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 探索特色社会主义:学而思、勇于行

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 探索特色社会主义:学而思、勇于行

本文探讨了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的心得体会,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我们深入学习并且积极应用学习成果。经过实践和思考,我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以及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 探索特色社会主义:学而思、勇于行

第1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下的理论成果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进入21世纪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最新智慧结晶。

党的xx大以来的五年,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正确的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用五年的时间让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历史方位的精辟概括。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全新的视野和条件

“全新的视野”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还体现在根据新的实践提出的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政策举措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实践条件为xx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即将复兴的历史方位,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运用社会主义制度治理国家的能力,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为xx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指导思想方面,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在制度属性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的主义,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奋斗目标方面,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战略布局方面,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 ;在发展途径方面,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依靠力量方面,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制度保障方面,强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领导力量方面,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优势;在精神力量方面,提出要坚持“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在外部环境上,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方向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朝向共产主义迈进,是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这些论述构成了一个科学严整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指导中国人民践行“四个伟大”的最新马克思主义。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时代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放在14个基本方略的首位,这个首位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意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5篇 探索特色社会主义:学而思、勇于行 第2张

第2篇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要历史贡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党的十九大的灵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伟大事业需要科学理论。党的xx大以来,我国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推进的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作出了科学系统的回答,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力引领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科学理论指引伟大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深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要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坚定不移实现伟大梦想,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xx大以来的5年极不平凡,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一科学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

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思想的引领。新时代已经到来,更加美好的新征程正在开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我们就一定能不负新时代党的新使命、不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第9篇】党委书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我以三个启示:

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战略决策,政治上始终要与中央、与省委保持高度一致,思想上始终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念,目标上始终要以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针。乡镇党委承载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最基层和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按照党的决策部署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双重责任。作为一名党委书记其责任就是上对组织负责,下对百姓负责,中间对自己负责,这个政治方向始终要把握好。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党的要求,是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作为党委书记不可回避、不可推卸、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是社会矛盾凸现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管矛盾有多大,原因有多少,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就要直面矛盾,致力于解决矛盾,尤其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用发展去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它所包含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里不仅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要求,还包含着提高全民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和按照十九大精神的要求促进社会均衡发展。因此,乡镇党委书记要把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第一政治责任,丝毫不能懈怠。

乡镇党委书记是基层党委的班长,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是推动乡镇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能不能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是检验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称不称职、够不够格的基本标准。当前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科学化水平,要着眼于贯彻落实xxxx系列讲话精神,推动干部队伍执政能力的新提升。

上述三点启示告诉我一个真谛,这就是乡镇党委书记要把发展作为最大的责任。

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因地制宜,就我们,乡而言,在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特色不明的情况下,我们的发展应走两条道路。

发展工业经济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第一要素,我乡镇工业体量较小,高大特优项目几乎没有,受土地、区位、资金、人才等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要想赶上发达地区,用常规方式是不行的,只有走差别化发展之路,才能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因此,发展工业经济,我们必须要下好两步棋。

一是要下好借地养鸡的棋。充分运用好兴化飞地招商的政策,把大项目好项目招引落户到市重点工业园区,借助于重点工业园的地,养肥我们的鸡,这样既可以弥补我们的自身条件不足的缺陷,又可以提高我们的经济总量和财税贡献份额。

二是要建立工业区孵化器。我乡工业用地不足,现有的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不强,大项目、好项目进不来,加之一些企业有好项目但缺少资金等情况。因此,我们一方面建好工业集中科技区,使其路、水、电、桥、绿化配套,吸引项目注入。另一方面,通过引资的办法,让外来资本投入,从而形成以窝引鸡,以蛋孵鸡的效应,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农业曾经为我乡带来过骄傲,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加快,我乡农业经济已经没有优势可言。我们既要用陀螺论来理解现代农业,又要用科学论来发展现代农业,把我们的农业弱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转化为强势。这就需要我们走特色化发展路径,围绕这一路径我们要走好两条路。

