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感动中国》观后感6篇 中国的温情,感人至深

《感动中国》观后感6篇 中国的温情,感人至深

电视纪录片《感动中国》自2004年开始每年推出,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涌现的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本片旨在弘扬社会正能量,让观众在视觉和思想上获得充分的满足。

《感动中国》观后感6篇 中国的温情,感人至深

第1篇

十个人,十段故事,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我接触不到,无法想象他们的伟大,处境完全不同,又怎能体会?但是何玥,我却能真正体会到她的不易。

死,对我们来说,这是多么遥远的一个字眼!无法想象它是如何降临的,或许,它离我们还有无数个光年的距离,而它与病床上那个瘦弱的人儿,却是无比贴近,死神的镰刀,随时随地会夺取她的生命,她与死神抗争,争夺留在这个世界的时间,或许只是为了完成遗愿,凭着执念坚持着。

她的愿望——捐献器官。得知将死,她脸上没有惶恐,没有惊慌,甚至连一丝理所当然的难以置信都找不到。平静,平静得让所有人都震惊了的一句话从她口中逸出:“我死之后,请把我的器官捐献掉。”试问,她要有多么强大的承受能力,才能面不改色地,说出这番话?!

那一天,死神带走了她的生命,那短暂的,只延续了十二个春秋的生命!

她唱着《五星红旗》离开人世,五星红旗为她骄傲,中国,也为她骄傲!

生的平凡,死的伟大!八个字,概括她一生,简单,而又轰轰烈烈。

她,也只是一个孩子,与我们同龄的孩子!她不是不害怕死亡,只是,她有勇气去面对!

我自问,没有勇气让刀子划过我的皮肤,那森寒的、让人不寒而栗的刀锋是怎样划过身体,我不愿去想象,即使那是在离开人世之后!

何等坚强的内心、何等坚定的信念铸就了这个女孩!那瘦弱的身子里,强大坚韧的魂魄令人无法直视!

她的坚强,并不是看透了生死,而是因为她已经考虑清楚要为国家尽自己的力量,于是,她选择了坚强。

我或许早已吓得双唇惨白,双腿发抖,面无人色,她却能平静地接受,并且想到自己能为国家、为人民尽自己最后的力量,抱着对祖国的热爱,怀着身为少先队员的骄傲,静静离开,甚至不求人知道……

——同样是人啊!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将国家收入纳入口袋,而她,如此平凡,却为国家奉献出了一切!忍不住问:他们,真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吗?

有人,能笑谈无辜的人的生死,心安理得地做着人神共愤的事,有人,却为了延续一两个人的生命,双手献上一切!

为何那么多“人”,活了那么多年的“人”,学会了中饱私囊、勾心斗角,还比不上那个纯粹的、瘦弱且强大的小女孩……

胸前的红领巾似乎蓦地变沉重了,何玥让我明白,它代表着的,是责任!

社会,各种人都有,无法强求所有人,但至少,我可以要求我自己向她学习!

我固然做不到如此伟大,但至少,当老人摔倒,我会扶起,即使那是碰瓷,人,不能对不起良知,我没有善良到像何玥一样,贡献出一切,但却能对得起良心!

我们相信,何玥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在人们心中,她的器官,在别人的体内散发着活力,她的精神,会以一种永恒而深刻的形式,活在所有知道她事迹的人心中,唤醒中国人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她,还未曾离开!

她多么傻,为国无私奉献,却连一丝报酬都没有拿到,但是,她傻得可爱!她傻得令人敬佩!她,是中国的骄傲!相信,也是人类的骄傲!

请永远记得,这个纯洁善良无私坚强的女孩,将她的名字刻在心底,她叫——何玥!

《感动中国》观后感6篇 中国的温情,感人至深 第2张

第2篇

陈斌强是一名语文老师,三十八岁,他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陈老师每天都要用电动车带着妈妈跑三十公里到学校去上课,因为不能带妈妈到教室去上课,所以学校给他特批了一间宿舍,方便他每天照顾妈妈。

陈老师制订了一张作息时间表,要给妈妈喂饭,擦身,带着妈妈晒太阳,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从小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不让父母生气,做个懂事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陈老师做个善良的孝顺的孩子。韩淑宁习作展《感动中国》观后感星期六的早晨,本来要睡懒觉的我却早早坐在沙发前打开电视机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的事迹。第一个讲述的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陈斌强的事迹。陈老师为了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每个星期一用布条绑住他和妈妈骑着三十公里山路去上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照顾妈妈穿衣服,上厕所,洗漱,吃早饭,然后再急匆匆赶到教室给学生上课。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他却觉的这些事是他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的精神!

