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专题调查报告5篇 深度探讨:当代年轻人的就业困境

专题调查报告5篇 深度探讨:当代年轻人的就业困境

本次专题调查报告将对当前热门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影响、原因和解决方法,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意见,力求对问题进行客观、全面、精准地分析和解读。

专题调查报告5篇 深度探讨:当代年轻人的就业困境

第1篇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中国的旅游人数在1994年到2007年间共增长了2.56倍,达1610万;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大。在旅游市场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重要而又独立的一部分。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群体,有着独特的旅游行为及特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求理想,这些因素促成了大学生的旅游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及市场调查,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一系列问题。

此次调查以邵阳学院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进行数理统计。同时结合访谈法,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旅游时间、旅游动机、旅游产品偏好、出游方式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5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7%。在本次调查中,受访在校大学生男生235人,占样本总数的52.22%;女生人数215人,占样本总数的47.77%。

此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旅游市场状况,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数据,为旅行社提供可行的建议,挖掘大学生潜在需求,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

为了更好地设计出一份比较完善的调查问卷,在正式发放问卷前我们对已设计完毕的问卷进行了预调查工作,希望通过得出的初步的信度与效度的分析来适当完善问卷。

为了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我们在邵阳学院主教学楼随机抽取10位同学,要求他们分两次填写同一份问卷,间隔时间为一周。根据问卷的填写结果,我们发现两次的填写结果几乎相同、误差很小,用克伦巴赫α信度系数法求得信度系数为,这反映了我们的原始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我们还讨论了原始问卷中的问题能否全面地代表我们所研究的主题。考虑到我组题目设置中仅有少量满意度调查的试题,因此我们选择用逻辑分析法进行效度研究,即由研究者评判所选题项是否“看上去”符合测量的目的和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一次的学生人数比例为93.32%,每月大约出游一次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0.07%。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高。在停留时间方面,大学生在外停留两至三天的人数最多,占到44.64%,其他停留时间依次是一日游的占17.2%,四天至一周的占25.00%,停留一周以上的占12.50%。由此可推断,大学生中大部分人的停留时间都在四天以内,在访谈中很多学生也提到出于经济和学业因素的考虑,他们不愿意在外逗留时间太长,除非寒暑假和父母出游,选择的在外停留时间会在一周或一周以上。

调查显示,对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占样本总数42.69%的100人偏向于全国各地,选择省内的有69人,占样本总数的23.69%,选择市内的有36人,占样本总数的15.19%。对于旅游景观类型的选择上,大学生偏好于名山大川、园林景区、海滨沙滩等自然景观,在访谈过程中,探险与运动类项目也是大学生较感兴趣的。以上两方面说明,自然旅游资源在在校大学生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应该占据重要地位。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表明大学生旅游已不再局限于市内,而拓宽到省内、全国游,反映出在校大学生的旅游需求与决策的变化趋势。

专题调查报告5篇 深度探讨:当代年轻人的就业困境 第2张

第2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促进全民创业必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青年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青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团县委近半年来深入全县,开展了青年创业、就业问题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1.新增劳动力和失业人员的增加,加大了青年就业、创业压力。

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致使行业性失业人员数量增加;煤矿改制重组、小企业破产劳动合同终止造成大量青年工人失业或待岗;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快速转移。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方面相互交织,给本来就十分困难的青年就业和创业工作雪上加霜。

2.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质不高,影响青年创业和就业。

在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年中,有一定职业技能特长的属极少数,所谓的技术大多数是一些较为普通的木工、砌砖等,基本没有技术含量高的人。在失业和待业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劳动技能欠缺,适应能力不强,就业信息不灵、就业创业能力偏低等现象,制约和影响着青年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青年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难度。

3.观念陈旧落后影响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调查表明,在农村,一些青年由于恋乡不愿离开本土,有些家长对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偏见,认为从事餐饮、宾馆、家政等服务行业低人一等,有损形象,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工作。失业职工、待业青年受到计划经济就业观念的影响,在就业、创业问题上存在依靠政府、企业的依赖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长期稳定的工作岗位,对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就业不认可,一些青年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拣瘦,从而在就业过程中丧失良机。同时还存在创业意识不强,对自主创业缺乏自信等问题。

