情境,并不是一个无关的因素,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且已经卷入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之中。有效地情境促进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促进乐谱晓得学习。实施化学有效教学,就必须充分重视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年中,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为了从以成百吨计的沥青铀矿矿渣中提取纯镭化合物,设计了用酸处理矿渣并在数百个蒸发皿间进行重结晶操作的实验方案,历经四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实验,终于在1902年提取出0.1克氯化镭,从而在放射性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让学生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教育,又让学生认识了科学的试验方法对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的一开始,学生的思维就有效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如学案导学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探究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而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内容;而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却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而且很多教学内容都必须在教师的有效讲解后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因此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比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感悟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学习丙烯加聚反应的教学中,我形象的用了一个“吊”字来比喻,告诉学生,可以将非双健部分“吊”在双健碳原子的下边,加聚时,只将双健打开就可以了。又如:《化学平衡》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社会事例,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

而冬天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总是往没有那么拥挤的地方移动。??。任何事物在发生变化时均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象这样一些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思维能力是诸种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说,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应是一节高质量的思维课。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效地化学教学,是学生有效思维展示的一种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概念、原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本质和规律,最终转化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必要时,要“放慢”这些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形成“定格”,产生“慢镜头”,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顿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学家戈登曾说过,“创造的机制主要有两条,即把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把熟悉的变成陌生的。”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以求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求思维的创新发展。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其实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就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3、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下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化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6篇

第2篇

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近期我读完《有效教学和谐课堂》一书,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通过学习后对有效教学的肤浅认识。

育人为本,爱心是根,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心和责任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有了爱心、责任心,教师便会一切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眼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学生,脑中时时刻刻想到的是学生,心中时时刻刻感受着学生的感受,而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做题的工具。教师要会及时、深刻、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温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有安全感、成就感。要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的积极学习状态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深人钻研教材,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首先,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人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其次,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喜欢学什么、可以学什么、不爱学什么,把准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从教师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老师要对课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细心品味,文中关键的段落、语句都能富有感情地背诵,甚至一个小小的标点都不放过。

实施有效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质量指标上。一是教师行为的质量指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师的语言、教师的神态、教师的评价,都对学生,尤其是对小学生影响颇大。老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满脸焦虑的神态、恰到好处的点评,时时刻刻牵动着学生,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老师预设的情境中渐人佳境。二是学生行为的质量指标。学生课堂的表现是课堂有效性的直接反味。三是辅助手段的质量指标。辅助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给学生创设语言无法替代的教学情景。四是教学方式的质量指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面对我们的国情、校情、班情,我们应正确使用好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

教育是实践性智慧,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的反思,并把反思导向深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提升育人的质量,因此,持续反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每一个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这样促进自己有效借鉴他人的经验,开阔反思的视野,提升持续反思的质量。

我坚信:当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教学和谐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会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的社会也会和谐前进。我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改进,为教育的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篇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

第4篇

学习了杨老师的“有效课堂实施与策略”后,使我对有效课堂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我想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教学变得有效。杨老师说过所谓“有效”是相对于学生而言的,必须使学生获得效益,而不是注重教师教的如何。通过对“有效课堂策略与反思”的学习可以优化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今的社会对有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成了教师们的永恒追求,那又能如何才能实现有效课堂呢?我想首先就要求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以下就谈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的学习心得:

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自己的角色必须正确定位,即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反之,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就会受到压抑无法正常发挥。

二、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和蔼的态度和言行为榜样,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要有度,学生对老师有好感自然而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就不断提高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良的表现对学生的思维会有负面影响,学生的情绪也不高。教师的微笑,学生的思维也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从而也使课堂变得有效了 。

通过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学习,我获益不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文化知识,积极地参与研究和探讨,就能更好地改变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第5篇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潜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心力,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但对于“高效”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了提高成绩,我们加班加点辅导学生。仔细想,我们牺牲了很多时间课下补,剥夺了学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时间,其实收效不大。课堂低效,老师累,学生作业量大,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如果能达到高效课堂,能使师生都能从低效耗时的教学中解脱出来,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刚开始进行教学实践时,课堂上我无法很快做到角色的转换,尽管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在课堂上,新老教法交替出现,自己都觉得很可笑,更别提什么高效了。想过退缩,但有点心不甘,再加上大环境的影响,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在一个月的不断磨合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每节课后不断的反思中,我都在问自己:我上的这一节课有效吗?应如何改进?怎样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以后的课堂应该怎样的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课堂,同时我也对“先学后教,构建高效课堂”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课堂不仅仅需要活跃的气氛,更需要的是安静的思考,需要学生心灵上的理解与感悟。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有了以下体会:

常言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想,教学也不例外。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的课前准备“决定”着一节课质量的高低。课上精彩一刻钟,课下就要几天功。老师在课前都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一堂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进行什么样的情感教育,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选用哪些好的训练题目,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下有效地学习,用多长时间解决各个教学环节问题,以及整个教学流程细节的精彩设计,都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与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首先我们的教案备得有问题,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们一直在备怎样讲,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在40分钟完成。往往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久而久之,举手的永远是几个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习非常被动。我们总说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生不会学习。我想,这与老师的教案有关。我们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课前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效预设”、“有效准备”。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预设问题准备练习要有差异。老师事先把备课组集体研讨完成的导读单发到学生手中,做到课堂前置,作业前移,回收批阅,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处理,形式多样地展示学习成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个人的精心教研和备课,再加上集体备课的智慧,课堂才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高效课堂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读了多少、思维了多少、活动了多少,看学生收获了多少。这样教师就要敢于少讲精讲。精讲要讲清,不啰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讲准讲到位;该放则放,学生能自学的可略讲或不讲,不能包办代替。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尽量把有限的时间让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指:新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其中的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这样的“线索”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手段能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为许多教师所接受和实施。 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另外教师还必须熟悉其特性,熟练掌握,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完美境界。