正如《三字经》里的|“孝于亲,所当执”。第二个讲述的是坚强女孩何玥的感人事迹。她是个从小学习优秀、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在她快要小学毕业的时候,不幸却降临在她的身上,被查出患有恶性脑瘤。生病期间,坚强的她没有流过一滴眼泪,还把老师捐给她治病的钱捐给别人。生命垂危之际,她毅然决定死后捐献器官,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她的眼角膜捐献给了一位藏族小伙,是他重获光明。看到他们父母拥抱在一起的感人画面,我留下了伤心与感动的泪水。何玥姐姐,虽然只在这个世界生活了短短的十几年,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于无尽的思念。我要学习她的坚强乐观、无私奉献的精神!侯旭阳习作展欢庆“六一”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六一的到来。这一天,我是多么的开心呀,活象一只刚被放出来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了六一,我校提前举行了庆祝六一的活动。那一天,阳光明媚,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

校园里一片喜气洋洋。我等了又等,等的我真想快点举行美食王国,来品尝其他班的美食。终于可以品尝其他班的美食了。我和小组成员先去品尝其他班的美食,再换我们小组的两名成员去品尝美食。我先去了粮果屋,我喜欢吃棒棒糖就先去买棒棒糖的卖处,他们说:“一次可以买两块。”我觉的真棒极了!我又去了蛋糕屋,我品尝了一个水果的大蛋糕真好吃,甜甜的苹果,红红的樱桃,还有香香的梨……上午总是过的这么快,又到了下午,阿姨们和张老师给我们化妆,等待着演出。经过主持人的开场白,精彩马上开始!我们班表演的节目有俩个,为了不免出差错,我们反反复复的练习,反反复复的背,直到滚瓜烂熟,熟到不能再熟的程度。瞧,我们多重视这次的表演呢!时间慢慢地过去,当小主持人喊名单时,我们的心就像表演的袋鼠,活蹦乱跳。“我们要朗诵的题目是……”表演已经开始了,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完成了这次表演。台下,一片欢呼、一片掌声、一片赞美!这次的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过得都十分开心,校园里还久久回荡着我们欢声的笑语,我相信这个六一将在我们心里留下深深的映像,美好的回忆!

第3篇

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感动,下面就跟随着我们智坤教育来领略这些人的魅力:

2月27号晚上,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播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晚会,让去年一年中,最令人感动的中国人走到舞台前,这其中就有来自天津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她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16年陪伴成为孩子的耳朵,用行动诠释了“母爱”二字。

今年49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令陶艳波感到幸福和宽慰的是,今年6月,杨乃彬就要正式从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毕业,她16年的陪伴有了最好的“答案”。与此同时,让陶艳波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基层推选,她成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并最终成为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春节前夕,他们一家三口赴北京参加了颁奖晚会的录制工作。

录制前,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询问她:“陶妈妈,辛苦了这么多年,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陶艳波回答:“不敢提要求,现在心里就一个心愿,乃彬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希望社会上能给他平等的就业机会,让学成的孩子能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在大学里,杨乃彬和所有正常学子一样,已经通过了60多门科目的考试,每年都能拿两个奖学金,学习非常刻苦,这其中,陶艳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令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到北京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成为孩子的同桌,帮孩子记笔记。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四,母子二人一起学习。而乃彬也坚强地依靠辨认老师的唇语加看妈妈的笔记学习即将顺利完成学业。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现在,陶艳波最盼望的是孩子能有份好的工作。而乃彬则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录制现场,陶艳波告诉主持人,其实,自己还有一个“要求”,“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孩子他爸爸一人打工供我俩上学,他更不容易,希望丈夫能一起上台领奖。”尽管奖项是颁给陶艳波一个人的,但荣誉属于这坚强的一家人。主持人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

参加完颁奖晚会,陶艳波告诉记者,很多家庭因为孩子有残疾而遗弃孩子,她想用行动告诉更多人,只要有一线希望,身为父母就千万别放弃。“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3月3日是爱耳日,陶艳波也呼吁,凡是因为幼年时期药物过敏等原因导致后天失聪的孩子,应该及早科学治疗、佩戴人工耳蜗,这样才能更好地重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第4篇

看完《感动中国》的节目,好多同学都感动的哭了,我也不例外。看完这个节目最大感触是我更加理解了那句名言“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是啊!既然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要懂得珍惜生命。在某种意义上说,生比死更难,因为死,只需要一时的勇气,而生,却要一世的胆识。生命中的一切痛苦、一切风雨、一切成败,都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勇敢的承担。我们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永远不要怀疑生命本身不可替代的价值!生命的存在就是表明自己的真实存在,表现得生与死不同,生活其实是一种真实的感受。说到生命,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触,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人们都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生命的真谛。

