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小岛》教案8篇

《小岛》教案8篇

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一份细致的教案能够避免教学中的遗漏和疏忽,以下是本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岛》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岛》教案8篇

《小岛》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画、制作和表演等形式,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在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上,尝试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美工区:果冻盒、橡皮泥、一次性纸杯,乒乓球等。

图书区:绘画纸、蜡笔。

表演区:故事角色及场景

活动重点:

通过画、制作和表演等形式,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尝试创编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会游动的小岛”。

1、上次我们看图编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2、你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吗?

3、现在我们来看图说一说这个故事吧!引导幼儿看图完整地讲述故事《会游动的小岛》

4、小朋友们真能干,创编了这么精彩的故事。那如果老师把这几幅图调换一下位置,你能不能编出一个不同的故事呢?

5、今天我们就来开展一节有关《会游动的小岛》的区域,你觉得除了创编故事还可以做一些什么事呢?

6、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区角及材料介绍

1、那今天老师主要给你们准备了三个区角。

2、如果想要制作小乌龟和小鸟的小朋友可以到美工区,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果冻盒、橡皮泥、一次性纸杯,乒乓球等。

3、如果想要创编故事的小朋友就可以到阅读区,那里有图,你可以依照原来的故事续编一个故事。也可以调换图序进行创编。

4、如果你想要表演故事,那就可以去表演区。

三、区域进行后进行总结。

1、用照片展示幼儿活动情况,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活动。

2、表扬在活动中有序、有礼貌的幼儿。

3、收拾材料。小结活动。

《小岛》教案篇2

设计意图

?会游动的小岛》是一则典型的.排图故事,故事内容可根据图片的排列顺序不同而改编成不同情节的故事,因此非常适合大班的孩子开展排图阅读。通过排图更能激发大班幼儿连贯的讲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活动中我灵活的运用图片的特点设计教学流层,使孩子在活动中充分的运用语言进行讲述,获得“说”的快乐。这则故事很好的利用图片前后变动的特点,让幼儿灵活的掌握阅读图片的方法和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能力。因此在活动中,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通过自读、共读、同伴读等方式让幼儿进行图片的阅读,在讲述与倾听中感受运用语言的快乐。

活动目标

(一)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找寻答案,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二)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挂图。

经验准备:了解海龟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了解彩虹的七彩与拱形的特点(猜谜导入:进一步感知彩虹的特点,满足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1.“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它。

2.组织讨论:你觉得哪些东西像彩虹?

(二)听故事,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分析欣赏:首先让幼儿欣赏前半部分后,设置悬念“你猜猜看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会怎么做?”给幼儿想象的空间,产生对他人、社会的亲近态度。)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幼儿倾听。故事里有谁呀,发生了什么事情?

2.虾公公躺在小青鱼的背上,看到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小青鱼又是怎么回答的?

3.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虾公公会把彩虹当成七彩虾呢?

4.小青鱼看到虾公公伤心的样子,心里怎么样?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经验提升: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组织讨论:你认为小青鱼这样做好吗?好在哪里?

《小岛》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片的线索找寻答案,并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描述。

2、重组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体验创编故事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人手一份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直接引题。

1、这是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对幼儿的回答,教师暂时不作肯定或否定。)

2、播放动画。

原来是会游动的小岛。小鸟看见了小岛,它会怎么做呢?

3、出示图一和图二。发生了什么事情?

谁能用把这两幅图片有连贯的句子说一说?

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讲述这两幅画面的图意。

二、出示图片。1、请幼儿看着画面将三幅图联系起来讲述,教师再作简单的小结。

2、出示第四幅图。请幼儿说一说:天亮了,小鸟到了哪里?

这个会游动的小岛原来是什么?

3、教师带幼儿一起将四幅图连贯地讲述一遍。

4、每名幼儿按以上的顺序结合图片和同伴相互讲述,教师巡回倾听,了解幼儿的讲述情况。

5、请个别幼儿讲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讲述,教师和其他幼儿给予评价。

三、移动图片。

1、教师神秘地将图片的次序打乱,使故事情节发生变化,教师把新的故事讲给幼儿听,

并将刚才的故事和新的故事作一比较。

2、请幼儿将试着改变图片次序,编一个新的故事。

3、根据个别幼儿的讲述,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设计意图运用似龟似岛的画面把幼儿带进悬念之中,诱发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引导幼儿讲述图片的内容,为连贯的讲述做铺垫。

