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3篇 春节集体记忆:中国人的过年故事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3篇 春节集体记忆:中国人的过年故事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旨在通过读者的分享,探寻中国人过年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习俗,回顾过去的岁月,让我们缅怀曾经的美好和追忆家庭团聚、欢声笑语的温馨时刻。我们诚邀广大读者踊跃投稿,分享你们独特的新年记忆和过去的传统习俗。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3篇 春节集体记忆:中国人的过年故事

第1篇

睁开蒙胧的睡眼,我从枕头底下摸出手机看了看,立刻吓了一跳,怎么会到九点一刻呢?妈妈可是说过,九点半以后再给外公拜年,就不能拿压岁钱了呀!我马上跳了起来,火速穿好衣服,拽起还迷迷糊糊的表哥就往下跑。还好赶上了,我那甜甜的小嘴抢先对外公说:“祝外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哥也紧跟一句:“祝老爹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外公哈哈大笑,他一边笑,一边掏出两张钞票,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张!我们把钱装进红包,乐滋滋地一蹦一跳地“蹦”回了楼上。“哎呀,你们怎么有空来我这儿呢?”这是妈妈的声音,嘴上还沾着牙膏泡沫的我好奇的往楼下望了望。原来是马姑姑、伏姑父还有他们四岁的女儿——可爱的伏正正。

正正真是可爱!今天她穿了一身漂亮的粉红色的衣服,红扑扑的小脸一个劲地朝我微笑。我高兴地跑回自己的房间,拿了一个芭比娃娃给正正玩,瞧啊!她一会儿给芭比娃娃梳头,一会儿给芭比娃娃换衣服,玩得多开心啊!下午的时候,妈妈领来了一位爷爷,“榕榕,快叫陈爷爷。”妈妈笑容满面的领着陈爷爷上了楼,“陈爷爷是来接你的,你和陈爷爷一起去李奶奶家。记住,到了奶奶家要先说:‘奶奶新年好!’哦!爸爸妈妈一会儿就去,你先在奶奶家看电视等妈妈。”“好的!”我乖巧的说。

我和爷爷一起来到了奶奶家,奶奶看见我来非常高兴,我当然没有忘妈妈的嘱咐喽,“奶奶新年好!”我甜甜地说。“好好好!”奶奶还有奶奶身旁的一位哥哥一起说。我和奶奶他们进了屋,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一会儿,爸爸妈妈来了。他们和李奶奶一起打起了牌。我百无聊赖,奶奶把我带上了楼。我上去一看,有一台电脑。反正我也没事干,我打开电脑登陆了土豆网,看起了动画片“魔卡少女樱”。妈妈说今天我们要留在奶奶家吃晚饭。到了晚上,我下楼一看,哇!好丰盛的晚餐啊!有红通通的大虾,香喷喷的鱼,美味的乌贼炒白菜……我搀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开饭喽!”等到餐桌布置齐全,我就急急忙忙地把大家都喊来了。大家围着桌子坐在一起,原本宽敞的桌子立刻变的窄小了。我们“开吃”了,我抢先拿了一块大大的乌贼肉,像饿狼一样咬了起来。那狼狈不堪的模样把全桌人都逗的大笑起来。吃完晚餐,爷爷送给我一串漂亮的紫色手链,我高兴的把它戴在手上,欢天喜地的和大家告别,一蹦一跳的回家了。

回到家时已经七点半多了。我看了一会儿电视,便上床睡觉了,今天真是累啊,我躺在床上想,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

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专题征文3篇 春节集体记忆:中国人的过年故事 第2张

第2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过年的风俗花样繁多,精彩纷呈。照宁波的老规矩,过年差不多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那天,家家户户都得祭灶。许多人家都供奉着一位灶王爷,他“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他都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一年来的好坏事。于是,家家都会准备些糖果之类的甜食,供奉在他面前,想用糖把灶王爷的嘴糊上,让他在天上说些好话,不说坏话。这项活动,小孩子们最喜欢,因为这些糖的最终归宿是在他们嘴里。

过了二十三,人们就更忙了。大家辛辛苦苦一年,便要买些鸡鸭鱼肉等年货回来,我们小孩么当然买了鞭炮,都准备高高兴兴地过大年。大年二十八,家家户户为了除去旧年的晦气,便把屋内打扫得干干净净,好在新的一年里显出万象更新的气氛。除夕那天,就更热闹了 。大街小巷大红灯笼高高挂,彩旗飘扬,到处洋溢着过大年的气氛。那天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和倒“福”字。晚上家家赶做年夜饭,大圆桌周围坐满了人,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佳肴,到处飘着酒菜的香味。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吃完团圆饭后,长辈们还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并祝他们学习更上一层楼。这一夜,很多孩子都会把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并祝自己岁岁平安。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小孩子们拿出早早准备好的鞭炮去外面放鞭炮。到了八点左右,我们都会打开电视机,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零点时,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烟花争先恐后地窜上了天空,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般,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是不会去走亲访友的,只不过去附近的亲戚地方拜个年,说些吉利的话:“新年快乐”、“祝你万事如意”、“恭喜你发财”……初五到了,家家户户都会请财神,希望能够请来一年的好运,财源广进、官员亨通。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全家都要吃香甜美味的宁波芝麻汤圆,这一口下去,满嘴喷香,沁入心脾。晚饭过后,大家都去公园里观花灯、猜灯谜。天空中一支支五颜六色的烟花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地蹿上夜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一时间,那边升出“天女散花”,这里又出现了“孔雀开屏”,紧接着又是“倒垂杨柳”……天空中顿时成了花的海洋,火树银花,光彩夺目,把夜空装扮得瑰丽无比!春节也差不多在这天就结束了,各行各业都进入了工作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宁波的春节!

第3篇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vx6l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