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大会心得体会7篇 大会感悟:心灵碰撞,思维迸发!

大会心得体会7篇 大会感悟:心灵碰撞,思维迸发!

在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大会后,我们不禁思索,大会给与我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启示和成长。这篇文章将分享我们参会人员的心得体会,以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大会的关注与参与,共同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

大会心得体会7篇 大会感悟:心灵碰撞,思维迸发!

第1篇

从线下到线上,从大人到小孩,冰雪运动不仅点燃了体育热情,更是让冰雪活力不断出圈,让"白雪"成了"美景",更成了"钱景"。相约冬奥盛会,这是中国与世界携手推动体育事业的积极行动,也是以冰雪为契机,进一步盘活世界冰雪资源,壮大冰雪产业,让冰雪经济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蹚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冰雪之约,搭建国际交流新窗口。相约冬奥盛会,让冰雪梦想在这里碰撞,让发展契机在这里擦出火花,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冰雪运动,为冰雪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中国全力以赴,世界充满期待。冰雪之约,不仅是为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通过搭建国际交流新窗口,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生动画卷,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推动中国与世界的相拥,迈出更大的开放步子,以冰雪之约为"熔点",展现体育精神,链动与冰雪产业交融的其它产业发展,加深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

科技赋能,展现中国发展新动能。当冬奥与5g、4k、vr等现代技术碰撞,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个更立体的冬奥,更是能够在多元化的展示模式中,更好地了解冰雪运动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中国冰雪文化、展现中国元素,让"静态"冰雪资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科技赋能,不仅让冬奥现场更具有画面感,更是在安全、环保等方面展现了科技的独特魅力,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冬奥"呈现出的新动能,也让更多的人近距离地感受中国科技的实力,展现了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

盘活资源,描绘冰雪项目新未来。从中国做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到超额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筹办冬奥的认真态度,也看到中国冰雪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通过冰雪之约,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冰雪运动,不仅能够实现强身健体,也能够持续讲好中国冰雪文化故事,更能够让沉寂的冰雪"热起来",让"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助力更多的人吃上"冰雪饭"。冰雪产业的火热,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世界冰雪项目的推动注入了新活力,让中国与世界一起携手书写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乘"冬"风,向未来。相约冬奥盛会,是展示中国,加深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调动大家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让体育强国理念深入人心,在突出自身自然环境优势的同时,也展现自然美、生态美、民族美、原始美,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为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和活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增进人民福祉。

大会心得体会7篇 大会感悟:心灵碰撞,思维迸发! 第2张

第2篇

谈起大国工匠,就想起这句话,就如同从前,书信很长,马车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样。工匠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进去,对待作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没有亲眼见过他们做作品时的场景,只是在书里的只字片语中了解到大国工匠,他们身上所有的匠人精神。现在我们提倡的匠人精神的本质是工匠精神,不也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吗?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文里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给梁惠王宰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即厨师的意思,但是他的'技艺非常精湛,就连梁惠王也不由得的夸赞他,其实他也没做什么特别伟大的事。忠于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做,用眼去看,用官所感。就如韩愈《师说》中的一句,“术业有专攻。”我所以为的工匠精神,也莫过如此了吧:不仅仅以自己的工作来养家糊口,对自己手中的东西,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更上一层楼的精神。

在古代,中国作为手工业出产大国,瓷器、玉雕、绣品都是出自匠人之手。虽然匠人的地位并不高,但他们所创造的,却是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拿瓷器来举例子,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如果没有工匠不断的推陈出新,又怎么会有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工匠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由最开始的素瓷,到后来洁白无瑕的白瓷,再者唐三彩、元青花、秘色瓷、珐琅彩。这不知多少工匠倾注了全部心血进去,方得一“小瓶”,碎一件,便少一件。也许,工匠精神的另一层含义也告诫我们,不仅也对自己的作品用心,更要懂得来之不易的成果,总结下去前人摸索出来的经验,传承不断推新的文明。

周杰伦有这样一首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以前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啊,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晴的瓷器极为珍惜。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等待仅仅是程序的一部分,也是匠人精神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只有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沉得住心,才能做出真正独具匠心,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作品。

