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4篇 "互动共创:参与式教学心得分享"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4篇 "互动共创:参与式教学心得分享"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和学生们在参与式教学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和借鉴。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4篇

第1篇

有幸参与本次研讨学习,观看了五位老师不同的课堂展示,我能感受到她们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她们敢于大胆尝试,做先行者,这种精神和魄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课例,可谓各有所长。教研室王万军主任亲临指导,清晰明了又直中要害的点拨,让人思路更明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教研进行总结。

王主任提到,要树立三种意识:课程意识、文体意识、运用意识。我认为课程意识和文体意识都是语用的基础。语用在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一个地位。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需要我们去继续揣摩,是否是语用的直观体现。老师应将理解的重心聚焦到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不能仅是理解和知道。运用才是最好的理解。当然,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阅读过程是理解和运用相互融合的共生过程。

张彩虹老师所授《感受乡村生活》,能寻求《乡下人家》和《麦哨》的共同点,这一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老师善于把握学材,能有效将其整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老师这节的不足也是在此,未将文本挖透、挖深,找对真正对学生有用、有效的教学点,原本的授课让人听来仍是过于繁琐,训练点不够突出,领悟表达方面也只是将其中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提了出来。重构后的`教学设计就做到了注重领悟表达,让学生关注“场面描写”这个点,进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场面描写中的语言美,最后能使学生对乡下、对田园风光有更清晰的感受,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通过再次引领朗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表达的特点并学着运用,顺其自然不刻意。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学会了运用作者的表达,能够一举两得。“语用”点清晰,又不单独分离于文本。

首先,我要做到的是:具备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情的能力;其次,要树立大语文观,时刻谨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要教课文,而是要教语文。意识非常重要;最后,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去教方法。我所理解的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领悟到作者的表达后,将作者的表达方式(用语言的方式)运用到自身。因此,拿起课文,我就要去关注到教学的语言训练点。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风景”。“风景”各不相同,必须做到“一课一得”。具备以上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多去尝试,敢于打破陈旧模式,摒弃低效课堂。尽管开始实践阶段很吃力,尽管会经历很多失败,但一想到单元整体教学势在必行,要想将教语文这条路走下去,就必须在一次次实践和思索中让自己的教学尽快走上光明大道。

也许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但足够的理论是披荆斩棘的一大法宝。老师要去读《学会阅读》,去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书籍,去学习名师课堂,去接触教育专著,丰富理论素养,沉淀自己。带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路,相信我们会走得更稳、更远!

参与式教学心得体会4篇

第2篇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参与式教学理论的学习体会,对参与式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就自己的一点点认识总结出来。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素质教育倡导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开始建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从前有很大不同。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虽然设计了活动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在轻松﹑活跃﹑融洽的民主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具有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因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学校要提倡“微笑教育”,教师要用自己的神韵、语调等表达对学生的爱,创新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中,我们力求采用多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和他们一起讨论,共同学习,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教学。

自主探究是实施“主题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的基础,又是主体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亲自动脑﹑思维,亲自动手实践,动口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摆脱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的`应试教学。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在几乎所有的“参与式”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声,四人一小组,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过去了,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刻停下来,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学生仍然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所以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计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老师要求小组汇报时,也应首先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变成“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是引导者,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环节: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陈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有关如何设计问题的实例:

对策1:把抽象问题情境化,把复杂问题形象化,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2:由一个次要问题引出几个主要问题,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策3:设计悬念式教学问题,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设计一个悬念式教学问题,会强化学生探究问题的注意力,会使学生产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也是教学问题设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果好的问题有好的活动过程作为载体,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如何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呢?一般来说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学习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第一个环节设计成功了,后面的学习就顺利多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讲述在旅游活动中的见闻,写一篇描述自己见闻的文章时,老师把参与者按居住地分成“都市组”、“县城组”、“乡镇组”、“村庄组”等几个小组,每组分别以蓝、绿、黄、红四册三角形导游旗为标志,开始“手拉手”旅游活动,各个组互相介绍导游家乡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风俗民情、主要特产、历史名人、神化传奇等,并做好记录,共同商讨,稍加修改,以第一人称连缀成一篇文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习语文的畏难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任务。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如,一位体育老师给学生上投掷课时,给操场里画了四个同心圆,一个比一个大,教师让学生沿着最大的圆一个跟着一个站了一圈,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报纸,同学们拿到报纸后,面向圆心站好,听哨声后,想办法使劲把报纸投掷到小圆心里去,看谁投的远。学生们有的把报纸折成方块,有些揉成了团,有的捏一下,有的使劲用脚踩一下,比较看那种方法掷的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最佳的投掷要领,这样使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了发展。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学习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的探究问题,不断的总结反思,不断的强化学习动机,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获得发展。从课堂上,我们发现,总结反思和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学习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好方式。

