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5篇 "构筑完美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实践精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5篇 "构筑完美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实践精要"

本文主题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关键问题,并提供一些范文作为参考。无论你是想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础知识,还是希望找到一些写作灵感和范例,本文都将给予您所需的帮助与指导。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5篇

第1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深入各行各业。作为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它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是培养社会大量需求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的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而高职学生毕业后将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各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在长期的教学和学习中,笔者认为教学中创建一体化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一体更有利于课程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 组装与维护 一体化教室 建设与思考

一、什么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即教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用真实的环境进行项目教学。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亲自组装选择部件、组装计算机、安装软件、进行bios设置、维护计算机的运行并检测和处理计算机的故障。这样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基本知识的理解,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该教学环境自主学习。

二、为什么要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

目前,计算机是各个行业中必备的工具,如果在工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就会对实际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是不能完成正常的工作。作为实际工作中的岗们未来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掌握与本专业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就是在各个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是目前岗位群中实际工作的需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反复练习、反复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针对计算机运行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教学环境中,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论联系实践,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用实际的组装与维护环境,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地组织。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一体化教室。

职业院校培养的计算机都属于应用型人才,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的相应的应用,作为各类工作人员,在做好本专业的工作时,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适合本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也就是说要有好的教材、课件、教案、考评方案等等。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而目前一体化教室就能满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需求,也只有利用一体化教室才能能更好的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有效地培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人才。

三、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要考虑的因素

建设一体化教室的目的就是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练,在练中精,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这里蕴涵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建立一体化教室需要我们去具体解决职业教育及课程领域中的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是预期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促使教学活动向期望的教学成就靠拢,并衡量教学学策略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因此清楚地表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满足当前各行各业劳动者对在相应的职业工作中对计算机能力的需求,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业必备的工具,而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何更好的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职业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传统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传授理论知识,由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与工作的更直接的关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有限,要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就需要我们设计科学合理教学任务。根据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获得关键的技能,让理论与实践联系更紧密。

教学情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学生学习的“情形”和“环境”,一体化的教室需要相应的教学媒体和环境,应该设置尽量真实的现场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真实工作相一致的学习任务。

我们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同学在真实的环境和多媒体教学现场中掌握计算机中每一部分。为了充分与目前计算机市场接轨我们可以引入互联网,让学生再模拟当前的配置,根据自己的需求,应该如何选择。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杀毒软件进行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训练,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最后一部分内容,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关键内容,我们在一体化教室设置多种软硬件的故障现象,通过多媒体讲解每一种故障现象的处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处理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情境的分析,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室需要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台各品牌各型号的计算机配件,同时为了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目前流行的软硬件技术,该教室还要接入互联网。

计算机组装维护这门课程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课程性质的要求,这门课程的性质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了的教学效果。这门课程可以用四阶段教学法,即教师首先设置教学情境,然后老师演示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让学生做的过程中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最后老师布置练习任务对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练习总结。部分内容还适合项目教学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角色扮演法。

四、怎样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一体化教室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教师应当根据以上考虑的因素,为学生设计一个尽量真实的,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用现有的实习实验设备,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应该需要如下几个区间:第一,部件展示、模拟交易区;第二,硬软件组装、维护区;第三,多媒体教学、讨论区;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最关键的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5篇

第2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不但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1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理论传授为主,教师是课堂上的主体,一般先对学生进行零部件的介绍,然后再讲组装、维护等知识,注重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应用,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不同,它注重把课程进行项目化,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会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效果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灌输,教学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学生理解、记忆效果差。项目教学法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项目任务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学生要对项目任务进行思考,归纳出与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和原理,再通过实践来完成项目任务。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在实践中学习”,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注重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技能教学,两者在实践层面上具有契合性,这就使得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要加强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理论知识划分为一个个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项目,学生必须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强的动手能力,才能较好的完成实验项目,在就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应用

传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注重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样导致学生具有很深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要做好以下几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做好项目设计,不但要引入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做好项目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使学生增强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还可以使项目教学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项目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和教学的时间、环境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项目作为整个课程的主线,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做好整体知识布局,通过项目体现出教学目标。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具体项目可分为:拆装主机、购机方案、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的安装、常见软件故障的处理、系统备份与恢复等。

