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0篇 深入剖析笔算乘法教学,挖掘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0篇 深入剖析笔算乘法教学,挖掘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本文围绕笔算乘法教学探讨,反思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整个教育质量。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0篇 深入剖析笔算乘法教学,挖掘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第1篇

今年星光杯教学评优比赛我的表现比去年有了很大的进步,讲完课后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踏实地睡一觉了。现在我仔细反思从备课、说课到讲课的全过程,我的优势与不足。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准备。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还研究了苏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和我们所用的京版教材在讲该例题时的区别,借鉴其它版本的优点,我还特意把教研员进修时的课件找出来重新温习一遍。通过两个多星期的学习与研究,对于教材内容我已了如指掌。课前我还做了一个前测,看看学生的现有达到什么水平,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讲解。我觉得上课就像作战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老师不光要熟悉自己的授课内容,还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才有可能上一堂好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高人请教。荀子在《劝学》中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自己在冥思苦想之后更需要高人的点拨。在上课之前我请教了数学教研组的组长高老师:该怎么利用好点子图,怎么讲能让学生更明白?我把我的困惑跟高老师交流了,高老师不愧是教研组长,她说的方法我都没想到。听了高老师的讲解,顿时让我觉得豁然开朗。她不光告诉我怎么讲,还告诉我要做前测,真正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我还要请她听了我的试讲,高老师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勤学多问,多向高人请教。

3、关注算理,从根本上理解。本节课我讲的是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去年我也教过,但讲完之后学生的错误率特别高,谁乘谁,乘的顺序总是混淆,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学生纠正过来。而今年上完课后,我发现学生的错误率很低,学生对乘的顺序掌握得很清楚。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这节课在算理的讲解上较去年有的很大进步。例题是计算2412,我在讲解第二层用十位上的124时,我没有说用1乘24得24,而是说十位上1表示1个十,用10乘4得40,所以在十位上写4,用10乘20得200,在百位上写2。这样一来学生对每一位上的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这一位上理解的很清楚,只有理解了算理,从根本上学懂才能减少错误率。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讲解新课之前,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2412的积,看看谁的办法多。学生用到了拆分乘、拆分加的方法,有的同学把24拆成20和4,分别乘12,再加起来,还有的把12拆成2乘6,分别乘24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课上我让有想法的同学都上黑板讲解自己的做法,我本想让其他同学体会的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生思维,但上完课之后我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在做思考题时有的学生也用到了拆分乘或拆分加的方法,本来在课上我只是想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没想到学生竟记住了这种方法,再遇到问题时能用到。所以讲课时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轻易抹杀他们。

1、教学难、难点制定的不准确。说课时,我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说课时,校长帮我纠正对于算理的理解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而说课之前我对重难点把握的不准确。

2、点子图的`讲解不够透彻。让学生说完每种解法后,我让学生观察两种口算方法(将24拆成20加4,再和12相乘;将12拆成10加2,再和24相乘)、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说口算时已经将每部计算的是什么圈在点子图中了,学生画的线已经将点子图分成了四部分,这四部分分别代表竖式计算中对应每位上的乘积。学生观察出来说的时候已经打下课铃了,所以我说的比较粗糙,我只说了每部分是谁乘谁得来的,而没有详细的说。我应该对着竖式联系点子图一起说,每行有多少个点子,有这样的几行,也就是求几个几,对应竖式中的谁乘谁,如果我能这详细地讲解对学生理解算理来说会很有帮助的。

这堂课给了我很多体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这些都将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堂课讲的好坏和你课下做了多大的准备息息相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对于老师来说也同样适用。这节课最后对点子图的讲解我讲得不是很透彻,留下了一个遗憾,回想我为什么没有讲透呢?学生点子图的画法有好几种,学生先画哪笔都有可能,而课下我没有把所有的可能都写出,根据学生出现的可能想出相应的对策。再加上都讲点子图时都打下课铃了,我一着急就没说透,留下了遗憾。所以要想上一堂好课课下要下足够的功夫,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钻研、在学习、在做准备。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0篇 深入剖析笔算乘法教学,挖掘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第2张

第2篇

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是在学生学会了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还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调查基础。因此,本课时的内容在本单元中以及小学阶段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前几节课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作业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太好,主要问题有:

