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正确教育孩子的好方法5篇 育儿智慧:培养孩子正确教育的黄金法则

正确教育孩子的好方法5篇 育儿智慧:培养孩子正确教育的黄金法则

正确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愿望。本文将介绍一些好方法,帮助父母和教育者们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注重情感培养、鼓励兴趣爱好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将分享实用且科学的教育经验,助力孩子全面发展,并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教育孩子的好方法5篇 育儿智慧:培养孩子正确教育的黄金法则

第1篇

这两天,有不少父母朋友问我,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怎么办?孩子做错事撒谎怎么应对。对此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偷拿家里钱的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偷拿”和“撒谎”,而在于孩子“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思维方式。

首先,偷拿家里的钱,或者偷拿亲人的钱,与偷拿非亲友关系的钱的性质是不一样,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偷窃。只要孩子没有偷拿非亲友关系的人的钱,就不必担心孩子产生盗窃心理。这是一种简单的“唯我”心理,一种单纯的“利己主义”。这是孩子在没有建立成熟的道德观前的一种自发行为。

其次,孩子因为拿钱而撒谎,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欺骗,而是一种临时的“应变”,这种应变无论对于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我们要培养孩子面对现实和承担后果的勇气和责任心,但是只要孩子不形成习惯,不以此为乐就不用过于担心。

这个问题最令人担心的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思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孩子这种行为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而在这种不好的倾向还在萌芽期的时候,正是我们给孩子树立是非观的绝好时机。

1、 教育孩子时,要冷静郑重但是不可严厉,更不可打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但不要让孩子感到强大的压迫,以便孩子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

2、 这个问题,孩子错处有三,不该偷拿钱,不该撒谎,最主要的是“不择手段”这种思维方式。为了保证教育效果,我们应该突出重点。告诉孩子最让您生气的不是撒谎,不是拿钱,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想法,这种任性的.、自私的、不计后果的想法是您不能容忍的。告诉他,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放弃自己的愿望,而不应该是不择手段的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给孩子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承担后果的勇气等要在“不择手段”这种思想完全消除之后进行,循序渐进。

3 、建议为了向孩子表示您对他的诚意,您可以每个月适当增加他的零花钱。

4、 假如有些东西孩子十分需要,您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假如,您坚决认为不应该满足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讲清为什么,尽量取得孩子理解。而不应该是强硬的简单的禁止。

5、 当您的孩子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掩饰错误时,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告诉他,你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你主动承认错误,让妈妈(爸爸)很高兴,妈妈欣赏你得的勇气,妈妈为你自豪。

正确教育孩子的好方法5篇 育儿智慧:培养孩子正确教育的黄金法则 第2张

第2篇

孩子背着大人做事,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正常的要求总是被阻止或得不到满足,孩子有了进步,家长视而不见,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汞视,由于某种原因,孩子在家庭中总是受到压抑。久而久之,孩子就由不愿把心里话告诉父母发展到背着大人做事。

曹如,小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悠想要,这是正常的。而家长们往往用自己的尺度去判断、理解孩子,或者不给买,或者给孩子一顿批评。这时,孩子就会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重视而感到扫兴。孩子要的东西,家一长认为投必要买或买不起,都要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说明不能买的原因,或者主动向孩子介绍另一种更有必要的东西,当引起孩子的兴趣后,再买给孩子。切不可一味地按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去强求孩子服从老子。这样下去,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信任感,甚至讨厌自己的父母。当孩子的欲望和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孩子甚至沾上小偷小摸的坏毛病,如偷米父母的钱去买想要的东西等等。

值得指出的是,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时间久了,就会使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这种过重的思想包袱常常会把孩子逼进他们自己的小天地,背着父母去千他们想干而父母又不让干的事。譬如,有的孩子从心眼里厌烦学习,当父母强迫池学习时,他会马上顺从地在书桌旁坐下来,可是他并没有翻开课木,而是翻开了他所喜爱的小画书。可见,教育孩子只能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兴趣,靠强迫命令式的教育方法,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此外,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兄弟间互不信任,各怀秘密,或是父母间各有隐私,互相提防,孩子自然会受到感染,变的不诚实不坦率。

