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排行榜 >

靖江10个最有名的最美景点

靖江10个最有名的最美景点

10、马洲书院

靖江10个最有名的最美景点

靖江历史上办了不少书院,其中创办最早、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是马洲书院。现今的马洲书院坐落在靖江市第一中学内。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即靖江建县前300多年,马洲书院即已诞生,那是孔子51世孙孔元虔所建。孔元虔原住泰兴,后迁居靖江西沙。他见那里没有习读场所,便自己出资在西沙孔家祖师堂附近建了一所书院,并以马驮沙的别称“马洲”命名。后来,马洲书院湮没,为何湮没,无史料可考。明代崇帧九年(1636年),陈函辉任靖江知县。上任两年后,他对靖江迎恩亭大加扩建,先在篱笆南面建一道牌坊,遁道而入,一边栽梧桐,一边种竹子,中间设栅门。进入门内,有桥、有井;桥下是放生池。池东有石闸一座,启动闸门可引进长江的潮水。石闸之南建有一洞,桥的北面有屋5间。偏东有一阁,名“大士阁”。大士阁临池而建,高20多公尺。登阁远眺,城野山川,尽收眼底。循阁向西又有多幢建筑,包括一幢楼在内,计20余间,且皆以回廊相通。房屋四周,砌了围墙,粉白的墙身配以黑色小瓦,庄重而又典雅。这是一所标准的书院。因为前人建过马洲书院,为表示对前人的怀念和敬仰,陈函辉将此书院仍命名为“马洲书院”。

未隔几年,清兵入关,陈函辉苦心营建的马洲书院在战火中化为废墟。清代嘉庆十八年(1813年)江坍,陈函辉所建马洲书院遗址全部坍入江中。此间,孔子后裔又在西沙流泅港永宁桥边建了一所书院,也叫马洲书院,不久亦毁。这样,马洲书院便三建三废,成为历史的遗憾。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贾益谦任靖江知县,他得知马洲书院的遭遇,不由感慨万端。怀着对马洲书院创建者的崇敬,他向上级呈文,要求将正谊书院改名为马洲书院。正谊书院坐落南门城内(今靖城中学),为清乾隆十年(1745年)知县杨逢泰所建。共有房屋17间,其中5间前厅、5间讲堂、5间后厅、2间侧厢。论其规模,自然不能与陈函辉所建的马洲书院相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政府明令废科举、办学堂,这时由正谊书院改名的马洲书院已不存在,县府便在其旧址之上,创建了靖江县高等小学堂。

靖江县高等小学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幢“口”字形的两层楼房,式样非常别致::中间是正方形的天井,植以梧桐,又称梧桐庐。底层和上层皆以走廊环绕,穿堂入室,不必遭受雨淋日晒。因其与马洲书院有着一定的联系,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楼房因年久失修,逐渐倾圮,靖城中学便报请县政府同意,将其拆除,新建了一座水泥结构的仿宫殿式建筑,仍叫“马洲书院”。它虽不是当年马洲书院的修复,也不像“口”字形楼房具有古建筑特点和文物价值,但毕竟与马洲书院的历史有关,同样值得珍视。

9、刘国钧故居

刘国钧(1887~1978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生祠镇,汉族。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国钧就以一个成熟的企业家,登上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历史舞台。以后,他在这个大舞台上,有声有色地编演了纺织印染工业光彩耀日的场景,令世人瞩目,被誉为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

刘国钧故居座落在他的衣胞之地生祠镇,与岳王庙相邻。

走近古色古香的门楼,刘海粟先生的手迹“弘毅园”三字道劲有力。刘国钧故居由旧居、善余厅、敬修堂和新建的国钧堂组成。整座建筑既有回廊相连,又有天井相隔,几井几楼,疏密有致,浑然一体。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大门左侧的旧居,泥砖青瓦,苔藓斑驳,低矮的瓦房里,一张旧竹床,一架纺车,一部织布机仿佛一本尘封的清苦勤俭的教科书,在静静地叙说着刘国钧先生这位中国民族工业骄子的艰辛而辉煌的创业史。

旧居的墙上挂着一条幅,发人深省。“问我平生少时苦,一生学费钱八百。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半生事业万人功,富就安乐不忘贫。”

