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如何和孩子的老师沟通3篇 亲近,在家教育:孩子老师沟通秘籍。

如何和孩子的老师沟通3篇 亲近,在家教育:孩子老师沟通秘籍。

本文主题是如何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与孩子的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对于家长来说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帮助家长与老师建立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发展。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和老师可以互相了解,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如何和孩子的老师沟通3篇 亲近,在家教育:孩子老师沟通秘籍。

第1篇

1.老师最不喜欢家长说的话是孩子我交给你了,你就该说说,该骂骂。

第一,孩子不是老师的,是家长的,你可以随便说骂,老师没有这个权利;

第二,全班数十个孩子都交给老师,老师管的过来吗?第三,家长这句话看似客套,其实有点推卸责任的意思。

2.老师最不喜欢的家长是自己在那儿不停地说,不让老师插嘴,或者让老师感觉家长似乎全身心付出了,而把所有的不好都推给老师,家长没有半点责任。

给老师打电话,家长很想和老师沟通,先开始说孩子的不是或者说自己为了孩子做了什么,这样老师成了听众,根本起不到沟通的作用,更解决不了问题。

3.老师最不喜欢听到家长说“责任全部都是老师和学校的”——无论孩子遇到什么事,都是老师没教育到位,学校没做到位。

家长有自己的喜好,有的会从感觉上对老师有成见,他们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老师,然后就会人为地认定一些问题的出现和处理都是老师的原因。

比如一开始入学的时候,家长都希望是老教师或者严厉的老师当班主任,感觉这样会对孩子好,但是一段时间后,就会听到家长抱怨老师过于严厉,这就是主观认定,而非客观判断。

如果老师严厉了涉及到自己孩子问题的时候,家长会规避自己的责任,先挑老师的不是。老师其实也挺冤枉的。

4.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总是打听各方消息然后质问老师的家长。

现在网络极其发达,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透明,家长们中各种消息很多,家长们的疑问一个接着一个。

如果看到某个名册或者名单没有自己的孩子,家长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急于找老师要说法。即便通过这个途径了解一些信息,想和老师沟通,也要讲究策略,不能太莽撞行事。

5.老师不喜欢急于求成的家长,这些家长过分强调分数和名次。

分数是衡量学生的标准之一,但是同样是60分,含义也完全不同,有的60分可能意味着刚刚及格,有的60分对学生可能是很高的分数,因为题目的难度不同、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但有的家长看到分数就着急,不会冷静分析,着急找老师。

还有的家长特别希望老师给自己孩子开小灶,充分关注自己的孩子,家长心情可以理解。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自己去问问题,因为只要老师在学校,他就有义务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老师不会拒绝孩子的提问。

好学生,基本上每天追着老师问,不懂就问,抓紧在学校的时间。

老师特别希望孩子得了多少分,家长都可以接纳,然后让孩子自己说说成绩的排名或者整体的状况,而非仅凭数字说话,多一些让孩子思考的机会

在与老师沟通之前,一定要先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了解好多信息,然后再和老师沟通,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和老师就某个问题进行单独交流。

其实,老师非常希望了解孩子们回家后对学校的印象、对老师讲课的印象是什么样,这样便于他更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2、在习惯养成方面,老师只承担了孩子成长20%的任务

其实,在习惯养成方面,老师和学校只承担了20%的教育教学任务,而非100%,更多的东西需要家长,而且大量的东西需要家长,尤其是小学生,老师需要家长做大量的行为规范的辅助培养工作。

有个孩子刚上一年级,老师会写一些比较上纲上线的问题反映给家长,比如上课问题,考试的问题,写作业的问题,都很严重,朋友特别担心老师针对孩子,对孩子不好,想咨询一下该如何处理。

第二,要明白一二年级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老师的要求虽然看上去有些过,但是对孩子严格要求,比如老师会要求书包如何摆放,考试如何做,写作业必须用尺子,必须写字怎么样,这些就是在规范孩子。

一是上课老师一目了然,二是让孩子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而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

包括考试,很多孩子坐不住,他很容易就会在考试中无意识的东瞧西望,老师会口头警告不要作弊,但实际上是不需要把这样的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从行为规范的角度教育孩子即可。

