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8篇 测量世界的小英雄: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8篇 测量世界的小英雄:三年级数学教案

本文内容为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毫米单位的认识和掌握,提高学生对数值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8篇 测量世界的小英雄: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1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 )厘米 床长2( ) 铅笔长15( )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平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 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板书) 出示毫米定义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 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毫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毫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毫米?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 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 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 )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习题)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小博士(播放幻灯片) (小博士说: 10个这样的小格是1分米,用dm板书表示) 出示分米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分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分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分米?

师:那你能不能用手比一下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噢,原来孙悟空又把他的金箍棒变到这么长,怪不得正好可以放到甜甜的手心里了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 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1、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4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6厘米=( )毫米

1、 38米+54米=( )米 1米 -6分米=( )分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38( ), 他的大拇指宽约( ), 手腕一圈长约12( )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 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8篇 测量世界的小英雄:三年级数学教案 第2张

第2篇

⑴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数学活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感知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体会到毫米在生活的用处很广.

重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1,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本书,猜猜哪本厚 (出示4毫米和5毫米厚的书)(学生猜,老师不加断定)

2,哪位同学能想个好办法又快又有根据地正确判断出哪本厚那本薄 (可以平放在桌上比一比)

追问:如果不用这种比较的办法,你还能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吗 (可以用尺量)

3,用尺量就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 (米,厘米)

4,对,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索研究-----毫米的.认识(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1,实际上,毫米并不难找,它就藏在我们的尺子上,只要细心,就会找到它.

师: 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1毫米)

5,尺子上1毫米是这么长,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或宽度,大约是1毫米呢

教师介绍并示范:也可以借用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硬币,先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角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

我们已经知道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这样的2小格呢 3小格呢 5小格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了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知道了毫米这个单位,就用它来量一量吧.(量课前的两本书)

量前先思考: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尺子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 (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 一般0刻度线对一端,刻度再看另一端.把本子捏紧再量.

小结:测量生活中很短或很薄的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从大到小应该(米,厘米,毫米)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这些长度单位.这四兄弟啊谁都说自己的本领大,,这不,它们都抢着在小马虎的日记表现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第3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第4篇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第5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1分硬币、各种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图,光盘

师:【课件1、出示课本书图】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在小组内进行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厘米?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卡纸上。

师:归纳,当我们在测量数学书的宽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时,要想量的更精确些,我们通常用毫米作单位【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师: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一下吗?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长吗?【课件】

生: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师:那也就是说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课件显示】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卡尺子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的硬币、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师:那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课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

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师: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课件显示】

师:那也就是说(1厘米正好=10毫米【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识解决问题吗?(能)请同学们打开书的22页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题的线段各有多长。

师: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这些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能)那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2、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第6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 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具准备:课件 直尺 硬币 米尺 正方体盒子等。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第7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第8篇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1厘米=10毫米 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 第2题,填在书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k51rz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