计算机项目设计需要依靠项目实施来完成,项目实施对教师和教学模式具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作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现场操作能力。上课前要把备课工作做好,设计好课堂上的各种项目活动,准备好相关知识,并在学生进行项目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指导。有些项目学生依靠现阶段的知识、技能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融合,从而完成项目。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要对项目的实施步骤有充分的了解,把控好项目的进度,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做好检查并及时归纳总结,此外,教师要根据项目的进行情况适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估,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要肯定学生的地位,因为学生才是知识的构建者,因此,教师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积极采取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实力的平衡性,并在小组内设立组长,协调组员间分工合作。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各小组正确分析项目要求、制定行动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等。这样在项目教学中融入团队协作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发挥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得到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项目实施结束之后要进行项目评价,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自评和总评两个方面。自评主要是指项目完成之后,由各组长汇报本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情况,然后再由每个学生汇报自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总评是指在自评完成的基础上,教师、组长、学生再进行综合评价。总评是项目评价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对项目设计的科学性、项目实施过程和个人表现三方面的评价。项目评价要注重科学性,对当前项目的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后面项目更好的实施。在评价时,教师要从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为学生下一步的项目实施提供经验。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顺应了教育的发展趋势,它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成长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第3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开展是顺应市场变化和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在我国家庭及企业中的普及,对懂得电脑专业维护、保养及组装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加大。但是,从我国整体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对于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钻研不深和主动性不强等问题。

一、创新的必要性分析要想明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教学创新的必要性,首先,要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关于计算机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互相关联,并能够在准确分类和选购的基础上保证计算机使用性能和组装维护的有效性,而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基础性、实践性、理论性相统一,入门容易学精困难,要想真正做到精通,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技能经验。其次,了解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对该课程的投入和重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学习韧性不足、内驱力弱和运用能力较差。韧性不足主要指学生在进行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缺乏钻研精神,往往只是浮于表面,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深入分析和探索。内驱力弱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该课程未来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作用认识不够,往往认为维护师、组装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属于基层岗位,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不乐观,从而导致对该主干课程重视度和积极性下降。运用能力差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的落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和对实际工作的不了解等方面,如果不能将学习主动性交还给学生,真正将学生放置于中心位置,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目标。总而言之,对于该课程的创新迫在眉睫,只有树立实践创新、知识创新和教学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全方位地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创新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区别于传统的黑板教学和实习教学,是一种专门针对技能培训岗位教学的创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将学生的活动范围进行适当的扩大,将老师的信息输出转变为理论指导,学生由单纯效仿转变为积极地制定计划和思考问题,彻底实行和推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全面动手能力。其基本原则是在课堂中实施合作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和跟进自己的学习进度,教师将信息输出转换为探讨知识来源和查找相关问题等。在该教学方法中教师负责提供信息、回答问题和引导。具体的实施阶段可以分为帮助学生找出引导问题、指导制定详细的书面工作计划、探讨如何实施工作计划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跟进计划的完成进度和质量、根据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的经验总结和不足之处的评定。具体的引导文教学法实例如表1所示。

(二)创新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发展为引导文方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它不仅将传统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模仿的现状转变为主动完成任务和独立解决实际任务中的互动式教学,同时还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培养的有效性和学习状态的持续性进行了有效地维持,是符合现代技能教学的先进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教学设计符合技能培训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在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基础,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工作之间的距离,通过对任务的详细划分和逐步完成,提高了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独立性。(2)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加丰富和灵活,具体包括相关案列的示范、图片及视频的演示、专业人员的串讲和老师的耐心指导等,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在轻松友好的环境下将应用知识进行深入的综合,探索研究出更加快捷、有效和创新的解决办法。(3)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基本特点进行模块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的连贯性和教学目标的稳定性,通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使学生不断在内力推动下积极完成计算机各模块、硬件及组成的知识学习和掌握,加强记忆的有效性和长久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环节包括任务创设、任务分析、任务执行和任务评价等几部分。对于任务创设,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知识实际出发,提出一个既具有一定挑战性,又必须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务,而对于任务难易程度的拿捏,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此外,任务的创设还应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生活与学习等密切相关,就计算机的系统安装而言,其任务的创设可以选择win7系统的安装与驱动等。对于任务分析,要使学生充分明确任务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独立进行任务的细分和方法的选择,就系统安装而言包括安装方式和系统的版本选择等。