数学本身是一种非常有魅力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利,教学方法不得当,会严重的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了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高效课堂的“先学”,要求学生一定得先看书自学。我对此有点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如果知识较简单,如五年级的《粉刷墙壁》《百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我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查找有关的信息。在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可能产生了一些疑问时,让学生自行看书,然后小组讨论;而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如《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的除法》等则一般先激发兴趣,再引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这时学生往往不需要拿书。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权利和机会。在课堂上组内通过先合作讨论的方法,达成统一的意见,然后再安排各组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其他小组参与评定、打分。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有的意见统一,有的则有争议,有争议的内容则由教者稍加点拨,课堂上师生、组内、组外生生沟通和合作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在有效进行教学后,更多地把关注留给了课堂上的学习小组,留给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充分地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学生展现学习过程的机会。无论课前还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原则上,怎么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课堂,更主动的学习知识,便采用哪种方式。我们离高效可能还较远,但至少应该做到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等待到期待。从等待听老师讲,趋向于期待讲给老师听。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合作。从接受老师的知识到自觉获取知识,合作解决问题。总之,有效课堂要求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探索的兴趣、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课下要不断总结反思,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一节课下来,教师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对应策略。不是每节课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教师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更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教师的反思是否真实有效,还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教师在课后,应多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做出哪些改进”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发现新的教学契机,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种教学相长的优良品格。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有感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夯实自己的平时课堂,利用每一次平时课的机会磨炼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具有数学气质的老师,从而让自己今后的数学课堂更加吸引我的学生们,使师生共同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教学水平一流的、健康的、幸福的教师。

第6篇

让学生喜欢,让学生期盼,让学生激动,让学生振奋,让学生逻辑,让学生聪明,让学生发现,让学生创新,让学生思维,让学生收获,是每位教师的毕生追求,这一切都源于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狭义的评价一般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评价。教要教得清楚、科学、正确、透彻、精彩、民主、启发性强、有效益;学要学得懂、学得会、记得牢,有兴趣、积极、主动、会学、乐学、收效大。具体到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如下条件:教学目的明确恰当、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基础扎实、数学味浓、科学准确、教学有效高效、人文课堂、预设与生成共存、师生积极投入、有亮点,有特色。当然,一节好的数学课并不是只具有以上特征,也并不是要具备以上所有特征,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内容;少一点繁杂,多一点简明;少一点装饰,多一点数学;少一点干扰,多一点效率;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自由;少一点专制,多一点民主;少一点责难,多一点人文;少一点被动,多一点主动;少一点封闭,多一点开放;少一点单一,多一点多元;少一点矜持,少一点张扬;少一点沉闷,多一点激情;少一点共性,多一点个性。而这一切都取决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一下几个方面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有效的“问题情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问题模式。要研究“问题情景”的价值,为什么要引入这一问题情景?什么样的问题情景才是有效的?新课引入的问题情景包含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本质,并能很好地贴近学生,从而起到先声夺人、发人深省的效果。创设“探究”的问题情景,首先必须是问题要有典型,要有思想。其次是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由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思维碰撞,由此广泛地展开师生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但我们要避免“开放过度”的问题情景,要避免“探究无力”和“探究无味”的问题情景。因此,有效的问题情景的创设必须研究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问题的“研究性”能否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引起更多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二是问题的“障碍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辩证统一,会不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接受与兴趣,影响研究质量和效益。

1、可及性: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等;

2、开发性:问题富有层次感,入手较易,开发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

3、挑战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

4、体验性: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人人有所得,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替代性教经验,学生能够感受、体验数学。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好比罗盘和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设计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为引入新课?为新旧联系?为突出重点?为解决难点?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促使学生思考?为总结归纳?等等。教师课堂提问一定注意要引发思考,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不能为问而问,只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创设的提问要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与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有效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切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条件,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数学变为“会学”数学。同时,教师所提问题要少而精,要简单明了,要切中要害,要集中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生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就是指导下,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间交流竞争为主要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主动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一堂好课,往往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恰到好处的结果。一个充满生命活动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互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和选择除必须为教学目标内容所规定,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

平所制约外,还受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教学环境和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如何综合、辩证地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的内容和性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教师的素质和特点、教学环境等选择合适、最佳的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一般来说,对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目标要求应设计不同的方法。如讲授法、自学或探究发现法等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手段日益精巧、复杂。当前,在数学教学中,除使用实物、模型、图表、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已普遍尝试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力求通过操作演示,丰富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闪烁功能、彩色功能,对有关数学内容的传授方法进行设计,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

例题教学和练习属知识应用阶段,所选例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教材例题一般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设计时要善于对它进行剖析、改造和深化。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练习题训练,巩固概念,体会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训练内容针对性和目的性要强,习题训练的设计要有层次,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重视习题训练的质量和效益。在数学练习训练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几乎是每节课都不能少的。实际上,在一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全面总结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回顾学习探究的历程,领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深化知识网络结构,培养学生能力,教师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仅仅只把课堂小结当做不可缺少的一环,鲜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形式————教师的独白与“告知”—————学生只是在“听”,接受教师强加给自己的“教学效果”;课堂小结甚至成了课堂结束的序曲。如何努力追求课堂小结的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的。同时,学生学习了哪些知识,经历了怎样的研究学习经验,甚至遭受到的种种挫折,都是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加以回顾、反思和总结的。当然,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置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噶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学习的期待。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它以现代数学教育理

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为基础,根据数学教与学的进基本规律,编制合理而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一定的策略体系,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活动,努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我们应不断地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同时要充分发挥它的艺术价值,不断地创新,追求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完美境界,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x76ve0.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