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西方哲学读后感2篇 哲思碰撞西方:一场灵魂之旅

西方哲学读后感2篇 哲思碰撞西方:一场灵魂之旅

《西方哲学读后感》是一篇探索西方哲学思想的文章。通过阅读西方哲学经典著作,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和发展,还能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类存在的目的以及道德与伦理的问题。本文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启发与感悟,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独特的思考视角。

西方哲学读后感2篇 哲思碰撞西方:一场灵魂之旅

第1篇

可以说,在苏格拉底之前,人类的意识是由酒神的迷狂主导的,可以看到赫拉克利特在虔诚之中呐喊世界是一团不灭的火焰,可以听到荷马在疯狂之中演唱神与英雄们强大的力量;而到了苏格拉底,人类就开始冷静思考了,思考着人类自身的秩序,而把那种酒神迷狂的火焰被冷静的理智浇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要把荷马这样的诗人驱逐出他的理想国了。诗人的力量可以触及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而柏拉图的已经观察到宇宙的每一角落了,他却不愿承认自己是诗人:他用冷静的理智来反对酒神的迷狂,却不知自己已陷入迷狂之中。与其说他的“理念”是一种单纯的哲学,不如说他创造了一种关于美的意境,天地万物都可以归服于“理念”的名义下,这何尝不是人类意识中那种最纯粹的、统一的关于宇宙初生之美的体验呢!美在第一双眼睛看来是不可言说的,而柏拉图却说了出来!在无意之中,柏拉图的“理念”接近了上帝,可他终究只是接近。在苏格拉底之前的思想家则是和上帝融为一体的,他们就是神。可以说,柏拉图是最后一个体验到古希腊那种酒神的迷狂的人,而柏拉图之后的人更多的是看到他那种冷静的理智,仿佛再也听不到诗人那疯狂的呐喊了,仿佛再也没有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体验了。

与其说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哲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个科学家,因为他力求哲学像科学研究那样明晰。关于哲学和美,到底是偏向于纯粹的形上的思辨,还是偏向于严谨的富有逻辑的对自然万物的精确的观察和把握,亚里士多德选择了后者。自然万物那种朦胧之美变得清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距离拉近了。以上所说的人类意识中哲学的、宗教的、科学的三种认识方式中,科学的认识方式的力量在逐渐强大,开始被确立了起来,这也表明人类自身的分界变得明显了。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老师柏拉图那种冷静的理智,但他比柏拉图更彻底的抛弃了激情和诗人。他在观察宇宙万物时,更像是带着一架显微镜。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物理的或者生物学意义上的宇宙,富有秩序而有那么机械。他在寻找宇宙万物的原因时,他发现了“不动的推动者”或者“第一推动力”。可以说,柏拉图是完全沉浸在一种关于美的幻想中发现了“理念”,而亚里士多德则基于对现实的冷静观察而推出了宇宙万物的原因,这种差别何其之大啊!从此以后,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开始统治人类的意识,诗人的激情在机械的碾压下变得微弱,最终也熄灭了。那第一双眼睛看到的纯粹的美似乎消失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他们开创了所有的哲学命题,可他们之间又有如此巨大的分界:柏拉图是一个诗人,他用激情体验着宇宙的美的统一;而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学家,他用冷静的理智规范着宇宙机械的秩序。在他们以后的时代里,在宗教的世界里,人类的意识中几乎始终贯穿着他们两人的思维方式。

人类的文明的历史到底是向前推进的还是后退的?这其中蕴含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方式,一种是科学的,一种是哲学的或宗教的。我想,之所以会请出那位全能的上帝来统治一切,是因为人类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这种混乱从哪里来?从可见的方面来说,是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伦理道德衰落了;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自身出现了分界,即那三种认识方式的正式确立。人类的意识不再是和自然万物浑然一体的了,但是人类的却在不自觉的做着种种努力。上帝是什么?或者说神是什么?他不再是人类的童年时期那种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神秘存在,上帝不是水,上帝不是一团火,上帝也不是数,而是上帝与自然万物分离,已经超越于自然万物之上了——是上帝创造了一切,甚至,柏拉图的“理念”也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力”。这可以说明人类与外部世界已经确立了明确的分界,因为上帝是人创造的,上帝并非是在自然万物的宁静中向人显现的。上帝只是人类企图回归自然万物的努力的假设。此外,上帝也变成了一个“人”,他具备了人类的一切善良美好的情感和美德,以及自身中具备的产生“恶”的因素。让我们再回想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推动力”的科学假说,当人类科学的和哲学的认识方式不能推出那可以无限回溯的宇宙万物的成因时,人类便假定了一个静止的第一原因,这表明了科学和哲学已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了。于是人类便假设有一位超出了人类的经验和理性的上帝,这便是宗教信仰。可以说,人彻底的从自然万物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但是又落入了这位创造自然万物并又具有人的品质的上帝的“奴役”。

西方哲学读后感2篇 哲思碰撞西方:一场灵魂之旅 第2张

第2篇

“我思故我在”确应作为哲学第一原理。粗略的感受到大多数哲学家的论述都有局限性。伯特兰.罗素的思想确实比较广博且精湛.人类最终应走向团结,全世界最终将成为一个整体.或许曾经由于地理原因人类的先租分居在世界各地,如今,人类重新走到一起刚刚有了眉目,虽然还会伴随着众多的磨难与泪水...期待...真理应当如此: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为人类本来就在探索之中.'时间''空间'合成的'宇宙'并非无限.三者皆有界限.'万物有界,真理无限'.无穷大与无穷小与存在本身的矛盾,或者说现实中不存在无穷大与无穷小(待证).'神'不存在.或'神'即自然,他们心中的'神'可以这样理解,

'神'是人类寻找自身及万物存在原因屡屡失败屡屡找不到合适解释的一种寄托与精神安慰.或者说:'神'即所有哲学家的追寻本身.灵魂,情感,肉体.情感:每个人都有几近相同的情绪反应,人的构造框架相同只是细节不同而已.灵魂:灵魂的一部分可以寄托,比如文字,声音,图画,古迹....

肉体:灵魂与情感的活动基础.'前定的和谐'或许是真实的.我们也许只是自然看清自己解释自己的工具而已.我们都是自然反应的牺牲品.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自然反应,所有的一切都有它自己应遵循的法则.这颗星球,这个世界,这个人间,这片土地.光彩夺目的表面的背后是什么,是人类不得不承受过的血泪历程,人类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所能确定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化作可以用视觉听觉等感受得到的事物.而为此产生过的哀鸣,呻吟,战争,猜忌等以及一切苦恼,哀怨,辛酸,泪水都留在他们各自的记忆中,这也许是每个生命不知觉的一个伟大之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1l4eno.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