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其他文案 >

见景抒情故事随笔

见景抒情故事随笔

  见景抒情故事随笔

漫步在熟悉的街道,它并不繁华却格外亲切。阵阵寒风吹过我的脸颊,勾起我深藏的记忆。总记得小时候,常常跟着外婆去菜场买菜,天冷时就在菜场角落的那个小摊子。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见景抒情故事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见景抒情故事随笔

见景抒情故事随笔一

坐在车上,望着车窗外熟悉而又陌生的街景,我有些许兴奋,也有些许期待,因为这是我与她的重逢。

这是我2021年第一次遇见她,这是我与她隔年后的重逢。她,就是我的家乡—东港

下车,漫步在熟悉的街道,它并不繁华却格外亲切。阵阵寒风吹过我的脸颊,勾起我深藏的记忆。总记得小时候,常常跟着外婆去菜场买菜,天冷时就在菜场角落的那个小摊子,买上一个热乎乎的甜馒头,边捂手边解馋,那个满足呦!

小区,那个我从出生就住的地方,有着二十年的房龄,虽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还是当初的味道。山茶花在寒风中飘零,秋千独自摇曳,空无一人,大门口的水潭结了薄冰,我看见了里面的圆石,看见了里面的淤泥,看见了曾经的我,那个无忧无虑的顽皮少年,与儿时的玩伴一起摘山茶花,一起荡秋千,一起玩水…永远记得那年中秋,圆月高挂,小区里的邻居们围坐在大圆桌旁喝茶、尝饼、赏月,玩游戏,聊时事,那大圆月照耀着我们每个人的笑脸,照射出那温馨和谐的美丽家园。

窗外,那是我的初中,以东港为名的中学,校门口的古树还是那么高大,两侧的银杏掉光了一头的“黄发”,“永不言弃”石依旧伫立,这是港中的精神传承,白墙、绿树、红土,一切都是那么浑然天成,它既有青年的雄姿,又拥有它自己的底蕴,它在成熟,我在成长,它陪伴我从初中到高中,我见证它从平凡到辉煌,我们都是追梦路上的奔跑者,永不停息……

时间很快,我生活了16年的地方,因为短暂的离别竟有些生疏的感觉,楼下的树还在,但又不似我摸过的那一颗,邻居还在,但小区已经历了改造,换上了新的衣裳,一切都在变,她也是,我也是,但确定的是我们都会越变越好,等到再次重逢,都会是最好的自己!

见景抒情故事随笔二

已许久未到过外婆家。桃花岛,好像因金庸老爷子书中黄药师的隐所而更出名些。但于我而言,更愿将它看作一片世外桃源。无论有多少心烦,只要踏上这与世隔绝的净土,便可将不快抛至九霄云外。

因是偏僻小岛,只能走水路前往。无法忍受船舱内的沉闷,便走出去透透气,直面大海,与它交谈。海上景物也无什么特别,广阔的海面一览无遗,只是白茫茫的一片,雾气中隐约几座海岛的轮廓,天地间唯一的声响是船尾翻滚的海浪,阵阵轰鸣。看的久了,便也觉得有些乏味,却又想回舱内安稳睡着了。

要说这岛上最有兴致的去处,我以为是海滩与山峰。

先说那藏着儿时全部快乐的海滩。虽只是一片普通沙滩,于孩子却是一处金黄色的天堂。沙滩与村庄之间,是一道破败的古城墙。小时候常听外婆说,那是古时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沿城墙步行,轻抚一排排炮孔,脑内自然便浮现出海上一片赤红的景象了。大人才想着过去,孩子只在乎好不好玩。亲近大海,大概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吧。小时候的我,每次过年回家,刚放下行李,便嚷着要去海滩玩。脱下鞋子,赤脚踏上沙滩,细沙在脚下发出绵厚的声音,脚只感觉有些轻痒。若是大好晴天,那整片沙滩便会如黄金一般,闪耀着光芒。继续向前走,脚下沙砾逐渐变得潮湿,黏在脚底不很舒服。但当一踩入海水,附着在脚底的沙子瞬间脱落,一股凉意顿时从脚心袭来,在夏天,足以消减大半恼人的暑气。

虽是小岛,但岛上确有座高峰。登山的记忆已有些许模糊。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所攀的真正能称的上名号的山。早已读过不少描写登山的文章,但山深处的雄壮与神秘,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山上无甚奇松怪石,却也是大片碧绿,夹杂着灰白相间的突出岩石。山路有些险峻,因刚下过雨还有点湿滑,比不得大雪纷飞的“磴几不可登”,但也需屏息凝神。说是高峰,也只花了个把小时便到了顶峰。满山弥漫雾气,相隔几米就看不见人。同行的哥哥逗我,说从山顶向下看,能看到海对面的家,我便拼命踮脚远眺。如今想来,还别有几分趣味。

毕竟是小岛,美景实是有限。但对于从小在城市中长大,少见自然气息的我来说,远离人间烟火气的净土也不过是这样。如此这般,这座赋予我血脉的小岛,慢慢的,成为我灵魂永恒的归宿。

见景抒情故事随笔三

中大街的两边是古色古香的屋子,有时从窗台上伸出几条藤蔓。一些人家的屋子下开着老店铺,卖些手工艺品或手作小吃。没有嘈杂的吆喝声,没有局促的脚步声。自行车压过石板的声音,让人安心

这是老街中的人间烟火,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企图驱散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原本宁静的老街成了网红打卡之地,街两边开满了灯红酒绿的酒吧和借着‘手工制作’的名义而卖天价工艺品的店铺。老奶奶卖小吃的店铺被加上了‘百年老字号’的称号,卖船模的叔叔开始在船模上贴商标,古朴的老街在夸张的滤镜下换了一个模样。从视频上,图片上看这条我童年时常常喜欢来走走停停的老街,既熟悉却又陌生了。用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是好事,但是过度地消费文化,就会造成入不敷出的结果。

夜晚,当我偶然间再次走进这条中大街,却发现街两边的酒吧并没有闪烁着的灯光,商铺的门窗只是紧紧地闭着。白天的热闹显然已经散尽理念,但是夜晚的老街才呈现出它真正该有的样子。屋子里的居民摆开一张大圆桌,放上几张小的竹椅,领几瓶冰镇的啤酒,再炒上几盘简单的下酒菜,叫上街坊四邻共叙白天的琐事;“百年老字号”中传出收音机里放京剧的声音;“钱氏船模”敞开着大门,一家人端着饭碗站着就吃,聊天,欢笑,也不管有没有客人来买东西。这时,老街也卸下了它“网红打卡圣地”的称号,将那厚重的历史气息暂且搁置在一旁,享受这人间烟火。

正是这样的人间烟火气息,让那些商业化的建筑黯然失色。正是这样的烟火气息,让老街永远不失活力。这是与商业化进程抗衡的最顽强的力量,也是最宝贵的力量。所以,在宣传或是保护一种文化的时候,不要仅仅只是将文化本身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玻璃罩子中,以供观赏。

其实古朴的建筑并不少见,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那独特的人间烟火味。听-老奶奶又拿出她的收音机放京剧了。
 

标签: 见景 随笔 抒情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qitawenan/0dl7qv.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