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8篇 "携手共育:家校合作之道"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8篇 "携手共育:家校合作之道"

家校合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发挥双方积极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需互相尊重、沟通顺畅,共同努力,增进互信和协作,才能实现家校同心、同向发展。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8篇

第1篇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具体行动、因地制宜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更好地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长效育人机制,近期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召开“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项目培训会。

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项目办中小学负责人蔡芊老师、项目办李艺巍老师、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党总支书记杨关群、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校长时蒙、及所有学校中层及班主任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副校长白鹛主持。

金水区黄河路第二小学校长时蒙强调,我校将围绕“百校万家·家校社共育”项目,以此为抓手,采取项目式跟进学习的`方式开展家校社协同课程、班主任研培行动。我校将充分利用家校共育数字平台资源,以家长培训为抓手,按周、按月实施项目活动,定期开展志愿活动,探索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线,形成“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学生主体”的共育格局,促进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有效性,发挥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创新应用水平。

家校合作心得体会8篇

第2篇

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抱怨道: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这都是由于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请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时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抵教师的十句话。

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持和配合,强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则互相削弱和抵消,学校的教育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保障。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转变观念,担当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而我们在校园里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据调查,来到学校里的家长大多都是因为孩子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或者长期不完成作业,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来训斥的`。班主任以此来告诫家长对孩子进行严加管教。使得家长对来到学校产生一种畏惧感。对于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他们认为家长是在监督、挑毛病。这种做法和想法阻碍了家校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过程的主要人物,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我们应转变观念,在家校合作活动中做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

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感到是一种威胁,对家长提出的建议产生敌意。其次,要树立自己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另外,还要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一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可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

1、传送喜报。班主任可以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可以一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集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网站。教师可以通过网站,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第3篇

独生子女时代,家庭中的孩子地位显得突兀,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果过分溺爱孩子,妨碍孩子的独立行为,往往会培养出自私自利、刁蛮任性、好逸恶劳的人,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明确几点:

1、家庭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打不成才”是以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二窍门,打骂教育在新时代已经不再适应,而且还有可能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要经常学习,了解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要多多和孩子进行沟通,掌握不同时期孩子们的心理动向,从而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教育孩子的问题。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教育的基本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据了孩子的整个生活。学校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或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统一性、和系统性,它有利于孩子系统的掌握知识,层次是递进的、有规律的。

家庭教育具有实用性,多样性和补充性的特点,教育方式也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具有引导和警醒作用。三者的有机统一,才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无论哪一方面出现空白或短板,对孩子的人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缺陷。因此,三者之间要紧密合作,实现教育的协调性和贯通性。

家长对待同样一件事的两种不同方式会给孩子两种不同的教育。举个例子:下午家长从学校接回孩子,发现孩子脸上有轻微的划痕,问“是小朋友抓的?”,答“是”。这时候火爆的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甚至反问“你为什么不打他”。而有素养的家长往往会引导孩子,分析打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对的做法要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做法要指正和批评。前种家庭教育肯定是不行的,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你孝敬老人,子女才会孝敬你。你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子女才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家庭环境的熏陶、引导,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中不和谐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只会让他们产生仇恨、叛逆心理,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航线。而子女的教育问题又会影响家庭,从而形成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

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述对象,父母再忙,也要拿出一点时间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分享他们的欢乐,解除他们的烦恼。适时加以引导。哪怕再忙的父母,每天也应该简单地问孩子几句:“今天在校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个问题,会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立德树人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小学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只有父母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重视家庭教育才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