当你知道了孩子做事瞒着你,首要的是不能急于责骂孩子。这样只会火上浇油,引起孩子的强烈不满,变木加厉地报复你。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毋也不要生硬地灌输自己的想法,要先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给孩子做出诚实的榜样。要充分地理解孩子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对孩子的想法和要求,能满足的尽量去满足,不能满足或一时满足不了的要向孩子说明原因。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强迫孩子,而是要放下架子,心平气和的同孩子一起商量,充分地向孩于说明父母之所以不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一时满足不了的,也要争取孩子的谅解。 父母应当切记,纠正孩子背着大人做事的毛病,必须注意方法,不要大声训斥,怒骂不休,只要弄清情况,讲明道理,孩子是会改正的,要充分相信孩子。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促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角度上看待。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求,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做好表率。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的。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原则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不懂得鼓励,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可能是随意的一两句话带过了。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3篇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时在教育孩子时也一样,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孩子的习惯和特点你要不断的观察把孩子的优缺点分析出来,在优点上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在不良的方面要引导和开导孩子。常见的类型的几种孩子的表现和教育方法如下:

上课不用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练习孩子用心听讲,要从日常糊口入手,由于糊口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练习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其次,在糊口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听话能力,如铺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斯,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练习孩子的留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题目。

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糊口经历和故事,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智慧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轻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分歧错误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流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浚沟通,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抛却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具有严峻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功课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糊口散漫。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练习,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次是匡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练习。

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立场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服从教导,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准确或不真实。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不认为意,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所以,父母和家庭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坚持和仔细观察,不断开导和引导,不要为了方便把孩子放到学校管理自己就觉得什么事也没有了,这样是错的,家庭和父母是孩子第一启蒙老师。

孩子教育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的,下面介绍下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

开发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没有规则孩子反而没有安全感。家规不超过5条到6条,应适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须用肯定句来陈述,将家规贴出来。如果违反家规应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一旦建立,就应坚决执行,每隔一段时间,应对家规作调整和修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发展的过程,发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爱的氛围。

第4篇

3—6岁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家庭教育容易存在哪些教育?昨天,“名师公益大讲堂”在金陵图书馆首场开讲。省特级教师、鼓楼幼儿园园长崔利玲结合了目前大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对五组父子(父女)的家庭教育进行了分析。

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崔园长说,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思维去“误判”孩子,比如3—6岁的孩子具有情绪外显的表征方式,《爸爸去哪儿》出发时,必须没收所有玩具,天天的反应最强烈,大哭不止,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特点,家长此时应该给予适当安慰,让其宣泄;再比如 田雨橙、王诗龄、天天三个人“比年龄”:“我五岁、我六岁、我七岁……我一百岁……”这不是吹牛也不是攀比,这是孩子对于数的概念的'体现。

崔园长认为,五个孩子中,王诗龄虽然年龄最小,但是情商蛮高,“文艺爸爸”王岳伦做菜时无从下手,王诗龄却懂得鼓励爸爸说:“爸爸辛苦了。”去农民家要菜的时候,她也会赞赏人家的小宝宝“真漂亮”。而小石头在某些场景,显然出现了“逆反”言行,比如在大家一致称赞当过五年大厨的张亮做菜“真牛”“太好吃了”的时候,他给出了唯一差评“太难吃了”,而实际上他大口大口吃得正香,这时候,如果家长能够顺着他的思路了解下去,就知道这种“口是心非”是 有原因的,小石头真正想表达的应该是“我爸爸烧的也好吃”。

“闹钟事件”比“敲墙事件”处理得当:

五个爸爸带孩子,状况不断,崔园长就两个小事件分析了爸爸的处理方式。一个是“闹钟事件”,kimi不小心把闹钟碰响了,吓得尖叫大哭,林志颖 从炉子边赶紧跑进房间,通过“不怕不怕、闹钟坏坏”等语言和拍背等行动对kimi进行了安慰,让kimi的情绪得到了宣泄;等kimi安静下来后,他说“不要去转这个好不好”,解释给kimi听闹钟响是因为转了这个发条,打消了kimi对闹钟的恐惧心理;然后他又试着让kimi接受闹钟:“变成你的玩具好不好”,最后,kimi是提着闹钟去吃饭的,“已经跟闹钟成为好朋友”。这一处理方式,经历了害怕、安慰、释放、解释、接受、喜欢六个步骤,成功打消了 孩子的恐惧,又让孩子接受并喜欢了一个新事物。

