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教育的感想与感悟心得5篇 深度探寻教育,领悟人生真谛

教育的感想与感悟心得5篇 深度探寻教育,领悟人生真谛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中,我们不仅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人格素养。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些关于教育的感想和感悟,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教育的感想与感悟心得5篇 深度探寻教育,领悟人生真谛

第1篇

活动区内的图书角是幼儿自主活动时最喜欢的去处。但由于幼儿年龄小、阅读的经验少、自控能力差。因此,每次看完书后,图书角里总是很乱、图书有撕破的现象。为了培养幼儿喜欢阅读、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我决定先教幼儿学会整理图书。

图书的规格有大有小,幼儿刚开始都没有分类的意识,把大的小的混在一起显得凌乱不堪。于是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书是否一样大,它们仔细看了看说不一样大。我请三个小朋友分别将三种不一样大的书叠在一起,经过一番整理,他们发现共有三类不同大小的图书。通过分类活动,幼儿对图书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图书的摆放规则一般都是封面在上,封底在下。可幼儿因为不知道这个规则而将图书放得横七竖八。于是我先教幼儿认识封面和封底,封面一般色彩比较漂亮,图象比较大,还有醒目得书名。所以幼儿一下子学会了区分封面和封底,他们分别检查了三类图书是否都是封面在上、封底在下,发现不是,连忙重新摆正。

给图书分好类,按封面封底整理好。接下来要将他们送回家----图书袋里,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我让幼儿讨论怎样摆放显得既整齐又漂亮,小朋友经过讨论觉得:不大不小的书放在中层、大的书放进书架下层、小的书放进书架上层。刚开始,有些幼儿会放错,但总会受能干的幼儿督促、纠正,慢慢养成了习惯。这样看起来总是很整齐的!足球比分直播

如今,每当看完图书后,偶有不整齐,几个能干的幼儿总会抢先把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再也不用我费心了。现在,我又逐步将整理图书的经验迁移到整理游戏角、区域活动材料中,引导他们掌握整理物品的要点------分类整理。

教育的感想与感悟心得5篇 深度探寻教育,领悟人生真谛 第2张

第2篇

紧凑殷实的教育实习在本就带着离别色调的金秋中悄然落下帷幕,在离开我所实习的青春中学的那天,不同于其他同学在告别那天的感伤气氛,或许也少了那份师生泪眼两相望的煽情场面,当同学们一脸认真的问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并拿出自己准备的礼物时,我的心中还是抑制不住的涌出阵阵暖流…… 一、学科教学

忙碌了12周,终于有时间真正的反思一下这个阶段的成绩和不足,猛然发现尽管每次备课、上课之后总有种.种的不满意,但是更多的是突飞猛进的进步。回忆刚刚来到青春中学的那一周,听课、学老师的样给学生辅导,一点点小事就能手忙脚乱;第二周正式开始上课,第一节课,从备课到试讲,再经过老师修改,再试讲,整整2天的时间终于能顺利的完成我在实习学校的第一个40分钟,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下,到最后一次的公开课我已经可以十分快速、顺利的设计出流畅的教学过程,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方面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当下课铃打响,我看到指导老师脸上满意的表情时,心中油然而生的自豪溢于言表。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让我收获最多的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实际来到青春中学以前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看了大量教法方面的资料书籍,但是到了学校后才发现书本和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当我第一次走进初一(6)班的教室,看到30双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你,突然意识到我将从零开始了。特别是在听了指导老师的课后这种感觉更加的强烈。后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面对真实的学习者光光书本上的知识真是不够用,要随时迎接他们天马行空的问题,还要管理课堂上那些特别“积极”和特别沉闷的学生,这真真印证了实习第一天高校长对我们说的:初中的课堂一半是管理。 二、班主任工作

除了个人能力的进步,实习班级的学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每一个老师都不会忘记他实习班级的学生的,作为未来的老师,初一(6)班是我人生中第一个以老师的身份朝夕相处这么久的班级。从第一天来学生对我的好奇到离开时孩子们自发编排节目与我告别;从学生不确定的问我“杜老师你说的算不算啊?”到有一天我走进教室听到班长大声的批评一个同学“沈老师开会去了都听杜老师的!”,这口气听起来坚定不移的,让我觉得我真的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

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第一次学生叫我“杜老师”的时候我还特别扭,现在已经无比习惯“杜老师”这个称呼了……在班主任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渐渐的从一个“外人”走入了这个集体中去,知道了如何锻炼学生雷厉风行的习惯、如何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的同时还能自然地亲近每一个同学、如何处理学生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除了这些,班主任还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间去,比如帮助他们设计黑板报,帮他们排练文艺节目,在少年宫的课外实践中还要和他们一起动手制作饼干、模型什么的。

尽管当班主任十分的忙碌,几乎时时刻刻要泡在班里,尤其我们班主任说:“初一的时候班主任最关键,这是给他们培养习惯的时候,一定要一个一个盯牢。”但是,在忙碌中几乎每天班里的学生都能让你开怀大笑几次,身体上辛苦,精神上却无比的快乐。