第3篇

肺炎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病,但是,这次的肺炎和以前的肺炎完全不同,是一种贯装型病毒,它的威力可大了,堪称是非典的加强版。

新年,有一个“新”字,说明出了万象更新,所有的事情都到头重来,之前的全不算数,病毒发现了这一现象,也来了一种新型的病毒——病毒。这可是超过非典的超级病毒,一天就增加两千多个人得这种病,可谓是感染能力极强,所以大家尽量在家里,开启封闭式的生活,不让自己得了这种可怕的病。

医院里,医生们穿上隔离服,防止自己也被感染了这种病毒,几个医生带着口罩,穿着隔离服整整一天,身体上都出现了许多血印子,可是他们默默忍受这痛,人自己苦一点,让更多的人甜一点是他们的宗旨。有些医生穿着隔离服都敢染上了这种可怕的病毒,但是,这些人病一旦好了,不是回家休息,而是更努力地去检查病人,去帮助病人,他们的坚毅品质是我们应该拥有的。

防范传染性肺炎最主要的是带好口罩,不要被他人传染。可是,随着肺炎的来临,口罩经常被一抢而空,这么多的口罩,在10分钟以内就会被一抢而空,这个速度,让人吃惊。但是口罩也要人造,随着口罩的数量的减少,工厂里的工人们也开始了忙活,纷纷做起了口罩,都不回家过年,这团圆之日竟不让人回家见见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看出这次病毒的严重和无情。

随着病毒的越加严重,人们都开始休业,不停地推延假期,让人们在家里呆着,不可以出去运动,玩耍,见见亲朋好友,与他们观赏各种美景,马路上空空如也,汽车一点声音都没有,人们都窝在家里显得十分无聊。由此可见,病毒是多么的可怕,让人们十憋屈。

难道这次病毒,是想让中国再一次压倒吗?让中国再一次成为“东亚病夫”吗?让中国再一次陷入苦难中吗?不!中国反而可以利用它,让它成为我们塑造坚毅品质的一个强大的机器,这反而可以让我们展现出我们的强大与厉害,再一次告诉其它国家:在北半球,东半球,亚州东部的一条龙觉醒了,他可不好惹了,不好欺负了。

第4篇

世界因为多彩而美丽。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应该怎样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多彩、平等、包容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从阳光有七种颜色这一人们熟知的自然现象说起,纵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深刻道理: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进步的动力。

在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所创造的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各具姿容。正因为如此,人类文明的百花园才会姹紫嫣红、生机盎然。今天,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共同构成了绚烂多彩的人类文明图谱。

这多彩的文明图谱是怎样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这就道出了文明何以多彩的真谛。每一种文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中生长起来的,体现着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代表着一方文化的沃土和绿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地区就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相得益彰,使人类世界呈现出万千姿态。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让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交相辉映,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然而,有的人总是看不惯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千方百计想去改造、同化其他的文明,甚至企图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这是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交往共处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正像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一样,也不能让有着不同文化、历史、国情的国家都倒向同一种文明,走同一条道路,采用同一种制度模式。任何想靠其他手段来破坏文明多样性、建立单一文明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不可能成功,相反只会给世界带来深重灾难。

第5篇

春节快到了,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到浦东亲戚家去,顺便游玩一下浦东,可是我打心眼儿里不愿意去。

我不耐烦地说:“我才不去哩!浦东离我们那么远,路还堵!记得上次去那儿,爸爸你开着车走走停停,我难受死了!花了大半天才到目的地,可除了一片农田和一些破旧的房子,什么新鲜玩意儿都没有!真让人失望!……”

见我噘着嘴,列数着浦东的“斑斑劣迹”,爸爸劝我说:“你说的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可不比从前了!现如今,连接浦东的大桥有许多哟!有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座座大桥连浦东呢!”