所以,在和老师沟通之前,要找自己孩子的问题,从而和老师一起纠正孩子的问题,让孩子能够形成良好的素养和习惯。

如何和孩子的老师沟通3篇 亲近,在家教育:孩子老师沟通秘籍。 第2张

第2篇

在和老师沟通的这件事上,家长的态度更是决定一切。

作为中国家长,我们肯定是一切为了孩子,这一点上全世界人民都比不过我们。可是当面对的是外国老师时,如果自己的态度非常的保守且被动,或者是非常的自我和封闭。那么跟老师的沟通在开始前就有很大的障碍。

我的经验是,在学期一开始就跟老师单独进行一次交谈,可长可短(哪怕语言不太灵光),让老师了解孩子大概的家庭情况,更重要的是家长的态度。

在这次交谈中,家长可以大概的把孩子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交谈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性格特点,是开朗外向还是内向保守?家长了解这些情况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接下来的沟通安排。

所以,不要忽略这个简单的沟通,如果家长的态度是愿意跟老师沟通、跟老师开诚布公的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也是协助老师的工作,当老师的没有不愿意的。

还有一点是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一致的,那么他们就会有更强的是非意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法国的学校每年在开学期间有个家长会,这之后的见面都是取决于孩子们的情况。

我的经验是,学期伊始跟老师见一次面,学期1/3再见一次。

除此之外,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时也时常的跟老师打个招呼,以便及时与老师沟通需要家长协助的问题。如果人在海外的家长感到有什么差池是不明就里的,那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跟老师通晓。

老师与家长的见面会给孩子们一个提醒,大人们是统一战线的,他们经常互通消息,所以作为小同学,应该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以免大人们见面时会谈论出比较沉重的话题。

法国的老师可能并不那么亲切,但是大多还是很敬业的。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们做家长的对老师都应该是满怀尊敬的。法国每个班级班额30个学生是上限,貌似不多,但是想一下他们的养育理念是“不要惧怕表达和争论”,国训是”自由、平等和博爱“,所以在这些大方向的引领下,每个人在集体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我”,这种情况下,老师想把一天天的内容进行顺利真的不容易,说简单些,这些孩子很难教。

所以,我从来都是对孩子们说老师的辛苦和不易,我从来不会守着孩子说老师的不是,更不会评说老师的作业给得太多了这样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一个社会平台,跟老师友好而信任的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上学期结束,我和儿子女儿一起亲手给班主任们做了饼干,儿子只有一个班主任和一个生活老师,而女儿不光是给二年级的老师,一年级的老师我也提醒她要给。虽说外国人不会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会尊重老师的人、尊重老师的劳动。毕竟有了尊重作为前提,一切都会比较容易进行。

我们既然把孩子交给人家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选择相信老师,相信老师的方法。

我说的不是迷信,不是所有事情面前都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在经过判断之后,能够公平而客观的看待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积极的消化和回馈。

顺顺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爱留小纸条的老师,虽然还没有给他留过条子,可是能看出她是一个凡事都爱较真、又有些挑剔的人。记得有一次,我送小二去上学,孩子因为高兴上学所以蹦跳着进入教室,我平日里对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习惯要求的挺严的,而那天我确实觉得没什么过火的举动,但是他的老师在教室门口迎上去说了句:你要静一点,你现在进入教室了,知道吗?要静一点。还有,你跟我问好了吗?进门第一件事要问好,知道吗?

