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简历谷 >

热点 >教师文案 >

认识光教案推荐8篇

认识光教案推荐8篇

教案在书写的时候,你们需要注意联系实际,写教案是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提前准备的事情,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光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光教案推荐8篇

认识光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

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练习:

量出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

填一填: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

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作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区——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长是1(),一把米尺的长是10(),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1(),教室的门高约是2(),宽约是1()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五、板书设计: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认识光教案篇2

教学资料

教材第7~8页的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明白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经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本事,并且经过教学资料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进取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明白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齐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师: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锻炼呢?在跑步运动中最长的跑步运动同学们听过没有?——马拉松小结:对于马拉松比赛,让孩子们有必须的了解,并经过马拉松的长度展开教学。马拉松为什么用公里作为单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经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我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齐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1公里原先有这么长!、、、、、、、、、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3个

4、换一换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总结: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齐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我们一齐把今日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日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认识光教案篇3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幼:它像……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 :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 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认识光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乐趣卡:认识钟表

2、声音:钟表的秒针

3、涂色:钟表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

(滴答滴答响)

二、观察活动

1、出示钟表

(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重点认识几个数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

3-65认识钟表

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

1点,4点,8点.

课件:3-64认识钟表

4点,2点,7点,10点。

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

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

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

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3、课件:3-69认识钟表

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1、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延伸活动

涂色:钟表

认识光教案篇5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简单讲一讲?

师:自从兔子跑输了之后,每天都愁眉苦脸,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能败给一只笨重的乌龟,多没面子!所以它一直很想再跟乌龟赛一次,今天兔子和乌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兔子很希望小朋友们做裁判,再来一次公平的比赛,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吗?

师:好,那比赛要开始了。仔细看,这次谁胜利了?

(生):是小白兔。

师:为什么?现在不是乌龟在兔子的前面吗?

生:因为兔子已经跑了一圈了,乌龟只跑了一点。

师:对,当小乌龟才从开始的位置跑到1的时候,小白兔早已经跑回到起点了。

师:你们看,龟、兔赛跑的这幅图像我们学过的什么? (钟表的钟面!)

师:兔子为什么会胜利?(它本身跑得就快,它有没有再在路上睡觉?这次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拼命地往前跑,所以他胜利了。)

师:为了让我们明白时间的珍贵。小乌和小白兔龟化作了我们所认识的时针和分针,他时刻提醒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二、新授:

师: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钟表的知识。——认识时间。

师:我们上学期也学过钟表,我们都是学过哪些内容那?谁还记得?

(师:1、整时——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整;2、半时——分针指在6上,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师:秒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较少,所以我们把它放在以后的学习中研究。

师:除了我们学过的这些内容以外,你还能在钟表的钟面上发现什么?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 小组长汇报:有大格,还有小格。 )

师:那有多少个大格,又有多少个小格呢?小组之间再来观察一下!

师:他们回答得对不对呢?我们来一起数一数。

师: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几个小格呢?再来数一数!

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师:谁来说一说,这60个小格代表什么意思。那分针每转过一小格就代表什么?那分针从刻度12转到刻度1走一大格呢?(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你能很快记住每个数表示几分吗?)

师:分针走一大格代表走了5分钟,时针每走一大格代表走了多长时间?那刻度1就有两种含义了,那两种含义?那时针和分针到底有什么联系哪?你来仔细观察一下。

师:你发现了什么?(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转一圈是60分,也就是说分针每走60分钟,时针走一小时。)

师:那老师想问问你,我们都在说一分钟,你知道一分钟到底有多久吗?现在你先想一想,在一分钟内你能干些什么?

(生):我可以写字……

师:好,那我们就来计时,看看一分钟之内你能完成你说的是吗?

开始计时。

师:谁想再来说一说你在一分钟内干了些什么?

师:原来在一分钟之内我们可以干这么多事,这一分钟多么宝贵呀!一分钟内你就干了这么多事,一个小时就有60分钟,哪一天有多少小时?算一下一共就有1440分钟,你要是能合理的利用这些时间,那你将来肯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也就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小看一分钟,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有时候可能就因为这一分钟改变很多事,不能轻易浪费时间。

师:那一小时有多久呢?(一节课要是40分钟的话,我们学校是一节课35分钟,所以要再加上卜老师提前来了的5分钟。加上一个课间,再加上10分钟就是1小时了。)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对钟表的基本知识进行了研究,那你是不是真的认识时间了呢?来看一看这块表。——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先看时针,走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到了几上确定是几分。)

(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10时十五分,第二种写法是:10:15。如果不到十分在分前加0)如10时05分——10:05

三、巩固练习:

1、打开学件,进行闯关游戏。(仅做第一关。)

2、拨钟表的游戏。

3、翻开数学课本81页,今天我们就学习了认识时间,做一下82页的第一题。

四、.总结全课:

师:同学们,你现在来看一下表,几点了?快到下课的时候了,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今天的作业就把数学课本上的82页第一题做完。