步出旧居,穿过前院回廊便进入意为“敬业修身”的“敬修堂”。这是刘国钧先生一生恪守的为人准则。肃穆的敬修堂里挂着刘国钧先生及其家人的照片。刘国钧先生15岁就从生祠小镇出发闯天下,晚年他又荣归故里,似乎画了一个圆,但刘国钧先生在50年中情牵故乡,多次捐资兴办教育、疏浚圩港、修建岳庙。敬修堂里有一帧刘国钧先生端坐书房的照片,其身后挂了一幅由我国著名书画大师徐悲鸿创作的《马》,画中的马不是奔马,而是一匹低头饮水之马,正是刘国钧先生饮水思源之情的寄寓,这饮水思源之美德一直延续到他的后人身上。他的女儿刘璧如女士每每回乡扫墓或回归故里,总要倾囊支援家乡的经济建设,如建校办学,兴办工业,发展三产等。

出敬修堂,穿过树影婆娑的回廊向前,便到了善余厅。客厅正中悬挂着“人老心不老,永远跟党跑”字联,是依照他的手迹而写,非常醒目。此厅得名于民国年间刘国钧先生曾在家乡创办善余染织厂,“善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这里面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本来此布厂叫善余布厂,但刘国钧先生在“善余”后面加了个“恒”字,以追思当年他母亲对他的教育。记得15岁的他要出门闯天下,母亲就比划着自己的纺织动作送给儿子一个“恒”字,她说:“没有恒心,这一团棉花怎能变成一根根纱,一根根纱又怎能变成一匹匹布呢·”从此,他记住了母亲的教诲,并自撰了一幅字联自勉:“日日行,不怕千里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事万事。”如今,善余厅已成为客人吟联品意的厅堂,厅内布置着名人字画,雅致清新。

从善余厅步出到厅园,园内春兰秋桂,绿意葱茏,花红飘香,刘国钧先生后人栽种的香橼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高枝触檐,两株白玉兰煞是惹眼,生长茂盛,树冠直指苍穹。花季一到,幽香四溢,满枝“白玉”,晶莹剔透,仿佛向人们展示着刘国钧先生的高洁品格。自善余厅穿越两侧厢房可抵达故居西南一侧的陈列室。陈列室以照片和实物资料生动地再现了刘国钧先生这位著名实业家和爱国人士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录,四周的橱窗内以翔实的史料记录了他的创业历程,墙上高挂着陆定一、胡子昂、刘靖基等历任领导同志的题词,饱含着对他的敬仰、怀念之情。睹物思人,当年刘国钧先生为了和日商竞争,首开了中国生产丝绒和灯芯绒的先河,还创下了令日商大为恼火的名牌商品。1950年春,全国刚解放不久,思乡爱国心切的刘国钧先生又冲破重重阻挠,毅然从香港返回祖国大陆,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他的高尚情怀长存人间。

出陈列室东行数十米,便是新世纪落成不久的“国钧堂”。国钧堂正中置着重18吨,高3.5米的刘国钧先生汉白玉雕坐像,其慈眉善目,温和友善,正眺望着他终生思念热爱的故土。雕像上方是陆定一题写的“慎爱勤诚”。这4个字金光熠熠,正是对刘国钧先生的恰当的评价。刘国钧先生一生最敬佩的人是岳飞,他始终认为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激励着他的事业从成功走向辉煌,所以他和他的后人四修岳庙。刘国钧先生思乡爱国的故事一直在靖江人民中间流传,并深得仰慕。其子女对家乡的建设也十分关心,捐资建设图书馆、生祠中学,设立刘国钧先生奖学基金等等,在家乡传为美谈。

刘国钧先生一生从一个奔牛镇的学徒到富商,然后再从富商到一个敢于与日商竞争的民族工业骄子,再成长为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江苏省副省长,正是由于他“善余恒”,正是由于他“弘毅”、“敬修”,正是由于他爱国爱家乡。刘国钧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8、靖江人民公园

靖江人民公园位于靖江城市中心,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当时由通海联军镇守靖江,利用崇圣寺隙地营建花园,为此雇请园工,栽花种草,叠山造亭,初具园林风貌,名为“公花园”,故至今仍有许多人叫它为公花园,解放后易名为人民公园,它久经沧桑,几度巨变,2002年人民公园在完善山水盆景精品园的基础上,对公园西大门进行了全面的翻新工程建设,总投资350万元,西大门新建工程由八个部分组成,即大门、广场道路、门房、景窗围墙、综合楼、绿化等,占地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用于商业、办公、娱乐、会议等,西大门的整体工程设计科学,与新修的人民路和谐协调,整体建设体现出苏州古典改良型建筑风格,显得雅致、大方、美观,既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又体现出宽敞、亮丽、实用,给人以良好的视觉,达到了引人人胜的效果。