第4篇

对于幼小衔接,确实遇到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都挺焦虑的。因为通常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后存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现象。5月19日晚8点,我有幸聆听了幼教三六五平台吴老师、叶老师等一些幼教专家的讲座,她们谈了一些对于幼小衔接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让我受益颇深。针对专家分享的'育儿经验,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如果我们作家长的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会让孩子们更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第一,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一些积极的心理建设,为孩子入学做准备。家长可以把小学生活描述得美好正面一些,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进入小学能够认识新朋友,学习很多新知识等等,而非吓孩子,比如“到时候上小学老师会要求很严格,如果你做不到,老师会批评你的。”等等这样类似的说法。等确认好就读的小学后,家长还可以带孩子提前去新学校认识一下,让孩子心里有个准备。第二,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家长可以在暑假逐渐延长孩子干某一件事的时间,例如画画、阅读、打乒乓球等,逐步提高孩子专注力。第三,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提前列好一个计划,按照计划去一步一步地做。幼小衔接班并不是非上不可的,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上面的几点去做,就可以使孩子很轻松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第5篇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构建家校社同频共振、协同育人机制,正是一个深入青少年教育的入口……”4月12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举行“20xx年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与高质量教育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上,攸县教育局应邀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必须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在去年召开的攸县第xx个教师节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县委书记李鹏程明确提出,要打造湘赣边教育医疗事业样板区,把办好教育作为“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工作来抓,让千家万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近期,《株洲市委深改委20xx年工作要点》发布,攸县“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成为今年我市十大基层改革探索事项之一。将教育主题纳入基层改革探索,无疑是“建设幸福株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攸县着力打造“湘赣边教育事业发展样板区”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庄严承诺。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这意味着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而作为促进型立法,其立法宗旨不仅要让每个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

同时,“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写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写入“双减”政策文件。

“随着学校教育软件硬件条件的不断提升,补齐家庭教育短板应是当务之急。”基于攸县决策者的共识,该县不断推动家、校、社育人模式同频共振,先后提质改造中小学校100余所,通过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压减学科类培训机构25家。

“在学校建设和教育方面,尽管成绩斐然,但总觉得还有个‘堵点’。”对攸县教育局负责人而言,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仍是心中不能放下的包袱。

攸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在湘赣边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批批外出务工者在事业上闯出了新天地,但长期留在老家的孩子们,却因为老一辈老旧的教育观念和缺位的父母交流,影响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该县教育局负责人认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需要更加紧密的家校合作,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就是‘牵住了牛鼻子’”。

群众有需求,国家有要求,湘赣边区域要探索。该县下出先手棋,迈出了极具前瞻性的一步。

去年5月,该县教育局在全省率先成立教育系统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攸县家长学校总校),负责全县家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督查考核。

一套全新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在攸县扎根。

作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格局的一场全新变革,每个问题都是难度不小的新考题。

开弓没有回头箭。去年7月,攸县教育局领导前往四川成都、河南范县、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考察,带回了“党委政府主导、教育系统统筹、部门单位联动、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校长主抓、试点先行示范、家长全员参与、城乡全面覆盖”的答案。

紧接着,革新家校社共育认知的培训,自上而下,层层启动,一场场打造“兵强马壮”的家校社共育队伍的活动如火如荼。

“家校共育,同力育人”“中小学教育,家长不可缺席”……几乎在一夜之间,攸县的各个行政村、各个社区有关家校社共建共育的标语如春风拂面,涤荡人心。

与此同时,该县还申请设立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导的“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专业化建设”攸县实践区。

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不少攸县家长已登上“家长学校云课堂”,收看由北京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推送的家校社共育通识课程。

攸县教育局副局长贺国惠说,第一课是《化解焦虑,让每个生命灿烂绽放》,目的就是逐步唤醒家长意识、启蒙家长思想、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除了“云课堂”汇聚国内知名的网络讲师,攸县本土讲师团也在快速建立。

“社会有需求,又能发挥余热,何乐而不为。”邓爱祥曾任攸县司法局局长,退休后一直关注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在老师们的推荐下,去年10月,他成了家庭教育讲师团中的一员。他走进学校、走访乡村,为学生和村民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结合曾经的工作为讲课对象分享案例。