4.相关政策不到位、资金不足,使服务青年就业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虽然团县委和信用联社、邮政银行实施了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但这一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不能满足青年创业资金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⑴青年贷款难。主要原因是:一是无物抵押。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物担保,而初创企业往往刚刚起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设备购置、正常运行等方面,已经没有可做抵押的财产,而企业用房一般是租用方式,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用车等抵押物由于折旧等因素质押额极低。二是无人担保。在无物抵押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青年企业贷款只能请人担保,青年靠个人力量寻找且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担保人比较少,即使找到了担保人,常要缴纳好处费,增加了青年企业的负担。⑵.金融机构放贷难。这是因为:一是放贷成本高。青年企业贷款多数是小额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金融机构都必须进行前期信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二是抵押物不便。金融机构不愿接受青年创业者提供的诸如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知识产权、私人用车等抵押品,而且即使接受了,抵押额度也很低。三是初创企业风险大。初创企业的`成果率很低,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金融机构放贷面临青年初创企业生产经营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贷款户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放贷谨慎。

一是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政策。可以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告知青年;二是帮助青年更好地运用政策。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三是积极帮助青年争取政策。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一是针对思想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的青年,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引导青年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识、但缺乏创业能力的青年开展系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完善各级青年创业夜校的建设;三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经验的青年,为其配备了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

3.政府可以拿出闲置或空置物业作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扶持青年创业。

目前不少政府部门或乡镇手中拥有相当数量的物业,建议把部分闲置物业转化成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以无偿或者低成本租金的方式提供给青年创办企业,重点扶持青年进行高新技术、文化创业、生物医药等知识类、文化类、科技类行业创业。同时,以园区管理模式对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管理,将发达国家流行的国际化商务办公中心的模式引进到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共享的接待区、会议室、洽谈室、培训教室、茶水间等公共设施。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配备法律顾问或会计助理帮助企业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资金问题、代理等各类问题。这一措施目的主要是可以降低青年创业成本,减少青年创业风险,孵化更多创业项目,激发起更多青年的创业决心。

缓解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建立青年创业专项资金,制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对于可行项目给予不同额度的贷款,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帮助开拓市场,积极引导区内市场消费青年创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房租和房屋装修补贴,为在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内租房的青年创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积极争取工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第3篇

根据工作需要于20xx年6月参加了省本级培训基地举办的山东省养老服务管理培训班,遵照学习工作要求,我对滨州市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获得了滨州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数据。

20xx年滨州市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55.42万人,老龄化程度已达14.74%.。高于全国12%和全省14.2%的水平,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进程提前全国10年时间。预计从现在到20xx年的10年内,全市老年人口数量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00万人,到20xx年全市每1.5个劳动适龄人口就将供养一个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滨州市“421”式家庭结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子女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本人所受压力的加大,已经难以在时间、精力上更多地顾及父母及高龄老人,要求年轻人在家照顾双亲及祖父母辈老人几乎是不现实的。而高龄老人、失能老人除了日常生活和身体照顾需要外,他们在精神生活方面也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需要得到感情交流。他们对入住养老机构,接受老年护理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愿望更加强烈。

现代城市住房的日趋宽松,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差异,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开始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居的方式,初步调查和外地资料显示,滨州城区有半数以上的中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59岁以下的老年人,80%都选择跟子女分开过;80岁以上的,有30%选择独居。从职业比例看,医生、干部、教师中多数人愿与子女分开过;工人和农民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空巢家庭老人数量不断上升,未来10年,空巢老人的数量还将大幅攀升,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

中国是一个重视邻里关系的国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传统社区的消失,更多的人属于关上门就不知道邻居姓什么了,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媒体时常有报道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道的事。所以有很多子女不放心老年人独居,而老年人也不习惯独居的寂寞,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

滨州市目前城镇养老服务机构缺口很大,基本上处于家政服务初级阶段,专业的团队和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档次上都没有形成。我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城乡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家政服务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均为零,与当前养老方式多样化需求尚有很大差距。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护理人员多来自下岗职工和农村打工人员,护理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造成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缺项、标准不高的现象,生活标准有待提高。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

近年来,滨州市养老制度不断健全,建立完善了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制度、城乡养老保险等制度,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床位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xx年底,全市城乡各类养老机构119个,养老床位13354张,达到了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2张。此外,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xx年末,市级建成2所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规模较大且具有实训功能的示范性养护设施;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各级政府要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编制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规划时,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设施,要组织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市、县(区)两级财政将运用专项补助资金,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予以补助。