认识光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无处不在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知道空气可以助燃、充气的作用。

3、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白色塑料袋、吸管用具与幼儿人数相等。

2、气球、蜡烛、火柴、小杯子、充气玩具。

3、大玻璃瓶、小塑料杯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透明玻璃杯,告诉幼儿玻璃杯里盛着非常宝贵了东西,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做实验,请幼儿细心观察,证明实验用的杯子里有空气。

1、玻璃杯子里面放如一张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玻璃瓶中,过一会将被子垂直拿出来,杯子中的纸没湿。如果杯子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杯子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也会被浸湿了。

2、启发幼儿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和讨论,寻找答案。

三、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讨论: 为什么空气是宝贵的。帮助幼儿理解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了解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

四、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让幼儿用塑料袋在活动室的各处找空气。

2、请幼儿观察空气的颜色、闻闻空气的味道,摸一摸,启发幼儿说出空气的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

3、请幼儿为气球充气,把点燃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住,用塑料管吹看看有什么现象,想想这是为什么?

4、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地方有空气?(皮球、游泳圈、轮胎、我们的身体了等等)。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思考:水里有空气吗?高空有空气吗?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一页,继续进行空气的游戏。

认识光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日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几乎家家都有,是幼儿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指南》中也指出“数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怎样让这些内容由“枯燥”变得“有趣”呢?我实行了两个策略和两个变化。第一,利用多媒体游戏化教学将“年”变成了“年妈妈”的角色,由“抽象思维”变成了“具体思维”;第二,结合幼儿的亲身体验,如:制作“班级生日册”、“合作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巩固“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让幼儿由“被动学”变“主动学”。

与此同时,我还整合了语言活动中的儿歌,把“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可以总结成朗朗上口的小秘诀“先找月,后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便于幼儿记忆和使用。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适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也是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科学。

活动名称:数学

活动内容:《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日历种不同符号的意义,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重点)

2、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难点)

3、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合作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ppt课件;

2、日历册和幼儿1寸照片;

3、四本挂历册、动物图片及抢答牌经验准备:

1、知道自己的生日;

2、对日历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时光精灵导入,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

1、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出示各种日历,引导幼儿了解日历的种类及用途。

小结:这是日历、月历、年历,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日历”。

2、组织谈话,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小结:日历中的不同数字,文字和颜色分别代表年份、月份、星期和节假日等。

二、结合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12个月,1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1、讲故事《年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引导幼儿知道一年有365天,12个月。

提问:年妈妈有几个孩子?年妈妈给孩子盖了几座房子?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有几座?大房子、小房子、最小的房子分别住多少人?

2、提问互动,引导幼儿知道一星期有7天及他们的排列顺序

提问:为了让孩子们生活更有规律,年妈妈是怎样安排他们住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小结:一星期有7天,他们是按照星期日——星期六排列的。

三、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掌握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利用课件,初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

提问:请小朋友在日历中找出今天、昨天、明天分别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小结:找日历的小秘诀就是先找月,再找日,最后对应找星期。

2、制作班级生日册,进一步掌握看日历的方法,感受日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玩法:在“大日历”中找出自己的生日贴上照片并说出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巩固幼儿找日历的方法,最后制成生日册.

3、“找节日大比拼”比赛,引导幼儿迅速找出日历中的日期,体会合作探索的快乐。

玩法:4人为一组,分为4组,教师说节假日,幼儿迅速在日历中找到相应的节日,并圈出,马上举起抢答牌,又快有准的一队加分。

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学会了看日历找日期的小秘诀,其实日历中还藏着许多小秘密,比如说公历和农历,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继续探索哦!

课后反思:

?认识日历》这节数学活动是山东省幼儿课程指导用书大班上册里的数学活动之一,我们根据本园幼儿年龄特点又把目标进行了微调,细化,把掌握方法,能迅速找到日历中的日期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同时也把活动进行了新的设计,因为对于日历,大班幼儿已知经验较浅,概念数字性内容太多,幼儿难于理解,所以我们经过各种讨论研究了各种方案,来增添课程的游戏性,希望孩子能在游戏中需要结合重大节日及生活经验,在反复观察、验证中熟练掌握看日历的方法。