通过面试、讲课、培训,全县有39人脱颖而出,成为首批讲师团成员。教育局将他们分成了6个小组,按不同学段分类进校园,为学校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高情怀践行为民初心,攸县教育民生事业全面改善。去年,投资5500万元的网岭镇芙蓉学校高标准建成使用。投入3400余万元提质改造78所学校,增加学位2500个,发放教育专项资助资金20xx万元,惠及学生16325人。攸县鹰翔教育基金会奖助师生126万元,惠及师生1432人。

“听了这堂课后,我认识到平时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宽容和理解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通过这次学习,不仅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很好提升,孩子也可以开始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有所了解。”

在东北街小学副校长皮柯沁的案头,一条条家长发自肺腑的感悟,被收集装订进了数个厚厚的笔记本。

去年9月,三宽家长学校网络“云课堂”在攸县10所试点校开讲,每周五晚7点和家长们不见不散。上学期,共收集到网络课堂家长学习心得6.9万余篇。

“一开始,有的家长还在为这样的课堂而感到厌烦,而如今,他们却把这样的课堂当成了一种生活习惯。”皮柯沁介绍,特别是当学校录制学习反馈视频时,一位家长主动要求出镜发言,一口气讲了10分钟。后来她才知道,这就是那个写了一大本学习笔记的“万字妈”。

“云课堂摆脱了空间的困扰,让很多在外务工的家长也能同步接受学习。”石羊塘中学副校长文勇钢表示,全镇中小学约有六成学生处于留守状态,通过督促学生在外务工的父母参加学习,注册学员不断增加。一些家长在学习后也写下感悟,表示会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云课堂”开讲,像点亮一盏明灯。许多人都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教育发展的现状,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须发挥家长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形成共建共育的合力。

第6篇

贺xx是一个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老师同学都十分喜欢她。她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好孩子,课余时间学习古筝、舞蹈,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内外兴趣活动;她独立能力极强,学习习惯非常好。贺xx家长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他们尊重和欣赏孩子,在陪伴和鼓励中助力孩子的成长。

对于第一次当父母的我们更多的.是把中国教育在我们自身成长中缺失的部分做一些完善。给大家分享我在和她相处中的教育方法:

1.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阅读量的叠加是小学生的关键。小学期间的孩子我们认为可以看各类有益书籍,不限年龄阶段的书,只要她能接受就可以。当然阅读要有方法和形式,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新鲜感和接受这个习惯。

2.陪伴是关键。从贺xx2岁还不识字起便开始每晚坚持给她读书,直到6岁她可以自己读书为止。没有刻意的去交认字,在听书,看书的过程中增加了识字量。所以家长的陪伴很重要,陪伴读书,陪伴玩游戏,陪伴参加活动。这里要强调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一定是父母陪伴的结果,绝不可能是孩子天生的本能。

3.平等的沟通。把贺xx当做一个小大人对待,是我一直以来的做法,这个对她开朗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好处。她会和我说学校里的事情,我会和她分享我在她这个年纪的糗事。她会主动和我说最近什么学科下降了,考试后无论好坏会自己分析一下原因,总结经验。

4.多参加活动,多出去增长见识。每年不管远近,我们都会带她出去旅行,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比赛。每一次活动或比赛都是一次历练,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些对她的学习都有好处。

第7篇

今天观看了——幼教365关于《“幼小衔接,家庭在行动”之学习准备》的专题知识讲座,很受启发!

讲座就幼小衔接应做的学习准备每个方面又通过列举实例逐一分析!给家长朋友以明确的指导!消除焦虑的同时又找到了具体的方法!

