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合集7篇 "小学数学精编:苏教版2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合集7篇 "小学数学精编:苏教版2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本文为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合集,包含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的详细介绍,是二年级数学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的优秀资料。欢迎教师们使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合集7篇

第1篇

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合集7篇

第2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经历算法的发展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教师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时应及时评价。

(出示情境图)昨天在美丽的图书馆里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呢!

出示已经解决的一些问题:民间故事书和童话书一共有多少本?民间故事书与儿童小说一共有多少本?童话书和儿童小说有多少本?儿童小说比童话书多多少本?

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书多多少本?民间故事书比童话书少多少本?

1、要解决“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书多多少本?”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列算式?

提问,接着让学生先试着计算这道题,同时指名两人板演。

引导学生思考:这道减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十位上3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我们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呢?接着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

然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试着把这道题做完,并结合板演让这两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提问:那么要求“民间故事书比童话书光多少本?”这个问题的算式又该怎样列,你知道吗?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后再减。

提问:你会验算这两道题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道进行验算。

1、谈话:今天啄木鸟诊所来了几个病号,请大家当一回医生,给这些病号检查它们为什么会生病?

2、谈话:小朋友们做题非常仔细,不信大家给小博士亮亮相。

3、谈话:在动物园里,一只长劲鹿在笑话一只不知自己身高是多少的大象,大象请大家帮忙来了。

出示图。长劲鹿说它的身高是610厘米,大象只知道自己比长劲鹿矮370厘米,你们能帮大象这个忙吗?

2、结合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练习中积累学习情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引导:这几天,小朋在的学习非常出色,数学乐园里的熊博士要邀请大家去数学乐园游玩呢!大家想不起去啊?

口算后,出示熊博士情境图:起点处(想想练练第5题)

熊博士告诉大家:要想进入下一站就必须顺利过这一关哦!

根据熊博士的提示:说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让学生合作讨论:每组上下两道题之间有会长我别与联系?

2、谈话:我们已经顺利到达第一站了(出示情境图)一起看动物们正在干什么?都要去哪儿呢?

学生分组讨论:谁跑得最快?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谁能知道它们都要跑多远的路才能从起点出发到达游泳池呢?

你们能否知道它们分别还要走多少米就到游泳池了呢?

3、谈话:来到了竞技站了,熊博士要求大家认真列出竖式计算后再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教师谈话:确实有那么一些少先队员一直很注意保护环境,总是将废旧电池收集起来,老师相信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会像他们那样都能坚持保护环境,对吗?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们知道原来人类在太空生活的记录是多少天?

引导学生理解: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天数比169天多了多少天?

谈话: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的不断提高,一座座电视塔和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这不,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里的信息站了,大家一起看,出示情境图。

你们能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提出一些减法计算的问题,并且着解决这些问题吗?小组里互相交流后全班交流。

2、通过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的对比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这些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发展过程。

3、通过一些活泼、新颖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形成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师引导:史努比非常喜欢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可是今天它因为有事不能来到我们班了。不过,它告诉了我好几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呢?

教师引导:史努比告诉我它用了3分钟就完成了这些口算题,你们行吗?

重点巩固理解一百几十减几十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师引导:史努比告诉我:它在计算时错了一道题,我们的小朋友可要小心啊,争取一道也不错。你们能行吗?老师相们你们一定能行。

(1)分组练习。让学生在本子上先练习第一组3小题,分别指名3位学生板演。再练习第二组3小题。

(2)讨论比较: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我们已经知道在做计算题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史努比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告诉我这几道题一点儿也没有错,我相们我们小朋支一定不会输给它的。

(3)对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并强调学生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1)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河西村有28户人家,116人,花园村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的人数一样多,要求花园村有多少人?

(2)引导有困难的学生理解:“花园村再增加22人,就和河西村人数同样多”的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先列出横式,再用竖式计算。

(4)集体校对。并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5)告诉学生:这儿有一个信息我们没有派上用场,并让学生找出是哪个条件。提醒学生在解决这些些问题时应学会正确地选择信息。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把取得的成绩和史努比比较一下,怎么样?

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评析,对错误较多的应注意指导。

第3篇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第4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秒的认识、“数数说说”,练习十九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钟面上的秒针,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时针走一大格经过多少时间?分针1分走多少小格?1小格分针走多少小格?(1时=60分)

3、钟面上拨出时刻,让学生说一说几时几分。(3:0012:0012:057:254:3011:506:55)

4、时和分的时间单位,哪一个大?哪些用小时?那些用分?你跑60米要1分钟吗?就不能用时间单位分。要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

说明钟面上除了时针和分针,有的还有秒针。让学生观察教具钟面,又细又长的针是秒针。(板书:秒针)

出示时钟,让学生找出秒针,看走动的情况,说明秒针每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板书:走1小格1秒)让学生随着秒针的走动跟着数一秒、二秒、三秒。

提问:秒针走一格的时间1秒,走一圈的时间多少秒?