看我半信半疑的样子,妈妈也来劝我:“还有通往浦东的隧道呢!那就更多哩:延安东路隧道、复兴东路隧道、大连路隧道,还有就是刚刚新建好的中环路隧道······其中最能体现我国隧道建筑水平的要数复兴东路隧道。它可是我国第一条双层、双管的越江隧道,大车走下层,小车走上层,每条隧道内上层设两车道,下层设一车道加一紧急停车带。这一通行方式堪称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属罕见,是世界上第一条建成通车的双层隧道。所以呀,你不用担心路上会堵车的,而且那里还有许多世界级建筑物等你去欣赏那。”

在爸爸妈妈一再的劝说下,我报着试试看的心态终于同意了。

我们从剑川路上a4高速公路,转到沪闵高架路,再走内环高架路,到延安高架路,过延安东路隧道,就是浦东了。我看了一下时间只用了30分钟。我还发现浦东的马路特别宽,来回有八车道。马路中间的花坛、人行道两旁绿化也被绿化工人修剪得新颖别致,有的被修剪成球形,有的被修剪成汉字形状······可是最吸引我的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有建筑物“老大”——环球金融中心,高492米,建筑物“老二”——金茂大厦,接着就是“老三”——东方明珠电视塔。四周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的高楼,看得我脖子都酸了。

到了亲戚家,他们家也变样了: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动迁房里,比我们家装修得还漂亮呢!整个小区环境也整洁、幽雅。我都有点羡慕他们了。

坐在客厅的大沙发上,看着墙壁上挂着42寸的液晶电视,爸爸自豪地说:“怎么样?没让你白来吧?现在的浦东不再是你印象中的旧模样了吧!下次有空,你还愿意来吗?”

我一个劲儿点头:“愿意!愿意!咱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第6篇

我于20xx年6月28日参加了在z鱼港的第一次员工大会,记得王总首先向我们阐述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企业现状与企业个人职业规划”。

首先,王总现场提问上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因为我未参加过企业内部培训,所以我特别注意留心做了记忆,企业培训的主干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要搞好内部团结,协调好内部人员调配机制,做到人岗匹配,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这是经过实践证明恒久不变的真理。再就是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一切关心爱护你的人。

其次,是有关于企业现状,要加强协调,指出要建设打造一支团结、热情、富有激情与活力的高效率、高质量的企业团队,拥有一支富有拼搏精神的优资团队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源泉,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规模,实现个人与企业利益的协调统一。

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量变引起质变,构成事物的成份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转变亦会引发质变,所以协调好企业内部成员的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再次,就是要让员工明白自己工作的目的,实质与发展方向,自身职业潜能,不断挖掘职工个人潜能,让其工作拥有不竭的动力,要完善企业成员的生活需求,适当调整岗位,做到人岗匹配,调动成员的服务积极性。

最后,对于个人职场规划:第一、餐饮行业注重的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为什么我们比别的酒店做得好?就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多做了几个细节。第二、餐饮行业市场潜力广阔,就业前景良好,就中国而言,中国缺乏素质的优质管理人才。第三、只要在餐饮行业做出一番成绩,那么其在其它领域也会干出一番成就,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借口。我认为遇困难退缩的人是懦弱的,难以成事,胸中一腔热血只是一纸空谈。

此外有一句最简单的话深深影响这我:如果你连最简单的传菜生都做不好的话,那又何谈成功。

第7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

纵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难发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是他反复强调的理念和主张。在这篇文章中,他再次提醒人们: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在人类发生的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宗教的纷争、族群的对立、文化的冲突挥之不去,有时甚至成为战乱绵延不绝的根源。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地区热点问题逐渐增多,恐怖主义活动频繁。西方有人甚至就此提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的冲突将成为全球政治的主宰。

“文明冲突”真的不可避免吗?这个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人们期待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能够为解决这个时代之问提供深刻洞见。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文章中作出了回答,指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于文明的包容互鉴,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呼吁人类社会携起手来,建立文明和谐、和平发展的美好世界。这一主张超越了二元对立、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更具进步意义,深得人心。

不同文明之间有差异,甚至存在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认识、理性对待。所谓“文明冲突”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些人把自己的东西视为“普世价值”,总想着强加于人、改造别人,这样必然会带来对立、对抗甚至灾难。近年来,一些国家冲突不断、民众流离失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强行植入外来制度模式,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水土不服。这些惨痛教训再次说明,在不同文明相处的问题上,在道路选择、制度选择的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是十分有害的。正确的做法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多沟通、多对话、多协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oe5gk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