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苏教版6篇 发现角: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详解

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苏教版6篇 发现角: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详解

本文介绍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度量单位,并掌握角的分类方法。该教案设计科学、具有实际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角的基本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苏教版6篇 发现角: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详解

第1篇

新课标明确指出: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数学知识得到提升。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我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是什么歌曲吗?

师: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染成的。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它。

师:(课件闪动红领巾图中的一个角)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师:对,这是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新课程观要求教师和学生对现行教材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以师生互动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周密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其呈现生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很难想像那些抽象的、学生所不熟悉的学习材料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课的引入注意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习新知,这样既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课件出示主题图并突出:三角板上的角、剪刀上的角、钟面上的角、足球门框上的角、小朋友们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等)

师:同学们,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一些角吗?同组的同学一起去找找,看看哪组的同学找的最多。

(各组的小朋友们都很认真地在找角,有的小组还给角做上标记或号数)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现在,请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使全体学生“人人受益”,而非少数人参与、多数人陪衬。在此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是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同时也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在亲身经历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发展。

师:角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就变成了这样.这些图形都是角。

师:为了叫起来方便,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自己喜欢的或好听的名字吗?

师:刚才同学们给角的各部分起了好多好多的名字,那么它们到底叫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在这环节能让学生给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在这环节教学中也有个人反思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回答“角的样子是那些物体留下来的”时,如果能及时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话去引导“生活中能没有角吗?”这样就更能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观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导学生,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平不断飞跃,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苏教版6篇 发现角:三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详解 第2张

第2篇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摆一摆;再拿走一根。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2、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3、画角:(1)小组讨论尝试画角。(2)指名说说画法。(3)教师演示正确的画法。(4)学生用老师的方法再画角。(5)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6)集体批改。最后教师小结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作为角的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画角这位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学生先自学,后师引导,再画再纠正等活动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4、比较角的大小:(1)集体游戏,学生拿出活动角各自做一个角。(2)教师要求如何使它变大变小。(3)教师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大。(4)同桌之间做比比谁的角大的游戏。(5)指名上台和老师长的活动角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程度有关。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5、闯关练习:数学游乐园第一关慧眼识角;第二关猜一猜哪个角大;第三关我会数角;第四关巧手摆角;

将练习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角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第3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1、 师播放多媒体:把实物抽象成图形,再把角拉出来。

1. 第38页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观察三角板、大剪刀、球门的框、球场的角等。

生用手中的纸折一个角、用两只铅笔搭一个角……等。

(2)出示不同的角,你们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吗?

1.练习第1题判断。要求学生出2和4为什么不是角的原因。

2. 有一个长方形,用剪刀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第4篇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是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所以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诸多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充满生命力的过程。于是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整节课上,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

1。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景和亲历操作活动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物并从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3。通过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对角有些感性认识,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4。让学生知道画一个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5。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 4根同样长的小棒,三角板,为每生备一张圆纸片,投影仪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你是说这是三角板上的一个角,对吗?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那这是什么呢?

那你们觉得三角板上的“角”是什么样子的呀?谁愿上讲台给大家画一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

(生观察并述,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并让生找找其他几个角的顶点和边)

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我们可以走出座位,从我们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刚才同学们从周围物体上找到了许许多多的角,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

下面我给每个同学发一张圆纸片(给每生发的圆纸片大小不同)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折出角来?

(学生折角活动,教师巡回查看折角情况,提醒每组同学折的角不要一样大)

同学们折出的角的形状各不相同,其实角也是有大有小的。谁来说说你觉得你折出的角比你同桌折出的角是大还是小?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述,并产生了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不同意见)

现在我画一个角(师画)然后我延长角的两条边,这个角变大了没有?

我再擦短角的这两条边,(师擦)这个角变小了没有?

(师出示活动角并使其两条边叉开的越来越大)大家看这个角变大了没有?

(师出示活动角并使其两条边叉开的越来越小)大家看这个角变小了没有?

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师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那我们应该怎样画一个角呢?

师边介绍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出了一个角)边板画各种不同方向的角。(突出从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角的两边)

(生说画法师画角,师在黑板上画顶点后,要重点突出向不同的方向画角的两条边)

这节课上,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由于《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没有一讲到底,一练到底,也没有随意地,无目的地让学生讨论,而是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1.生活中和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图形。2.怎样折角,角3.怎样画角.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特点——概括方法——灵活运用,师生共同体验了教学过程的苦与乐。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分,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相信,放手的“风筝”会“飞”得更高!

第5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结合生活情境,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识别那些是角及直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师活动:现在是哪一个季节?(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刚出门,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这下可把小松鼠难住了,它想请教大家,角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帮助它?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小松鼠还是不明白,谁能画一个给它看看?(生上黑板画)你是怎么画的?

教师活动:谁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称也告诉它?小朋友们说,老师写。

小松鼠还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画的?(生画)你是怎么画的?(过一点先画一条直线,它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再过这个点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线,最后要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课堂伊始从向小松鼠介绍角而进入复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性。

教师活动:通过大家的介绍小松鼠知道了(师板书:)角(直角)的组成、画法,它们都属于角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识知识结构,学会复习的方法

教师活动:有了大家的介绍,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现吗?出示(1)(2)

教师活动:问题一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为什么?(生略)

问题三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对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见吗?”的提问,使学生担当了一个倾听者和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接着提问:“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听了大家的话,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出示(3)(4)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做对了就让过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谁愿意上?

3.刚到树下,一条大蛇出现了,怕吗?咱们用手势对付它,可以吗?

4.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终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挡在了路上,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吗?出示(6):

有了大家的帮助,小松鼠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松果,帮助别人你快乐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评析】: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第6篇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媒体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 ——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媒体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媒体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媒体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马上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媒体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61q10g.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