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3篇 《量词的重要性:从厘米到米》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3篇 《量词的重要性:从厘米到米》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是一份针对小学生的教学指导计划,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计量单位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计算技巧,是一份优秀的教育教案。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3篇 《量词的重要性:从厘米到米》教案

第1篇

本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掌握已有知识“米和和厘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新知,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本节课注意从感性入手,借助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看、数、比、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长度。

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生:回答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汇报时要汇报你测量了物体哪一部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发现了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师:观察直尺1厘米之间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估计身边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师:我们用直尺来验证一下,看1分硬币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师: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长,用手势比一比。

师:前几天在我们沪嘉乡下的那场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们用不用穿雨鞋呢?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我们发现毫米比厘米还要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在学生原有对厘米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建立表象,并结合生活中的应用思考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 师:请同学们观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长?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师: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分米的长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验证一下。

师:你来大胆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生;进行猜想。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观察米尺,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看一看一共有几个记号?1米中有多少个1分米?

师:估算一下你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同桌用尺子量进行验证。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3篇 《量词的重要性:从厘米到米》教案 第2张

第2篇

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

(一)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条线段,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线段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说一说。

(二)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这条线段长多少厘米?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3.评判学生所画的线段,让学生说说谁画的.好,好在哪?是怎样画的?

4.能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学生试画,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5.小结:画线段时,要注意从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就画到几厘米的地方就可以了。

学生对于线段的理解个别学生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对于当线段斜着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判断,也就是学生对于线段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在练习课上教师要加强训练与指导。

第3篇

第66页的全我3,完成第66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的第4—8题。

本题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基础了进行教学的。

要让学生量出纸条的.长度,在量之前,师要向学生说明量的主法。量时要把纸条左边的端点对准尺上标有“0”刻度线,然后再看纸条另一个端眯所对着的尺上的刻度是几厘米。提误码“这纸条是几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第66页“做一做“ 、第1题的看一看这支铅笔长()厘米。

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铅笔的左端对着尺子的什么地方?右端对着哪里?铅笔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按照步骤量出长度。并指名学生板演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实际操作一遍,师要注意学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qg1np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