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长征故事读后感7篇 长征:坚毅不屈、激荡人心

长征故事读后感7篇 长征:坚毅不屈、激荡人心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历程,也是一部永不衰老的传奇。读完《长征》,我对红军的坚韧、对革命的执着、对信仰的坚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段献身、团结、勇敢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是一段感天动地的传奇。

长征故事读后感7篇 长征:坚毅不屈、激荡人心

第1篇

众所周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在我的心中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是一个能刻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的'马,不吃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

我们要学习红军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红军对比,真是惭愧极了。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明天将是祖国的栋梁。红军的事迹将不断地激励着我,要刻苦学习,努力向上,长大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长征故事读后感7篇 长征:坚毅不屈、激荡人心 第2张

第2篇

在我看完《长征的故事》的时候,我便被里面一个个故事给震撼到了,你不了解长征背后的细节,就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长征的艰难困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从瑞金到陕西,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爬草地、过雪山,他们挖野菜、啃树皮,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泪流满面。

在许多故事种,尤其令我感动的'是《风雪中的前进》,老兵陈松庭为了照顾体质瘦弱的向明阳,每天晚上睡觉都是让向明阳睡在里面,而自己都是蹲在洞口凑合一晚,今天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同样如此,陈松庭的脸和嘴都冻得发乌,裹腿更是成了两根冰筒,可就算如此他仍以上厕所方便为由,让向明阳睡在里面。早晨,雪地反射的太阳光照醒了向明阳,乘着需要收拾行李的时间,他把被单盖在陈松庭身上,好让他多睡一伙,可当行李收拾好再去喊陈松庭起床时,他却因为连续的挨冻,没有再醒过来……长征路上,为了照顾伤员或者弱者而牺牲的同志可谓是成百上千,但他们都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红军。“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正因为有了先辈们的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才有了我们明亮的教室,而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更需要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就像聂荣臻说的:“有了文化,我们才会思考,思考怎么打败敌人,怎么让革命取得胜利,这些必须靠文化,靠智慧,不能靠蛮力。”现在,我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要想超越美国,同样需要文化,有了文化我们才能创新,才能去超越。

我相信只要我们以“长征”的精神去学习,我们的祖国一定能更加繁荣富强。

第3篇

当初读《金色的鱼钩》时,只是因为好奇,但读着读着,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我被文中那舍己救人的老班长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哽咽了下午“时,眼泪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多么可亲可敬的`老班长呀!为了三个小同志有充分的营养,放弃了热腾腾的、鲜美的鱼汤,去嚼小同志们吃剩的鱼骨头的草根!大家都知道,草根和鱼骨头是没有营养的,可是老班长为了三个小同志,宁愿去吃这没有营养的骨头!

和老班长相比,我们问问自己,我们呢?有不爱吃的饭菜,就背着父母大碗大碗地倒掉,比如有一次吧,家里做了炸酱面,我最不喜欢吃炸酱面,怎么办呢?我眼珠一转,借口说在外面凉凉,跑到外面把面扔了,装模作样地抹抹嘴,回屋了。晚上饿了,又问妈妈要钱买零食去了。读了《金色的鱼钩》之后,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还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当”我“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时,他还不要,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不行了,你们吃吧!还有20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原去!“

这一段看得我是热泪盈眶,老班长明明有可能活下去,但老班长没有,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作者和两个小同志,自己平静地选择了死亡。透过老班长的话语,我看到了老班长崇高、善良的心!

但现实呢?我们连一点点利益都不能放弃,怎么能像老班长一样舍弃生命呢?

直到读完文章,我才知道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因为老班长对同志们的爱是金色的,正是这金色的爱把鱼钩染成了金色!