任务的执行包括学生的独立实践和教师的辅助,就系统安装而言,实践过程应该注意的是光驱启动方式的护改,安装完成后的硬盘分区和相关驱动的处理等。任务结果的评价是教学模式探索和经验总结的关键,也只有在不断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使这一模式更加得成熟,教师可选出两三位或两三组学生进行详细的评价,如缺陷的完善和解决方法的归纳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间接的表达和深入的交流,理解和分享他人的优点,改进自身的不足。通过上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堂教学创新必要性的简单分析,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该课程重要性的理解,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从根本上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就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变得更加实用。

第4篇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目前存在实践内容少、班级人数多且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教材千篇一律等问题,应从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和幼儿教师的岗位需求出发,重新调整、筛选、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育技术得以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大多数幼儿园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由于办学成本的压力,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没有配备专门的技术维护人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掌握基础的多媒体维护技术,在未来的就业中将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肩负着为广西,乃至西南、华南地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的使命。在多年的办学经验中,根据幼儿园的需求,专门开设了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方向)专业,为幼儿园的需求量身打造拥有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幼儿教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就是该专业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效果,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改革,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国内专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国内不少学者针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建议,如郭飞雁提出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的建议,王荣等学者提出利用工学结合理念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改革等。尽管国内许多学者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改革思路,但这些改革大部分是针对传统工科专业学生,或者理工科专业学生进行的改革,与这些理工科专业学生相比,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的学生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学前教育行业对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需求也存在特殊性。

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学校升格之初校内实训室相对不足,课程涉及的操作设备缺乏,如打印机、可拆卸计算机等,因此实际的上课方式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普通机房利用ppt展示或拿实物进行示范,如展示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硬件的安装过程等,学生只能在计算机面前通过显示器观看教师的图片展示或看教师在讲台上通过实物操作的方式,而自己获得实际动手的机会比较少,无法真正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

(二)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校是广西唯一一所幼儿专科学校,学校的专业基本上是以师范类教育为主,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女生,因此在动手能力方面普遍远不如其他理工科类的职业院校的男生,不少女生对带电的器械都天生带有一些恐惧感;同时,每个自然班级的学生达到50多名,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很早就接触电脑,对计算机的结构非常熟悉,但同时也有不少学生由于家庭和中学学校的条件限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基本上对计算机不了解,导致上课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授课难度比较大。

(三)教材千篇一律,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现在市面绝大多数的教材千篇一律,甚至有很大的篇幅来论述各种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历史等,知识内容点非常分散,没有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同时教材缺乏专业特色,缺少针对学前教育方面的教材,而且实际的授课的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实习的时候就发现不能马上运用到工作中。

(四)考核方式与理论为主,脱离课程目标。本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式方法,但在实际的授课中,课后的作业及课程考核方式均是以理论为主,缺少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方式。学生即便考得很高分,但也无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各种操作方式,考核方式与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基于上述几个问题,我们依据“工学结合”的理念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改革课程内容。为准确把握行业需求和岗位工作任务,我们深入学前教育学生就业单位调研,包括各种大、中、小型幼儿园、早教机构、幼教培训中心等,尤其以广西教育厅幼儿园为依托,了解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对其应用的技术他们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需求,调整、筛选、整合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改革前,该课程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的内容,内容较泛,针对性不强(见图1)。为此,我们从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出发,将整个课程内容整合为计算机采购、计算机组装、办公必备计算机外设采购和安装、标准多媒体教室安装、小型计算机网络安装、模拟典型故障维护六大项目,并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调整了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一方面,依托学校引进清华大学研发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该平台以“课程教学”为核心,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网络施教环境,并提供了充分的师生互动功能,极大地拓宽了课程教学空间。通过平台的运用,教师将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分解,并依据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录制,学生在上课前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自学,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平台上提出。该门课程的多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平台的论坛上进行相互交流,从而使得学习的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针对每个项目,提出具体的任务,教师示范解决任务的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分组研讨,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接着,要求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学生的学生效果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离不开一个合理的考核方式。相对于传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式,课题组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以采用项目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教师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未来的岗位需求,在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后,都会立即对内容进行一次项目化的考核,老师们精心准备各种任务项目,通过情景引导,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来解决各种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到期末,会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整合起来,采用小组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的地方直接放在学校的附属幼儿园来进行考核。并且在考核的过程中,邀请幼儿园的教师们亲自来当考官,一方面可以确保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下考查出学生真实的水平,加深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园检验学生的学生水平。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保证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为学生的下一年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经过1年的时间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课程效果显著,90%以上的学生都能够掌握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为后续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选择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学以致用、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