重组图片次序讲述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

《小岛》教案篇4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知道星鱼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失踪。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重难点

★知道星鱼吞噬珊瑚礁造成了南太平洋岛屿的失踪。

★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岛失踪之谜,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两种观点?指名说(外星人论 海星论)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小岛失踪之谜。

二、自主学习课文

1、自主学习课文:读课文思考:请你默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用一、两个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里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并填写报告单里的表格。

自读自悟

在小组里研究后填写表格

2、汇报成果

(1)读一读描写海星的句子,谈一谈体会。

学生汇报星鱼的资料

?课件】星鱼的特点:巨大(与一般海星比较,直径超过一米)

样子像圆盘

腕足多且布满

以珊瑚或珊瑚礁为口粮

?出示图片】

(2)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3)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

(4)介绍了星鱼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特点,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

?课件出示】可不可以把这些资料也放到资料中呢?为什么?这些描写都是有明显的目的的,为了突出星鱼对于珊瑚岛的强大的破坏性,增强造成小岛失踪的可信度。

小结:看来,在描写一种事物的时候,不是所有方面都要介绍,要根据你想说明的目的进行描写,正所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3、珊瑚岛是怎样失踪的呢?

指名说:【课件】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吞噬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因此,当他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这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1)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吞噬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理解数字的作用

(2)大小岛屿是怎样消失的呢?

小岛被吃掉,大的珊瑚礁不是被吃掉,星鱼咬断根部,被海流冲走,人们误以为消失。

(3)我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南太平洋小岛失踪的原因?

4、理解第三自然段作用:

第3自然段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小组合作,填写报告单

(1)前一句是提出问题,后一句自己作出解答,这就是设问【板书】

(2)对比:“事情不是这样的。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体会设问的作用:外星人论听起来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吊足了胃口,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3)对比:去掉这部分,看看有什么不同?问题承接了上面的外星人论,答案开启了下面的星鱼论,这自然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哈斯顿·舒尔茨是怎样认为的?你认为他的观点可信吗?指名说

“为什么外星人要盗走小岛呢?舒尔茨认为,外星人要研究地球,他们肯定会收集我们的土样。而盗走真个岛屿,不仅能够得到土样,而且还能得到更多的研究对象,比如成千种小动物和微生物等。”

1、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设问,有什么好处呢?(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

2、学生说课外资料【课件出示】

3、小结:关于这两种观点是截然不同的,第一种观点无疑是爆炸性的,惊人的,但是毫无周密的研究,所以是一种“伪科学”,而第二种观点是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应该反复研究,作出科学的论断。

四、结构特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既然我们知道了造成小岛失踪的罪魁祸首是是星鱼,课文为什么要先写地质学博士哈斯顿·舒尔茨的外星人论呢?看来,这么写是有特殊用意的。(外星人论听起来理由充分,证据确凿,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吊足了胃口,接下来,笔锋一转提出问题: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引起读者的疑问和思考。后面说明了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这样写既使人感到信服,又引人入胜。)

板书设计

30、小岛失踪之谜

星鱼的特点 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小岛》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智、慧、揣、摩、弥、质、霍、爆、熔、坍”10个生字,并积累“揣摩、弥漫、扩散、波涛汹涌、瑰丽夺目、争论不休、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及其它方法理解词语,学习给文中有关词语找意思相近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两大部分。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揣摩、弥漫、扩散、波涛汹涌、瑰丽夺目、争论不休、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两大部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1、欣赏描绘大海的图片。 师:大家看,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大海,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又波浪滔天,真是变化莫测,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大海都不一样吧,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

2、师: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人们猜不透的迷呢。来,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1)学习生字:慧、揣

(2)指名读,正音“揣”。理解:揣摩

(3)再指名读,齐读。

3、今天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又抛出了其中的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去揣摩、探究一座神秘的小岛,揭开它的谜底。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神秘”

1、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知道这座神秘的小岛叫——格雷海姆岛。(指导读好岛的名称)它就在——地中海。 板书:格雷海拇岛、地中海

2、检查字词。 出示生字: 智 慧 揣 摩 弥 质 霍 爆 熔 坍

师正音:“熔、爆”形声字 “ 揣”的读音 “质”的声调 比较组词。 揣( ) 爆( ) 坍( ) 熔( ) 端( ) 暴( ) 塌( ) 容( ) 出示词语。朗读: 幽默、揣摩、水气弥漫、波涛汹涌、扩散、蘑菇状、闷雷般、瑰丽夺目、令人费解、争论不休、碧涛万顷、忽隐忽现、坍塌、不翼而飞、爆发、熔岩

3、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小岛是非常神秘的?