另一个是“敲墙事件”,在第三集,小石头用一只勺子敲农民家的墙,发现“勺子还挺有用”并开始“大力敲”,正在起劲的时候,传来了郭涛的声音:

“在干什么!”小石头发现“情况不妙”,果然,郭涛开始教育“这是农民伯伯他们的家”“不能敲”,小石头挣扎着被拉走。崔园长分析,“敲墙”其实体现了小 石头的探究心理,如果这个时候郭涛先跟小石头沟通,“在干什么呢……咦,这个墙的材质跟我们家的不一样哎,挺有意思哎……可是呢,这是农民伯伯家的 墙……”经过这样一起探索后的劝说,应该会让孩子更能接受,而不至于最终有被强迫带走的感觉。

爸爸们的“正向语言”和“负向语言”: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鼓励”的重要性,不过崔园长认为,完全的鼓励性语言,会让孩子只能听好话,不能听坏话,长期下去,当他们与社会融合的时 候,对否定性语言的敏感性就会比一般孩子要高,只有合理的使用评价方式,孩子才能既自信又能抵御挫折。“每天给孩子一定的挫折点”比较合适,那怎样掌握这 个度呢,崔园长给了一个数据:每天表扬和批评的占比应该是4:1。

崔园长分析,在《爸爸去哪儿》中,林志颖的正向语言比较多,即使抽到最差的房子,他也会说“很酷对不对”,用正向语言进行心情疏导和语言暗示。

而相对而言,田亮会有一些负向语言,田雨橙第一天哭哭啼啼的时候,田亮总是无奈地说:“你看你永远都在哭”,在野外找到水的时候,田亮说的是“这水能不能 喝啊”,这都是负向语言。而正向语言显然更能在面对困难时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

第5篇

“我们家孩子从1岁左右开始跟他说不,两岁就听道理了。很多人跟我抱怨“跟孩子讲不了道理”,尤其是跟三岁以下的孩子讲道理更难,可我实际用起来觉得讲道理很管用呀。

心平气和的才是在讲道理,否则,你讲得内容再有理,孩子也理解成了指责,沟通的渠道也就失效了。

这一点路易阿婆应该深有体会。阿婆最近被路易的叛逆折腾得没辙,路易做坏事,阿婆总是难免带着情绪跟他说教,结果是非但没用,路易知道她会生气,还能引起她的关注,故意做出激怒她的行为。

得是危及安全的、对孩子有难以承受的损害的,以及肯定给他人造成较大干扰的情况,你才能讲得理直气壮。如果只是你的个人偏好,那孩子很可能不服气,凭什么按你说的来。

当碰到想阻止说教一番的场景,先冷静想想,我的要求及论证站得住脚么?这是孩子正常的.适龄行为么?

比如孩子非要开冰箱,是不是也可以顺便教孩子如何使用冰箱,信任他们有能力把冰箱用好。如果只是你个人的特定需求,那拜托放低点姿态,请求孩子帮个忙行个方便,当然要让孩子看到你确实不方便了。

你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如果孩子接受觉得有理,也会以同样的标准反过来要求你的,他们简单的世界里规则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如果他们发现规则建立者都不履行,那这规则就失效了,讲的道理自然也就“无效”了。

很多不良行为的场景,示范比讲道理更直接更有效。讲道理相对比较抽象,往往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抽象描述,上升到道理的高度,其实不便于孩子理解和模仿。

比如你想让孩子学会说谢谢,或者学会道歉。与其每次要求孩子说出“谢谢”或“对不起”这几个发音,不如以孩子的视角替他们说出来,示范给他们看。平时遇到你该给孩子道谢或道歉的场合,你也以身作则。至于孩子什么时候悉得模仿,就交给孩子自己作主吧,他们才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

第四、你有没有给孩子创造容易遵守规则的空间环境,以及给孩子时间去自己努力改进:

别一方面讲道理,一方面又不改变环境引诱孩子,人性禁不起考验呀。费死劲讲道理,不如干脆让孩子没有“做坏事”的机会。比如不想让孩子玩手机pad,就别拿出来,当然自己也别玩。而且,孩子的改变也需要时间,让你改点啥你也做不到立竿见影是吧。最近路易又找到藏起来很久的ipad,开始玩以前玩的修车游戏(他都忘记怎么玩的了),我们没有立马夺走不让玩,但每次都劝他“玩一会就不能玩了眼睛会坏的”,时间差不多就引导他去玩别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egrvz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