她说的道理都对,可就是方式太生硬、语气太冷酷,让我不禁想起其他家长对她的评价:吹毛求疵、求全责备。

我当时真想进门跟她问问情况,可是转眼看到小二,两眼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话,并且点头认可,说明他是接受老师这种方式的。

是呀,不能说孩子年龄小就可以为所欲为的。上学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不就是学习接受吗?接受集体生活的节奏,接受集体生活的规矩,接受管理者发出的指令,接受暂时离开妈妈爸爸视线的时间,接受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更包括接受来自老师的批评和教诲。

五、当有话要说时,一定注意措辞和说话的时机

我觉得好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沟通地不顺畅是因为说话的方法、措辞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时机不对。

话说上次看到老师那么严苛的对待小二,我的心里咯噔了好久,虽说当时我说服了自己接受了眼睛看到的画面,可是我始终觉得我需要说些什么。

我找了一个周五的清晨,没有多少家长围着老师的时间,非常轻松地问老师小二平日里的行为习惯等等问题;这个对话是个引子,是非常感情用事驱使下的对话。

老师说了些顺顺的优点和特点,能看出来,老师对顺顺各方面的情况很满意。

我顺着她的话说下去:顺顺毕竟是个男孩子,有时一兴奋了就会手舞足蹈的,也不知道是否会给您添余外的负担。那天我看他进门四脚朝天的,也没有跟您打招呼,您把他拦住了,还非常认真地对他讲解了在教室里的规矩和见到老师要问好的重要性。这样他记得就很清楚,对吧?

老师可能没料想我那天看到了这一幕,听我说起时一愣,之后缓和地笑了笑说:是呀,我们这个教室建材结构很特殊,如果孩子们每个人都发出稍大点的声音,回音特别的大,所以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要求大家只要进了门就只能静静地走。

我想,如果我不是用这个时机、这种方式跟老师轻松地聊起这个话题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老师觉得家长挑剔、家长觉得老师苛刻的结果;但是换了一个沟通方式,我不但了解到老师的苦衷,从而理解了老师的立场,并且也给老师提了个醒,告诉她家长也有自己的渠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

我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学生家长,就是一个对孩子的事比较上心的妈妈。我深知跟老师沟通顺畅、有效的重要性,也知道作为外国妈妈的我们有很多的挑战要面对。但这样的事就是靠心思和时间的。老师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外国家长,只要家长的心意足,老师肯定会愿意配合。

第3篇

如果孩子能在父母与老师之间感受到一种积极良好的关系,那么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就会更积极。

1.与老师当面沟通效果最好,有时一次沟通不够,还可以多几次。当然,除了当面沟通,还可辅以打电话、发短信、qq留言、e-mail等其他沟通方式。

2.平时家长不妨隔一两个月和老师沟通一下,但和老师交流要注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3.遇到重要的问题,最好先和老师预约一下时间(突发事件例外),并大概说明一下沟通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4.交流时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如学习态度、体育锻炼、参加活动情况等等,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反馈给老师。但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沟通的唯一内容。

5.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经常组织活动,其中也有需要家长参与配合的。

家长与教师的交流,都要先对双方进行正确定位:是朋友而非敌人;是协作者而非雇佣者;是责任共负而不是互相推诿。正确定位之后,心态自然就会趋向冷静、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会因孩子在校遇到问题而愤然偏激。

有些家长给老师打电话时,经常喜欢这样开始问话:“孩子是不是上课捣乱啊?不专心听讲啊?有没有不好的表现啊?”

于是,老师会有一个印象,认为这个家长比较关心孩子表现不好的方面,他的潜意识里就会关注你的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从此,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注意孩子的错误。孩子精神紧张,越紧张容易出错,越出错越被批评……家长本来出于好意打的电话,却适得其反,害了孩子。

正确打电话的方式应该是诱导性的:“老师,您真是费心了,我们孩子很喜欢你讲的课。我想了解一下,在您的教育下,我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得怎样……”老师就会意识到这位家长关注孩子的进步。这样,老师就会经常注意你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孩子发现老师欣赏他,他会更乐于上学,乐于读书上进。

四、开家长会时尽量不要接电话、打电话

开家长会时,应该将自己的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模式。因为这段时间是属于你的孩子的,家长应该专心地开会,而不应常常干扰,更不能分散老师的注意力。家长朋友们,沟通可以消除误会,沟通可以达成合作,沟通可以促进工作,沟通可以带来收获。

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就像是司机问路,为了找寻教育孩子的方向,我们希望同老师的交流,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这就需要我们拿出真诚,主动和信任。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是教育的一部分,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老师在成长,家长在成长,孩子也在成长。

多理解,多尊重,多沟通,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r1z556.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