4、交流; 出示: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1)指名读,板书:忽现忽隐

(2)齐读。

5、理清层次,理解内容。

(1)课文的哪几节写了小岛忽现忽隐?(2-4节)

(2)那么课文的第五节又写了什么?

(3)师: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神秘的小岛。

三、层层深入,了解“神秘”

1、自读课文2-4节,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是何时出现?又何时消失?用直线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

(1)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指导读句。 师:辽阔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小岛,这着实让人感到——惊奇。

(2)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 理解:争论不休、不翼而飞。 指导读好“争论不休、天大的玩笑、不翼而飞”这三个词。 指名读句子,谈谈感受,体会小岛消失的不可思议。

(3)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指名读,理解“无影无踪”,其实,“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不翼而飞”,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法使语言更生动。 指导读句;

3、小结:小岛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随之又消失,这就是忽现忽隐。这座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齐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词语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些什么?

二、研读课文

1、在自读2-4节时,还有哪些令人称奇的景象也让你觉得小岛是十分神秘的?

(1)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① 教师引读,理清层次。

② 结合文字,谈谈感受。

③ 图片观摩;海底火山爆发时的情景。体会情景的壮观,并理解“弥漫、波涛汹涌、扩散、魅丽夺目”等词语,指导读好相应的句子。

2)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①指导朗读;结合“又过了一周、不到一个月、竟然”、“高出海面20米、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等语句,体会小岛长得快,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非常神秘。

②文中在描写格雷海姆岛出现和隐没的过程中,用了不少表示时间的词语,除了这些还有的也请圈出,并想想它的作用。(如“1831年7月10日、一周以后、1950年”,时间短、变化多,更显小岛的神秘)

5、小结:看来,不仅是小岛忽隐忽现让人觉得神秘,就是这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也让人捉摸不透啊,着实令人感受到它的“神秘”。 齐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三、揭示奥秘,训练语??

1、师:课文的2-4节写了小岛的神秘,好比是一个谜语的谜面,那么这个谜语的谜底也就是这个小岛之所以神秘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这个谜底是谁揭晓的呢?请大家读读第5节,完成填空。

2、出示:原来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海底火山众多,一旦 _____, 喷出的_____就在海底不断堆积,形成_____。水下山____海面,便形成了岛,称为 ____。堆积物要是___,低于海面,火山岛就_____了。如果火山继续____,随着熔岩的堆积,火山岛就有可能再次

3、用句式说话:人们看见小岛忽隐忽现,是因为 。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格雷海姆岛,体会到了它的神秘,我想它一定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你还知道大海有哪些谜?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做个有心人去查一查,明天我们来交流。 齐读: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板书设计:

忽现忽隐

神秘的小岛

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上海作业第23课。

2、家长报听写生字10个,词语30个。

3、预习第24课。 预习要求

(1)查生字词,解释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南极的哪些风?什么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背诵第2节和第4节。

(4)预做词句活动室习题。

《小岛》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读三个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在讨论中,感受学习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讨论、阅读、联系生活实际等相结合。

感受学习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教学难点: 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画师的称赞。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认读三个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在讨论中,感受学习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提示: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画出好词。

2、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好词和好句子?

3、提示:和你前后位的同学合作进行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

4、引导: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5、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二、汇报交流: 思考问题: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到底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引导:谁能读好师傅说的话语和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

四、总结:

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但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五、延伸:激发兴趣:你也曾经想到过别人没想到的事吗?还有没有同学是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事?

举例:(《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

六、拓展思维:

提示: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1、画“藏”——深山藏古寺

2、画“声”——蛙声十里出山泉

3、画“香”——踏花归来马蹄香

文本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3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文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设问及其作用。2、读课文,了解内容,把文章分成两部分。知道星鱼是造成南太平洋上有些小岛神秘失踪的罪魁祸首,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受到科普教育。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问:小岛还有失踪的,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

二、浏览课文,自己寻找答案。

三、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科学?找出理由谈一谈。

1、舒尔茨的观点什么地方让你怀疑?读,说一说。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星鱼的语句,先读一读,再说说小岛失踪的真正原因。

读,找,画下来,一起来看一看,投影出示:

生活在南太平洋中的巨大的星鱼,直径超过1米,样子就享年一只大圆盘。它们的身体四周长有16条攫取食物用的腕足,每条腕足上都布满了。

读了这段话你感觉到了什么?(大 厉害 能吃)