第3篇

每次参加培训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是带着求知和学习的心态去参加。20xx年7月,我曾到山东昌乐二中学习新课改,杜郎口中学校长和老师也到过我校来培训,我校也已实施课改一年多。但我对课改的心是既爱之一又恨之,总在一种矛盾和纠结中进行。

这次,一堂由《中国教师报》重庆记者站记者和课改专家在我校联合举行新课改培训课在我校展开,通过近2小时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体验式培训,使我收获颇丰,感触颇深,但这次的体验给我留下更深印象和感悟

一:俗语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首先这次课让我们扮演的是学生的角色,体验式培训。7——8人一组组合,指定一人做组长,首先进行的是小组建设,要制定组名、组训、口号、组徽,还有才艺表演,面对全体进行全组展示。我们组组长由杨柱明担任,我画组徽、你想组歌,组训写什么??老师在不断催促。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中大家积极思考......

这次真的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小组学习的快乐:小组团结协作,通过互动,让我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有体会,有成功的收获,在小组与小组的竞争中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能够“百思得其解”。遇到困惑,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学习的过程是人格历练的过程,将时间、空间还给孩子,

二:深切的学生参与度高低是成功课堂的标志。“尝试成功,感受快乐,自主学习,个性发展,激活思维,感受潜能。”在老师评判分得过程中看到了怎样调动后进生的参与热情。最后一名学生是否有机会参与展示。每个人都要发言,发挥集体的力量。学习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因为怕给自己的小组丢分,要不停的想、要承担任务,要挑战自己性格,不能够一两个人包办代替。课堂变得特别活跃,更有积极性了。整个体验活动期间,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懂得了:课改即解放,

1、乱的坏处:上课当然有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那时正能量。但在学生讨论和争辩中,怎样控制跑偏题和不让别的小组加分而故意打压的行为,这样的副能量若教师没把控好将会使得课堂一团糟,学习效率反而更低下。

2、流于形式:对学、群学、组内展示阶段,大家对同一道题只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有说服任何人。这时老师来让各组抽签,各组马上将注意力放到了抽签的题目上,为了组内多得分,组长分配大家做分别阐述。各组在进行大展示时,其他组为了多得分,不断质疑,提出的问题和表达的都是无用的话,耽误了很多时间。学生为了回答好组长分派的内容,只关注自己回答的内容,丝毫不会关注其他人的.话,发言得分之后就不再参与。

3、时间不够:原本2节课的课,结果上成了2个半小时,从1:30开始一直到4点多才勉强结束。但在上课过程中,虽有老师的控制,仍然不能及时“收手”。这就说明作为学生的课堂也一样有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难题。

4、评价记录难:真正上课时评价记录由谁来做?记录的人若专心记录,就会分心,若不公或遗漏会直接影响学生情绪。

5、对于没有自制能力或是较懒惰的学生来说,自学阶段要是没自学,而是抄别人答案填上,在上课的时候这些能看懂的东西而老师又不强化反复,这样,久而久之,势必会导致各科知识的很大漏洞,这比传统教学更可怕。这是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这些都将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在逐渐的摸索和完善中前行。我们都希望新课改新观念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成就。希望这样能把老师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做学生真正的引路人。

第4篇

通过培训,我自己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小组工作、实物教学、提问和学习活动、学习游戏,就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着重对小组工作进行了尝试,下面就小组工作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小组工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几乎在每堂课中都尝试着采用,因为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尤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在分组的问题上,我认为应采取异质分组,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可根据学生和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固定座位来分、自由组合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也有各自的不足,应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学生能力强弱的搭配,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异,便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小组的成员基本固定,但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小组成员临时组合。

小组成员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安排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各自要做些什么,怎样做。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小组工作前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就有反复阅读的机会,有认真思考的机会,有深入探究问题的机会。这一过程完成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交流自主学习所得,谈出各自疑惑之处。随后进行合作阅读,合作探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万一还有不明之处,通过合作学习后的全班交流,教师的讲评,问题自然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这样合作学习才不会出现“搭便车”现象,使所讨论的问题更深一些。在出示讨论题后,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让学生理解题意,诱导学生联想、猜想,唤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要特别关心后进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同答错了,也要耐心引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由于教师及时加入学生讨论,会使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真正使合作学习的效用发挥出来。

只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小组工作,使其不断充实,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多探索,提高小组工作的有效性。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lz7no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