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职工读书心得体会4篇 职场人士的求知之路:职工读书心得体会

职工读书心得体会4篇 职场人士的求知之路:职工读书心得体会

在日常工作中,职工们通过阅读各类书籍,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是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职工们总结了不少珍贵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为更多人带来帮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职工们的读书心得体会吧!

职工读书心得体会4篇 职场人士的求知之路:职工读书心得体会

第1篇

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全体职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公司多次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到各分公司基站送“智慧”。此次,公司为员工成长精心准备了《电力员工不可缺少的18种精神》等书籍,帮助职工提高工作执行力,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养成敬业、责任、诚实的良好风尚。公司领导鼓励全体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更新知识,学以致用,为做好公司工作共同努力。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颇深, 作为一个电力工作者,不仅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还要为广大群众的利益负责。因此,我们更应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爱岗必敬业。既然我们选择了一种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地对待我们的工作。因为,只有具备了敬业精神,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才能成就一份卓越的事业。在我们的队伍中,爱岗敬业的不乏其人,大家站在自己的岗位上,放弃自己的私事,为群众办实事,架高塔、牵银线,为身处偏远山区的老乡们送去光明,这些默默为人民办实事的人都是爱岗敬业的突出代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的一些职工身上,的确出现了把爱岗与敬业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现象,也就是说只爱岗不敬业。这是为什么呢?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他们的“爱岗”其实爱的是电力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和较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不是爱电力岗位所应履行的责职、任务,故在敬业上出了问题。有的进了电力系统就以为捧上了铁饭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无所用心;有的上班不干公务干私务,

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还有的作风拖拉,办事推诿,对群众的需求充耳不闻,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种种不敬业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电力工作者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在其位谋其政,在其岗干其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要解决我们的员工爱岗不敬业的问题,关键要靠“三律”:一是靠自律。每一个员工都应牢记党的宗旨,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二是靠纪律。党有党纪,政有政纪,通过纪律约束,让我们的员工不得不敬业,不得不为人民群众办事;三是靠法律。严格贯彻实施《劳动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晋升制度,真正做到奖勤罚懒,晋优降庸,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我们要把企业当成是我们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企业的发展,不断需要有人走上新的岗位。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把企业当作是我们个人的成长舞台,企业发展了,我们自身的价值也能可得到实现。

职工读书心得体会4篇 职场人士的求知之路:职工读书心得体会 第2张

第2篇

公司领导为了丰富职工娱乐生活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购买了《快乐工作》和《五星级员工》两本书给员工阅读。我抽空阅读了《快乐工作》感到受益非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的一生,除了吃饭睡觉,最主要的活动恐怕就是工作了。工作,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其次,从较高的层面来说,工作还是人们体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最主要途径。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化协作越来越成熟的时期,每个人所做出的工作都能比以往任何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尽我所能的利用才能创造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就成了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工作中不失去热情,你会生活的更快乐。”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曾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的一生中平均工作时间是9.1小时/天,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如果你在工作中毫无热情,得过且过,那除去睡觉休息的时间,我们生活中的大半时间都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快乐的工作不仅仅是关系到工作质量的问题,还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快乐工作等于快乐生活!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一部分人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和热情,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被动地完成工作,在枯燥重复的感觉中消磨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书中都给我们作了分析。

首先是定位,寸有所短,尺有所长,一个人应该清楚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且以之作为主要条件来选择你的工作,而随波逐流或盲目跟风所选的工作自然不容易培养兴趣,又怎能有快乐呢?“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享受自己在奋斗过程中的幸福和快乐,就要选择正确的道路。”

其次,高效的工作也是重要的因素。如果,拖延的工作作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所体会,当时间、精力在拖延中一点点的被磨掉,当没做完的工作越来越多,而限定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那种被山压迫一般的沉重感不是谁都可以谈笑应对的。因此有很多人之所以在工作中慢慢变得烦躁不安,心情恶劣,就是因为一个不好的习惯——拖延。要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就要减少“不快乐”的事,“珍惜时间,管理时间,学习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减少低效率重复劳动”就是我们的工作良药了。

再次,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有效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而后者则决定了事业发展的前景和深度,如果把工作当作人生中长途旅行的话,学习能力就是这个漫长征程中的一个个加油驿站。

最后一点就是协调好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了,工作带动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又反过来影响工作状态,两者之间的平衡十分重要。我们既不能一味的疯狂工作,做个加班狂人,又不能好吃懒做,纵情享乐。疯狂工作只是在透支自己的精力,很容易造成身体变差—加倍工作的恶性循环;而好吃懒做则是种消极的生活状态,是任何一个投入生活的人所不耻的。

如何快乐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了解自己,确立方向,高效工作,和谐人际,协调生活。如果你还在为工作而烦恼,就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吧。即使不能做到如鱼得水,也应该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的庖丁学习。

第3篇

作为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让知识与头脑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用全新的'知识和全新的理念来教育富有时代精神的学生,你的教育才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千万不要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作为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个人素质就成为了能否胜其重任的关键因素,而在这其中“人文素养”又是其关键之关键。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及道德标准的巨大影响力。我也尽量从各种方面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下面我就谈谈看了教师人文素养《教育的真谛》一书后,我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感受。

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人,不教人升官发财,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人中人。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最终教育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个“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而是要实施创造教育目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这就是创造教育所达到的目标,又是创造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陶先生就提出了“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可以这样说,“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到:“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就教师而言,教师的创造,不像宗教家、恋爱至上主义者、美术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教师“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先生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先生、学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又说教师创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和创造的理论与技术。我想这是每一位教师最大的理想吧!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美术教材中的图片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个体又是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与自然和社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对于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教育。

教学与生活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采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有生活就有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伸张到大自然,伸张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第4篇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能耐改变人的心情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间休时,同事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同事慢慢走到我床头,猛地大叫一声。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

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头发,摸摸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停,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的生活,我所爱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这是我多年前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好如当初了。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1l75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