[3]丛书编委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第5篇

摘 要: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人人可操控。但是说到真正的动手能力,它的后期维护以及组装技术才是计算机的精髓技术之所在,强调了在计算机课程中实践的实际应用。为了达到此种教学模式,做了改革设想。

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使得我们每个人基本能通过网络这个大框架了解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人对于它的内部结构和硬件架构起了很大的好奇心,于是随之出现了"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这门应时代要求而出的课程,最先引入的是一些职业院校,吸引了大批动手爱好者得到成班学习。主要的目标是对计算机的内部机构、硬件知识、软件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的知识等,还可应用于生活中的购机需求。

1.本门课程的涉及层面广泛,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一些比较专业化的语言理论,拓展性好;

2.知识的更新时间快。计算机是应现代社会出现的新型技术手段,当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性,技术淘汰的步伐紧追时代潮流。所以更新的时间可视为迅速;

3.课程中的组装等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和领会教学内容,掌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知识,熟练操作,并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实践是本课程的重要核心环节。

上面提到的更新时间短,所以理论内容也是这样的淘汰速度。所以在选取教学教材的时候应该选取适应新知识技术的教材,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方向,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才不会被陈旧的知识影响能力的发挥。如果感觉比较新型的教材并不符合本校学生,还可以组织教师共同编写。通过调查、研究市场需求,编写最新的教材。研究旨在开发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为基础,以确保教材内容,教材注重知识创新,注重实践。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查询互联网上的最新信息,找书或讲义进行排序等制成课件,以此补充教材。

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在前期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先注重理论的讲授。在教学上对学生采用从整体到局部透彻讲解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冯·诺依曼、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的特点和功能等。在讲座中,老师也恰当地描述了目前主流的计算机硬件产品,以及产品的规格,从早期开始到现在,最典型的高端产品。在行为分析的背景下,解释技术突破和新的理论指导学生的重要性,把握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改变课堂的授课方式,可使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使学生之间能够有交流学习的机会。

2.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视频软件和教学课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应该利用好现代社会的一切手段丰富课堂。

3.通过练习实践的方法将课堂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对理论的实际应用。

4.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实地研究,从而得到最新的市场信息。

5.定时请行内的一些专业人员来进行现场授课和知识讲解,对现今的最新组装技术得到最新的认知。

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实践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技能,应新课改的号召很多院校都将实践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具体安排可以这样来做:硬件连接、硬件评测、bios系统部署,还有日常教学中的常见故障分析和后期的维修应用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课件和现场调试和示范进行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实践,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目的。

在课堂学习中对于教学课堂质量的考核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检测。所以,在这方面教师应采取革新的方式来进行整体的检验。改革的方案应该要有最基本的对于本门课程的基础性知识新要求和学生的创新性意见。由于这门课程是以培养实用技能为主要目标,所以它的评价应该基于一个实际的评估,通过理论研究为辅,动手为主,通过书面答复为辅,实践为主,形成一种取代传统的书面考核的评估方法和测试方法。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各行业的正常运营和工作也已经不能少了计算机的存在。但是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多,计算机的后期维护和结构知识了解也成了一大技术热点,越发吸引着更多学生和教师的兴趣。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实践也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对课程的知识进行透彻的了解和分析,进而做到对本门课程的全盘掌握。现在的课程教学中还没有一套全面的方案,我们需要在不断的教学过程和探索中研究出一套适合于学生接受本门知识的改革方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803o64.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