一是要走好本步之路。我们不能亦步一骤、人云亦云,如果仿效守宁学步,那就有可能失去自己的本步。

二是要走好两头之路。两头之路,就是要把现代农业与现代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相衔接,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一头要走现代农业产前企业化发展之路,通过农业招商、政策奖扶、资金、人才、土地流转、股份制、合作社等要素的集聚,使现代农业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另一头要走现代农业产后集约化发展之路,着力发展与现代农业产品相配套的加工、深加工储藏、物流企业,以此提高现代农业产品的附加值,达到现代农业产能与产效双增效应,从而真正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面伟大旗帜高举,是十七大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七大的一个突出贡献。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意蕴丰厚,思想深刻,富于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深化了“旗帜”所包含的基本意蕴

旗帜是用来引导方向、指引前程的。一般说来,人们是把有号召力、有代表性的思想、学说或理念比喻为旗帜。“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先进分子和进步力量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新的一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高举起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面旗帜,不断实现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正是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的指引,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我们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获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意义上,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在始终强调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来高举,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在旗帜问题上的思维创新。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使我们的认识在“思想理论即旗帜”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使我们的观念在“思想理论为旗帜主要标志”的基点上得以升华,由此拓宽了我们认识旗帜问题的视野,深化了“旗帜”的基本内涵和丰富意蕴。

从所发挥的作用、具有的功能看,科学的思想理论被比喻为旗帜、被作为旗帜来高举,是十分恰当、非常准确、毫无疑义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科学的思想理论之所以能够作为旗帜来高举,除了因为它揭示了一定历史阶段上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之外,还在于它昭示着一种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相适应的实践道路,提供了一种与理论原则和实践道路内在联结的事业追求、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如我们党始终坚持高举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既以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而存在,又作为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实践,还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努力去追求。这意味着,当我们把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时候,旗帜所包含的意蕴和意义决不限于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而具有超出思想理论及其理论原则之外更多的内涵。由此可见,在旗帜的基本意蕴和丰富内容中,既有理论原则,又有实践道路,还有事业追求。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统一,构成了旗帜的基本规定。正因如此,旗帜在我们党、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实践中,才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非凡功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不仅坚持了将科学的思想理论奉为旗帜的认识和实践,更重要的是把“旗帜”问题纳入更宽阔的视野、置放于更高层次上予以科学把握、严肃对待,揭示出“旗帜”更深层次的内涵,呈现出“旗帜”更为完整的面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创新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定位的优势所在。它把“思想理论即旗帜”状态下隐含于“旗帜”之中的“实践道路”和“事业追求”的意蕴,以更加明确和外在的形态展示出来,使“旗帜”内含着的理论原则、实践道路、事业追求的多方面规定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中得以有机的统一。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与对“旗帜”内涵与意蕴的分析相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旗帜”定位,其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最突出的,是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从“旗帜”的角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融理论、实践、运动、制度于一体,汇目标、过程、道路、前途于一身。

以实践运动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反复强调、不断强化的;而以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通过我们党分别提炼概括出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来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定位,使之由一般地被指称为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而被更多地注入了思想理论或理论体系的色彩,凸现了一项伟大事业、伟大实践之思维表达的理论意蕴。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事实上,自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鲜明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这个论断,强调“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时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渐简化凝炼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主题,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人民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理论主题。而作为理论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 来源地址:来源:

第3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分成了两步走,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开展工作,具体来说,要做到四点:

一、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为人民服务是所有党员干部有所作为、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在思想觉悟上,还是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都要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个中心,我们要时刻清楚我们的定位,清楚我们党的使命。

二、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历经几十年的努力,从一穷二白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山河破碎到矗立东方,经过的重重磨难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到中国。二是要坚持集体行使职权。主要是通过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人大常委会会议集体行使职权。

