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6篇 "经历人生大事,感悟生命意义——一个观后感"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6篇 "经历人生大事,感悟生命意义——一个观后感"

在人们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重要的时刻和经历,这些经历不仅仅是我们成长的见证,也定义了我们的人生轨迹。本文将分享一些人生大事的观后感,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无法忘怀的瞬间,共同思考人生的真谛。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6篇

第1篇

一场电影,五次落泪。演绎的是故事情节,看到的是生活经历。一部关于亲情和死亡的电影,让人看到了世间冷暖。

孤儿,被爱,被嫌弃,被怜悯,被折腾,最后倾尽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间,多么励志又可怜的成长经历。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样经历着不被爱,不被重视,被抛弃,被嫌弃,被怀疑,被伤害,孤独且没有目标的人生,几乎谈不上有意义。

但是上天总会拯救一个善良的人,安排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小孩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最后获得救赎的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生命。

父母子女就是这样,他们都有独立的个体。电影《人生大事》一开场就上演了一场追与追不上的故事,一觉醒来,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连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个带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种拼命的劲儿,那种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泪奔了。

没有别的,因为我也是从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蜕变和成长,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尽所能的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距离靠近外婆,其实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电影里的小姑娘一样,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当然嫌弃这样一个惹事儿麻烦的小女孩,因为他已经看惯了生老病死,当下的一切无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太正常不过了,习以为常就会麻木,麻木就会厌倦,厌倦就会让生活变得平平无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正是这样两个相互嫌弃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这就是以前学习到的负负得正吧。

还是那句古话“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来治愈”。

作为男性,有时候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职、赚钱、社交到处都是重心,唯独自己不是,从来都在忙碌和奔波,从来都没有停下来想过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没有了意义。

赚了很多的钱,生命没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极致,亲情友情爱情没了;忙忙碌碌争分夺秒为他人,自己没了。

电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车的时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的时候;小女孩自己找回来,说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时候;好几个段落都让人泪奔,那种失去感、获得感、那种挣扎、无助、心痛、恐惧、喜悦,都让人不得不泪流满面。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6篇

第2篇

今天上午,我受邀随表哥去参加家人同事孩子的婚礼,场地就在瑞丰园。

当表哥随礼之后,我们找了一个靠近t台的圆桌坐下,人已经快来齐了,婚礼也随即准备开始。由两位证婚人讲话后,婚礼也随之开始。

首先是新郎入场,接着新娘从t台一头慢慢向前走。新郎用歌声将美若天仙的新娘领到舞台中央,经过一些琐碎的婚礼典礼流程后,来到了最重要环节——双方父母入场,可在这个环节上,一片哭声让婚礼氛围有些低沉。

在新郎新娘叫完对方父母“爸妈”后,由女方家人将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中并讲话。在一旁犹如仙女下凡,打扮得像公主一样的作文吧新娘,紧紧握着她父母的手,而她的父母,似乎也不愿意松手。新娘父亲在讲话刚开抬时语调还很平静,当讲到“我就把女儿交给你”时,声音有一丝颤抖,把自己娇滴滴养大的`女儿交到别人手中,叫谁能舍得?在一旁的女儿强忍泪水,老父亲则已经红了眼眶。在老父亲一番声情并茂的讲话后,他将新娘那只白如玉盘的纤纤细手放入了新郎手中后,就和亲家依次下台。女孩流下眼泪,新郎为她擦拭,老父亲和母亲一步三回头,一眶眼泪。台下一片寂静……

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妹妹身着一席婚衣,头戴婚纱,手捧着一束花朵。爸爸妈妈把我们的手放进别人手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父母该是多么的不舍与苦涩。血浓于水,父母从小把女儿含辛菇苦地养大,却终要成为别人的儿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最爱公主的并非王子,而是国王和王后。国王与王后永远是公主最温暖的港湾,永远是公主最牢固的靠山。父母对孩子的爱,像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溪,永不停止。

人生大事莫过于:学习、结婚、生子、老去。每件大事过后,我们会和以往的自己说再见。但不论我们经历多少大风大雨,父母都会一味包庇我们;但不论我们经过了多少人生大事,回头看父母,他们仍把我们当小孩子。

当我们度过人生大事后,请扭头,回头看,一直在背后爱我们的父母,他们一直在,一直在宠我们……

第3篇

随后通过殡葬师“三妹儿”(其实他是个爷们儿)与小文的人生不寻常邂逅,道出了身边寻常百姓在生与死的永恒话题中所展现的嬉笑怒骂。

人活一辈子,疾病和意外像一辆庞大沉重而失控的马车,横冲直撞,冲向人群。令人无不忌惮。唯有来自家人和亲友的关怀、温暖和爱,才会给予一个人坚强活下去的信心。面对身边人的逝去,重新鼓舞起斗志,才会有笑声。