7、靖江烈士陵园

靖江烈士陵园坐落在靖江市孤山镇孤山西麓,总占地面积107亩,其中西山褒扬区22亩,东山苗木基地24亩,山地64亩,西山褒扬区由园前广场、前大厅、瞻仰道、纪念碑、纪念馆五大部分组成。园前广场300平方米,十分开阔,专供凭吊者和游人停放车辆及集合之用,前大厅有三孔暗红色大门,通向园内,大厅正上方“靖江烈士陵园”题额,为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所题。厅内面积114平方米。穿过前大厅,便是绿树成荫的瞻仰大道。大道为水泥板块结构,宽8米、长150米,一眼望去,可见由花岗岩构建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基长、宽各6米,碑身高6.6米,镂金碑文 “革命烈士垂不朽”,为-总理影印手迹。绕过纪念碑步行20米,便是庄重典雅、气势恢宏的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系土木结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绿墙墨瓦,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明代宫殿式建筑。馆内面积540平方米,踏上花岗岩台阶,抬头可见原-长张爱萍同志题写的“气壮山河”四个道劲有力的烫金大字匾额。馆前有围以花岗岩石栏的平台一座,供瞻仰者小憩,馆厅13间,分一大室四小室,呈“凹”字形。大室内陈列着-、叶飞、曾涛等中央和各级领导人的题词34幅。小室内悬挂着烈士遗像和他们的事迹简介。

6、骥江路步行街

骥江路步行街位于靖江老城区的中心地带,东起人民路,西至新建路,全长432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由德诚·城市广场、天一国际购物中心、新华书城组团构成,汇集了天一购物、文峰百货、时代超市、银泰百货等主力商家,融合了新华书店、影城、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

骥江路步行街改造工程是2009年靖江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步行街东部是总面积9000余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广场中间是主题为“源”的九曲柱雕塑,柱高9米,寓指九九归一;广场东南是绘有靖江市域图,镌刻靖江开埠历史的扇贝造型“靖石”,底部涌出四泓清水,寓含“水之源、绿色之源、财富之源、时尚之源”主题。

步行街上各种雕塑、林木,与两旁的建筑相映成趣。起始于“靖石”的流光大道,经主题雕塑和镶嵌有“靖江”铸铜雕刻的“韵石”,贯穿整条步行街,沿线以弧形石块构成鱼纹和水纹,大道中央装点线条优美的钢板绿洲,两侧栽种桂花树和香橼树,其间布置“和谐之家”、“江豚戏水”两个雕塑。整条步行街体现了“动静结合、虚实相融、刚柔并济、明暗和谐、时空交错”的设计理念,突出了靖江历史渊源、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商业主题。

5、靖江岳庙

靖江的岳庙原为生祠,建于岳飞在世之时。闻名遐迩的岳飞故乡河南汤阴的岳庙、杭州西湖的岳庙,均在岳飞死后兴建,因而靖江的岳庙恐是天下最早的岳庙了。

岳王庙,正中大殿名思岳殿,宋式建筑,敦重庄严。两边抱柱槛联镌刻的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字体端丽秀逸。岳飞坐像置于殿中,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履武靴。神态英武,表情肃穆,仿佛决战前夕凝神苦思,又像察访民情后忧心似焚,令人倍感亲切。两侧是岳飞八稗将之立像,也都栩栩如生。后殿为思岳轩,岳飞像碑立于其中,李纲、韩世忠的诗文镶于外壁。回廊环抱二殿,嵌有词碑、诗碑和岳飞手书《前出师表》之石刻等。

据《宋史》载:“诏飞还守通、泰,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于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金兵不敢近。”通,即南通;泰,即泰州;沙洲、沙上,即马驮沙;百姓是指江淮难民。这些难民,就是当今许多靖江人的祖先。

至于民间传说,则更为感人。据说南宋皇帝赵构与宰相秦桧狼狈为0,欲与金兵请和,把精忠报国的岳飞视为眼中钉,一日-12道金牌,急诏岳飞回京(杭州)。中原百姓依依不舍,担心金兵再犯,重入水火,意欲跟随岳飞撤离。岳飞爱民如子,岂忍拒绝?于是带难民一同南下。当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扬子江边的马驮沙时,岳飞彻夜难眠,便起身踱出帐篷,借一弯冷月察看四方。他见此处负江阻海,襟越衔吴,确是一方要地;虽然荒草萎妻,却有山有水,宜粮宜桑,分明是大江怀中的一颗明珠!一时欣喜,不觉晓露已湿须眉。