钱学森——1939,钱学森冲破阻力,从美国留学归来,一直从事火箭研究为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让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这位中国导弹之父给中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在他看来,生命的意义在于:对国家的关心,忠心,还有无私的奉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以率直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华益慰————我们医学界的骄傲,我们医学生学习的好榜样。这位医学专家让我们更加记忆深刻。患者和家属用“值得托付生命的人”来说他,他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在当今时代,像他这样,为患者着想,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的好医生太少太少了。在他生命的最后还在想着救人,这是一种信念。他更让我们感受到医学的重要性,也明白生命的价值。他的妻子对他的评价说:“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的比较认真。”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莫过于生命本身了。谢延信——人如其名,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一个普通不能普通的人,在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为了一时许下的承诺,他却用一生来履行。当今社会太需要他这种人了。罗映珍——用一个传统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的不离不弃的忠贞,这是生命意义最精彩的。她每天写一封信给自己的丈夫,但丈夫不能看,她就每天一封一封的读给自己的丈夫,在日积月累,在几百个不眠之夜过后,丈夫终于清醒了,醒来后写的第一句是丈夫那歪歪斜斜的六个字“罗映珍,我爱你。”多么感人的一幕,她终于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罗映珍在领奖时说:“我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什么科学家,拿这个奖我觉得很愧于观众和这个奖”但观众的掌声告诉了她,这是她应该得到的,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没有一夜之间创造出来的奇迹,只要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经历的一切,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日积月累,斗转星移,当生命历程进行到某处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在生命中创造了奇迹。从生命的自我价值来看,人的生命活动越能满足他的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其自我价值就越大。从生命的社会价值来看,其生命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社会价值就越大。这个贡献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只要人活着,即使自己不做任何事,没有任何物质上的贡献,他人和社会田野可以赋予起生命存在以各种意义。

第5篇

?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中出现了许多事迹、行为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年龄还不大,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着最为动人的故事。

有一个院士参加了几十次核试验,可他却得了场重病,住在了301医院,他就是林俊德。在医院里,他请他的妻子黄建琴把他平日里用来工作的电脑拿到病房中来,他要继续工作。在5月4日,医生说按他的病情现在得做化疗,可是林俊德却拒绝了做化疗这个提议,理由就是,“这样不便于工作”。在5月26日,由于他的病情恶化,医生把他转入了另一个病房,可他要求医生重新把他转入普通病房,理由还是“这样不便于工作”。5月29日,医生说他需要动手术,不动手术不行,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拒绝了,一直放弃做手术。而且,他还一直坐着,医生和家人让他坐下他都不肯,他说“躺在床上的就是病人,坐起来的就是正常人。”在5月31日的晚上林俊德说是该休息了,他躺下了,但这一躺却就永远也起不来了。

“这样不便于工作”,这句话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里面却饱含着一个院士热衷于工作的一颗负责的心,虽然病魔能带走他的生命,但却永远也带不走他那能让世人一齐赞许的精神。“纵死终令汉竹香”这句话是《感动中国》赐予他的话,是对他那令人赞扬的精神给予肯定的话,也是能让他安心了的话。

有一位语文老师,他叫陈斌强。在他年仅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去世了,而他的母亲又在后来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语言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在他上班的路上,他拿出了已经很久没有用过的绑带,把他和他的母亲用这根绑带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载着她母亲到了学校。校长特地给了他一间单人的宿舍,为了方便他照顾母亲。每天早晨,他都要早些起来,帮助母亲穿衣、洗漱、吃饭,并且处理被单上的大小便,紧接着就去上课了。陈斌强还在他的每日安排表上写下了下课后去照顾母亲的时间安排,差不多每次上完课,他都会去照顾母亲,这就是他那伟大的孝心。“她可能不认识我是谁,也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是,他知道这个人是对她好的,这样也就够了。”这是陈斌强说的一句话,他只想要母亲知道他对她是好的,仅仅这样就够了。

“孝更绝伦足可矜”如果你觉得他的孝心看似回报不大,那你就错了,其实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回报才是最好的,这回报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对他的极大的信任,以及看到母亲开心地生活着的时候的心情。

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女孩,她叫何玥,虽然她已近不在世上了,但她却救活了好几个人的性命。何玥得了脑癌,她偶然间听到了医生与他父母的谈话,说她最多只能活3个月了,这是个多么令人悲伤的消息,但何玥勇敢地接受了它,并且在得知有许多人需要一个健康的器官时决定在死后靶器官捐献出去,她还把老师捐给她的钱和自己的零用钱也捐献了出去,就这样两个小伙子因此得救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被植入她的器官。

何玥年仅十二岁,在得了严重的疾病后还能不退缩,并且确定把自己的器官和钱全部都捐献出去,让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能得到救治,她将会是那些因为她的器官而得救了的人心中的大英雄,而与此同时,也将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

世界上伟大的人不只这些,还有许多没有被世人发现的英雄,他们,感动了我们,激励了我们,温暖了我们,我们将会把他们,铭记在心。

第6篇

20xx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观看“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年,它以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每年向全国观众推出最有影响的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国为民、爱岗敬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人物:有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有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的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教师陈斌强。有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主动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人的小学生何玥。何玥父母为完成女儿的遗愿,拒绝要器官捐献的补贴,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有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有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高淑珍,开办“炕头课堂”,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有在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的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有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 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家乡的大小山岭,为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周月华。有用生命托起歼-15战机,为实现我国强军之梦的罗阳。最后还有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获特别致敬奖,在组长刘跃进带领下成功侦破湄公河“105”案,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

“感动中国”的人物,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我心灵也同样受到震撼和洗礼,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为人表率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做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但是我会尽本能来做一些对我身边人有帮助的事情。我虽然没有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遇到危险、也没有像高淑珍那样开办“炕头课堂”,但我会全心全意、爱岗敬业教好我的每个学生,也会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捐出我的一片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 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时我们虽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只要人人都献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lzr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