近期,大学生的一段毕业感言深深触动了我。这位北京大学毕业生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博士研究生,讲述了一个故事。北大医学部胡传揆院长生前遗愿,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留给医学教学与研究。这件事充分诠释了老人家对医学的热爱与责任。生命是有限的,能够永存的却是人的精神力和品质。跨越生死,凝聚永恒,就像那群星闪耀又静寂有声的空中繁星。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感人至深的事例未必所有人都会效仿的,但是,伟大就是这么平凡,除了敬佩,就是敬畏。

医学是解决人的`健康问题的,它包含躯体的异常(physiological diseases)、心理的不适(psychological illness)以及社会角色和功能的失调和部分丧失(sociological sickness)。但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对疾病和死亡的认知,目前我国还一定程度停留在生物学角度的认识和对待。对于心理和社会层面的观察、分析与思考,还有很多忽视和未知。比如死亡这个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社会缺乏针对个体从小到大的全程教育。死亡是不是只是生物学特征的全部消失呢?生命的终止会不会带来对生者的心理影响和社会适应的作用呢?

该片用若干故事嘗試回答上述问题,虽不能覆盖,至少很用心,也试图用喜剧方式轻松这个话题。片中“三妹儿”的老父亲突然去世后,留下的临终嘱托: “你个伢啊,我走了以后,丧事一切从简。但要用一个真正体面的方式,把我的骨灰磕到它该去的地方。”观影当时,我只猜测,“三妹儿”会把父亲的骨灰撒到长江里,因为“三妹儿”的二哥是为了别人,在长江里殉难的。但是,一句大姐的埋怨,激活了“三妹儿”的直觉。对于他的选择,我惊喜的泪目(只是内心层面,生物学层面我忍住了),此处不剧透 。挽歌或是哀乐,或许有诸多意义,在我看来,它是逝者爱的回声,该有的美好和缅怀,必须有!

第4篇

最近新上映的《人生大事》获得一致好评,在朋友的推荐下,昨天下班便奔向影院一睹为快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殡葬题材的电影。或是觉得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死亡离自己还比较遥远;或是觉得自己阅历不够多,生死这类相对比较有人生高度的电影,自己一个人也看不明白,便很少主动去接触观看。但是看了之后,打破了我对这个电影原有的看法。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朱一龙饰演的殡葬师莫三妹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杨恩又饰演的'孤儿武小文。在三妹和小文后面的接触相处中,两人之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慢慢地产生了别样的感情,小文的出现,也意外地改变了莫三妹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本以为这类电影在看的过程中会比较压抑和悲伤,结果完全没有。前期比较轻快欢乐,先从莫三妹的出场上看:剃了个寸头、胡子拉碴、身穿花衬衫大裤衩、脚踩拖鞋、脖子上还戴着个粗链子,一口武汉方言并时不时说个粗话,俨然一副混混模样,很有喜感,也给我们一种反差,感觉和传统印象中严肃庄重的殡葬师形象不符。

电影后面部分就挺打动人,我以前自诩“菠萝头”,但还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哗啦的,呜呜呜,怎么就给整破防了呀!

第一次哭,是半夜小文独自起来,坐在外面看着夜空中的星星,然后在儿童手表里翻播着外婆给她发的语音,听完一段又一段,那时候小小的她还不明白外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

第二次哭,是小文过生日,三哥四处找人帮她把手表里面的数据修复好,再缝制在玩偶里面送给小文,或许小文已经忘了外婆的模样,但是能让她听听外婆的声音,有个牵挂也好。

第三次哭,小文的亲生母亲来找回小文,面对小文的离开,同时又收到父亲离世的消息,三哥一个人躺在床上,悲痛不已。

电影整体的情感真实且感人,并不是强行煽情让你哭。除了对生与死的思索,更多对剧中人物父子情、父女情、婆孙情、母女情等亲情的刻画,用简简单单又真实的故事打动人。现在还记得小文在学校对三哥职业的称呼是“种星星的人”。这大概是我见过对于殡葬行业工作者最温柔的称呼了吧,小孩子是真的很美好呀!

有人说:这是一部讲述死亡的电影,却满眼都是活着的珍贵。不由得感慨,我们都要好好珍惜眼前人,给身边的亲人爱人友人多些陪伴与关怀,人生就这一趟,当然要活得温暖而又热烈!