三、行使好三项权力。即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

一是要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建设、重要民生等事关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及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适时作出决定决议。

二是认真行使监督权。要不断创新监督办法,充分运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调研视察、评议、询问、质询、规范化文件备案审查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监督实效。在监督工作中要选好议题,抓好调研、搞好审议、抓好督办。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

三是认真行使人事任免权。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有机统一,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任免条件,抓好人事任免工作,为国家机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人事保证。

四、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发挥好代表主体作用。抓好代表培训,提高代表素质;重视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提高议案建议办理质效;加强对代表履职的监督考核,切实做好代表履职的服务保障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乡镇代表活动室和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不断创新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形式,丰富代表活动内容,提高代表活动质量。三是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切实加强人大常委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把人大常委会建设成为有为、有位、有威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成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工作机关,成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人大代表机关。四是认真完成好县委交办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要提高思想站位,自觉服从和接受县委领导,服从和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参与全县中心工作,切实把县委交办的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工作做好做实。

第4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xx在20xx年新年贺词中所讲的这句话成为当下最流行的励志语。说出了一名基层工作者实实在在的感触,时刻鞭挞着我立足岗位、矢志不渝,不懈奋斗。今天再次听到陈希校长慷慨激昂的陈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给予我莫大的鼓励,鼓励我不要怨位低、不要烦事多,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一遍遍给百姓讲解惠民民生的好政策,没有挨家挨户聆听群众的心声,就不可能将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基层工作经验告诉我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满足感、幸福感与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人去实现。这就需要明确的行动纲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宏伟蓝图的政治保障。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代表们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x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的未来就会像‘复兴号’高铁一样坚定前行、锐不可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时期中,不断磨练,不断努力,不断前进,始终保持“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真正为人民、国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唱响属于我们一代人好声音。

第5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亮点是“新”,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对全面小康目标增添了新内容、畅想了变革创新的主旋律。 “新”也是人们用得最多的一个字眼——新事物层出不穷、新政策造福百姓、创新创造的源泉涌流。变化靠改革催生,发展与创新相联。39年来的发展新成果,靠的正是不断改革创新,解决了一个个难题,突破了一个个障碍。站在新起点上,中国仍面临各种挑战,行至更加美好的未来,仍然寄望于不断地改革创新。求新求变,就是求发展。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为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首先,我们必须具备敢于担当的勇气。记得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什么是亮剑精神?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亮剑精神”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魄力。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求其效,面对新常态下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广大干部唯有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才能够有所作为。

其次,我们应当锻炼自己担当重任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担当”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能力。新常态下,我们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顺应新潮流,炼就过硬本领,才能担当时代重任。

最后,我们还应有着敢于担当的决心。有些干部守成求稳,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难事推别人,“得罪人”的事不干,“讨人嫌”的话不说。这种状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大相径庭,必须彻底破除。我们面对风险要敢作敢为,不犹豫,不退缩,不观望,不停步。坚持讲党性、讲原则、讲正气,不做麻木的“稻草人”!

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责任在肩,使命系身。意见给了我们勇于担当的底气,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激励。我们应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一如既往,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切实负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做讲党性、重品行、有见解、有能力、有贡献的好干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引领全党接续前行的思想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了信仰;进一步提高了对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重要意义的认识,更加激发了动力。具体有四个方面体会:

一是新思想彰显了坚定的政治信仰,教育我们必须始终坚守忠诚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求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不断打牢思想根基,对马克思主义忠贞不渝、坚信不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坚定。更加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一心一意去坚守、一言一行去诠释、一点一滴去践行。

三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的信赖更加坚定。无论今后的形势多么复杂、挑战多么严峻、任务多么艰巨,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衷心拥戴核心,坚定信赖核心,绝对忠诚核心,坚决捍卫核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新思想贯穿了不懈的事业追求,教育我们必须始终扛起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并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来告诫我们,只有务实、创新、拼搏,继续迎战各种艰难险阻,才能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胜利。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这是对担当精神最好的诠释。