第4篇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都会感人肺腑,而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会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就比如说长征故事的一篇《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含不小。一个13岁的小孩就懂得了关心战友。其实他可以问战友要一些干粮,可她却没有问,自己受苦。

我们应该学习小红军小兰这种体谅他人的精神!读完长征故事后,我深有感触。我们因为前辈而走进新时代的科学发展,我们深深的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们快乐成长,快乐生活。岁月涟漪,木雕流金,红军长征的战士们用历史证明他们的不退缩的坚强精神!也体现了红军,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的品质。我从中知道之要从起跑线坚持的跑到终点胜利就在眼前!加油,坚持就是胜利!这个胜利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吃过多少个苦难,他们用他们的经历换去了我们的现在快乐的生活,谢谢!我深深地感谢你们!

第5篇

初夏的夜晚,轻轻合上《红军长征的故事》,聆听窗外轻柔的风声,心头不禁思绪万千。脑海里金沙江、泸定桥、大渡河、大草地、腊子口这几个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的地名不时涌现着。一幅幅壮怀激烈的画面,一首首气势磅礴的诗篇,不禁让我缅怀起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英烈。

毛主席说的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这遥远的路程中,他们穿的是布衣草鞋,吃的是野草树皮,但他们的身上凝聚的却是英勇顽强的精神!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地埋在了沼泽地里……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我们要学习红军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困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还怕苦怕累,怕脏怕受委屈,在家里就像个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和红军相比,真是惭愧极了。

读了这本书,我很有感触。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用战士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美好生活。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第6篇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们历经千心万苦才夺得了胜利。例如:红军四渡赤水河靠的是智慧与勇气,只有有了它们才能创造出这空前绝后的奇迹。

当他们勇夺剑门关时竟动用了三个师两个军和一个团的人数和敌人拼的你死我活!当时我心想:攻破剑门关需要怎么多人吗?后来我爸爸告诉我:“攻剑门关不只是一个攻克关口的问题,它是一场战役。而且需要成千上万的人勇敢为了理想去战斗才能取得胜利。”而当我看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饿得实在没办法,就把皮带和旧皮鞋给煮了吃时我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他们太可怜了!”仔细想想,只有有远大志向与崇高理想的人,才能把吃下去的皮带皮鞋、草根树皮变成生命的动力和胜利的力量,才能完成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

在长征的.路上少不了吃饭,所以炊事班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一次,连队奉命坚守在土城的山上阻击敌人,已经一天一夜没吃饭了,炊事班好几次派人去送饭,都被敌人打了回来,副班长急的走来走去。一会儿,他和几个炊事班员嘀咕了一阵,转过身对班长说:“班长!让我和老王再送一次吧!”说完,他和老王背上饭冲了出去。班长和其他的炊事员站在山头看着他们,正当他们俩通过敌人封锁线时,敌人的枪声响了,他们一个跟头栽倒在地。大家都呜呜痛哭起来,大家都以为他们牺牲了。谁知到了半夜,他们又回来了。原来,他们为了欺骗敌人故意倒下的。我想:这次能够安全、顺利的把饭送到阵地,靠的是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我想:现在进行的也是新的长征吧!继续和发扬先烈们的长征精神,就能夺取新的胜利。

第7篇

今天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一篇故事后我很感动:这个故事说的是在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纵横十几个省,不仅在斩关夺隘、抢险飞渡,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的同时,还要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努力取得他们对红军的支持,《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肖永卓)。红军在长征中有90%的路程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先后经过了苗、瑶、侗、壮、水、布依、纳西、彝、藏、羌、东乡等少数民族杂居或聚居地区。在红军到达这些地方之前,反动派就对红军进行造谣污蔑,并和当地反动的封建地主勾结,强迫当地群众烧粮、烧房,胁迫群众上山躲藏,不准给红军带路当通司(翻译),企图置红军于绝境。在这些困难面前,红军不气馁、努力克服困难。在每经过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动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粒粮食;宁可在外受冻,也不擅自进老乡家门,读后感《《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肖永卓)》。通过广大红军的努力宣传,一些受蒙蔽的少数民族群众渐渐认识了红军,他们不仅热情款待红军,还从方方面面帮助红军,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遇到了困难也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努力把事情做好,只要付出了努力,不过事情成功与否都没有遗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4x4627.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