翌日,岳飞召集百姓说:“你们不要随我渡江南下了,就在这里落脚谋生吧!别看它眼下荒芜,将来定是鱼米之乡!我愿这里八百年无水灾,八百年无旱灾,八百年无兵灾。”岳元帅的活岂能不听?从此,百姓们便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岳飞一走,百姓感恩戴德,祈望他长命百岁,遂造祠堂,这块地方后来成了集镇,便叫生祠堂或生祠镇。

传说虽然与史实不尽相合,但却为史实写意传神。无论史实还是传说,都表明靖江与岳飞血肉相连。而千百年来,岳庙之屡建,更表达了我们祖先对岳飞恩德之感念,如扬子江水,奔流不息。

如今的岳庙是第三次重建,三次重建均由刘国钧资助。第一次重建是1932年,可惜1938年毁于日寇炮火。1962年,刘国钧回故里凭吊岳庙废墟,提出再建,并决定将庙址由镇东思岳桥畔迁至现址。再建之岳庙“0”中却首当其难。1978年春回大地,已届耄耋之年的刘国钧临终前对子女说:一定要把家乡的岳庙修好!其子女刘汉栋、刘碧如遵其遗嘱,于1985年捐资三建岳庙。

4、靖江钟楼

钟楼坐落在钟楼广场,与四眼井相邻。1993年,钟楼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始建于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改建于明代崇帧十年(1637年)。楼身呈四方形,花岗岩条面基础,十分坚固;上下两层,结构精巧。周围围以长条杉木栅栏,回廊环抱,金壁杏墙,雕花额仿,三辅作斗拱,层层叠叠,纵横交错,支托着远伸外挑的飞檐楼顶。脊顶高耸,形似游龙;角背高悬,状如飞凤;翘檐反宇,势同腾翼。楼门西向,上刻“阿弥陀佛”四字,行书字体,神韵圆润,为本邑名家刘但吾所书。门内正中有石碑一座,品质石雕,屈足昂首,负重若轻。石碑正面刻有观音大士像,手执柳枝,脚踏南海碧波,白衣素裹,神采飘逸。身后一童子,背负葫芦,稚气可掬。寥寥几根线条,即勾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佛像,实非大家高手所不能为也!石碑阴面,刻有明代隆庆年间知县张秉铎撰写的《崇圣寺钟楼记》,记述了钟楼建造经过和落成年月。石刻碑文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周天球所书。楷书篆刻,圆转遒丽。从碑文剥落的字迹推测,正面的观音大士像亦当出自周天球之手。观音碑也被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上层的横梁上悬挂铜钟一座,高8尺,直径4尺余,重5000余斤。钟上铸有铭文。钟的上方为“愿佛庆众生”;下方为“颛帝心凫治枝”;东为“闻钟声罪孽轻”;男为“菩提长智慧生”;西为“辨昏晓喻警惕”;北为“感斯应昭人拯”。铭文揭示了钟的作用:即钟声可以使人自警、自律、自聪、自明,多做善事。相传悬挂铜钟时,梁柱不耐铜钟之重压,楼身摇晃不已。工匠们大惊失色,一筹莫展。正在无奈之时,来了一位白发童颜的老者。老者帮助挂好铜钟后,便从脚上脱下一只草鞋,垫在钟鏊梁木之间,钟楼遂稳然耸立,平安无恙。挂好钟,老者吩咐,待他走后三天方可敲钟,这样钟声可传遍天下。但崇圣寺和尚不耐三天的等待,待老者走后不到片刻便匆匆敲响了大钟。此时,老者刚刚走出10里,于是此钟只能声传10里。人们这才醒悟,那老者原来是上界神仙下凡。

明代,官府用“铜壶漏滴”报时,早晨卯时,晚上亥时,各呜钟108响。后有时钟报时,便在早晨6时、晚上10时两次呜钟。清代同治十年(1884年),知县叶滋森重新修葺钟楼,并有记事的石碑砌在楼前面壁之下。据载,钟楼原有田产20亩,作为管理和维修钟楼的固定经费。后来,田产挪拨它用,经费便无着落,钟楼逐渐老化,钟声也悄然无闻。