作者怎样介绍星鱼大,用什么方法?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这种星鱼以珊瑚和珊瑚礁为口粮,而且胃口极好,一条星鱼一昼夜能够噬食掉2平方米面积的珊瑚礁。

抓住2平方米和胃口极好理解星鱼是造成岛屿失踪的罪魁祸首。

有语气地读这段,把星鱼的能吃读出来。

因此,当它们对珊瑚礁小岛群起而攻之时,常常会使那些小岛在不长的时间内瓦解消失。有一些大的珊瑚岛则因为根部被咬断而成为无根之岛,在强大的海流冲击下,漂离了原来的位置。

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大岛和小岛是怎样失踪的。

五、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了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引导学生处理第三自然段

1、事情果真是这样的吗?(什么事情?哪样呢?这句话是接着哪句话来说的?这句话放在这起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周密的研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这句话与上面的句子有什么关系?)前面那句话提出了问题,这句话作出了回答。

3、再读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4、小结:过渡段主要是承上启下,但是引起下文的作用更大一些,所以应该把第三自然段与4-7段放在一起,讲的是岛屿失踪之谜。

5、课文的1、2 段讲了什么呢?

6、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呢?按两部分读课文。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了一种新的句子那就是设问句,读课文中的两句话,说说这种句子在文中有什么好?

七、有感情地读全文。向你的同学说一说岛屿失踪的真正原因。

课后拓展:

强调易读错、写错字:

径 礁 漂 摄

给下面但是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宗( ) ( )居( )( )

焦( ) ( )聂()( )

形近字组词:

综( ) 迷( ) 据( )

踪( ) 谜( ) 剧( )

经( ) 湖( ) 漂( )

径( ) 瑚( ) 飘( )

处理“漂”这个多音字

piǎo 漂洗 漂白

漂 piào漂亮

piāo漂离 漂移

《小岛》教案篇7

一、教材的选择:

本次体育活动的名称是“过小岛”,活动内容选自南京大班《健康》教材中“身体锻炼”教育活动的第十二课(P80)。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我班幼儿在中班阶段已掌握了双脚向前跳,双脚向上跳和左右两侧行进跳等一些跳跃动作,本次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跨跳动作,最终学会助跑连续跨跳,并通过游戏使幼儿的跨跳动作得到巩固,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上采取分散练习、自由组合练习、集体练习、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活动,活动过程中注意掌握运动的密度和强度。

三、活动目标:

以幼儿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为依据,结合本班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和幼儿比较活跃、好动的特点,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教幼儿跨跳动作,锻炼幼儿跳跃的能力。掌握好连续跨跳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的节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跨跳动作。助跑自然,跨伸有力,落地后不停顿地向前跑,是这次活动要求掌握的动作要领。

难点:正确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宽度选择起跨点,并调节步幅、落地较轻。

目测好距离,选择好起跨点,关系到幼儿是否能跨过障碍物,调节好步幅、落地轻、有助于身体的平衡和减轻着地时对脑部的震动。

五、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一)准备部分(约时间5分钟):

(1)复习圈操、

(2)变换队形、

(3)走跑交替。为基本部分做好热身准备。

(二)基本部分(约23分钟)幼儿实际练习时间约14分钟活动密度恰当,活动量脉搏指数约1.5—1.6。

(1)幼儿自由组合玩圈,请个别组玩给大家看,引入课题。

(2)老师讲解示范跨跳动作,让幼儿知道动作名称。

(3)动作分解:一脚蹬地跃起另一脚向前跨,同时身体重心向前移带动后腿跨过障碍物,接着向前跑,突出重点。

(4)幼儿分散练习,在练习中探索找到最好的起跨点,调节好步幅保持身体平衡,解决难点。

(5)幼儿集体练习:通过助跑跨跳,落地后不停顿地向前跑,充分利用场地拉大距离练习,增加强度、密度。

(6)提高动作难度练习,在掌握好助跑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动作难度,练习助跑连续跨跳,做到动作连贯,节奏稳定,最终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7)游戏“过小岛”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幼儿在遵守游戏的规则下,巩固连续跨跳动作,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竟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结束部分(约3分钟)安排放松舞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来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在中班阶段已掌握了双脚向前跳,双脚向上跳和左右两侧行进跳等一些跳跃动作,本次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跨跳动作,最终学会助跑连续跨跳,并通过游戏使幼儿的跨跳动作得到巩固,符合幼儿由易到难的学习特点,以及身体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活动过程中注意掌握运动的密度和强度,整体算成功的。