此外还将加强队伍建设,把建设养老服务队伍与促进社会就业结合起来,将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与鉴定体系。到20xx年末,全市养老床位要达到2.3万张,需新增1万张以上,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2张以上,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占到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的30%以上,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全市城乡社区。同时要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信息平台,积极探索符合滨州市实际的养老模式。

第4篇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中国电子商务也急剧发展,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短缺。根据国家工商局统计,中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以每家大中型企业需要引进1名电子商务人才来计算,就需要10万名,可见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潜在需求是极其巨大的。另外,据专家预计,国家未来10年将有一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由此将会引发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政务方向的软件开发人才缺口。而中国目前包括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从目前的供需比例来看,市场上从事电子商务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人士称,未来数年内,中国的b2b市场将呈现超过100%的高速增长,65%的中小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人才,供需之间将出现惊人缺口。然而,面对不完善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就业是令人担忧的。应该说,现在不是市场不需要电子商务人才,而是电子商务人才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

目前,职业学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从实际情况来看,困扰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还是培养方向问题。许多职业学校不能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多数职业学校提出了过于宽泛的“万能型”培养目标。这种“万能型”的培养目标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同时兼顾多个方向,可能造成学生没有“专长”;二是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不符合中国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际需求,企业需要的是能胜任某项具体工作的人才,而不是什么都懂但又什么都干不好的“全才”。分析显示,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之所以不能顺利找到工作,不知道应聘何种企业、何种职务是最主要的原因。未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有76%是因为就业方向模糊。

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专业,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从总体上来说,企业期望的是兼具计算机网络技术、掌握经贸知识和政策法规、熟知企业运营和电子商务基本流程、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的复合型实用性人才。从实际需要来看,企业需要的是“博而专”的电子商务人才。

本次商贸协作组按照国家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标准,对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收集意见、资料搜索、分析比较、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针对目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对、分析,抓住培养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形成了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思路,进一步彰显了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选取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进行调研,选取的学校覆盖了全省各个区域。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学校情况,各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主干课程设置,以及各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生源情况。

选取招聘网作为主要调查渠道,并结合百度、淘宝等互联网企业的人才招聘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电子商务专业适合的工作岗位,以及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并专门针对江苏省的.企业需求进行了调研。

(三)对各校电子商务专业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调研的几所学校的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江苏地区,从事的行业涉及面非常广,也有部分学生自己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江苏省各类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以苏州市和无锡市为主,其中需求量较大的企业规模多为500人以下,可见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对于企业所需的职位类别调查,电子商务销售人才的需求最大,其次是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it人才。而且此次调查还显示,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3类――商务类、技术类、管理类。销售、市场/市场拓展/公关属于商务类人才;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it、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美术/设计/创意、编辑/文案/传媒/影视/新闻属于技术类人才;高级管理、咨询/顾问属于管理类人才。

综合以上调查,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要求:

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比如windows、linux、unix操作系统等,数据库有sqlserver、mysql、oracle等,需要掌握的程序设计语言有c、c++、java等。

这个层次主要负责网站web页面的开发和后台的技术支持;能够满足运作层对技术层的要求;精通asp等开发工具,能够独立开发后台;精通sqlserver,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库的开发;有开发经验,能够读懂常用的jsp代码,并且能够编写jsp程序;精通html/xml代码,能够胜任网站策划、网站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要熟悉网络营销常用方法,具有电子商务全程运营管理的经验;能够制订、执行与监督网站短、中、长期发展计划;能够进行整体网站及频道的运营、市场推广、广告与增值产品的经营与销售;熟悉网络、网络营销和办公软件;负责公司产品在网络上的推广;对网络营销感兴趣,并能很好地掌握电子商务及网络发展的各种理念。

(一)课程设置多而不精,并且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

(二)各课程间结合不紧密,知识连续性不够,课程的内容衔接与时间衔接不合理,部分课程的排课时间不合理。

(三)专业培养定位模糊,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培养中缺乏实践环节或者是实践环节内容不能够满足需求。

(二)课程的设置要考虑时间与内容的连续性与逻辑性。

(三)专业培养目标要明确,并且增加本专业最新知识的教学。

(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的教育。

(六)所培养学生应具备企业所需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主要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维护和操作、基本网站建设与维护技能、常用网络数据库平台的使用、较强的互联网应用与沟通能力。对应开设的主要课程为:“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营销与策划”“图形图像处理教程”“电子商务法律与安全”等应用型的课程。