活动开始是以“时光精灵”的出现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引发幼儿对日期的认识。因为录制当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所以我临时为孩子进行提升,告诉他们这个重大的活动在我们青岛举行,增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怎样了解日历中的基本信息及之间的关系,是活动中自主翻阅日历发现秘密还是运用故事来帮助幼儿梳理。通过各种实践,最后我们选择在课前让幼儿先了解日历里都有什么,不仅节省时间还能让幼儿提前了解日历中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孩子的“主动学”。活动中也看出孩子们回家通过自主观察后,发现了许多日历的“秘密”,对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使孩子进一步对日历里的内容直观了解,我把故事《年妈妈和他的孩子们》更贴合实际的进行设计让幼儿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直观了解日历中的基本信息及之间的关系,易于孩子理解。活动中孩子们故事听的非常认真,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一年有365天、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每个月有多少天等,孩子们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接下来,怎样让孩子更有效的了解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在活动中易于孩子们操作呢?老师们不断探索协商,最后总结出了郎朗上口“看日历找日期”的小秘诀,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掌握看日历找日期的正确方法。活动中老师对孩子们的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成小秘诀后,这样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便于幼儿记忆和使用。用了这种方法后孩子们在后面的活动中更加快速便捷的使用“秘诀”找到自己的生日与节假日,达到了预期目标。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整节活动老师后半节由于时间问题,有点仓促,在最后的“找节日大比拼”环节中获胜的秘诀是分工明确,如果先提问一组孩子是怎样分工的,让他们与其他同伴分享效果会更好,在过程中孩子分享的时间少,四轮游戏改为了三轮游戏,没有对答对的组进行有效的表扬与梳理,“为什么又快有准的找到节日呢?”,从而巩固“看日历找日期”的方法,缺少总结,如果最后再激发孩子的兴趣点,继续挑战效果会更好。

认识光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立体的图形

2、动手制作立体图形,感受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

3、学会分类,能找出不同事物的共同点

课堂结构

欣赏——初步抽象——制作了解——介绍特点——自我分类——反思小结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

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我们的世界是由许许多多的图形组成的,这些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这样的图片。

二、欣赏物体

天安门——金字塔——世贸大厦(9.11)——比萨斜塔——家庭组图——杯子

三、立体图形的抽象

1、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物体有的雄伟壮观,有的精巧别致,但都是由基本的立体图形(板书)组成。我们再来看一看它们包含哪些基本的立体图形?。

2、天安门——三棱柱 金字塔——四棱锥 笔 筒——长方体

风 车——圆锥、圆柱 魔 方——正方体 足 球——球

3、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立体图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还有哪些物体中像这些立体图形?

生:金砖、冰激凌蛋桶、子弹头、桌子…………

四、建立感性认识

1、过渡:我们刚才欣赏到的和同学们讲到的的一些立体图形,都是设计师精心设计制作的,今天我们也要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每个小组来制作的一个立体模型。

2、复习的平面图形。

3、制作立体图形模型。

1)教师出示制作提纲

友情提示:

a.小组讨论,你们喜欢制作哪个图形,大概需要哪些材料?

b.先要观察材料,要动手比一比、想一想,有一个整体的构想后,才能用胶带粘。

c.制作模型时,要有分工,要有合作

d.制作完成以后,给你们的作品起个名字,并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作品的特点。]

2)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组长上来选取材料,有的小组向老师的借模型进行参考,也有的小组参考材料袋上的图形。

生甲:长方体,因为只要把六个长方形用胶带粘起来就行了?

生乙:我不希望第三个图形(圆柱体),他上面是个圆,没学过,不好做。

生丙:用一张纸卷一下不就行了。

生乙:没有上面的圆,弄不好就扁了?

……

3)学生汇报,并把作品粘贴在小黑板上。

生甲:(正方体)我们做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乙:(三棱锥)我们做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三角形,我们给它起名字叫它稳定形,

师:为什么?

生乙: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们这个图形所有的面都是三角形,所以它更加稳定。

生丙:(梯形坝)我们做的立体图形特点是有两个面都是梯形,其余的面都是长方形。

生戊:(圆柱体)我们制作的图形有点特别,更其他小组的不一样。

师:你为什么用特别这个词语?

生戊:它上下用的是我们没有学过的圆形,中间用的是长方形,把他卷起来了,不直了。

……

五、初步独立自主地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

师:这些立体图形,他们长的形状不一样,但它们有些地方还是有共同特点的,请你们根据共同特点,把他们分分类?

每人自己先在作业纸上分一分

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最后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这组同学是怎样想的?(两至三组)40’

学生讨论。

学生甲组:我们把(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五棱柱)(六棱柱)、(梯形坝)成为一组,因为它们上下都一样大,(圆柱体)、(圆锥)、(球)成为一组,它们表面不是直的,是弯曲的。(三棱锥)、(棱锥)成为一组,因为它们有一头是尖的。

学生乙:既然一头是尖的(三棱锥)、(棱锥)成为一组,那么(圆锥)也应该加入到这一组。

学生丙:同样道理,(圆柱体)也是上下一样大的,他也应该归到到第一组去。

……

六、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制作了立体模型,给它们起了名字,它们在数学上科学的名称到底叫什么,它们还有哪些的奥秘,今后我们在课堂上还会继续进一步研究与学习,如果同学们很有兴趣,回家以后可以自己进行自学。

那么,今天的每个同学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呢?请同学根据屏幕上的问题自己总结。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这种方法可以在哪些时候用?

4、哪个同学的表现,你最喜欢?简要说明。

5、你的哪些行为对别人有帮助?

标签: 教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jianligu.com/redian/jiaoshiwenan/kgoxp.html
专题