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有关爱护环境的演讲稿2篇 "呼唤绿色未来:倡导环保护地,共筑美好生态"

有关爱护环境的演讲稿2篇 "呼唤绿色未来:倡导环保护地,共筑美好生态"

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个公文网站地编辑,我们深知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本文将重点探讨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身边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的地球而贡献一份力量。

有关爱护环境的演讲稿2篇

第1篇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洒落校园时,我们身处郁郁葱葱的树林,耳边是悦耳动听的鸟鸣,看到是碧绿的草坪,干净的走廊,洁白的墙壁,艳丽的花朵,你心中有何感想?当灰茫茫的天空弥漫着尘土和黑烟,苍蝇蚊子的“嗡嗡声”,嘈杂的喧哗声充斥着你的`耳朵,楼梯过道上、操场教室里,都有一些食品包装袋、废纸,花坛中还有饮料瓶、垃圾,你又会怎么想?

这是个不必回答的问题,谁不想仰望蓝天,俯看绿地,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身处优雅的环境?谁不想自己的家干净、清幽而充满温馨呢?而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每次看到整洁美丽的校园,我们仿佛看到了同学们辛勤打扫的身影,然而仔细地观察,却发现校园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学校的墙壁,不知是谁硬是在上面加了几个脚印;教学楼上,有同学喜欢用垃圾来做“自由落体”的实验;还有一些同学,喜欢在桌椅上刻刻划划。

望着眼前这些披上绿装的树木,望着脚下干净平坦的路面,望着一扇扇洁净明亮的窗户,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校园充满了浑浊不堪的空气,花草树木全都枯萎凋谢,墙壁和桌面被涂写刻画得伤痕累累,尘土四处飞扬,到处都是垃圾污物,在这样的校园里,我们又怎么能够安心愉快地学习、身心又怎么能够健康地成长呢?

优美的环境,让我们懂得珍惜,学会关爱;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知书达礼,更加文明;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习进步,道德高尚;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宽容谦让,学会做人。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应当切实地树立起时代的责任感,心系全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爱护校园环境做起:一片纸,我们捡起;一滴水,我们节约;一堆垃圾,我们打扫;一朵花,我们珍惜;一棵草,我们爱护。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绿色意识,让绿色生命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文明、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吧!让我们在校园这片圣洁的天空、心灵的净土中放飞希望!那么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因我们的文明而春风长驻,锦上添花。

有关爱护环境的演讲稿2篇

第2篇

大家好!我是……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低碳生活,就在你我身边》。

请问:你们看过《2012》这部电影吗?在影片中,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以及各种自然灾害让眼前美丽而熟悉的家园瞬间变成了人间炼狱,人们仓皇逃生、疲于奔命的情景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令我挥之不去。这虽然只是一部电影,但它给予我们人类有太多、太多的反思。

当今随着世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引发了不断的'自然灾害。面对众多频仍的自然灾难,人们一直在苦苦地努力地寻找答案,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会议,节约能源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环保理念,低碳生活成为我们急需建立的时尚的生活方式。

也许你会说,低碳生活离我们学生的生活还很遥远,其实不然,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有些学生家里电灯彻夜不熄、水龙头滴水不停、冰箱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夏天整日地开着空调,这些显然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你可知道:每节约1度电,就能减少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夏季空调调高一度,就可节省10%的能耗;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产生的温室气体将减少4倍。低碳生活就是让我们养成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同学们,其实创造低碳生活很简单,它是由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构成的,有些只是举手之劳。比如:我除了做作业必须开日光灯之外,其余时间只开5w的节能灯,并养成了外出随手关灯的好习惯;电脑用完及时关闭;夏天尽量不开空调,即使酷热难耐,开空调温度也要调高一度;多骑自行车,少做公交车。在我的倡导下,我们家的生活也慢慢低碳了:妈妈把淘米水留着洗菜、浇花、擦拭家具,洗衣水留着拖地、冲厕所;爸爸把家里照明灯全部换成节能灯,上班由摩托车改成了步行;即使年逾花甲的奶奶逛菜市也整日提着布袋。低碳生活让我们家快乐、充实、而有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节约的意识,才能使节能低碳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主动、自觉的行为。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我们的低碳生活方式,积极的去创造时尚的低碳生活!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7dnwm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