第5篇

?人生大事》监制是导演了《送你一朵小红花》、《滚蛋吧,肿瘤君》的韩延。在采访中韩延就说:“我创作题材很简单,生老病死。”而本片导演是刘江江,2008 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毕业后在河北广电工作 . 给电视台拍栏目剧《村里这点事》,做了十一年。(作为石家庄人的蛋壳君上学时很少看电视节目,所以对这个栏目剧没有看过,对导演并不熟悉)。2017 年时节目停播,导演重做职业规划,杀向了电影圈。2019 年平遥电影节的陌陌 · 平遥创投中他自编自导的项目以华北丧葬文化为故事背景的《上天堂》(后更名为《人生大事》)入围。有了十多年生活剧的积累,加上韩延的监制对人物情感的把控,作为导演刘江江初次大荧幕作品,《人生大事》中刻画的角色形象也显得十分生动。

?人生大事》是一部淡化了殡葬仪式,把生死轻松化的电影。对成人与孩子对死亡的不同视角、不同理解做了现实和浪漫的处理,从意识上减少了谈论死亡的恐惧和拒绝。影片剧情融入各种家庭矛盾、复杂亲情关系到角色的生活中、加强了莫三妹与父亲、朋友、小文之间的戏剧冲突,有笑点有泪点,朱一龙和杨恩又之间的几场情感戏,笑点和泪点有铺垫和爆发点,精准地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共鸣反馈。因此对这部电影情节的理解没有人群限制,哪个年龄层次都会找到笑点和泪点。地域风俗与方言的差距虽与大多数人生活有些距离感,但人物性格的两极增加了影片的喜感!尽管影片有种放大矛盾,强推情感的刻意,但外婆的死让莫三妹与小文相遇,外婆舞伴的.生前葬礼体验真情可贵,前女友对象的死让两人关系和解,“死而复生”的转折和“失而复得”的不舍无不让人笑中带泪,引发思考。虽然影片剧情围绕“死后”发展,但处处都在寻找如何更好活着的答案,毕竟人生大事不止于死,活着也很重要!如果你也有亲情的困扰、有情感的不舍,有生活的压抑,面对这些年疫情防控隔离所见所闻的生死离别的无奈,不妨去影院看看《人生大事》,情绪的适时释放也不妨是一次情感的释怀。

第6篇

去电影院的路上,老爸问我:“今晚看啥电影?”我答:“人生大事。”再问:“啥子是人生大事?”我答:“生和死。”这是我第一次带爸妈看电影,看了一部殡葬题材的影片,相信他们也是印象深刻。虽然影片围绕冷门的殡葬行业展开,但却并不让人感到阴冷和恐惧,因为它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首先谈谈《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倒霉殡葬师大叔和一个可怜孤儿的故事。详细点说,就是时运不济的殡葬师男主(莫三妹,人称三哥)拉走了女主(小文)刚去世的外婆,小文从此为找外婆缠上了三哥,之后发生了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痛苦、有愤怒、有成长,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久而久之,痞里痞气的三哥对小文开始莫名地心疼和爱护,并收养了她。通过抚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三哥的人生也出现新契机。男女主双向救赎,影片笑点和泪点齐发。温暖的电影、温暖的情景、温暖的家人。

接下来谈谈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三哥的父亲去世了,为了完成父亲最后的嘱托——为他办一场特别的葬礼,三哥将父亲的骨灰制作成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让“挫骨扬灰”变成了“生如夏花之绚烂”。然而,烟花再美也只不过是一瞬间,像极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到成家立业,再到老去直至死亡,大部分人穷极一生都在奔波劳碌,到头来发现人生恰如一场烟火,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不曾留下。所以,人啊,既然是哭着来的,一定要笑着走过这一程。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影片的一开始,小文的外婆去世了,三哥为她整理遗容并带她去火化。此后,小文一直追着三哥问:“我外婆呢?”忍无可忍的三哥向小文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她外婆被烧成烟飞到空中去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所以在小文眼中,死亡就成了装到大盒子被烧成烟,然后烟又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可以一直陪伴大家。在小文的认知中,人死后变成了星星,殡葬师成了“种星星的人”,死亡好像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影片还有很多不错的情节,为了孩子仓促送走老人、为了事业遗憾送走幼女、为了钱送走自己等等,真实、搞笑又发人深省,是一部值得和长辈一起观看的好影片。

“人生就像一本书,你翻到最后一页才知道,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人生,除死,无大事。”当下,我们要做的,是珍惜身边人。当怀念故人时,抬头看看天上,只要你相信,他们就在那里陪着我们。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3x1rv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