《小岛》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慧、揣、弥、扩、蘑、菇、霍、爆、熔、坍”10个生字,并积累“揣摩、弥漫、扩散、波涛汹涌、瑰丽夺目、争论不休、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能用联系上下文及其它方法理解词语,学习给文中有关词语找意思相近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两大部分。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懂得大自然的奥秘要靠人类去探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揣摩、弥漫、扩散、波涛汹涌、瑰丽夺目、争论不休、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了解课文分成“小岛真是太神秘了”和“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两大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描绘大海的图片。

师:大家看,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大海,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又波浪滔天,真是变化莫测,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大海都不一样吧,能不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吗?

2、师: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人们猜不透的迷呢。来,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1)学习生字:慧、揣

(2)指名读,正音“揣”。理解:揣摩

(3)再指名读,齐读。

3、今天这位幽默智慧的老人又抛出了其中的一个谜语,让我们一起去揣摩、探究一座神秘的小岛,揭开它的谜底。

揭示课题:23神秘的小岛(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昨天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知道这座神秘的小岛叫——格雷海姆岛。(指导读好岛的名称)它就在——地中海。

板书:格雷海拇岛、地中海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朗读:

幽默、揣摩、水气弥漫、波涛汹涌、扩散、蘑菇状、闷雷般、瑰丽夺目、令人费解、争论不休、碧涛万顷、忽隐忽现、坍塌、不翼而飞、爆发、熔岩

3、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写出小岛是非常神秘的?

4、交流;

出示: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1)指名读,板书:忽现忽隐

(2)齐读。

5、理清层次,理解内容。

(1)课文的哪几节写了小岛忽现忽隐?(2~4节)

(2)那么课文的第五节又写了什么?

(3)小结: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神秘的小岛。

三、深入研读,感悟体会

(一)层层深入,了解“神秘”

1、默读课文2~4节,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是何时出现?又何时消失?用直线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2、交流:

(1)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指导读句。

师:辽阔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座小岛,这着实让人感到——惊奇。

(2)就在外交家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自然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新岛不翼而飞了。

理解:争论不休、不翼而飞。

指导读好“争论不休、天大的玩笑、不翼而飞”这三个词。

指名读句子,谈谈感受,体会小岛消失的不可思议。

(3)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指名读,理解“无影无踪”,其实,“消失得无影无踪”就是前文中提到的“不翼而飞”,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法使语言更生动。

指导读句。

3、小结:小岛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一会儿——又出现,随之——又消失,这就是——忽现忽隐。这座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齐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4、2~4节,还有哪些令人称奇的景象也让你觉得小岛是十分神秘的?

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①教师引读,理清层次。

②结合文字,谈谈感受。

③多媒体播放海底火山爆发时的情景。体会情景的壮观,并理解“弥漫、波涛汹涌、扩散、魅丽夺目”等词语,指导读好相应的句子。

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后来,这个岛被命名为格雷海姆岛。

①指导朗读,结合“又过了一周、不到一个月、竟然”、“高出海面20米、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等语句,体会小岛长得快,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非常神秘。

②文中在描写格雷海姆岛出现和隐没的过程中,用了不少表示时间的词语,除了这些还有的也请圈出,并想想它的作用。(如“1831年7月10日、一周以后、1950年”,时间短、变化多,更显小岛的神秘)

5、小结:看来,不仅是小岛忽隐忽现让人觉得神秘,就是这过程中的种种现象也让人捉摸不透啊,着实令人感受到它的“神秘”。

齐读句子: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二)揭示奥秘,训练语??

1、课文的2~4节写了小岛的神秘,好比是一个谜语的谜面,那么这个谜语的谜底也就是这个小岛之所以神秘其中的奥秘又是什么呢?这个谜底是谁揭晓的呢?请大家读读第5节,完成填空。

2、出示:

原来这是海底火山在作怪。海底火山众多,一旦(),喷出的()就在海底不断堆积,形成()。水下山()海面,便形成了岛,称为()。堆积物要是(),低于海平面,火山岛就()了。如果火山继续(),随着熔岩的堆积,火山岛就有可能再次()。

3、用句式说话:人们看见小岛忽隐忽现,是因为。

四、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格雷海姆岛,体会到了它的神秘,我想它一定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你还知道大海有哪些谜?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做个有心人去查一查,明天我们来交流。

2、齐读: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len505.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