其实,幼小衔接的过程,家长的陪伴和正确引导重要!首先,引导并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带领参观附近小学,讲述小学知识的奇妙!让孩子从内心喜欢并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引导孩子正确的情绪表达和宣泄方式,并以身作则,用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引导孩子科学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多观察情绪变化,多倾听和接纳其内心感受。第三,让孩子多参加室外运动!比如,通过体验花样跳绳的乐趣,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增强合作意识。

幼儿入学前的“学习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朋友应配合学校实现家园共育!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在生活中给予孩子们科学、适宜的帮助以及温暖的陪伴,减缓衔接的坡度,帮助孩子们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第8篇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起点和基石。多年来,北京市顺义区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格局,创新推进社区教育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了“共谋、共建、共育、共升”的家校社新型关系。家校社协同育人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区域教育的发展理念,还是促进区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

系统思考,注重一个“谋”字,整体布局家校社协同育人。顺义区从区、校、班三级层面进行统一规划,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做好顶层设计。在区级层面,区教委整体谋划,将家庭教育写进教育发展规划,形成了区社区教育中心牵头,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区为枢纽“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在学校层面,以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提出“十有”标准,即有挂牌标识、有章程制度、有师资队伍、有教学计划总结、有教室、有教材、有活动开展、有活动经费、有考核评估、有档案资料,三年为一轮,两轮覆盖全区并全部达标;在班级层面,以家委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指导学校发挥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作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家长教育家长”的良性循环。

明确职责,关键一个“建”字,创新机制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与其他地区家庭教育由妇联或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不同的是,顺义区注重整合与借势,充分发挥区社区教育中心在家校社协同中的.优势,强化枢纽功能,将家长和教师两类人群作为服务对象,既符合社区教育中心的职能定位又为其赋予新的职责。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办公室,将其作为全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地、教师家庭教育专业的培训地、家长学习咨询的根据地。在此职能基础上,顺义区家长学校总校、顺义区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均落地于此。

协同推进,抓住一个“育”字,多方共促家校社协同育人。家校社协同体现的是家校社三方的合力。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作为“社”的代表,发挥资源整合和纽带链接的双重作用。不管是面向家长的讲座活动、咨询服务,还是面向教师的专业培训,都整合了全国高校专家、教育系统骨干、社会知名人士、家庭教育机构四类资源,使活动体现出专家知名度高、主题贴合度高、现场互动性高的特点。区社区教育中心对外与妇联、关工委、首都高校、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从区级层面整合协调软硬件资源;对内将外部资源输送到每所学校、每个社区、每个家庭,发挥了纽带作用。

指导服务,体现一个“准”字,助力家校社协同精准施策。顺义区从活动开展、队伍建设、资源开发、典型培育四个方面开展家校社协同。家长教育大讲堂、家教名师校园行、家长教育沙龙、亲子绘本领读四项品牌活动,持续六年保证每月一讲,家长满意度95%以上,体现了活动专家和主题选得准;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每年一次、家庭教育志愿者培训每年两次,每年培训量保持200人以上、参训人员满意度95%以上,体现了队伍建设内容和形式安排得准;顺义家长在线微信公众号建立三年来,通过非行政手段积累了7万粉丝,自建资源3000余个,阅读点击量超百万次,体现了资源建设建得准;坚持挖掘学校特色,培育各类型试点学校,宣传优秀家长事迹,体现了典型样板找得准。

20xx年疫情期间,顺义区在全北京市首先开通“见号如面”线上咨询室,累计接到家长提问1万余条,通过线上文字答疑、线上专场咨询、线上一对一问诊的工作模式,在特殊时期为家长开辟了一条通道。

督导评价,落脚点在“生”字,助力家校社协同科学运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家庭教育不再是妇联或教育行政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事要事。家庭教育被顺义区政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为抓手,纳入镇街、社区考核,区教委以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创建为抓手,纳入学校督导评价范围。同时,每次讲座、每次培训、每个项目完成后都建立了满意度评价表,也正在探索建立包括区教委、学校、社会及学生、教师、家长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体系,对家校社协同全程跟踪督导、及时诊断评价,在“生”上下功夫,创生机勃勃、持续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顺义区社区教育中心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既成了学校的好助手,为学校搭建展示平台,也成了家长的好朋友,为家长解决了诸多普遍性和个性化问题,提供了专业可信的学习资源。未来,顺义区还将根据“双减”等新政策,开展更加符合学校和家庭需求的家庭教育工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rq0n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