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清明节习俗5篇 传统清明,缅怀祭奠

清明节习俗5篇 传统清明,缅怀祭奠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4日或5日举行。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扫墓、烧纸钱,还会扫除家中积尘,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民间会举行打马球和踏青等活动。

清明节习俗5篇 传统清明,缅怀祭奠

第1篇

昨天是清明节,天清气朗,我去外公老家扫墓。路上车多人多,都提了袋子,袋子中装了很多钱。

外公家的墓地在一个林子里,下了车,大人们便开始劳动,外公烧香倒酒,一个衣着时尚的奶奶爬上坟头,锄着杂草,而哥哥拿着棍子和我打架。

接着,要烧钱了。钱都是假钱,有一百万的,有一万亿的。姐姐拿着一叠钱,喊道,发工资喽,发工资喽。爸爸说,这些钱是给鬼用的,不是给人用的。我们纷纷把钱投到火里面,烟灰卷着向上窜,外公笑着说,现在烧了这么多钱,你们二位(公公婆婆)可别争钱呀。

森林里人多了起来,热闹起来,人头在坟头间移动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扛着一个耙子,扫着叶子,有个大妈在墓碑前倒酒,一对叔叔阿姨在一个没有墓碑的小土坟前点香。

我爬上一个坟头,拿着一根棍子当做枪来射击。爆竹声中,浓烟腾起,嫩绿的枝叶间香灰到处流窜,人们纷纷移动。

爸爸烧的钱很少,外公烧了一大摞,面额是几百万几百亿的,而爸爸只烧了几叠,等我们仔细一看,面额居然是两块的。外公打的爆竹响了几分钟,而爸爸的爆竹几秒钟就打完了。

姐姐和我都笑爸爸小气。爸爸辩解道:“不要讲我小气,我也给奶奶也送了一套别墅,还有洗衣机,太阳能……”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回了家。我觉得,清明节,真好玩。

清明节习俗5篇 传统清明,缅怀祭奠 第2张

第2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今天我就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按照旧的节日习俗,清明节要扫墓来表达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扫墓俗称上坟,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许多丰富有趣的习俗。由于清明节正值初春。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节,大家经常踏青、游玩。放风筝也是大家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里也放。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后,剪短牵绳,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去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正是播种的好时节,我国民间经常在这一天植树。同时,清明节还有插柳的风俗。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是不是很有趣呀!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让我们走进清明,共同体验它丰富多彩的风俗吧!

第3篇

今天艳阳高照,气温回暖,我和孩子们一起骑车郊游。行至二环路地段,但见路边的垂柳树下有三两人在折柳条,有人竟然抱了一大捆。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能理解,继续往前走,看见折柳条的人越来越多,那随风摇曳的柳条似乎也哭丧着脸,直喊着疼、疼、疼。

看到这种情景,孩子问我:妈妈,清明节一定要折柳条、插柳条吗?如果不这样做有什么后果?我感叹道:清明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但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要插柳,只是简单的跟风,其实,移风易俗最好啊!那如果不在家门上插柳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孩子的问题没有得到完整的答案,继续追问我。也没有什么后果,老家的人有句话说squo;清明不插柳,死后变成大黄狗squo;,当然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了。原来是这样啊?那咱们家移风易俗好不好?柳条可是报春的使者,我们不插柳,我们不破坏好不容易才刚刚长出来的柳条,让新风尚从我们家开始!孩子可是说得义正词严,我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一路上,我们开始探讨起节日的习俗来,从春节说到重阳节,从三八节说到母亲节父亲节,大多数节日的习俗还是很好的,比如春节,贴春联、走亲访友,多喜庆啊!可我们反对的是大量燃放鞭炮,一不小心还会伤到身体,节日里,象征性的放些鞭炮,然后让悦耳的音乐声代替噼啪的鞭炮声岂不是更好?

从春节的思绪中走出来,我们又回到了眼前的清明节。妈妈,前两天你不是还回老家给姥爷上坟去了?孩子问道。是啊,这是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清明节要为已故亲人焚纸烧香,以希望亲人在另一个世界生活的更好!我老师似的向孩子讲解。我倒是觉得这样的方式不太好,对亲人,不要只在没他之后才去思念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好好孝顺就是做到了最好。等他死了以后,你再去哭泣、烧纸,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把哀思寄托在文字中留下来呢!儿子的话着实让我大吃一惊,这孩子的思想向来成熟,但没想到对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习俗却会有如此深刻的见解。是,虽然你年龄小,但妈妈觉得你说的对,我们是该及早行孝,把对亲人的爱和思念体现在文字中,根植在心里。我的一席话让孩子也乐滋滋的。

最后,我和孩子商议,对于母亲节父亲节这些节日,我们应该遵照习俗,感恩父母之爱;对于一些劳民伤财、破坏树木的习俗,我们就要移风易俗,来个节日新风尚!这正是:劝君莫折鹅黄柳,门前别柳人变丑。清明幕贤做善事,文明过节更风流。添坟烧香焚纸钱,祭祀礼节活人见。生前孝敬一粒米,死后胜送金银山。

第4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的名句广为传颂。

不过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虽然天气那么晴朗,但是天空却显得憔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也许是因为今天是向天国的亲人祭拜的日子吧,每逢清明,倍思先辈啊!

往年的清明节,都是爸爸和爷爷去扫墓,而今年不同了,爸爸早早地就叫醒了我,说要带我去给祖先上坟。我带着新奇的心情,和爸爸拿起已经准备好的祭品出发了。前行的路上不断看到祭拜的场面,有人给亲人焚香跪拜,坟地周围都是烟气,平添了几分肃穆;有的默哀祈祷,盼望天国的先人一切安好。而我和爸爸来到祖先坟前,按照传统的规矩,先清扫一番,爸爸把准备好的东西摆上了,我也在不停帮忙。可是我的脑子里还是忍不住在胡思乱想:祖先在哪里?他们生活的好吗?这些问题我当然不知道答案,可我还是控制不住思绪。

回家的小路曲折蜿蜒,一眼望去,田野中长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真美!我问爸爸,清明节是个伤心的日子,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景色呢?爸爸说清明节是个伤心的日子,这美丽的景色会让人忘记悲伤,会让人想起远在天国的亲人。天涯永别,愿他们在天堂幸福!

第5篇

寒食节的祭扫所表达的感恩情结,具有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支柱纲常伦理的效能。而据历史记载,上巳节的春游,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了类似欧洲中世纪突破男女之大防的狂欢节的某些萌芽。两种截然不同的诉求,最终奇妙地融合进了一个清明节气,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很奇特的事。

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太一样,由于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因而清明节也是传统节日系统中少有的依阳历而确定的节日,节日时间比较固定地在现行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踏青时节。

?周礼》中有一段被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征引过的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什么意思呢?是说中春二月,万物萌生,这样的时节应该顺应天时,让青年男女自由约会,甚至私奔交合也不必禁止。

郑玄认为,这是重天时,权许之也。而据张君房的《云笈七签》:每岁三月三日,蚕市之辰,远近之人,祈乞嗣息,可见三月三日在制度化的道教中也被赋予了明确的求子功能,因为青年男女虽有水边桑林野合之实,但这是拿不上台面的理由,而求子可能是最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

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一日。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地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部分与西方感恩节有异曲同工之处。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道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大文化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25mw4e.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