3、四眼井

四眼井坐落在钟楼广场的西北部,紧靠钟楼,相距约数米。它的建造时间为明崇贞十年(1637年)。

四眼井其实只是一口井,内里状如“绍兴酒罐子”。井深约7公尺,中间最大直径约3公尺,井的上方用青砖拱成四个井眼,可同时从四个井眼里吊水,所以称之为四眼井。

井上建有四角亭一座,首为脊,高3尺余,上雕凤鸟、蝙蝠、麒麟等吉祥之物;四角高挑,各有一佛像镇持;周围月形拱墙,雅致幽静,古色古香。

四眼井的奇妙结构,使得许多人迷惑不解。有时,你若静静地盯着水面看,“对影成五人”,四个井眼中都能映出你的英姿;如果这时你大喊一声,井中便轰然作响,回声四起,若雄狮长啸;有时又让你茕茕孓立,形影相吊,另三口井中大幕紧锁,阴阴地透出一丝冷气。你若不无遗憾地惋叹一声,回应你的也是惨惨的一声低吟。这是什么原因?原来当井口水位超过拱顶时,拱圈分割,四个井眼仿佛成了独立的四口井,因此它只能出现一个侧影,给你一声委婉的回应。当水位低于拱顶时,倒影虽然还是一个,但由于四个井眼中都能看到,视觉出现虚幻,“对影成五人”的奇景便出现了。由于同为一个井壁,又有着相连相通的拱圈,当声音传入井下后,便如浪潮澎湃,此呼彼应,回声四起。

2、靖江魁星阁

靖江现存古迹中,魁星阁年代不是最久,但却最为引人注目。它的外形很巍峨,共有3层,坐落在约有1.5米高的石基上。高约14米,与周围的平房比起来,确似鹤立鸡群,阁的底层较大,向上逐渐缩小,形似宝塔。阁呈六角形,18只飞檐高高翘起,看着看着,你会觉得他们要翩翩起舞了。

底层的外围有一圈石栏,上面没有复杂的花纹图案,饱经风霜后,显得更为古朴端庄。石栏里面是高高的木栅栏,视觉上的上小下大,心理上的沉稳感,正是这些木栅栏造成的,设计者的匠心由此可见一斑。二层和三层没有走廊,六面都是木格窗。二层的六只角上,还分别雕有一只惟妙惟肖的龙头,那些细小的龙须至今仍清晰可见。

魁星阁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它又叫巽阁。“巽”八卦中的一卦,代表风,亦指东南方。魁星阁正建在老县城的东南角上。当时建造的目的一是兴文运,二是镇风水。镇风水与当时靖江的特定情况有关。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前,靖江没有江堤,那时的县城又紧邻江边,每当江潮上涨,临江的陆地只有听凭潮水的冲击,不是造成涝灾,就是出现江坍。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就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江坍,南门外的天后宫、关帝庙、文峰塔先后坍入江中。有意思的是,本是想镇风水的魁星阁,没有镇住江坍,自身反倒岌岌可危,不得已,只得拆卸了。

1、靖江孤山

孤山位于靖江市区北面五六公里,属于天目山余脉,是长江北岸、南通之上、金陵以下,苏北大平原唯一的一座山,故而颇具盛名。据史料记载,孤山原先是长江江面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因江水冲击,泥沙不断在山脚下淤积,到东汉前后,渐渐形成陆地。陆地不断延伸、扩展,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孤山全部登陆,成为这片平原上独特的山峰。

关于孤山的形成有两种非常有趣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说当年铁拐李装满山种的袋子破了,这样大大小小的种子就落满了地面,最小的一粒长成了孤山。还有一种说法是说秦始皇发怒的时候,用鞭子将一座大山抽成了三截,一截飞至南通叫狼山,一截飞至江阴叫黄山,还有一截就飞到了靖江叫孤山。

从明代开始,靖江人就着意修饰、打扮孤山,在山上陆续建成寺庙祠殿,梵林僧阁,使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蹑云坊、摩崖石刻、不孤亭、望江楼等景点,引人遐思。民间文化的“活化石”讲经、民间工艺品泥-、三月三孤山庙会,则孕育了孤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逢农历三月三庙会,商贾云集,百货纷陈,场面壮观。近年来,靖江开发区城北园区投资1200万元建设孤山文化广场,景观树、绿色草坪、景观石将孤山山脚装饰一新,使孤山成为靖江的招商新名片。

山色秀美,建筑宏伟,加上美丽的神话传说,使得孤山以极为丰富的文化蕴藉受到骚人墨客和历任县官的青睐。他们登临抒怀,诗文唱和,对孤山尽情地礼赞,光载入旧县志的赞美孤山的诗,就有数十首之多。有些诗意境优美,艺术性很高,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清代蒋中和在《孤峦砥柱》中赞美孤山:“粼粼片石寝长鲸,何处飞来一掌擎。昔与金焦分砥柱,今为陆海壮干城。星河夜静盘江卧,燕雀身轻透顶鸣。莫道天涯迷禹道,神京回首暮云生。”当代人靖江人则这样评价孤山:“孤山,虽不高不险不峻,却也代表了一种高度。”

标签: 靖江 景点 有名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paihangbang/wdm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