通过学习,我觉得工作中要做到:一是敢担当。树立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的干事理念,哪里风险最大、困难最多,哪里情况最紧急、群众最需要,党员干部就应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时刻保持工作激情、战斗姿态,一往无前、永不懈怠。二是真担当。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进各项工作,既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又突出重点集中用力,用担当实干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再出发,破除惯性思维,克服路径依赖,冲破瓶颈制约,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三是善担当。强化大局意识,创新工作思维,不断提升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水平。努力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把握民情,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推行精细化管理,发扬钉钉子精神,做足绣花功夫,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

三是新思想展现了自我的革命精神,教育我们必须始终打牢廉洁奉公的律已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他以坚定的信念和空前的毅力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有效解决了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他要求全党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作为党员干部应当自觉增强自我革命精神,常除思想上的灰尘,常修品质上的裂痕,常扫身上的污垢,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干有所成。一是常学习。对党章、条例、政策规定等做到经常学、反复学,切实将各项纪律规矩熟记于心。

二是勤对照。自觉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党性的重要考验、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做到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警醒自己。三是严执行。杜绝侥幸心理,多算算政治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确保执行党的纪律不打折、不变通、不走样,始终保持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新近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仔细捧读,这本书的阐述解读既有历史回顾,又突出时代特色,既有理论的提炼概括,又强调实践基础、实践检验,对于指导我们打好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役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奏响了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幸福是奋斗的结果,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如若光说不练那就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幸福也就难以实现。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曾深情回忆,在梁家河7年的插队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当前脱贫攻坚战打得如火如荼,这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阶段性战役,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进程,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都要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勇于实践的魄力、坚定不移的信念来打好这一场脱贫攻坚战。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领导干部抓不抓和干不干大不一样,只有亲力亲为大干一百天、打好攻坚战,才能提振广大干部的精气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目前全县各单位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抓脱贫攻坚,掀起全员参与攻坚战热潮;脱贫攻坚不能纸上谈兵,关系民生,关系收获、关系生活,关系柴米油盐、关系饥寒温饱……这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干部走下基层,走进群众,发现问题、找准关键点,张家养的牲口今年好不好卖唐家今年收入多少余家的住房是否安全都不是纸上得来而是实地走访了解到的,要坚持到基层发现问题,才能做好一户一策,切实解决问题。

艰苦奋斗出成绩。工作措施有没有效果,群众心中有数,要掌握实情、刨根问底,措施不在乎多,关键是成效。在基层,面对很多不便和困难,但这些困难磨砺的经历,反而能促使干部快速成长。在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中,一切的困难挫折都将化为硕果累累,齐心协力,终将打赢脱贫攻坚战。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分析今天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再与中国百年近代史加以比较,无疑会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近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面对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从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都未能把中国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况中解救出来。由于找不到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这些斗争都失败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证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来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终于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观察世界和改变中国命运的思想武器,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切,不仅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同时也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

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但由于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观点,强调走自己的道路、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等许多重要思想,积累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果断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确立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沿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出新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的前景。

在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伟大道路赋予我们国家和民族以强大生机。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

经济生活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7%,经济总量突破20万亿元,我国跃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人民生活由温饱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正向全面小康迈进;经济体制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樊篱,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供求关系告别长期的短缺经济,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对外开放使我们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外贸总额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建立健全,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坚实有力。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程序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积极进行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尊重和保护人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扶助困难群众,人权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建设扎实推进,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格局,丰富了亿万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荡人心的乐章。

社会建设加快发展。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优先发展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29年来的成功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延伸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这个主要矛盾又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科学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大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心任务,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面对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努力使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执政兴国中更好地肩负起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

本世纪的前50年,将是中国发生更加深刻变革的伟大时代。到2022年,我们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的事业伟大而艰巨,我们的前程光明而美好。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 上一页 [1] [2]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4x1w4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