(1)请学生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是几分钟?(板书:1分=60秒)

(2)1秒钟有多长呢?请学生看秒针走动,1秒拍一下手。问:拍一次手的时间多长?让学生听老师说开始,看秒针默默地数,老师说停就停,说说经过了几秒钟。

(1)让学生看书,然后提问: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秒针走1格是多少时间?1分钟是多少秒?

(2)出示时钟,老师说开始,学生做深呼吸,看做一次大约多少秒针,指名学生说一说。

(3)第3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人各用多少秒钟,说一说用的秒数多的是快还是慢。再口答问题。

第5篇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3—7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除法,了解了乘除法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要学习的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会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和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每人10根)教学过程:

1、看图说说各是几个几:(课件出示题目)(1)□□□ □□□(2) ○○○○○○○○(3)△△△△△△△△△△△△2、请同学们用小棒动手摆一摆:3个22个5(设计意图:几个几的知识的复习,为沟通旧知“几个几”与新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作了良好的铺垫,降低了几倍的意义的教学难度。)

(一)教学“倍”的含义1、师:连日的阴雨终于结束,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了我们身边。

花也争相开放了,瞧!花坛里开满了鲜花,教案《《倍的认识》教案》。

(课件出示情境图)2、花坛中有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师相机指一指,带着数,学生口答,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3、师问:3种颜色的花,你能选二种花比一比,提出什么问题?(1)比多问题和比少问题(我们知道比多,比少的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2)两种花之间除了可以比多比少之外,还有一种新的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掌握的两数之间的.加减关系的基础上引出“倍”,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倍”也是两数之间的关系。)

4、讲授:我们知道蓝花有2朵,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课件展示把它们圈起来表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想一想黄花可以怎样圈?跟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课件操作圈黄花的方法)谈话: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就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

小结:两种花除了可以比较多少,还可以像今天这样比,是把2朵蓝花看作1份,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出示情境图、比较蓝花和黄花,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二)教学计算倍1、我们还知道有8朵红花,(课件出示)要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你能在书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吗?学生填在书上。

(得出结论:红花有4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2、讲授:蓝花有2朵,因此把2朵看作一份,再想8朵红花能分成这样的几份,这就是把8朵红花按每2朵一份的要求平均分,所以求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会列算式?指名回答,师板书。

小结:我们现在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运算(除法)。

下面我们来用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来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吧!

(3)全班交流,引导说出把这一段绿带子看作1份,红带子的长有这样的5份,所以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5倍。

(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和同桌说说6里面有几个这样的3根,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15里面又有几个这样的3根,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

小结:两个数量比,求第二行的小棒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你能不能用另一种方法算?(除法)3、完成第3题(

(3)第2小题,是谁和谁在比?把谁的个数看作1份?胡萝卜有这样的几份?(课件出示连的方法及填空内容,集体校对)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线段的几倍,应该把哪条线段的长度看作一份?要求第二条线段有这样的几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红的几倍?去年是几倍?4年后,妈妈几岁?小龙几岁?

(三)游戏深化(拍手游戏) 今天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老师鼓掌(拍手2下)表扬,大家想不想自我鼓励一下?依次要求:同学们拍的是老师的2倍、3倍、4倍……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拍3下,你拍的是老师的3倍,你要拍几个4下?如果要拍老师的5倍呢? (设计意图:练习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对“倍”的理解更加透彻。发展练习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的叙述能力。)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运算?)作业设计:课件出示一思考题:兔子有24只,小猪有8只,小狗有4只。

兔的只数是猪的几倍?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问题?板书设计:倍的认识平均分8÷2=483228÷4=727÷3=932÷8=4

第6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使学生认识简单估算的`方法,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口算后提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做第一组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2)第一题是怎样算的?最后一步为什么40加12?在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

(3)用同样的方法练习第二组题,然后指出: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个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

(4)学生练习第三、四组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集体校对。

先指导学生估算方法,再要求说出每题结果各是几十多,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学生口算得数,可以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方法。

(1)提问:第一行两道题先算什么?第二行两道题先算什么?

(2)分两组练习,每组做一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尽量用口算。

(2)指名口答第13题算式,老师板书算式、答案。提问:为什么用乘法算?

第7篇

1.让学生经历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1.以自愿为主,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两人负责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记录,两人负责监督是否犯规,尺子是否是直的。

1.引入: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谁来演示一下。(指名演示。)

2.提问:除了双脚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远?(分别请学生上台演示。)

3.质疑:你觉得是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得远?如果用单脚跳,是用左脚跳得远还是用右脚跳得远?

1.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先划一条直线,作为跳远的起点;从起点向前跳,既定后由一人在起点固定住尺子的。刻度,另一人将尺子拉长至跳远同学的脚后跟,再将尺上的'刻度记录下来,这就是那位同学跳远的距离。

2.每6人一组,开始测量记录,要求每种方法都跳一次,并做相应的记录。

1.小组将刚才活动中一系列的数据汇总,填入课本第99页中的三个蓝色表格中,再讨论: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3.根据“双脚并拢跳”的数据,用不同标准分类统计。

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r1rrm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