1、学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笔算都没有什么问题,他们都知道先用两位数个位乘一位数,再用十位数乘一位数,但是三位数乘一位数有的学生出错特别多,他们也知道先用两位数个位乘一位数,再用十位数乘一位数,但是却不用百位去乘一位数了,而是把百位加上十位进的数后直接落下来。针对学生出现的这种典型错误,每节课的前几分钟,我都会在黑板上写几道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一步一步让学生边说过程,我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的.说,切实明白算理和算法后,学生几乎不再出错了。

2、一些学生对于算理和算法都非常明白,但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非常慢,还容易出错,有一个学生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偷偷地伸手指头,于是我和这几个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在家里指导孩子好好练习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效果非常好,现在班里学生计算连续进位乘法正确率提高了很多。

计算教学没有捷径可走,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后,必须多加练习才能提高正确率,现在我班的学生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又对又快。

第3篇

这个单元进入笔算除法教学以来,我越来越感到困难。新课标教材例题精简,新知点浓缩,使学生学得很吃力。课后习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加之防控甲流放假等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新课标教材太难了,还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除法的学习由口算过渡到笔算,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不过所认识的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上明白了要怎样去操作,但是到了四年级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这个阶段,他们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惑,要么商试大了,要么商试小了。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是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通过这单元《笔算除法》的教学,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把一些有联系的算式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而我在教学时又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及时巩固加深。

三是自己的教学语言还欠火候。当学生的反馈展示出来后,学生的评价总不能到点子上去,我想着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说明白,但是总感觉力不从心,似乎学生听不懂我的话。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练,表达也不够明确,因此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领会我的意思,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这是个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完善,完善自己的课堂用语,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第4篇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第5篇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让学生感知到作业本的数量大约是40本,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进位的方法。我意在突出以时效为课堂本色,立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计算1919的方法,允许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估算法和竖式计算法,通过多样算法的展示构建丰富学习平台为思维碰撞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交流方法,充分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创建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

我首先复习了与新授教学有关的加法口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不仅唤起学生的旧知,同时也为新课的教学做好准备。由于本节课1919乘的顺序及计算过程与前面不进位的一样,只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进位,所以新课的教学,我主要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首先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收获,最后在全班进行集体汇报。从学生汇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就是在计算准确性方面存在问题,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重点加强了对旁边学生计算细心方面的教育。我还充分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完这个例题后,我特意出示了一段温馨提示:提醒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要加上进位的`数哟!接着又出了几题出示了填一填,分层练习,学生填完后并说出计算的方法,目的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去感悟,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从本节课看学生参与积极,学习的兴趣较浓。由于学生在本学期前一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有了这个基础。因此,本节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算一算,说一说,想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计算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让学生计算1919时,我是有意识的安排四个学生到黑板演,让学生观察讨论,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就突破了进位这一教学难点。然后又出一组改错题组织学生集体订正,总结并掌握出笔算方法。学生在巩固训练中掌握了笔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对这一知识的教学千万不能急,不能光看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还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简单的计算,实际上对初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挺困难的事情。在教学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其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

第6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第一课时是不进位的,课堂上我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当时的例题是没套书有14本,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当时这道题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后140+28=168(本),学生对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这道题改成竖式时,学生对于算理都能明白,没有疑问,只是有个别学生习惯写上竖式中140的那个0,这个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辅助学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课上再通过纯竖式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且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写清楚你每一步是谁和谁相乘得来的,学生能写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练习的过程中适时请学生上台板演,再结合错题进行分析,加深理解,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现针对不进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算理。再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学生才能彻底学会。

第7篇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上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即加减法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习,为下面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打下基础。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在设计这节课的一开始,我是只教学例1,就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找出12×3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习的难度,为此我把例2的内容即个位满几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学,增加这堂课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比较轻松的接受的。

二、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得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有的是用加法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得出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

当然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笔算课在于其他类型的课相比相对比较枯燥,为此我设置了一定的情景,但从这次上课的情况来看,情境没有很好的为教学所服务。此外,练习的量不是很大。

第8篇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我认为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在三年级已经学习,所以在不了解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就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然而课堂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我这个多年教学数学的老师无疑是当头一棒。

我在课前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口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用笔算方法计算106×30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反馈的结果出乎意料,学生还是遵循着笔算要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也不是很好,错误较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零,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想课后应加强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一、课内对于简便写法强调不够,学生受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定势思维的影响,不习惯用简便写法的竖式;

二、学生课堂作业时间不够,在前面的算法引导中可以简洁些,这样就能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多说;

三、课前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第9篇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10篇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所以学生对于学习笔算乘法并不陌生。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2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24×10=24024×2=48240+48=288(元)。当学生发现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

本节课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叙述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rqw37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