针对我在实习期间教学方面观察到的一些问题,结合皮亚杰的发展阶段

理论,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归纳成一份调查报告。在报告中,我主要就7年级(5)、(6)两个平行班的学生的发展阶段该如何划分提出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0~15岁的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不是所有儿童都在同一年龄完成相同的阶段。然而,他们通过各个阶段的顺序是一致的。前一阶段是达到后一阶段的前提。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但是他认为7年级的13岁左右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形式运算阶段,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建构了诸如:质量守恒、重量守恒、体积守恒等概念,然而我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果将此作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那么在实际授课中有许多的问题他们是理解不了的。因此我认为,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应该划分为主要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想法也在之后的教学中得到验证。 四、总结

教育实习是我们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重要尝试。踏上神圣的三尺讲台,终于体会到身为一名教师肩上的重任,我们担负着家长的期望、学生的信任,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三个月的实习我觉得受益匪浅。

第3篇

随着和宝仔进行阅读的时间的增长,随着无理智的购书后荷包的缩减,慢慢的,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亲子阅读理念与购书观念。书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把阅读的质量发挥到最好,阅读的成果最有效、阅读的气氛最融洽呢?

首先,把书籍按照种类、年龄段等划分开,每个类别一套就好。

相信所有进行亲子阅读的妈妈都知道,孩子对于绘本的重复率要求还是蛮高的。通常一套适合的书,他们会要求读到2—3遍乃至更多。而现在的书籍分类很好,比如故事、人文、自然、地理、科学、手工……那么在最开始进行亲子阅读的时候,没有必要把书的数量放在首位,而是要把书的质量放在重中之重。最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最适合孩子翻阅的,最适合孩子生活化的,才是最需要的!

宝仔在手工方面没有带给我任何欣喜的。那么,我就为他准备了一套剪剪贴贴的书,放在书架的最显眼处,并不催促他看,只是任他有心情了就拿出来画画,偶尔剪剪贴贴,高兴了就请我和他一起做做手工。其实,做就比不做强。不是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势也有自己的短板。我们作为家长,心态一定要淡定。不要奢求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是样样都行的。那么,我们心态平静了,也就要好好琢磨如何让孩子的短板可以做到增长些,结实些。最少不要在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拖后腿,这样就足矣了。也许,是我自己本身的要求就不高吧。因为我一直觉得,健康快乐的人生,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找到多方位、立体阅读的感觉,让每一本书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功效。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说,自己为孩子选购的绘本,都会先阅读一遍。我特别赞成这种做法,而且自己也一直都是这样坚持的`。

我和宝仔的亲子阅读一般都是在晚上,洗簌完毕后,我们半坐在床上。我拿书读书,力争做到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用声音来区别故事人物,用节奏来判断故事情节,用感情来表达故事喜恶。而宝仔,则半靠在我的身边,津津有味的沉浸在不同的故事中,安静的聆听、热烈的讨论、积极的思考;我们共同度过睡前这温馨的30分钟左右的时光。

现在,我和宝仔正在进行《歪歪兔逆商系列》的读本。这套书一共有十本。平均每本书都阅读了两遍。其中有一本《令人沮丧的事儿》,让宝仔格外感兴趣,一共阅读了6遍。

第4篇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

第5篇

从教近十年了,一直有一个问题在我的脑子中时隐时现——当初选择做教师是对是错?回想这十年的从教生活,快乐与苦闷总是我最好的朋友,形影不离!快乐时,我问我自己,我真的快乐吗?苦闷时,我问我自己,我是不是真的苦闷?做教师,是我快乐的源泉,也是我苦闷的根源。人生百味,从这从教的十年,我感受到了!是什么让我一直怀疑当初的选择?又是什么又让我坚持做了这十年的教师?教师清贫的物质生活和富有的精神生活让我在做教师这一职业上左右摇摆,而学生给了我更多的快乐,让我有了做一名教师的坚定信念。通过我校的“树师德,铸师魂”师德建设教育系列活动,我告诉我自己,做教师,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选择教师,坚定地做教师,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是一段心的旅程。教师是什么?我不得不从内心深处从新认识,教师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普通的人,应该得到平等、尊重,有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教师是一种职业,是我们谋生的手段!教师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角色,社会不可缺少!这是一种事业,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先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今天看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可以理解成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知识的人。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担负着传递文明薪火的重大使命,封建时代的老师们备受尊敬,“天地君亲师”,老师同天地、国君、祖先一样享受着世人的香火供奉。

当今,国强之根本系于教育,尊师重教之风更为盛行,要求教师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有了“蜡烛”、“春蚕”、“园丁”等称号。说到这里,我认为教师是应该是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反思,教师——这让我快乐又苦闷的职业,教学生活给我带来了快乐,学生给我带来了快乐,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好像是在为我奏响的生命的凯歌,教学是我的生命价值的体现,没有了快乐,哪来的苦闷?人的一生就正是有了百味才算是完整,才算得上精彩,没有了教学上的苦闷,我的快乐也就没有了一丝新意,就谈不上快乐!正是这样,教师这一职业在我心中是那样的崇高、那样的神圣,我相信,教师将是我为之奉献青春乃至一生的事业,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有理由相信,我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g81no2.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