(七)所培养学生要具备企业所需的管理基础知识。根据调查,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企业管理所必需的基本管理知识与技能,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对应开设的课程为“企业管理基础”,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八)所培养学生应具备企业外贸业务处理的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企业外贸业务处理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具备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企业门户和移动商务的能力。对应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与法律”等多门与商务有关的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贸易理论知识、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5篇

中国调查咨询中心和精信广告有限公司利用两家多年来在消费者研究领域的成果,对中国消费者和消费市场进行剖析。

结论:中坚阶层的自主化消费形态,要求的是产品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切合个人的喜好。他们希望在自主舒适的购物环境下购物,以及愈趋多元化的消费取向。这些均会为21世纪的消费市场带来不少新气象。

对于西方读者来说,自主的消费行为是理所当然的,不算什么。可是,中国40年来一直在计划经济主导下,社会并不鼓励“自我”,亦不谈个人满足,到了80、90年代,随着从计划经济过渡至市场经济,社会经历着很大的转变,人们开始接触到“消费者”、“自我”这些新观念,但对这些新观念的理解却是十分稚嫩的。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无论是面对着快速的社会变化或琳琅满目的商品选择,虽然一方面感到既新鲜又具吸引力,另一方面却有种种的不适应和不确定。“从众心态”一词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这时代消费者的心态。

在90年代,常见有广大的消费者一窝蜂地去抢购品牌或新上市的产品。他们觉得能拥有这些产品或品牌便是“进步”的象征。但个别的消费者却缺乏独立的消费人格;在购买产品时,并不懂得考虑什么是自己需要和适合自己的,而是追赶市场为他们定下的标准,由市场及大众告诉他需要什么,什么是适合他的。

进入21世纪,这种情况在中坚阶层间开始有所改变,经过多年的消费文明洗礼后,中坚阶层的“自我”意识逐渐强化,他们带头打破“由市场为我定下消费标淮”这种消极的消费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注重个性化的自我消费形态。开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产品适合自己,并且有“我与别人不同”的消费意识,开始感觉到应该是他们为自己定下消费要求,由市场上的品牌和产品去迎合他们,而非一窝蜂地追赶市场上时兴的东西。个性化是自主的必然发展。

近年,超市的出现如雨后春笋,取代了传统商场内的柜台服务。对于很多人来说,超市的最大好处是“有很多选择”及“可以自己选择”。

虽然说个性化和多元化是消费趋势,但中国人从传统便不大倡导个人作风,而更重视社会和谐一致,讲求个人在社会上的责任与位份。所以相信消费个性化在中国的发展,会与西方的发展有某程度上的不同。

实际上,虽然市场经济讲求个人表现与报酬,但大部分人主观上仍是愿意顺应主流,并不想在思想或行为上与众不同。所以,中坚阶层努力工作,在事业或人生上希望有所成就,但所追求的是出人头地,比别人做得好,比别人成功,受人尊重和注意,而不是希望在主流之外,或做些不为主流价值观所认同的事,他们希望比别人优秀,而不是与别人不同。因此,他们会穿时尚和高品质的衣物来达到比别人优越,却不会穿别具一格的衣物。

中坚阶层消费者逐渐趋于自主和个性化,随此而来是另一个重要的趋势:消费行为走向多元化,以及出现由于生活型态不同而导致的市场细分。

这就是说,即使是年纪和生活水平相当的消费者,由于各人选择的生活形式不同、或有着相异的心态、价值观,而会表现出不同的`消费价值取向。例如有的追求身份地位,有的追求简约生活,有的追求新颖的高科技玩意等等。此外,也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不同产品时,会有着不同的消费取向(例如在购买一般消费品时会追求简约,却愿意花高价钱去追求高科技的新玩意)。其结果是市场细分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

结论:中坚阶层消费者的个人理财观念日渐成熟,并且随着中国入世,银行和保险业逐渐开放,与个人理财有关的种种产品在中国将有很大的发展。

6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仍是相当刻苦,大部分人追求的是基本的温饱,到了80年代中,部分人开始富裕起来,初尝花钱消费带给他们种种生活上的舒适和方便,以至是物欲上的刺激与享乐。对于过惯刻苦日子的人民来说,消费文明这个美果是一个很大的发现,社会上弥漫着一片消费风。那时的中国人缺乏任何现代理财的概念,也没有为将来打算的想法......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g8d51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